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節 S10 亞撒利雅(烏西雅)(王下15:1-7)[代下26:3-4, 21-23]
I. 登基作王(王下15:1-2):
(I) 登基: 十六歲, 以色列王耶羅波安第二十七年, 於耶路撒冷
(II) 作王: 52年(792-740BC) / 與父亞瑪謝共同作王(792-767BC)
(III) 生母: 耶可利雅
II. 為王事蹟:
(I) 效父行善(王下15:3-4):
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 效法他父親亞瑪謝一切所行的; 只是邱壇還沒有廢去, 百姓
仍在邱壇燒香獻祭.
(II) 身患痲瘋(王下15:5):
耶和華降災亞撒利雅, 使長大痲瘋, 直至駕崩. 他得痼疾後, 在宮中療養, 其子約坦掌管
家事, 治理國家.
(III) 其餘的事(王下15:6) - 凡他所行的都寫在猶大列王記上.
III. 蓋棺論定:
1. 善 - 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王下15:3).
2. 與他列祖同睡, 葬在大衛城他列祖的墓園(王下15::7a).
IV. 繼位新王(王下15:7b) - 子約坦接續作王.
第十一節 N15 撒迦利雅(王下15:8-12)
I. 登基作王(王下15:8):
(I) 登基: 年歲不詳, 猶大王亞撒利雅三十八年, 於撒瑪利亞
(II) 作王: 6月(753BC)
II. 為王事蹟:
(I) 行惡不改(王下15:9):
撒迦利雅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 效法他列祖所行的, 不離開尼八之子耶羅波安使
以色列人陷在罪中的罪.
(II) 臣下弒君(王下15:10,12):
雅比之子沙龍背叛撒迦利雅, 在百姓面前擊殺君王, 篡位自立. 這是從前耶和華應許
耶户說, "你的子孫必坐以色列的國位, 直到四代."(王下10:30) 這話果然應驗了.
(III) 其餘的事(王下15:11) - 都寫在以色列諸王記上.
III. 蓋棺論定: 惡 - 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王下15:9).
第十二節 N16 沙龍(王下15:13-15)
I. 登基作王(王下15:13):
(I) 登基: 年歲不詳, 猶大王亞撒利雅三十九年, 於撒瑪利亞
(II) 作王: 1月(752BC)
II. 為王事蹟(王下15:14):
沙龍弒君篡位, 登基才一個月, 迦底之子米拿現, 從得撒起兵, 攻入撒瑪利亞, 弒君沙龍篡位.
III. 其餘的事(王下15:15) - 沙龍其餘的事和他背叛情形, 都寫在以色列諸王記上.
第十三節 N17 米拿現(王下15:16-22)
I. 登基作王(王下15:17):
(I) 登基: 年歲不詳, 猶大王亞撒利雅三十九年, 於撒瑪利亞
(II) 作王: 10年(752-742BC)
II. 為王事蹟:
(I) 凶惡殘暴(王下15:16):
迦底之子米拿現生性凶殘, 前自得撒起兵, 攻打提斐薩和鄰近城邑時, 因沒開城迎他, 竟
遭屠城殺戮, 慘絕人寰, 尤其毫無人性, 剖孕婦腹, 更是令人髮指.
(II) 行惡不改(王下15:18):
米拿現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 終身不離開尼八之子耶羅波安使以色列人陷在罪中
的罪.
(III) 重金退敵(王下15:19-20):
亞述王普勒突起兵攻打以色列, 米拿現懼敵, 不敢抗拒, 卑躬屈膝, 媚敵自保, 厚顏搜括,
強逼所有以色列富戶, 每户銀子五百七十克, 湊足銀子三萬公斤, 賄賂亞述王, 哀求退兵, 保他國位,
果然奏效, 亞述王普勒滿載銀子, 退兵返國.
(IV) 其餘的事(王下15:21) -凡他所行的都寫在以色列諸王記上.
III. 蓋棺論定:
1. 惡 - 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王下15:18).
2. 與他列祖同睡(王下15:22a).
IV. 繼位新王(王下15:22b) - 子比加轄接續作王.
第十四節 N18 比加轄(王下15:23-26)
I. 登基作王(王下15:23):
(I) 登基: 年歲不詳, 猶大王亞撒利雅五十年, 於撒瑪利亞
(II) 作王: 2年(742-740BC)
II. 為王事蹟:
(I) 行惡不改(王下15:24):
比加轄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 不離開尼八之子耶羅波安使以色列人陷在罪中的罪.
(II) 部將弒君(王下15:25):
比加轄部將利瑪利之子比加背叛, 糾集亞珥歌伯 亞利耶和基列等五十餘人, 率兵衝入
撒瑪利亞王宮, 弒比加轄, 篡位為王,
(III) 其餘的事(王下15:26) - 凡他所行的都寫在以色列諸王記上.
第十五節 N19 比加(王下15:27-31)
I. 登基作王(王下15:27):
(I) 登基: 年歲不詳, 猶大王亞撒利雅五十二年, 於撒瑪利亞
(II) 作王: 20年(752-732BC) / 在基列與人共同作王(752-740BC)
II. 為王事蹟:
(I) 行惡不改(王下15:28):
比加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 不離開尼八之子耶羅波安使以色列人陷在罪中的罪.
(II) 地失民擄(王下15:29):
以色列王比加年間, 亞述王提革拉毘列色入侵以色列, 如入無人之境, 連續攻佔以雲
亞伯伯瑪迦 亞挪 基低斯 夏瑣 基列 基列 加利利和拿弗他利全地, 所有居民都擄到亞述去了.
(III) 臣下弒君(王下15:30):
臣下以拉之子何細亞背叛比加, 弒君篡位.
(IV) 其餘的事(王下15:31) - 凡他所行的都寫在以色列諸王記上.
第十六節 S11 約坦(王下15:32-38)[代下27:1-4, 7-9]
I. 登基作王(王下15:32-33):
(I) 登基: 二十五歲, 以色列王比加第二年, 於耶路撒冷
(II) 作王: 16年(750-735BC)
(III) 生母: 耶路沙, 撒督之女
II. 為王事蹟:
(I) 效父行善(王下15:34-35):
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 效法他父親烏西雅一切所行的; 只是邱壇還沒有廢去, 百姓
仍在邱壇燒香獻祭. 並建造耶和華殿的上門.
(II) 外敵侵犯(王下15:37):
約坦在位期間, 耶和華使亞蘭王利汛和利瑪利之子比加攻擊猶大.
(III) 其餘的事(王下15:36) - 凡他所行的都寫在猶大列王記上.
III. 蓋棺論定:
1. 善 - 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王下15:34).
2. 與他列祖同睡, 葬在他祖大衛城他列祖的墓園(王下15::38a).
IV. 繼位新王(王下15:38b) - 子亞哈斯接續作王.
第十七節 S12 亞哈斯(王下16:1-20)[代下28:1-27]
I. 登基作王(王下16:1-2a):
(I) 登基: 二十歲, 以色列王比加十七年, 於耶路撒冷
(II) 作王: 16年(732-715BC)
II. 為王事蹟:
(I) 悖逆行惡(王下16:2b-4):
不像他祖大衛行耶和華他眼中看為正的事, 卻效法以色列諸王所行的, 又照著耶和華從
以色列人面前趕出的外邦人所行可憎的事, 使他們的兒子經火; 並在邱壇上, 山岡上青翠樹下燒香
獻祭.
(II) 外力制敵(王下16:5-9):
亞哈斯在位期間, 亞蘭王利汛和利瑪利之子比加出兵攻打耶路撒冷, 但未能取勝, 無功
而退. 惟亞蘭王利汛趁機將以拉他收歸亞蘭, 把猶大人趕出, 亞蘭人移入定居, 直至今日. 外患頻仍,
亞哈斯竟卑躬屈膝, 遣使晉見亞述王提革拉毘列色哀求, "我是你的僕人, 你的兒子, 現在亞蘭王和
以色列王同來攻擊我, 求你速來救我脫離他們的手." 同時, 亞哈斯將耶和華殿裏, 和王宮府庫裏的
金銀都送给亞述王作獻禮. 亞述王應允笑納, 立即出兵攻取大馬色, 誅殺亞蘭王利汛, 將居民擄至
吉珥.
(III) 築外邦壇(王下16:10-13):
為謝亞述王提革拉毘列色, 亞哈斯親上大馬色進謁. 他於大馬色看見一座壇, 讚賞不已,
乃畫下壇的圖樣, 記下結構造法, 先遣人送交祭司烏利亞, 他乃依照圖樣, 在亞哈斯還未從大馬色
返國之前, 把壇建好, 王從大馬色回來看見新壇, 心中大悅, 立即上壇獻燔祭 素祭 澆奠祭, 並且將
平安祭牲的血灑在壇上.
(IV) 擅移聖器(王下16:14-18):
亞哈斯王更移動耶和華面前的銅壇, 從耶和華殿和新壇中間搬至新壇北邊. 他吩咐祭司
烏利亞, "早晨燔祭, 晚上素祭, 王的燔祭素祭, 以及國內百姓的燔祭 素祭 澆奠祭, 都要燒在大壇上;
燔祭牲和平安祭牲的血也要灑在壇上. 至於銅壇我要用來求問耶和華." 祭司烏利亞完全聽命遵辦.
此外, 亞哈斯砍掉盆座的邊緣, 把洗濯盆取下, 又將銅海從馱海銅牛搬下, 置放石板地上.
為了亞述王緣故, 他又把耶和華殿為安息日所建走廊和王從外入殿的走廊, 全從耶和華殿內拆除.
(V) 其餘的事(王下16:19) - 亞哈斯其餘所行的都寫在猶大列王記上.
III. 蓋棺論定:
1. 惡 - 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王下16:2).
2. 與他列祖同睡, 葬在他祖大衛城他列祖的墓園(王下16::20a).
IV. 繼位新王(王下16:20b) - 子希西家接續作王.
第十八節 N20 何細亞(王下15:30; 17:1-41; 18:9-12)
I. 登基作王(王下17:1):
(I) 登基: 年歲不詳, 猶大王亞哈斯十二年, 於撒瑪利亞作末代王.
(II) 作王: 9年(732-722BC)
II. 為王事蹟:
(I) 拒善行惡(王下17:2):
何細亞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 只是不像在他以前的以色列諸王.
(II) 亡國被擄(王下17:3-6):
大衛王朝於930BC所羅門駕崩後, 即進入南北國分裂期間, 各有二十王, 南國還可, 尚有
不少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王; 北國則全是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王. 因此得不到神的庇佑祝福, 尤其
亞述興起後, 益顯國勢日衰, 無力抵抗外侮, 至第十七王米拿現, 竟搜括民間黃金, 奉獻亞述, 乞求
退兵; 至第十九王比加, 亞述更是凶悍, 攻城略地, 擄民至亞述, 亡象已現. 南國亦不遑多讓, 亞哈斯
甘作兒王帝, 獻重金乞求亞述出兵, 抵抗亞蘭和北國入侵, 亞述食髓知味, 加速北國敗亡.
何細亞登基不久, 亞述王撒縵以色出兵進攻撒瑪利亞, 何細亞無力抵抗, 只好臣服進貢,
淪為附庸. 後何細亞心有不甘, 背叛亞述, 不再進貢, 改投靠埃及王梭, 尋求保護. 惜事機不密, 為
亞述王得悉, 一怒之下, 鎖拿何細亞, 下監囚禁; 接著, 亞述王大舉進攻以色列全地, 兵臨撒瑪利亞,
圍城三年. 何細亞九年, 城破國亡, 以色列人被擄亞述, 淪為亡國奴, 安置在哈臘與歌散的哈博河邊,
以及瑪代城邑. 以色列人悖逆真神, 神怒嚴懲, 國破家亡, 被擄外邦, 悲慘下場, 可憐可悲!
(III) 亡國主因(王下17:7-17):
1. 隨從別神(王下17:7-8):
以色列人得罪那領他們出埃及地, 脫離埃及王法老手的耶和華他們的神, 去膜拜
別神, 隨從耶和華在他們面前趕出外邦人的風俗,和以色列諸王所立陷人於罪的條規.
2. 建築邱壇(王下17:9):
以色列人暗中行不正的事, 違背耶和華他們的神, 在他們所有的城邑, 從瞭望樓臺
直至堅固城堡, 建築邱壇.
3. 邱壇拜偶(王下17:10-11):
以色列人在高岡上 綠樹下, 立柱像木偶, 並在邱壇上燒香獻祭, 效法耶和華在他們
面前趕出外邦人所行的, 又行惡事惹耶和華動怒.
4. 事奉偶像(王下17:12):
以色列人更事奉偶像, 這是耶和華再三警誡他們不可犯的罪.
5. 抗拒先知(王下17:13-15):
以色列人悖逆, 耶和華藉眾先知先見, 苦口婆心, 再三勸誡以色列人和猶大人說:
"當離開你們的惡行, 謹守我的誡命律例, 遵行我吩咐你們列祖, 並藉我僕人眾先知所傳給你們的
律法." 他們卻不聽從, 反而硬著頸項, 效法他們列祖, 不信服耶和華他們的神. 尤有甚者, 他們厭棄
神的律例, 和神與他們列祖所立的約, 及隨從虛無假神, 效法他們周圍的外邦人, 這是耶和華再三
囑咐他們不可效法的.
6. 牛犢假神(王下17:16-17):
以色列人悖逆愚昧, 硬著頸項, 離棄耶和華他們的神的一切誡命律例, 為自己鑄了
二座金牛犢, 立了邪神亞舎拉, 還去事奉巴力, 更敬拜天上萬象; 尤其不可思議, 使他們的兒女經火,
用占卜法術, 出賣自己.
總之, 以色列人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 惹動神怒, 罪在不赦.
(IV) 神怒懲罰(王下17:18-23):
以色列人罪孽深重, 所以耶和華向他們大大發怒, 把他們從自己面前趕出, 只剩下猶大
一個支派. 但猶大人也不遵守耶和華他們神的誡命, 隨從以色列人所立的條規. 於是, 耶和華厭棄
以色列全族, 使他們受苦, 把他們交在掠奪他們的人手中, 所以趕他們離開自己的面.
以色列人前將以色列國從大衛家奪回, 他們就立尼八之子耶羅波安作王. 耶羅波安引誘
以色列人不隨從耶和華, 使他們陷入罪的深淵裏. 以色列人犯耶羅波安所犯的一切罪, 難以自拔,
終於惹禍上身, 干犯神怒, 耶和華忍無可忍, 把他們從自己面前趕出去, 正如衪藉衪僕人眾先知所
說的. 結果, 以色列人從本國被擄至亞述, 飽受凌辱折磨, 慘不忍睹.
(V) 異族移入(王下17:24-):
1. 獅子 咬人(王下17:24-26):
亞述王滅北國以色列後, 將以色列人擄至亞述, 再把巴比倫 古他 亞瓦 哈馬和西法
瓦音等地的人移入以色列, 安置在撒瑪利亞的城邑, 代替以色列人. 新移民住入撒瑪利亞時, 不知
敬畏耶和華, 所以耶和華命獅子進入他們中間, 咬死不少人; 於是, 有人前往稟奏亞述王, "你遷移
安置在撒瑪利亞各城的移民, 不懂那地之神的規矩, 所以那神叫獅子進入他們中間, 咬死他們."
2. 祭司教民(王下17:27-28):
亞述王得悉獅子咬移民事, 乃派一擄來的以色列祭司回撒瑪利亞去, 住在新移民中,
教導他們那地之神的規矩; 這祭司奉命回去, 住在伯特利, 教導他們怎樣敬畏耶和華.
3. 惡俗難改(王下17:29-41):
儘管亞述王派祭司回以色列, 教導新移民敬畏耶和華; 然而, 各族之人在居住城裏,
各造各的神像, 安置在撒瑪利亞人邱壇的殿中. 巴比倫人造疏割比訥像; 古卮人造匿甲像; 哈馬人造
亞示瑪像; 亞瓦人造匿哈和他珥他像; 西法瓦音人用火燒兒女, 獻給西法瓦音的神亞得米勒和亞拿
米勒. 他們懼怕耶和華, 也從他們中間立邱壇祭司, 為他們在有邱壇的殿中獻祭. 他們既懼怕耶和華,
又事奉自己的神, 他們從那地遷來, 就隨那地的風俗.
他們直到如今仍守住先前的風俗, 毫不敬畏耶和華, 不全守自己的規章, 也不遵守
耶和華吩咐雅各後裔的律法誡命. 耶和華曾與雅各後裔以色列人立約,囑咐他們, "不可敬拜別神,
不可跪拜事奉他, 也不可向他獻祭; 但那用大能和伸出膀臂領你們出埃及地的耶和華, 你們當敬畏
跪拜, 向祂獻祭. 祂給你們寫的律例典章, 律法誡命, 你們應當永遠謹守遵行, 不可敬拜別神. 我與
你們所立的約, 你們不可忘記, 也不可敬拜別神. 只要敬畏耶和華你們的神, 祂必救你們脫離所有
仇敵的手." 他們卻不聽從, 仍堅守先前的風俗. 結果, 這些移民既懼怕耶和華, 又事奉他們的偶像;
他們一代傳一代, 子子孫孫照樣行, 全都效法他們的祖宗, 直至今日. 這些新移民也就是日後猶大人
鄙視不屑的撒瑪利亞人.
南北王朝第三階故事, 從南國約蘭至亞哈斯王朝; 北國約蘭至何細亞王朝, 其間穿插以利沙繼
以利亞服事情形, 及其他精彩故事. 唯一令人痛心的是, 北國在諸惡王統治下, 拒善行惡, 陷民於罪,
干犯神怒, 交亞述手中, 亡國被擄, 悲哉! 剩下南國猶大, 其發展及命運如何, 請聽第四階故事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