26. 耶穌家譜

      信主之初, 靈命空虛, 亟欲從聖經中支取靈糧, 以慰飢渴, 於是勤奮讀經, 努力追求,
豈料神的話語精深奧秘, 有很多地方, 非初信小羊能輕易了解, 幸有聖靈帶領, 每遇困難,
祇要誠心祈禱, 都可見到亮光, 得到答案, 罕有落空者, 真是: "飢渴慕義的人有福了, 因為
他們必得飽足."(太5:6), 感謝主.

      初讀新約, 打開馬太福音, 一開頭就是 "耶穌的家譜," 祇見滿篇洋名, 且係譯音, 詰屈
聱牙, 讀得滿頭霧水, 不知所云, 其中除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猶大、大衛、所羅門和
馬利亞屬聖經名人, 似曾聽過外, 其餘一無所知, 只好囫圇吞棗, 暫且 擱下, 否則怎讀得下去.
待讀到路加福音3:23-38, 又是 "耶穌的家譜," 心中暗喜, 以為有進一步闡釋, 不讀猶可, 一讀
更是疑竇重重: 同是主耶穌的家譜, 竟完全不同(其實有 一段相同, 容後析述), 後經聖靈光照,
終於在解經書中找到答案. 茲先將家譜列表理出頭緒, 再將各家解說, 歸納說明如後.
詳附圖 耶穌家譜.

   I.  耶穌家譜(如附表):

     

      書中僅馬太福音 1:1-17 及 路加福音 3:23-28 記載耶穌的家譜, 但這兩個家譜不盡相同,
甚至有矛盾之處, 非加分析解釋, 不易了解.

 II. 分析說明:
     (I) 記載方法:
          1. 下傳法:
              馬太採下傳法, 家譜由亞伯拉罕代代相傳直至耶穌基督.
          2. 追溯法:
              路加則採追溯法, 由耶穌基督代代追溯, 直到人類的始祖亞當及創造人的神.
    (II) 記載觀點:
          四福音書作者, 各從獅(君王) 牛(僕人) 人(人子) 鷹(神子)不同觀點, 記述主耶穌生平.
馬太從君王的觀點, 路加則從人子的觀點, 為主作家譜, 因觀點不同, 所作的家譜自然各異,
但二者所記的都是約瑟的家譜, 這是一派解經家的看法.
          1. 君王觀點:
              馬太從君王觀點, 為要證明耶穌是正統合法的王, 故家譜突顯耶穌有為王資格,
從希伯來人的始祖亞伯拉罕開始, 代代下傳, 直至約瑟, 至亞伯拉罕以前的列祖, 略而不述.
譜中特別強調大衛, 以示耶穌是繼承大衛為王的嫡裔, 以配合他寫馬太福音的目的.
          2. 人子觀點:
              路加則從人的觀點, 描述耶穌是人子, 為了證明他是完全人, 所以家譜記載耶穌
真正的血統家世. 他更加以擴大, 顯示耶穌基督與全人類有關. 所作的家譜, 從約瑟開始,
追溯到耶穌的先祖, 更進一步直溯到人類的祖先亞當.
   (III) 兩譜比較(請對照附表):
          1. 路加獨有:
              從亞伯拉罕之父他拉, 上溯至神的家譜, 祗路加作獨特之記述, 馬太略而未提.
注意, 沙拉與亞法撒之間的該南, 創11:12-13 閃的後代中, 無記載.
          2. 太路相同:
              從亞伯拉罕到大衛, 二個家譜完全一樣.
          3. 太路各異:
             (1) 從大衛到撒拉鐡和所羅巴伯:
                  二個家譜完全不同, 因馬太記載大衛之子所羅門下傳到被擄歸回的所羅巴伯;
而路加則從所羅巴伯追溯到大衛另一子拿單. 因前者記的是王族世系, 後者記的是平民
血統.
                   問題: 撒拉鐡之父是耶哥尼雅還是尼利?
                   先知耶利米預言, 耶哥尼雅無子繼承王位(耶22:24-30), 果真應驗, 因此, 可能
其女嫁尼利, 生撒拉鐡(路3:27), 故撒拉鐡實際上是耶哥尼雅的外 孫,但在王位繼承上, 仍是
名義上的兒子歸耶哥尼雅,故馬太說: "耶哥尼雅生撒拉鐡."(太1:12).
               (2) 從撒拉鐡和所羅巴伯至約瑟:
                    二個家譜也不相同, 只有馬太的馬但(Matthan)和路加的瑪塔(Matthat)可能
相同, 這樣有助於解決約瑟之父是雅各, 還是希里的問題. 既是同一人, 則雅各與希里是
親兄弟, 約瑟是雅各之子, 雅各早逝, 希里娶其遺孀為妻, 這是猶太人的婚姻習俗, 約瑟過
繼給希里, 所以也是希里的兒子.
            4. 男女家譜:
                以上所述, 係一派解經家認為馬太和路加的家譜都是男家約瑟的家譜; 但另有
一派則認為馬太的家譜是男家約瑟的家譜, 路加的家譜則是女家馬利亞的家譜, 此派看法
亦廣受支持, 為人接納.
                依路3:23原文: "耶穌開頭傳道, 年紀約有三十歲, 依人看來, 他是約瑟的(原文無兒子
二字), 約瑟是希里的(原文無兒子二字) "推測, 經文是說, 耶穌在律法之下是屬約瑟, 約瑟
是他的養父, 至於約瑟, 卻是屬希里的. 有的解經家認為, 希里是馬利亞的父親, 所以約瑟
是希里的女婿, 但這沒有確實的證據. 惟在猶太法典他勒目(Talmud)中可找到一點線索,
書中記載: "希里有一女兒, 名叫米利暗(Miriam)" 米利暗是希伯來名字, 譯成希腊文, 就是
馬利亞 (Marias), 兩者應是同一人, 這點若站得住, 則路加的耶穌家譜是馬利亞祖先的家譜,
便極有可能.
             5. 代有人出:
                (1) 每十四代(太1:17):
                     馬太最後將耶穌的家譜作一總結, 特別指出他的世系中, 每隔十四代, 就有
一位重要人物出來, 或重要事件發生(詳附表):
                     第一個14 亞伯拉罕至大衛, 共十四代, 大衛脫穎而出.
                     第二個14 從大衛到遷至巴比倫的時候, 馬太說是十四代, 其實不止, 他
略去了約蘭與烏西亞之間的亞哈謝、約阿施、亞瑪謝三代, 和約西亞與雅哥尼雅(約雅斤)之
間的約哈斯、約雅敬二代, 共五代. 到了雅哥尼雅, 發生了猶太歷史上第二次被異族擄至
外邦, 飽受國破家亡, 顛沛流離的悲慘大事.
                     第三個14 自雅哥尼雅至耶穌基督, 又是十四代, 主耶穌道成肉身, 降世
救人, 影響整個人類歷史.
      馬太十四代的說法, 可能是十四代乃完全數字七的雙倍, 特意把家譜濃縮,
突顯所欲的名字,以茲配合.
                (2) 每隔十代:
                     又有解經家從耶穌家譜中, 自人類始祖亞當開始, 每隔十代, 就有一位偉人
或賢君出現(詳附表):
                     第一個10 亞當 - 揶亞
                      第二個10 閃 - 亞伯拉罕
                      第三個10 以撒 - 波阿斯與路得(摩押女子)
                      第四個10 俄備得 - 烏西亞
                      第五個10 約坦 - 所羅巴伯
                      第六個10 亞比玉 - 約瑟與馬利亞→耶穌基督

III. 結論:
      聖經舊約及新約記載的家譜, 具各種功用, 但其結構有別, 長短不一, 且常改動. 因年代
久遠, 資料不全, 查證不易, 難求精確, 不必認真, 參考可也. 使徒保羅也告誡我們: "不可
聽從荒渺無憑的話語和無窮的家譜, 這等事只生辯論, 並不發明神在信上所立的章程."
(提前1:4). 馬太及馬可所列的耶穌家譜, 為突顯耶穌的君王和人子屬性, 配合寫書目的,
故不盡相同. 雖欠精確, 亦無傷大雅, 倘吹毛求庛, 執意細究, 則頻生爭論, 徒增困擾, 於事
無益, 千祈勿陷入無謂爭辯, 羞辱主名.
    [註] 提前1:4 中 "並不發明神在信上所立的章程." 頗難理解, 原因在譯文大有問題, 不知所云,
全節新譯如次:
    英文: nor to devote themselves to myths and endless genealogies. These promote       controversies
            rather than God's work - which is by faith.
    新譯: 不可聽從荒渺無憑的話語和無窮的家譜, 這等事只生辯論, 並不能憑信心促進神的大工.

                                                            (全文完)
                                                       感謝主, 讚美主,
                                                      一切榮耀歸我主,
                                                       哈利路亞, 阿們!

                           2006年12月 芥菜子 舊金山 / 2021年10月2日 終校 台北


 
       
 
       

 

 

 


 

 

Add comment


Security code
Refre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