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彼得行傳
                                       第四章 教會內外受夾擊(II)
                                  第二節 從外面消滅教會(5:17-42)

        教會創建伊始, 根基未固, 撒但毫不留情, 立下毒手, 殘酷打擊.   使徒彼得因行醫治瘸子神蹟及       
奉主耶穌的名講道, 不見容於猶太當局, 被捕入獄, 因無法入罪, 恐嚇一番, 釋放了事, 已如前述. 接著           
魔鬼攻擊又來, 這次非同小可, 內外夾擊, 首先從教會內部下手, 藉亞拿尼亞夫婦貪財虛謊, 滲透破壞,            
讓撒但充滿他們的心, 作出虛偽善行, 欺哄聖靈, 若不及時揭發懲處, 後果堪虞.  如前所言, "外賊易杜,         
家賊難防." 魔鬼敗壞教會的伎倆, 就是內外交互運用, 而從內部敗壞教會最好的方法, 就是以假亂真,       
以假壞真, 這二夫婦在人看來祇不過是在奉獻上弄虛作假, 但卻是魔鬼從核心腐蝕瓦解教會的狠招,       
幸當日教會領袖彼得, 靈眼四射, 看透撒但詭計, 即時揭露嚴懲, 未貽大禍, 最後撒但挫敗, 教會得勝,       
益發興旺, 使徒彼得更蒙神看重, 大大使用, 感謝主.             
       
      撒但詭計敗露, 心有未甘, 立即再從教會外面, 發動第二次更加猛烈的攻擊, 詳述如下:

   I.  被囚奇妙見證(5:17-26):    
       (I)  被囚原因(5:17-18):
              這次撒但從外面攻擊教會, 比上次更加猛烈厲害, 上次只有彼得、約翰和瘸子三人被捕, 這次
不得了! 竟把十二使徒即教會精英領袖, 全部捉拿下獄嚴辦(5:18 "使徒" 英文 "the Apostles" 係複數),         
巴不得一網打盡,  把十二使徒全部殺光,  連根拔起,  永除後患,  可見魔鬼對教會的逼害, 毫不手軟,          
越來越狠, 越來越殘酷.       
              猶太領袖逼迫主, 殘害使徒, 除了教會神速發展的外在因素外, 最重要的還是他們心中的  
內在因素, "滿心忌恨."(5:17), 他們都是宗教領袖, 當日掌權的大多是撒都該人, 大祭司是他們的同黨,       
主耶穌在世時, 反對衪最激烈的是法利賽人, 他們以後也與撒都該人同流合污, 聯手對付教會. 主耶穌       
復活後, 門徒傳福音時, 多半是大祭司和撒都該人當權, 他們勾結羅馬統治者, 狼狽為奸. 這些不信主        
的猶太人, 竟把耶穌釘十字架,  但沒料到福音廣傳,  教會神速蓬勃發展,  已突破耶路撒冷,  福音己越過        
聖城城牆, 四面傳播, 使四圍城邑的人, 都有心悔改歸向主.  彼得和其他使徒所傳的耶穌, 是他們處心       
積慮, 一心要殺害的, 所以心中害怕, 尤其這些使徒 "都同心合意的在所羅門廊下."(5:12), 向百姓   
傳福音, 那就是在聖殿中, 他們的眼前, 他們的腳下, 他們的地盤, 肆無忌憚, 大傳主道, 令他們如芒刺       
在背, 寢食難安, 又見使徒受百姓愛護擁載, 福音深入人心, 信而歸主的人, 越來越多, 他們怎能不滿心        
忌恨, 視若無睹, 不嚴加壓制懲處, 全力剷除消滅呢?!       
             此外,  從大祭司問使徒的話: "你們倒把你們的道理充滿了耶路撒冷,  想要叫這人的血歸到
我們身上."(5:28), 可見他們知道大勢不妙, 原本支持他們, 現在悔改歸主的百姓, 都直指他們是雙手染          
滿鮮血, 殺害主耶穌的劊子手, 血債血還, 無形中道出他們內心的恐懼害怕, 其實這些宗教領袖, 並非強盜        
土匪, 他們應該慈愛為懷, 行善愛人, 怎會對行善救人的使徒忌恨嫉妒呢? 原因是他們感到權勢受到挑戰,        
地位受到威脅, 他們都是假冒為善, 沒有信仰的人, 色厲內荏, 外強中乾, 理虧懼怕; 此外, 他們的屬世權         
勢建立在自私自利的基礎上, 所求的是表面虛榮, 違背真理, 沒有信心, 空虛衰弱, 不堪一擊. 反觀使徒們,      
在人看來, 無權無勢, 沒有地位, 但他們與猶太宗教領袖, 大不相同, 他們滿有神賜屬靈權柄, 無私無我,       
為人為神, 他們不是為一己虛榮, 而是為人的尊嚴, 神的尊榮, 所以使徒們有屬靈權柄, 有堅強信心, 鐵般       
意志, 百折不撓, 不是撒但能輕易打倒的聖徒.  因此, 我們若欲真正了解猶太宗教領袖與教會使徒水火           
不相容的根本原因, 必須先釐清屬世權勢和屬靈權柄的分際如下:           
             1.  屬世權勢:
                  屬世權勢來自人, 是外表的 自私的 虛偽的, 而且是爭奪得來的, 因此時刻害怕失去, 不容
挑戰威脅, 猶太宗教領袖擁有的就是這種權勢.            
             2.  屬靈權柄:
                 屬靈權柄來自神, 是內在的 無私的 真誠的, 而且是神賜的, 沒人能奪去, 也不害怕失去,
故能面對任何挑戰威脅, 教會使徒擁有的就是這種權柄.

                 我常告誡教會服事同工, 尤其當你擔任執事 長老時, 要特別警醒小心, 不要把這職份視為        
己有, 自私弄權, 獨霸一方, 捨我其誰, 如是則禍哉禍哉, 不可不慎.  教會中常有嫉妒紛爭, 凡捲入同工,          
多是有才幹有本領的人, 持才自傲, 不把別人放在眼裏, 最是危險, 這絕對不討神喜悅, 應多誡慎, 立即改進.

              猶太宗教領袖外似強悍蠻橫, 內實忌恨害怕, 而他們所怕所要逼害的, 正是世上神最寶貴最善良        
的人, 若使徒所傳福音, 真把耶路撒冷改變成凡物公用, 彼此相愛, 敬神愛人的和諧友愛社會, 又有何不可?              
而這些宗教領袖為了自己的權位,竟會因此感到害怕威脅,要把手無寸鐵,傳揚福音的十二使徒, 當作十惡          
不赦的江洋大盜, 通通捉拿, 一網打盡, 殺害滅絕, 連根拔除, 以徹底消滅蓬勃發展中的初生教會, 真是           
人間莫大諷刺悲劇, 誠令人扼腕氣短!            
            
      (II)  更美見證(5:19-26):     
               1.  天使拯救(5:19-20):
                    這段經文第一個字 "" 很有意思, 之前記的是人的打算, 之後記的是神的打算, 但人算
不如神算.  猶太宗教領袖對十二使徒的審判, 可說是大張旗鼓, 主審團包括大祭司 公會中的七十人和            
以色列族的統治階層眾長老, 陣容浩大, 氣勢凌人, 足見是一次事先精心策劃的審判, 企圖一勞永逸,               
徹底消滅瓦解教會, 但人千打萬算, 不如神反掌奇算, 結局大快人心.            
                    十二使徒通通被捉拿下獄,  生命危在旦夕,  在這千鈞一髮之際,  神遣天使, 下凡拯救,
 趁月黑風高, 把關得牢牢的監門打開, 不聲不響, 不慌不忙, 奇妙地把十二使徒平安領出牢房.  隨即            
向他們宣示神的指令, 不是叫他們趕緊逃跑, 回家避難, 而是令他們 "去站在殿裏, 把這生命的道都           
講給百姓聽."(5:20). 因為他們是在聖殿傳講主道被捕入獄, 主要他們在那裏被抓, 就回到那裏; 在           
那裏傳道, 就回到那裏傳, 要他們捲土重來, 再度挑戰權勢, 但要遵行這道指令, 完成使命, 談何容易!            
但神偏偏要天使叫他們大膽站在殿前, 奮勇傳講生命之道.            
                 天使在這裏用了個新名詞 "生命之道," 要眾使徒去傳.  在此之前, 他們奉耶穌的名講道,
所以大祭司和法利賽人就禁止他們 "不再奉這名對人講論."(5:17). 現要眾使徒不奉名改傳生命之道,            
讓這些宗教惡棍在百姓前失去反對立場, 無法再入傳講人的罪, 神的招數的確高人一著.  生命之道               
說穿了就是傳主耶穌, 而天使最喜歡傳揚的就是主耶穌! "大哉敬虔的奧秘, 無人不以為然, 就是神            
在肉身顯現, 被聖靈稱義, 被天使看見, 被傳於外邦, 被世人信服, 被接在榮耀裏."(提前3:16).           
天使最喜歡看希奇奧秘的事.  我們對主的降生, 不甚了解, 但天使知之甚詳, 認為神降卑為人是了不得            
的事, 試想耶穌原先是在榮耀裏, 多麼崇高尊貴, 突然降卑, 成為一個身包絮布, 躺在馬槽裏的嬰孩,            
這麼尊貴榮耀神的獨生子,  怎會降卑到這種地步!   所以主一降生,  天使大為驚奇,  馬上高聲讚美:            
"在至高之處榮耀歸於神, 在地上平安歸於祂所喜悅的人."(路2:14), 神降生在地上來, 地上的人             
有福了, 所以天使讚美主的降生; 主耶穌死後三日復活, 天使也在墳墓那裏看; 這位救世主為人的罪,           
成全了十字架, 把人類罪的問題完全解決, 天使也親眼看見.  所以天使若有選擇的話, 一定非常願意        
傳耶穌, 但神不讓他們傳, 明言 "天使豈不都是服役的靈, 奉差遣為那將要承受救恩的人效力麼?"           
(來1:14), 神要天使作得救的人的僕役, 而不叫他們傳耶穌. 小孩都喜歡天使, 但天使卻喜歡做人,     
因做人就可如願傳耶穌.   

                 使徒行傳的記載, 神常差遣天使服事拯救人, 我們看不見天使, 他們如何為人排難解紛,
脫離險境, 不得而知,  但天使的確讓很多不可思議的奇事發生,  我想天使也在我們不知不覺中幫助            
我們, 感謝主.            
                 天使奉神差遣幫助 "承受救恩的人," 就是那些願意在救恩上有份, 追求服事, 愛主的人.
玆將使徒行傳記載天使的工作特點, 歸納說明如下:            
                 (1)  幫助聖徒脫險(5:19, 12:7-10).
                 (2)  引導聖徒工作(8:26-40).
                 (3)  解釋聖徒疑難(10:3, 7, 22;  11:13).
                 (4)  增加聖徒膽量(27:23-24).
                 (5)  懲罰聖徒仇敵(12:23).

           2.  聖殿傳主(5:29-26):
                天使在黑夜中不聲不響, 把十二使徒神秘帶出鐵牢, 並吩咐他們 "去站在殿裏, 把這生命
的道, 都講給百姓聽."後, 天使就消失無縱, 更美的見證就靠人去達成.  要是一般人會不會照吩咐去做?             
不管在那裏被抓, 為甚麼被抓, 再大膽回到原處, 去做同樣的事, 豈不會再惹殺身之禍嗎? 難道活得           
不耐煩了嗎?  眾使徒究竟與眾不同,  好像個個吃了豹子膽,  毫不畏懼,  "天將亮的時候, 就進殿裏去            
教訓人."(5:21). 他們不是猶豫不決, 禱告半天, 挨到天黑才去, 而是天將亮就去, 可見當時眾使徒對神           
的態度是信心十足, 絕對聽命, 分秒必爭, 立即上聖殿教訓人. 那時大祭司和其他宗教領袖還蒙在鼓裏,           
毫未察覺,  以為這些使徒這次死定了,  於是天一亮,  就遣獄卒前往監獄, 把他們提堂, 好作最後死決.            
豈料獄卒回報 "我們看見監牢關得極妥當, 看守的人也站在門外, 及至開了門, 裏面一個人都不見."           
(5:23), 這簡直是晴天霹靂, 令他們心驚膽戰, "不知這事將如何?"(5:24), 正驚惶之際, 有人來報          
"你們收在監裏的人, 現在站在殿裏教訓百姓."(5:25), 反了! 這還了得! 於是守殿官和差役趕忙去              
把眾使徒帶到堂前, "並沒有用強暴, 因為怕百姓用石頭打他們"(5:26). 由此可見, 眾使徒對百姓的
教訓發生功效, 聽道的人非常擁護他們, 所以官府有所收斂, 不敢濫用暴力.  這給我們傳主道的人,
立下美好榜樣, 嘴上講生命之道, 身上就會流露生命之道, 嘴巴講的和行為表現出來的, 若完全吻合,
極易讓人產生信心, 最怕就是嘴講的是一套, 做的又是另一套, 言行不一, 最易傷人信心, 千祈小心!           
            我常警惕自己, 也勸勉傳道人, "有一個人, 是從神那裏差來的, 名叫約翰, 這人來, 為要
見證, 就是為光作見證, 叫眾人因祂可以信."(約1:6-7), 這是對信奉神的人最好的介紹, 明白告訴          
我們, 施洗約翰何許人也, 他從何來? 他從神那裏差來, 他來幹嗎?  他來為要作見證, 他的主要任務           
就是作見證, 而且是為光作見證, 主耶穌就是真光, 叫眾人因祂而信.   的確, 施洗約翰講的可以信,
而且看他這人也會產生信心, 因他在母腹中, 就被聖靈充滿, 但他一生沒行過一件神蹟, 卻引導了很多
人信主, 甚至死後, 還有人因他而信主, 所以他是我們傳道人的榜樣.           
            在眾使徒被囚及神秘出獄過程中, 充份顯出神的大能及神的榮耀.  所有奇妙的作為, 不但顯現
在被囚的使徒身上, 也顯明在主審團所有成員的表現上, 他們驚惶失措, 狼狽不堪, 傲氣頓消, 不得不對          
眾使徒從輕發落, 草草結案.

 II.  受審奇妙見證(5:27-42):        
       (I)  官府狼狽(5:27-28):    
              主審團中大祭司等對押來受審使徒的態度, 跟捉拿他們下獄時的態度, 完全不同, 他們內心    
都恐懼害怕, 雖有權有勢, 在審判犯人, 實際上, 他們沒有立場, 進退失據, 因他們良心不安, 過去殺害           
過耶穌,  這個罪一直纏擾他們的心,  不斷責備他們,  令他們寢食難安.   其實彼得並沒有定他們的罪,            
犯罪的人若不肯悔改, 良心就會被罪捆綁, 任何事情發生, 都會把他們過去罪行, 重新翻開, 活現眼前,            
日夜不安.  可惜他們悖逆頑梗, 死不認罪, 不肯悔改, 昧著良心,不斷逼害神的僕人, 禁止他們講道,           
真是冥頑不靈, 不可救藥.           
                在這種情勢下, 大祭司面對站在他面前的人犯, 照理應追究他們逃獄大罪, 嚴加申斥才是,    
但因恐懼心虛,  理不直,  氣不壯,  只語氣和緩靦腆對他們說: "我們不是嚴厲禁止你們, 不可奉這名           
教訓人麼? 你們倒把你們的道理充滿了耶路撒冷, 想叫這人的血歸到我們身上."(5:28), 由這段話           
可見, 他們不追究逃獄大罪, 也沒說他們犯了甚麼罪, 只責備他們不聽話, 不理警告, 足見他們內心惶恐           
不安, 害怕眾使徒的活動, 表達使徒的決心, 要把流耶穌血的, 歸在他們身上, 因彼得一再反覆傳講耶穌,           
很多人因之信耶穌, 結果必定會追究誰流耶穌的血?  答案日漸明朗, 箭頭直指他們, 他們怎不恐懼耽憂!            
"巡撫說, 為甚麼呢? 他作了甚麼惡事呢? 他們便極力的喊著說, 把他釘十字架! 彼拉多見說也無濟
於事, 反要生亂, 就拿水在眾人面前洗手, 說, 流這義人的血, 罪不在我, 你們承當吧!"(太27:23-25).
足見當日他們殺害耶穌時, 膽大包天, 一點也不害怕, 現在可怕起來了! 這是活生生的見證.  奉勸今日反對           
耶穌的人, 千萬不要把話說盡, 狂妄自大, 目中無神, 否則一定會像這些頑梗悖逆, 殘害神僕的宗教領袖一樣,           
深陷罪中, 終日惶恐, 後悔莫及.

      (II)  彼得反應(5:29-32):    
              1.  傳道原因(5:29):
                   聽了大祭司一番話後, 彼得不急不徐, 明白告訴主審團, 不是他喜歡講道, 也不是他故意與
他們為敵, 而是主升天前給他的命令 "要在耶路撒冷, 猶太全地和撒瑪利亞, 直到地極, 作我的見證."             
(1:8), 令他牢記在心, 不能忘懷.  此外, 前一天晚上, 天使拯救出獄時, 又吩咐他們要上聖殿作見證, 把           
生命的道教訓百姓.  一個真正認識神, 了解真道的人, 必以神為中心, 依人的需要, 不斷傳講主道, 而且         
非傳不可.  加以基督徒的行事為人都以最高權柄為依歸, 而這最高權柄就是神, 不是人的氣勢, 也不是        
人的權威, 所以, "順從神, 不順從人, 是應當的."(5:29), 他們無法不遵照復活之主的命令, 徹底執行
他交付的大使命, 就是為他作見證.  這次神秘出獄, 天使又傳神令, 要他們傳生命之道, 怎能不傳? 所以
彼得直接了當告訴審問他們的當權者, 他門傳道是順從神, 絕不是跟他們過不去, 故意滋事造反.           
            作為基督徒, 我們常常這樣做那樣行, 講這話走那路, 但要自問誰叫我們這樣做?  誰有權柄叫
我們這樣做? 我們若聽人的, 自己要負責; 我們若聽神的, 神自會為我們負責. 可見"順從神, 不順從人,"          
最安全穩妥, 人聽神的話, 最正常, 最可靠, 最應該, 應牢記心頭, 奉為圭臬.           
           
             2.  嚴責罪惡(5:30-31a):
                  接著彼得嚴厲指責這些執政當權者, 你們應當知道 "你們掛在木頭上殺害的耶穌, 我們
祖宗的神己經叫衪復活."(5:30), 首先讓當權者知道, 他們的信仰與猶太列祖的信仰是一致的, 把祖宗            
的神搬出來, 是要讓這些宗教領袖知道, 他們所傳的道, 不是新道邪說, 而是與舊約相通的道, 也是列祖            
一貫的信仰, 絕非新時代人揘造出來的邪道.  此外, 更直言他們抗拒神高舉的人類救主耶穌, 所以他們           
犯下二條通天大罪: 他們既違背列祖的信仰, 更抗拒神所立的人類救主.  彼得把耶穌說得好, 他是君王,              
又是救主:  真正的君王, 應是人類的救主; 若是人類的救主, 也一定是英明的君王.  把君王與救主二重            
身份, 緊密連結在一起.   君王著重在權勢, 救主則著重在恩典 慈愛與拯救.  反觀世上君王,  權勢有限,            
大多殘暴寡恩,把自己的功業建立在人民的鮮血枯骨上; 至於世上願意救人的,往往勢單力孤,救不了人.             
所以, 只有神膏立的君王, 權勢無限, 慈愛無邊, 才是全能救主.   彼得直接當面指責宗教領袖,  殺了神              
高舉的君王救主耶穌, 膽大包天, 罪大惡極, 死有餘辜.           
             3.  勸早悔改(5:31b):
                  彼得嚴厲指責宗教領袖後, 並不就此打住, 他慈悲為懷, 不定他們的罪, 反而求神將悔改
的心和赦罪的恩賜給同胞以色列人,  勸他們早日省悟悔改,  並不是要追討他們的罪,  而是讓他們帶著              
悔改的心, 得神赦罪之恩, 唯有這樣, 他們才能擺脫罪惡捆綁, 得到拯救.  福音就是福音, 他們犯下如此           
滔天大罪, 只要悔改, 就蒙赦免, 神對他們何其恩慈寬厚!           
             4.  救恩事實 (5:32):
                  最後, 彼得向他們說:  "我們為這事作見證, 神賜給順從之人的聖靈, 為這事作見證."
以此結束這篇極短, 但完整有力的講章. 他列舉二項事實:            
                  (1)  明顯以眾使徒自己的經歷為這事作見證,  他們講的不能不讓人相信,  他們是一群
來自加利利漁村的漁夫, 沒受過高深教育, 但講道竟講得頭頭是道, 那麼有力, 那麼感人;  再則, 他們           
原是膽小怯懦的人, 但現在個個都勇敢大膽, 毫不畏懼, 視死如歸.  然而, 對逼害他們的人, 他們寬大           
為懷, 沒有挾恨報復, 意氣用事, 毫無惡意, 實在難得.           
                  (2)  聖靈暗中見證的事實, 這些罪大惡極的宗教領袖, 若是順從神, 悔改蒙赦, 聖靈也會
為他們作見證, 可惜他們無動於中, 錯失良機, 沒福得救, 終歸滅亡, 可悲可嘆!

     (III)  奇妙結局(5:33-42):    
               1.  老羞成怒(5:33):
                     儘管彼得苦口婆心勸他們早日悔改, 但他們個個鐵石心腸, 不為所動.  他們一向悖逆,
與主為敵到底, 從他們對主耶穌的稱呼 "這名" "這人" 看來(5:28), 他們鄙視耶穌, 不把衪當神. 這些人           
流了耶穌的血,  生怕追討到他們身上,  心中恐懼害怕,  但他們還是頑抗到底,  今受到彼得嚴厲指責,             
不禁老羞成怒, 激烈反彈, 完全沒有悔改順服之心, 我們慈愛的神, 定必為他們傷心嘆息.           
               2.  神妙拯救(5:34-39):
                    一群極其惱怒, 失去理智的宗教領袖, 對手無寸鐵, 毫無反抗力的階下囚, 的確可以隨時 
輕易動手, 殺個精光. 十二使徒在這千鈞一髮之際, 出現意外的轉機, 神又施行奇妙的拯救, 讓十二使徒           
死裏逃生, 安然脫險.            
                    這次神不再差遣天使拯救他們, 而是從宗教領袖中找一個人出來做工, 那人就是赫赫
有名的法利賽人迦瑪列, 他是百姓敬重的教法師, 見勢頭不對, 為避免流血, 他趕緊從公會中站起來,           
吩咐人暫且把眾使徒帶到外面去, 以緩和緊張氣氛. 這位大師既不贊同主審者的偏激, 也不同情使徒           
的作為. 他與其他宗教領袖不同的是他不主張使用血腥暴力, 殘殺無辜.  此外, 他深諳律法, 還有點           
宗教信仰, 認為眾使徒傳講的信仰, 經不起時間的考驗, 特別舉從前丟大為例, 此人史無可考, 只知他            
自高自大, 附從者約四百人, 但他被誅後, 樹倒猢猻散, 瞬即煙消雲散;  又舉主後六年,  報名上冊時的           
加利利人猶大, 揭竿而起, 誘百姓跟從造反, 官兵圍剿,不旋踵滅亡, 附從者隨即鳥獸散, 全部瓦解消滅.           
他以土匪聚眾滋事比擬使徒傳揚福音, 不倫不類, 但他用心良苦,  以此勸阻主審宗教領袖,  放下屠刀,           
不要殺人, 尤其一下子要殺十二個人, 太殘忍可怕, 因他堅信, "任憑他們吧, 他們所憑的, 所行的,            
若是出於人, 必要敗壞; 若是出於神, 你們就不能敗壞他們, 你們倒是攻擊神了!"(5:38-39), 由他
這番話,可知這位大師並不高明, 明明主耶穌死後, 是神讓衪復活興起, 這是鐵般事實, 怎把衪跟完全
不同的土匪頭相比, 實在不敬, 彌後教會興旺, 福音廣傳, 他也沒悔改信主, 甚至他的得意門徒掃羅信了,
他還是頑梗不信, 固執偏見, 仍是真理敵人, 不過他比其他宗教領袖, 溫和仁慈一點而己. 無論如何,
在這危急關頭, 神差遣這人及時拯救十二使徒, 脫離險境, 保住性命, 真是神妙!           
                3.  安然獲釋(5:40):
                     在這拯救奇蹟中, 神先差遣天使, 現運用敵人, 解救使徒脫險,  迦瑪列之言,  主審宗教
領袖, 終於聽進, 接納他的建言, 不再誅殺使徒, 從輕發落, 但他們為洩心頭之恨, 把他們痛打一頓後,              
再舊調重彈, 警告他們, 不可奉耶穌的名講道, 說穿了, 就是不能容忍他們奉耶穌的名傳講生命之道,             
無可奈何, 最後祗好把他們痛打後全部釋放了事, 讓眾使徒虎口逃生, 平安脫險.           
                4.  配得受辱(5:41-42):
                     此案在神奇妙作為下, 圓滿落幕. 但兩造心情大不相同: 主審宗教領袖, 個個灰頭土臉,
失落蒙羞, 滿心不快, 原以為抓住使徒把柄, 這下子可把他們一舉殺盡,  以絕後患,  豈料半路殺出個           
迦瑪列, 非但沒殺成, 反得罵名, 怎能甘心, 情勢所逼, 祗好暫時吞下這口氣, 以後再相機收拾他們; 反觀           
眾使徒,  蒙神出奇招拯救,  榮耀得勝,  雖然挨打,  受了皮肉之苦,  但他們卻滿心歡喜, 立即離開公會,             
回教會去, 都認為算是配為這名受辱, 為主受苦, 無怨無悔, 歡喜萬分.             
            我們教會恐怕找不到為主名受辱這種見證, 很多人想都想不到, 你我都不配, 這名超乎萬名之上,
天下人間沒有賜下別的名, 我們可以靠著得救. 天使聽見這名, 就俯伏敬拜; 我們認識這名, 就接受衪,           
事奉衪, 這是我們最大願望和福氣.           
            我們蒙恩, 不但要信服基督, 也要為衪受苦, 否則, 將來上了天堂, 想為主受苦, 也沒機會.
所以只有今天今世, 才有機會, 我們要趕緊抓住, 以免後悔莫及. 若機會到來,不要放過,我們不是故意               
找苦吃, 因為主受苦, 乃是恩典, 不是折磨, 不可不察.           
            試想彼得等十二使徒, 受到警告後, 若是嚇得再也不敢奉耶穌的名傳道, 乖乖順服當權者,
後果不言可喻. 感謝主, 他們不是懦夫, 個個勇如猛虎, 不理恐嚇警告, 每日照樣在殿中, 在家裏, 不住           
教訓人, 傳揚耶穌是基督. 他們深知, 為主受苦, 不但自己得福, 神更會為因他受苦, 賜福給別人. 在這         
方面, 使徒行傳記下很多歷史教訓, 像燈塔發出光芒, 指引我們在世上如何前行, 不偏離正道. 願我們           
都以使徒為榜樣, 效法他們, 服膺最高權柄神的帶領, 奔走前面的天路, 千萬不要屈服環境, 聽信人意,           
高抬自己, 任意而行, 走向滅亡, 不可不慎.           
      這是初期教會, 眾使徒和門徒能夠在撒但掌權的地方,  在幾乎不可能的環境下, 為主受苦, 打出         
一條血路, 勇敢為主作見證, 徹底執行大使命, 披荊斬棘, 使教會興旺, 福音廣傳, 為後世信徒立下美好           
榜樣, 願我們一同虛心效法學習.

 

                                2014年 2月15日 元宵節 台北 / 2017年 5月 3日 二校 台北
                                                      2022年2月15日終校 台北                   

                                  

Add comment


Security code
Refre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