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 保羅行傳
                                 第十章 保羅聖城蒙大難


                               第一節 聖城蒙難(21:17-40)

      保羅第三次宣道之旅最後一程, 就是回到聖城耶路撒冷. 在歸途中, 先知預警和他內心預感, 都
越來越明顯, 預期必有大難臨頭, 但他明知死亡來臨, 仍勇敢面對, 毫不退縮, 奮勇向前, 朝向要置他
死地而後快的猶太同胞邁進, 這不是出於無知, 乃是因他熱愛這群失去理智的骨肉同胞.
保羅如願抵達此行最終目的地聖城耶路撒冷, 這是他第五次訪問他蒙恩悔改之地, 距他第一次
來訪相隔已廿五年了. 在他的心目中, 這城仍是他心中最尊敬喜愛的故城, 感情非常深厚. 然而, 這城
他的骨肉同胞, 卻容不了他, 處心積慮要除滅他, 以致這次成為他最後一次聖城之旅, 令人感慨. 玆將
其聖城蒙難經歷, 析述如次:

  I. 信徒殷勤接待(21:17):
      保羅一行抵耶路撒冷後, 並沒得到教會眾使徒接待, 安排食宿, 原因何在, 無經文可考. 幸蒙一位
老弟兄, 居比路人拿孫殷勤接待, 住他家裏, 食宿無虞(21:16). 拿孫的背景與巴拿巴十分相似, 都是從
居比路回歸耶路撒冷的猶太人, 據傳他是主差七十門徒之一, 可見是位忠心老信徒(路10:1), 也可能
是五旬節歸主的早期老信徒. 由 "弟兄們歡歡喜喜的接待我們"(21:17)看來, 在保羅帶領下, 外邦信徒
與猶太信徒歡聚一堂, 應是耶路撒冷教會成立以來, 少有新事, 惜教會信徒對他們, 尤其是對保羅的
態度, 並非一致, 可見保羅聖城蒙難, 實非偶然.

 II. 歡樂見證交通(21:18-26):
      第二天保羅偕隨行人員赴教會, 拜訪當日教會領袖雅各, 眾長老也在場, 有個歡樂見證交通:
     (I) 問安見證(21:18-20a):
          1. 親切問安(21:18-19a):
              那時, 耶路撒冷教會由雅各(主的肉身兄弟)為首的眾長老治理(12:17, 15:13), 依據推測
彼得、約翰等使徒, 應該是在外傳福音, 當時不在聖城., 所以保羅一行, 就去教會拜會雅各和眾長老,
禮貌週到.
          2. 宣道報告(21:19b):
              保羅隨即向教會眾領袖作宣道報告, "將神用他傳教, 在外邦人中間所行之事, 一一的
述說了."(21:19b), 他特別強調帶領外邦人歸主是神的作為, 高舉神, 以顯示他的謙卑, 更重要的是要
開廣猶太信徒的心胸眼界, 並堅固他們的信心.
          3. 歸榮於神(21:20a):
              大家聽了保羅的宣道報告見證後, 都 "歸榮於神," 使教會領袖的信心得到堅固和激勵.
   (II) 長老吐憂(21:20b-26):
          1. 簡報猶太聖工(21:20b):
              教會長老也向保羅及其所率外邦信徒作簡報, 報告主的聖工在猶太地區發展近況, 福音
異常興旺, "猶太人中信主的有多少萬."(21:20b), 可見保羅在外邦傳道, 蒙神賜福時, 神也藉猶太地區
的信徒, 在福音發源地, 大力推展, 成效卓著, 信者數以萬計, 他們都有一特點, 就是 "都為律法熱心,"
(21:20b), 換言之, 即著重祖宗的宗教傳統.
          2. 吐露心中隱憂(21:21-22):
              由於當地的信徒都為律法熱心, 所以對保羅誤解甚深, 頗有微詞, 認為他在外邦傳福音,
"教訓一切在外邦的猶太人, 離棄摩西, 叫他們不要給孩子行割禮, 也不要遵行條規."(21:21), 使他們
成為不守律法, 破壞律法的惡棍. 雅各和眾長老都表明, 他們對保羅在外邦的事工和為人, 十分了解,
自難相信; 但眾多猶太信徒, 知道保羅來了, 不知會對他採取怎樣的激烈反對行動.
              (1) 誤解根源:
                    其實, 保羅傳福音, 從未叫外邦地區猶太人, 離棄摩西律法, 他只是強調福音唯一
要求, "悔改接受耶穌基督," 無論猶太人或外邦人, 只有這點是必需, 而且絕不可缺的條件. 因此, 只
要猶太人真正悔改, 相信耶穌基督是救主, 仍可守律法所有條規, 保羅自己也是如此, 如上耶路撒泠
守節日; 但他反對猶太信徒要求外邦信徒, 必需守猶太人的律法規條, 這點他與耶路撒冷教會領袖
早有共識(11:17-18, 15:24-29). 既然如此, 耶路撒冷猶太信徒對保羅仍有誤解的原因如下:
                     i. 客觀原因:
                        起於 "聽見人說"(21:21), 可見只是風聞, 沒有事實根據, 空穴來風, 顯然有人
故意造謠破壞, 或蓄意扭曲保羅言行, 陷他於不義.
                    ii. 主觀原因:
                        因猶太信徒 "都為律法熱心"(21:20), 易受有心人煽惑, 輕信中傷謠言, 對保羅
產生惡劣印象, 因而拒絕接納他, 甚至仇視恨惡他.
                        這種誤解, 實在是樁非常可悲的事, 一般人都頭腦簡單, 聽信謊言, 易受迷惑, 信徒
也不例外. 這次保羅來聖城, 仇視他的猶太人, 竟抹殺他一向美好的行事為人風格, 也看不見他帶了
一批外邦信徒前來, 不光是要守節, 還帶了一大筆他們千辛萬苦從外邦信徒中募集的賙濟同胞善款,
這些固執律法的猶太人, 不問青紅皂白, 敵視保羅, 實在可悲.
何以致此? 說穿了, 與人的罪性和心態有關, 人往往對自己內心重視的人或事, 非常
敏感, 因之, 易失理性, 影響對人事的判斷, 對別人的行為產生誤會或錯解, 這一弱點極易被別有用心
的人利用, 在群眾中製造矛盾紛爭, 不可不察.
              (2) 憂心原因:
                     i. 客觀原因:
                        適逢節期, 猶太各地信徒紛紛湧入聖城守節, 他們個個 "都為律法熱心," 因此,
不禁令雅各憂心忡忡, "眾人必聽見你來了, 這可怎麼辦呢?"(21:22), 他不知這些狂熱份子會怎樣對付
保羅.
                    ii. 主觀原因:
                        雅各愛神, 也愛保羅, 不免心中耽憂, 故他首先不願看到保羅為神為人的美好
形象, 被這群聽信謊言的猶太信徒醜化, 故要設法消除他們的誤會與偏見, 使他們放棄成見,接納尊重
保羅, 以達主內合一目的; 再則, 雅各想到, 這些滿有愛心的外邦信徒, 在保羅帶領下, 來到聖城, 適逢
猶太各地信徒也會集在聖城守節, 這是何等難得讓天下信徒聚會的一次大好機會, 其結果好壞對主的
聖名和今後教會發展, 將有非常深遠的影響. 雅各因此憂心猶太信徒鬧事, 傷害保羅, 故亟謀化解誤會,
促進和諧良策.
  (III) 解憂良策(21:23-25):
           雅各重視教會合一, 肢體和諧, 大有愛心, 當他感到山雨欲來風滿城的時候, 挺身而出,亟欲
事前化解危機, 經再三思考, 他深知保羅為人正直, 篤守律法, 也知對保羅的流言不實, 但殺傷力極大,
因此他向保羅提出他認為最好的解決辦法, 建議保羅以遵行律法的實際行動,來消除猶太信徒對他的
誤解和疑慮, 辦法是要他帶頭與教會四個許願作拿細耳人的信徒, 一同上聖殿去行還願禮, 為期七天,
期內不剃髮鬚, 希望藉此, 讓所有猶太信徒目睹保羅是個絕對尊重律法的人, 以改變他們對保羅長久
以來的誤解. 事實止, 保羅是位既尊重律法, 又不放棄福音, 可敬的傳道人.
      (IV) 聽從遵行(21:26):
        保羅這趟來耶路撒冷, 心有定意, 儘管一路上有先知警告和信徒勸阻, 他都拒而不從, 何以
今在雅各的面前, 一聽獻策, 二話不說, 立即聽從遵行, 難道是他懾於猶太信徒人多勢眾, 有理說不清,
因而怯懦退縮; 抑虛假表演拿細耳人, 以討好不理性的群眾? 知保羅者, 都知二者皆非, 原因如下:
              1. 做人有原則:
                  他一再宣稱, "凡我所行的, 都是為福音的緣故."(林前9:23), 這是他傳福音一貫的原則,
對一切可有可無的律例條規, 傳統習俗, 只要不違背真理, 主的教導, 他都願意依情況, 按實際需要去
遵行(林前7:18-19, 9:19-23), 更何況他是道地的猶太人, 而且熱愛他的骨肉同胞猶太人.
              2. 靈性極美好:
                  他為了神的國, 一向體貼信心軟弱者的軟弱, 也擔當他們的軟弱(羅15:1), 因此, 他認同
熱心律法的猶太信徒, 不以為忤, 謙卑包容, 靈性美好, 故能採納雅各建議, 聽從遵行.
由此可見, 保羅是一位堅持原則的神僕, 為了原則, 他一無所懼; 但在不違背原則的前提下,
為了與人和睦相處, 他願付出任何代價. 故我們可從他身上, 看到英勇剛強和溫柔體貼的雙重美德,
真是令人敬佩.
                  聖城這一群輕信傳聞的猶太信徒, 實在令保羅和他率領滿有愛心的外邦信徒失望, 因他們
所愛的只是死的律法條規, 而不是活的基督和主內弟兄; 尤其他們只看重民族傳統, 而看不見保羅
一行, 賙濟他們的善行和愛心, 實在令人不齒. 他們對保羅惡劣心態, 若與外邦信徒對他的愛心尊崇
相較, 定令保羅萬分傷心失望, 若不是他偉大的愛, 一走了之, 才是上策, 何必跟這些猶太信徒計較
糾纏, 保羅最後還是聽從雅各建議, 且立即遵行; 至於猶太信徒對保羅態度有無改變, 路加並未記述,
不得而知.
III. 同胞無情陷害(21:27-40):
      (I) 風波突起(21:27-29):
           1. 發生時地(21:27):
               保羅抵達耶路撒冷十天左右, 一股猛烈的反保羅風波, 突然爆發, 儘管聖城教會和保羅
本人, 雖曾共同努力消除猶太信徒對 "保羅反對律法" 的誤解; 同時, 也期盼取得猶太信徒, 甚至猶太
不信同胞的諒解, 結果一切努力, 全都落空. 猶太信徒對他的態度有無改變, 不得而知; 反而保羅自己
心中預感, 及沿途各地信徒耽心的苦難捆鎖, 終於突然出現, 而且在毫無預警的情況下發生:
               (1) 意外之時(21:27a):
                    "那七日將完"(21:27a), 就是保羅以實際行動, 證明他遵行摩西律法之舉, 即將完成
之時, 可謂功敗垂成.
               (2) 意外之地(21:27b):
                     發生之地竟在任何人都料想不到的聖殿, 這是最神聖最安全的地方, 也是保羅衷心
盼望同胞諒解的地方, 現竟淪為犯罪之地, "從亞西亞下來的猶太人, 看見保羅在殿裏, 就聳動了眾人,
下手拿他,"(21:27b), 簡直無法無天!
           2. 發生原因(21:28-29):
               (1) 外在原因(21:29):
                     掀起風波的是從亞西亞下來的猶太人, 他們應是從以弗所來的, 這些人也恰好在
這個節日來到耶路撒冷, 奇怪的是在人山人海中, 他們竟與保羅在聖殿狹路相逢. 他們不止一次碰頭:
第一次, "他們看見以弗所人特羅非摩同保羅在城裏, 以為保羅帶他進了殿."(21:29a); 第二次, 他們見
保羅陪四個猶太信徒在聖殿還願, 行潔淨禮, 並為他們付規費. 令人不解的是, 第一次他們沒有為難
保羅, 可是第二次保羅守律法與四信徒一同敬拜真神, 正是消除他們誤解偏見之時, 卻瘋狂興風作浪,
捉拿使徒, 理由牽強, 只是他們 "以為保羅帶人進了殿."(21:29b), 荒唐至極!
                (2) 內在原因(21:28):
                      這些猶太人之所以如此痛恨仇視保羅, 追根究柢, 應是他在以弗所 "會堂放膽講道,
一連三個月, 辯論神國的事, 勸化眾人, 後來有些人, 心裏剛硬不信, 在眾人面前毀謗這道"(19:8-9),
可見保羅跟這些心裏剛硬不信猶太人, 結下不解之仇. 今冤家路窄, 又在聖城碰頭, 他們仍不顧一切,
興風作浪, 煽起反保羅運動. 在他們看來, 保羅的宣道工作 "是在各處教訓眾人, 蹧踐我們百姓和律法,
並這地方的."(21:28). 所以, 他們認為保羅是專門鼓動外邦人, 反對選民和踐踏選民信仰的賣國賣神,
十惡不赦的惡棍, 這惡棍現竟敢目中無人, 大膽跑到選民最神聖的聖殿來撒野, 破壞搗亂, 豈容坐視,
乃打起護教大旌, 喚起選民, 要治死保羅, 以絕後患, 著實蠻橫可怕!
            3. 指控罪狀(21:28-29):
                這些以弗所來的頑梗猶太人, 竟以下列二大罪狀, 指控保羅, 並誤導煽動教會信徒:
               (1) 教人不守條規(21:21):
                     指控保羅 "教訓一切在外邦的猶太人, 離棄摩西, 不要給孩子行割禮, 也不要遵行
條規."(21:21).
               (2) 蹧踐百姓律法(21:28):
                     又指控保羅 "是在各處教訓眾人, 蹧踐我們百姓和律法, 並這地方的."(21:28).
他們視保羅為最可恨的仇敵, 乃以這二大罪狀, 聳動殿中百姓, 高喊 "以色列人來幫助!"
(21:28a), 要眾人一同捉拿他們心目中最痛恨的賣國賣神的猶太叛徒.
從教會長老和這些猶太人的話中(21:21, 28), 可見保羅雖在外邦傳道, 但他的工作早己
傳回耶路撒冷和猶太地區的選民耳中, 可惜他們聽到的都是扭曲了的信息, 因此, 聖地選民, 不論是
信徒或一般百姓, 雖從未見過保羅, 也沒聽過他講道, 因受謠言中傷, 莫不在他們心中留下惡劣印象.
因此, 當這些以弗所來的猶太人, 一看見保羅在聖殿, 乃登高一呼, "以色列人來幫助!" 立即一呼百應,
"合城都震動, 百姓一齊跑來, 拿住保羅, 拉出殿, 殿門立即都關了."(21:30), 隨即掀起一陣強烈風暴!
      (II) 風暴猛烈(21:30-31):
             這群瘋狂猶太人掀起的風暴, 來勢洶洶, 非常猛烈, 震動聖城, 使全城陷入混亂, 事態嚴重,
他們在聖殿中, 鼓動百姓上去捉拿保羅, 並想殺害他, 以除去眼中釘, 一消心頭之恨. 他們把保羅拉出
殿外後, 趕緊把殿門關上, 因他們不敢在殿中殺保羅, 生怕被他的血玷污, 以為把他拉出殿外, 就可以
保守聖殿聖潔, 殊不知他們是在流無辜人血, 真是 "蠓蟲你們就濾出來, 駱駝你們倒吞下去."(太23:24),
他們殺害主耶穌時, 也是如此(約18:28).
     (III) 風暴瞬平(21:32-40):
              說來奇妙, 保羅這次冒險進京, 為要消除猶太信徒誤會, 聽從雅各獻策, 進聖殿與四位信徒
一同行潔淨禮, 結果功敗垂成, 引起意想不到的風暴. 至於那些一心要殺保羅的猶太宿敵, 他們正要
下毒手時, 突受制止, 這一切似乎全掌控在神的手中, 奇哉妙哉!
              1. 千夫長平亂(21:32-36):
                  當時羅馬駐聖城千夫長革老丟.呂西亞(23:26; 24:7)得報, "立時帶著兵丁和幾個百夫長,
跑下去到他們那裏."(21:32a), 可見當時情勢十分危急混亂, 這千夫長率眾趕到現場後, 當機立斷,採取
下列行動:
                  (1) 制止暴徒行兇(21:32b):
                      " 在千鈞一髮之際, 千夫長及時制止暴徒毆打保羅, 他們欺軟怕硬, 一見羅馬千夫長
及兵丁強勢壓境, 好漢不吃眼前虧, "就止住不打保羅."(21:32b).
                  (2) 鐵鍊拘鎖保羅(21:33a):
                        暴徒住手以後, "千夫長上前拿住他, 吩咐用兩條鐵鍊捆鎖."(21:33), 羅馬官兵不知
保羅何許人也, 一定認為他是武功高強的江洋大盜, 非鐵鍊捆鎖不可, 希律對待彼得也是這樣(12:6).
                  (3) 帶進營樓偵訊(21:33b-36):
                        千夫長鍊鎖保羅以後, 當即 "問他是甚麼人, 作的是甚麼事?"(21:33b), 但此刻暴徒
仍不罷休, 還在搗亂喊叫, 干擾盤問. 千夫長為了求實情, 乃令兵丁將保羅帶進營樓, 好保護他的安全,
繼續偵訊, 不料當兵丁將保羅帶到台階上時, 暴徒更變本加厲, 猛烈推擠, 兵丁只好把保羅抬起前行,
暴民緊隨不捨, 高喊 "除掉他!" 這與主耶穌在彼拉多面前受審的情景, 何其相似(約19:15).
這樣, 保羅暫時脫險, 脫離猶太人的毒手, 轉入外邦人的手中, 這外邦軍官, 雖然是
一介武夫, 但比本族同胞和熱心宗教之徒, 要文明講理得多, 實在不可思議.
              2. 請求說明白(21:37-40):
                 (1) 官方驚訝(21:37-39a):
                       將進營樓時, 保羅要求千夫長先聽他說幾句話, 立蒙允准, 於是二人開誠對話, 保羅的
身世令千夫長萬分驚訝, 不覺肅然起敬, 對他的態度馬上改變. 千夫長原以為在他手中, 懂得希利尼
話的猶太罪犯, 是埃及匪首, 一個假先知, 尼祿該撒年間, 佔據橄欖山落草為寇, 並且危言聖城要倒塌,
後經巡撫腓力斯清剿, 烏合之眾, 不敵政府大軍, 乃率殘部四千, 突圍遁逃曠野. 保羅聞言, 立加辯釋,
坦誠告訴千夫長, 自己不是埃及匪首, 而是生於基利家大數城猶太人, 並非無名荒野小民, 身世不凡,
絕非窮凶極惡的歹徒. 這身世令千夫長異常驚訝, 刮目相看.
                 (2) 開佈道會(21:39b-40):
                       保羅把身世說分明, 澄清千夫長誤會以後, 進一步向千夫長提出請求, 他不是向他
喊冤求饒, 也不是向他要求趕緊進入營樓避難保命, 而是請求准他向同胞猶太百姓說話, 這真是正氣
凜然, 令人欽敬. 千夫長聞言, 大為感動, 毫不猶豫, 准他所請. 於是保羅抓住大好良機, 舉行一場別開
生面的佈道大會, 向耶路撒冷全城百姓傳福音, 神妙至極. 這場佈道大會, 非常奇特, 其場景如下:
佈道人: 被聽眾恨之入骨, 打得遍體鱗傷; 上台時, 身上仍被二條鐵鍊捆鎖;
但他有熱烈的愛, 清醒的腦, 冷靜的心; 只關心主道, 不管自身安危.
                       講 台: 軍營台階.
                       招 待: 羅馬官兵.
                       詩 歌: "除掉他!"
                       聽 眾: 憤恨填膺, 怒目相視, 殺氣騰騰的猶太骨肉.
                       證 詞: 最佳信息, 最美福音.

     (IV) 保羅表現:
             保羅面對這次突而其來風暴的表現, 沉著冷靜, 不屈不懼, 可圈可點, 外面的狂風暴雨, 一點
也沒影響到他心靈的平靜. 他這次前來耶路撒冷, 付出多少代價, 懷著多大盼望, 可惜均被無理扭曲,
惡意仇視和凶殘苦待, 令他的善意和努力, 全都落空, 付諸東流, 若是一般人定必傷心失望, 消沉沮喪,
怨天尤人, 但保羅不然, 仍舊心平如水, 不為所動, 不但對神不失信, 對人不失愛, 處之泰然, 他的表現
如此美好, 其原因有四:
             1. 篤信真主:
                 他想起他篤信的主, 在世的路程和經歷, 全心全力傳福音, 使世上罪人蒙恩得救; 他也
想效法主的榜樣, 去行走主的路程, 經歷主的經歷, 一心拯救世人.
             2. 過去歷史:
                  他想起自己過去的歷史, 他曾跟眼前這些暴徒一樣, 逼害主的信徒, 尤其是石打司提反
致死的情景, 仍然歷歷在目, 他跟這些猶太人一樣無知邪惡, 與真道為敵, 是主的恩典改變了他, 否則,
他比這些人更殘酷可怕. 現他身上帶著耶穌的死, 使耶穌的生命也顯明在他的身上.
             3. 聖靈啟示:
                 他想起聖靈一路不斷啟示, 但沒禁止他上耶路撒冷, 因此相信一切都在神安排掌控中.
             4. 信仰堅定:
                 他深信自己的信仰堅定正確, 深知生死苦樂, 全掌握在主手中, 為了主, 從不以性命為
寶貴(20:24, 21:13).
       (V) 深切教訓:
             1. 人心可憎:
                 從以弗所心地剛硬猶太人的惡行, 可以看出人的罪性, 頑梗偏執的可怕, 他們由拒絕
真理的人, 轉變為敵擋真理可憎的人, 因此, 保守心, 勝過保守一切.
             2. 人言可畏:
                 人心邪惡, 有心人扭曲真理, 散播謠言, 迷惑人心, 積非成是, 殺傷力非常大, 所以人言
可畏, 不可輕信, 願謠言止於智者, 以杜滋擾風波
             3. 世人敗壞:
                 世人易信謠言, 盲從衝動, 糊塗無知, 且聽謠行惡, 一觸即發, 蔓延神速; 反之, 聽道行善,
無動於衷, 遲滯不前.
             4. 世事難測:
                 保羅和以弗所人特羅非摩在聖城街上行走, 原是平常小事, 竟被有心猶太人故意誇大,
頓成了保羅個人和當天的哄動大新聞, 真是世事難測, 防不勝防.
             5. 聖徒牢記:
                 凡我基督徒都要牢記, 不可大意輕忽, 更要謹言慎行, 因他的行動和同伴, 常有人暗中
察看; 他的言談和為人, 也常被人誤會曲解. 保羅就是如此, 常惹禍上身, 遭無妄之災.
             6. 真道大敵:
                 迷信常是真道大敵, 過份熱心儀文條規, 也易成真道勁敵. 這次風暴中的煽動者和盲從
群眾, 都以熱心自己信奉的律法自豪, 理直氣壯, 誤認係投身護道聖戰, 忠心為神, 殊不知他們的所作
所為, 都在敵擋神, 與神為敵. 這些猶太暴徒不是在耶路撒冷街上抓保羅, 而是在神聖的聖殿中捉拿
神僕保羅, 禍哉禍哉!
     (VI) 問題思考:
             1. 雅各獻策是對是錯?
                 保羅這次不顧安危, 毅然回到耶路撒冷, 不久, 果真受到捆綁, 有謂若不聽從雅各及長老
之言, 不上聖殿還願, 他就不會受苦受難, 言下似有責怪獻策者之意. 這在表面上看來, 似乎言之有理.
實則不然, 因評判事的好壞, 應從下列二個角度來衡量:
                (1) 壞(錯)的主張, 必然產生壞(錯)的結果.
                (2) 壞(錯)的結果, 不一定出於壞(錯)的主張;
                     尤其, 一時壞(錯)的結果, 不一定是真正壞(錯)的結局.
                準此, 不可隨意責怪提建議, 出主張的人, 更不可妄加論斷.
           2. 熱心律法有何不可?
               保羅為消除熱心律法的信徒和猶太骨肉誤解, 一心想打開他們的心結, 故聽從雅各的
建言, 上聖殿守律法. 然而, 就在他將完成律法要求時, 卻在律法活動中心, 神聖的聖殿中, 被最熱心
律法的猶太信徒不容, 煽動百姓, 把他拉出聖殿凌辱, 甚至連聖殿也把他關在門外, 何等慘酷無情!
這些猶太信徒的信仰膚淺, 只停留在律法層面, 犯了嚴重錯誤, 他們都有個盲點, 只重
外表條規, 不重善惡是非. 保羅若是沒蒙恩, 悔改歸主, 就跟他們完全一樣, 可能更糟更壞, 他的得救
轉變, 證明真正信仰的偉大. 猶太信徒的信仰知識, 相當正確, 他們守律法條規的行為, 也無可厚非,
只是沒有實質, 他們走的不是生命之道, 尤其是沒有認識又真又活的神, 一步錯, 全盤輸. 保羅愛他的
同胞骨肉, 這次來是要傾全力為主得著他最愛的骨肉至親. 然事與願違, 他越愛他的同胞, 越發不被
他所愛的骨肉同胞按納與了解, 但他沒有灰心放棄, 仍然努力傳揚 "悔改信主耶穌" 來拯救他心愛的
猶太同胞.

                                          第二節 聖城見證(22:1-21)

     人的無理打壓逼害, 往往成全神的榮美恩慈. 這次保羅聖城蒙難, 受同胞猶太人無情毆打凌辱,
在千鈞一髮之際, 神遣羅馬千夫長救他, 並給他一次千載難逢的佈道機會. 在佈道大會中, 他情詞
懇切, 語重心長, 向他心愛的骨肉同胞所作見證, 感人至深, 充份顯出一位偉大福音使者的美好形象,
他實在是這充滿罪惡的世界, 不配有的偉人.
  I. 見證特點:
      保羅以 "神改變了我" 為題, 證詞字字珠璣, 句句動人, 情感豐富, 扣人心弦, 其特點如次:
     (I) 流露基督:
           保羅見證的中心, 就是耶穌基督, 他的動作語言, 神情態度, 在在顯示神改變了他, 讓他的
聽眾從他的身上看見神的形像.
    (II) 充滿智慧:
           他不但用希伯來話講道, 以拉近他與聽眾的距離, 而且用字措詞, 均經深思熟慮, 充滿智慧.
在整篇見證中, 他處處流露同胞親情, 也體貼聽眾心情處境, 對自己被打受辱, 滿腹委屈, 隻字不提,
更不願意氣用事, 激怒台下聽眾.
   (III) 熱情洋溢:
            保羅這次佈道大會的聽眾, 全是無故毆打他, 蓄意殺害他的暴徒, 他竟不計嫌隙仇恨, 主動
向千夫長要求, 准他對百姓說話, 他不顧一切, 願付出生命代價, 重回骨肉同胞中間, 熱情洋溢, 坦誠
講道, 深盼能扭轉他們對他的誤解, 消除對他的仇恨.
            保羅這篇誠摯感人的見證, 顯示他熱愛自己同胞的心, 何等迫切. 他亟盼自己的同胞及早悔改
得救, 生怕他們像自己過去一樣, 盲目信仰, 過度熱心, 踏入歧途, 淪為神最大的仇敵. 他內心的痛苦
焦急, 只有神明察知曉, 看為寶貴.

 II. 美好開始(22:1-2):
      保羅站上台階, 帶著鎖鍊向百姓擺手, 竟能使原本亂嚷亂哄的群眾, 靜默無聲, 這是連百夫長都
很難辦到的事, 保羅辦到了, 而且他一開口講話, 就使這些原本浮躁不安, 情緒激動的暴民, 更加安靜
平和, 他對群眾的魅力, 的確令人敬服, 原因如下:
      (I) 親切鄉音(22:2):
            保羅頗有語言的恩賜, 精通數國語文, 為主作工, 如虎添翼, 發揮極大的功效, 這次他向羅馬
千夫長講希利尼話, 使這原以為他是埃及匪首, 後才知他是出身高尚, 品學兼優之士, 驚訝之餘, 對他
的態度完全改變. 這次他又在台階上用希伯來話向聖城猶太同胞作見證, 也收到同樣效果. 當時耶路
撒冷的猶太人說希伯來話的佔絕大多數, 只有少數從國外生長, 遷回祖國居住的猶太人說希利尼話
(6:1), 保羅以純正的希伯來話見證, 一開口就語驚全場, 吸引在場群眾注意力, 令他們萬分驚訝, 肅然
起敬. 由此可見, 語言的極大無形影響力, 所以我們面對群眾, 講道見證, 一定要用最親切易懂的語言,
才能收到美好果效.
     (II) 親切稱呼(22:1):
            保羅一開口就稱呼他的聽眾 "諸位父兄!" 而且是用希伯來話, 份外親切, 其親和力不可小覷,
怎不叫他的聽眾為之一震, 更加安靜, 莫不豎耳而聽. 他竟稱前不久痛打他, 且要下手殺他的人, 年長
和政教領袖為 "父," 同輩之人為 "兄." 禮數可謂週到. 這在一般人是很難, 甚至絕對做不到的, 但保羅
發動溫情攻勢, 他做到了. 他一點也不勉強做作, 而是發自內心, 真情流露. 原因是在他心中, 沒有恨,
只有愛, 有主在心, 安祥平和, 毫不動氣. 這都是主的恩典, 才能使他有如此美好的生命,像司提反一樣,
臨危不亂, 鎮定如常(7:15), 他的確有那使他出黑暗入奇妙者的美德(彼前2:9), 他的親切奇妙的表現,
大大出乎台下恨透他, 更要治死他的暴民意外, 自然平靜下來, 更加安靜了.
他這種愛的呼喚和親和的態度, 絕非一時勉強做得出來的, 因在他整個見證中, 他的親和力
隨時自然流露出來, 玆舉數點說明如次:
            1. 認同聽眾:
               "按著我們祖宗嚴緊的律法受教, 熱心事奉神, 像你們眾人今日一樣."(22:3), 竟稱許他們
跟他一樣, 是熱心追求, 事奉神的人, 認同聽眾.
            2. 巧稱耶穌:
              "逼迫奉這道的人."(22:4, 9:2), 他以 "這道" 巧妙稱主耶穌, 避免使用刺激不信猶太人的
名詞, 用心良苦.
            3. 善用稱謂:
               "對著萬人為他作見證."(22:15), 他以 "萬人" 稱呼外邦人, 降低台前聽眾敵意. 真是想得
週到, 講得親切, 使他面前的仇敵軟化, 側耳傾聽他的見證, 非常難得.

III. 見證主題 - "神改變了我"(22:3-21):
      (I) 牢固傳統改變了我 - 過去的我(22:3-5):
           保羅強調, "過去的我, 跟你們完全一樣." 絕對不可能改變, 但改變了. 從客觀事實和民族的
觀點看來, 很少人有他這樣好的出身背景:
            1. 優良家世(22:3a):
               "我原是猶太人, 生在基利家的大數, 長在這城裏."(22:3a), 大數是當日羅馬基利家省的
首府, 自由名城, 文化中心, 市民享有羅馬公民權, 故他的父母是公民, 所以保羅生下來就是羅馬公民,
當時任何人若擁有羅馬公民身份, 非常寶貴難得, 令人欽羡, 故有人要特別捐錢, 才能取得(22:28).
            2. 嚴格教育(22:3b):
               "在迦瑪列門下, 按著我們祖宗嚴緊的律法受教."(22:3b), 迦瑪列是當日 "眾百姓所敬重
的教法師."(5:34), 保羅自幼即在他門下, 接受嚴格的律法教育, 成為最優秀的門徒, 使他日後 "在猶太
教中, 比我本國許多同歲的人更有長進."(加1:14).
            3. 熱心律法(22:3c):
                由於他熟諳律法, "故為祖宗的遺傳更加熱心."(加1:14), 因此, 他全心全意投入, 更熱心
事奉神, 成為當日猶太教中, 律法狂熱份子, 鷹犬打手, 敵擋神而不自知.
            4. 耶穌死敵(22:4-5):
                他當時高舉律法, 敵視耶穌, 殺害基督徒, 冷血殘忍, 令人髮指, 依他自述, 其暴行如次:
               (1) 目的 - 逼迫基督徒 "直到死地"(22:4), 即重者處死消滅, 輕者下獄監禁, 毫不手軟.
               (2) 對象 - 只要是信徒, "無論男女都鎖拿下監."(22:4), 不分性別, 毫不留情.
               (3) 行動 - 他的逼害信徒行動, 不僅在耶路撒冷本地, 也擴及外邦地區, 且強迫信徒去
褻瀆耶穌聖名, 狠毒之至.
               (4) 名聲 - 惡名昭彰, 遐爾皆知, 且有大祭司和眾長老為他作見證. 可見他的優秀家世,
卓越才華, 熱心律法, 又反對 "這道," 深獲猶太宗教領袖賞識, 故常委以重任, 成為他們最信任倚重的
使者, 那次特派他赴大馬色逼害捉拿基督徒.
從以上他的四個出身背景觀之, 他不但與面前反對他的群眾, 不分軒輊, 幾乎完全一樣; 且
曾是他們喜愛敬佩, 大大重用的鷹犬. 保羅也曾以此自豪, 這樣頑粳的狂熱份子, 照理是絕對不可能
改變的. 事實上, 神的確改變了他, 現在的他和過去的他, 以及在他面前的群眾, 完全不一樣, 不再是
同路人了.
     (II) 逼害信徒改變了我 - 改變的我(22:6-16):
            絕不能改變的 "我," 終於改變了, 這改變不是逐步的, 乃是突然而徹底的; 也不是人的努力,
而是神的大能. 在見證中, 保羅特別指出是由二個神蹟促成的:
            1. 主親自顯現(22:6-10):
               (1) 發生時地(22:6a):
                     就在保羅將到大馬色執行逼害基督徒的任務途中, 那時他滿腔熱血, 一心一意要
完成任務之時. 突然, 莫名其妙被阻止, 而且永遠阻止, 連他自己也變了, 成為他要消滅之人的同路人.
時間就在日正當中, 烈日炎炎的響午, 正是頭腦清醒, 四週明亮, 夢幻錯覺不可能
發生之時.
                (2) 實際情景(22:6b-10):
                      在光天化日下, 突然發生二件針對保羅的事:
                       i. 大光照射(22:6b-7a):
                          突然從天上發出大光, 同行的人都看見, 但非常奇特, 這光像探照燈, 只集中
照射在保羅身上, 給他重擊, 令他仆倒在地. 這光應是主耶穌復活後發出的第一道榮光, 憶主在世時,
曾登山變像, "臉面明亮如日頭, 衣裳潔白如光."(太17:1).
                       ii. 天上聲音(22:7b-10):
                           這時, 天上也發出聲音, 同行的人都聽到了, 但不明白, 只有保羅一人了解.
這聲音只說了二句話, 保羅均有反應, 形成二組人神對話:
                           (i) "掃羅, 掃羅, 你為甚麼逼迫我?"(22:7b):
                                  天上這一問, 對保羅的心靈產生巨大影響, 且十分奧秘, 使他立即意識到
這是 "主," 但他沒把神連繫在一起, 心中疑惑, 自己怎會逼害主呢? 因此, 問了看似可笑的問題, "主啊,
你是誰?"(22:8a).
                           (ii) "我就是你所逼迫的拿撒勒人耶穌?"(22:8b):
                                   這是那位主直接了當對保羅的答覆, 這時他才頓然領悟到, 拿撒勒人耶穌
就是舊約列袓敬拜的神, 就是信主之人的主, 主就是神, 二者一體, 密不可分. 他才恍然大悟, 自己的
主是誰. 結果使保羅:
                                    a. 靈性大開:
                                        使他的信仰實質上有重大突破, 知道他信的神又真又活, 榮耀無比,
憐憫慈愛, 疼愛世人, 是至高至尊的主, 也是我們敬拜的實際對象. 他靈性一開, 立即知道自己過去和
現在所仇視逼害的都是拿撒勒人耶穌的門徒, 也就是逼迫自己的主, 闖下滔天大禍, 今突然清醒,驚惶
莫名, 痛心悔恨之情, 不言可喻.
                                     b. 人生轉變:
                                         保羅的靈性, 經主光照大開, 立即認識真主, 覺今是昨非, 馬上認罪
悔改, 生活態度改變, 人生也跟著大大轉變, 令他完全降服, 願獻上自己, 當作活祭, 以贖罪愆. 使他由
作自己喜歡作的, 一轉而為作主要他作的, 因此問主, "主啊, 我當作甚麼?" 主見孺子可教, 心中喜悅,
乃指示他, "起來, 進大馬色去, 在那裏要將派你作的一切告訴你."
以上所述, 主突然親自顯現, 徹底改變保羅, 尤其他問主的二句話, "主啊, 你是誰?" 和
"主啊, 我當作甚麼?" 本書第五部 第二章 掃羅悔改歸真主, 有詳細敘述, 深入詮釋, 請參閱.
             2. 主遣人相助(22:11-16):
                (1) 發生時地(22:11):
                       保羅經主光照, 仆倒在地, 與主二次對話後, 因雙目暫時失明, 由同行的人拉著他
的手進入主指示他去的大馬色, 這城是他原先要捉拿基督徒之地, 今一轉成為造就建立他之地; 原先
他要逼害的人, 竟一變而為造就他的人, 真是神妙.
                (2) 經歷情景(22:12-16):
                      保羅 "主啊, 你是誰?" 的疑問, 經主給他清楚答案後, 他立即頓悟, 豁然貫通, 接著
就問 "主啊, 我當作甚麼?" 他的主沒直接告訴他, 只說 "起來, 進大馬色去, 在那裏要將派你作的一切
告訴你." 主賣關子不明白告訴他, 而要別人告訴他, 但沒指明何人, 只要那人把他一輩子要做的一切
事告訴他, 神不神妙!
                      第一個問題, 主親自告訴他; 第二個問題, 主不明白指示他, 而要別人告訴他, 其中
大有玄機, 主要是讓他學習謙卑, 因他自認在宗教信仰上比誰都熱心諳熟, 但悔改信主後, 他如一張
白紙, 立即成為嬰兒, 一切要從頭來過, 需人帶領教導. 主特別找大馬色一個平信徒幫助他, 這人原是
他憎恨敵對, 亟欲殺害的基督徒, 也是他上大馬色時, 耀武揚威, 手拿大祭司文書要捉拿的人, 現主卻
要他到他那裏謙卑受教. 此外, 神要用神蹟解開他心中所有疑問, 對他將來的工作, 予以奇妙的印證,
讓他知道日後要做的工作, 的確是神要他做的工作, 因此主特別以異象差遣亞拿尼亞為主作工:
                       i. 出身背景(22:12):
                         "亞拿尼亞按著律法是虔誠人, 為一切住在那裏的猶太人所稱讚."(22:12), 可見
他的出身背景跟保羅很相似. 他是大馬色信徒, 神要造就他, 祝福他, 教導他效法主, 要愛仇敵,以愛心
對待逼害他的人.
                      ii. 改變經歷(22:13-16):
                         (i) 愛心相助(22:13a):
                              亞拿尼亞得異象啟示, 明知掃羅逼害信徒, 惡名昭彰. 這次保羅來, 是要
逼迫捆綁信徒, 現神要亞拿尼亞像基督模樣, 流露像主一樣的愛心, 幫助保羅, 代表主來扶持神特別
揀選的僕人. 所以亞拿尼亞毫不害怕, 面對仇敵, 愛心相待, 稱他 "兄弟掃羅"(22:13a), 以恩報惡.
                        (ii) 神賜權能(22:13b):
                              主的大光使保羅雙目被鱗片遮住失明, 神賜亞拿尼亞權能, 對他說一聲
"你可以看見."(22:13b), 果然保羅一張目就看見親切稱他 "兄弟掃羅" 素未謀面的人, 如此有愛心, 令
他萬分感激, 安慰開心. 眼前這人, 讓他體驗到的確是主差來拯救他的神僕, 因他身上顯出主的權能,
使他重見天日, 十足印證主無虛言, 衷心感恩.
                        (iii) 洞悉經歷(22:14):
                               不待保羅開口, 他眼前從未見過的亞拿尼亞, 竟對他路途上的奇異經歷,
一清二楚, 並告訴他, "我們祖宗的神, 揀選了你, 叫你明白祂的旨意, 又得見那義者, 聽他口中所出的
聲音,"(22:14), 真是神妙.
                         (iv) 指示方向(22:15):
                                保羅改變, 悔改信主後, 雖曾問 "主啊, 我當作甚麼?" 但主沒馬上告訴他,
令他的心中徬徨, 不知何去何從, 焦急之際, 突有陌生人指示他, 神要他今後走的方向, 心中一股暖流
湧上, 這才使他深深體會到主是多麼愛他, 確知眼前的亞拿尼亞的確是神差來造就他的人, 疑竇盡釋,
而亞拿尼亞也確知原要逼迫信徒的大仇敵, 確已悔改歸主, 故稱他 "兄弟掃羅," 二相印證, 的確是神
奇妙的安排. 亞拿尼亞知道保羅心中苦惱, 不知神要他一輩子做甚麼, 就向他把神的啟示,有關他一生
工作計劃, 一一娓娓道來:
                                  a. 改變身份:
                                      要他成為神揀選的器皿, 特別重用的僕人, 作主的使者, 周流四方.
大仇敵大改變, 竟悔改後成為大使者, 感謝主.
                                  b. 做工對象:
                                      對世上萬民做工, 即為全世界人類服務, 神用這特選僕人, 在外邦人、
君王和以色列人中間做工, 造就他們, 拯救他們.
                                  c. 工作重點:
                                      為主作見證, 這是從他得救時開始, 直到死亡, 一生要努力做的一件
重要大事. 首先要他明白 "祂的旨意"(22:14), 就是神心中要做的事, 故天上的神對人類要做的事, 就是
神的旨意. 神心中最重要的事就是拯救全人類, 因此要他集中精力在世人得救的大事上, 這就與基督
不可分了, "基督照我們神的旨意, 為我們的罪捨己, 要救我們脫離這罪惡的世代."(加1:4), 而且我們藉
愛子的血得救、合一、得榮耀, 都是照著神的旨意, 得以成全(弗1:7-12).
                                   d. 工作方法:
                                        主向保羅顯現, 使他 "得見那義者, 聽他口中所說的聲音."(22:14),
讓他明白神的旨意, 以基督為中心, 與主建立親密關係, 才能講基督, 見證基督, 把 "所看見的, 所聽
見的."(22:15), 見證給世人看, 才能藉著聖靈感動世人, 歸向基督.
保羅經亞拿尼亞按神啟示, 指示他方向後, 立有領悟, 茅塞頓開, 知道
自己一生要做甚麼, 從此全然擺上, 全心全力做主要他做的事, 終身無怨無悔, 忠心事主, 故他說 "我
曾定了主意, 在你們中間不知別的, 只知耶穌基督, 並他釘十字架."(羅2:2).
                                    e. 受洗除罪:
                                        亞拿尼亞轉達主的指示以後, 立即命他順服, 不可耽延, 叫他 "起來,
求告衪的名受洗."(22:16), 使他有實際認罪悔改的行動, 從仇恨這名改變為歸這名下, 實在神妙. 經此
一洗, 洗淨他一切不義, 從此他不再是罪魁, 徹底改變了, 感謝主! 洗禮非常重要, 這是明白救恩, 接受
救主的實際行動, 絕非可有可無的儀式, 凡信主不肯受洗者, 一定有問題, 除非是與主同釘十字架的
江洋大盜, 無法下來受洗外, 任何人都非受洗不可, 因受洗的人, 不一定得救, 但得救的人,一定要受洗,
不可大意, 不可不察.

    (III) 聖殿敬拜改變了我 - 現在的我(22:17-21):
            神特別揀選保羅, 要他在外邦人、君王和以色列人面前, 宣揚祂的名(9:15), 但他最初還是
因民族情感, 重點放在猶太人身上. 他從亞拿尼亞得到神啟示後, 離開猶大家, 在大馬色交往的信徒
多半是猶太人, 傳福音也是向會堂的猶太人傳. 不久大馬色的猶太人拒絕他, 陰謀殺害他, 門徒聞風,
漏夜用籮筐把他從城牆上縋下脫離險境(9:23-25).
            大馬色脫險後, 保羅遁入亞拉伯曠野, 與神親近, 在神前接受神親自教導裝備, 再回大馬色,
三年後, 才上耶路撒冷(加1:17-18), 因他是道地的民族主義者, 熱愛自己的同胞, 根深柢固, 牢不可拔.
所以他心中仍覺聖城還是他首選傳福音的地方. 他這次來耶路撒冷, 以嶄新的面貌出現, 他從前充當
大祭司的鷹犬, 四出逼害信徒, 在基督徒面前, 耀武揚威, 凌辱威嚇, 令人憎惡痛恨. 現再度回來, 面目
一新, 謙卑溫和, 彬彬有禮, 與信徒相交,儘量展示他的親和力. 他這次還京,原企圖消除猶太人對他的
誤會與反感, 處處表現, 現在的保羅, 絕不是他們心目中 "在各處教訓眾人蹧踐我們百姓和律法, 並這
地方(聖殿)的"保羅(21:28), 並且現身說法, 證明他完全改變了. 但在神眼中,這只是他實質信仰和人生
目標的改變, 神還要給他一次徹底的改變, 使他成為一生都向外邦人傳福音為中心的神僕, 這不是他
自己本來的意願, 而是主耶穌要他改變的.
             1. 改變地點(22:17a):
                 保羅悔改後, 亞拿尼亞雖曾向他宣示過神的指示, 要他 "向萬人" 作見證, 但他這次回來
耶路撒冷, 還是向猶太人作見證, 不同的只是當他離開時, 是個殺氣騰騰的基督徒大仇敵, 大祭司的
惡鷹犬; 現在回來, 完全變了, 他己變成一個謙卑柔和的基督徒了! 且願與門徒相交,出入往來,奉主名
傳道(9:26-29), 可見他的人際關係大大改變, 唯一沒有改變的, 就是他對聖殿崇敬的態度, 仍然和從前
一樣, 上聖殿敬拜, 親近真神.
             2. 改變時間(22:17b):
                 就在聖殿, 當保羅親近神禱告的時侯, 主再次向他顯現, 讓他經歷到神又真又活的體
驗, 這是他信主前, 從未有過的, 這也說明, 神常在信徒禱告之時, 向他們顯現和說話.
             3. 改變經過(22:18-21):
                (1) 主命速離(22:18):
                      保羅禱告時, 主向他顯現, 親自命令他 "你趕緊的離開耶路撒冷, 不可遲延." 原因
是 "因你為我作的見證, 這裏的人必不領受."(22:18), 主的救恩計劃, 本來就是如此, 人硬心頑梗,很難
接受, 尤其猶太人, "要等到外邦人的數目添滿了, 以色列全家都要得救."(羅11:25-28).
                       主的命令說明, 保羅雖悔改後, 神交付他的使命是 "向萬人為主作見證." 但他仍然
以向自己同胞傳福音為目標, 尤其是他成長的耶路撒冷同胞為第一優先. 其原因已如前所述, 是由於
民族優越感, 和對外邦人的歧視偏見, 就像當年彼得起初不願向外邦人哥尼流傳福音一樣; 再則,他在
耶路撒冷犯罪跌倒, 就要在耶路撒冷站起見證, 以謝主恩. 可是耶路撒冷的猶太人, 不領受他的見證,
主不願他的勞苦白費, 珍惜難得的人才, 正如主說 "不要把珍珠丟在豬前."(太7:6), 所以命令他速離開
耶路撒冷, 不可戀棧遲延.
                       為何主容許彼得和其他使徒向耶路撒冷的猶太人作見證, 唯獨不許保羅在同地作
同樣的工, 更要他快快離開? 原因是眾使徒常駐耶路撒冷, 與當地猶太同胞人際關係親密融洽, 故向
他們作見證更易突破有力, 較有果效; 若讓他們到外邦作見證, 反而不太合適. 所以, 神特別揀選興起
保羅, 成為外邦人的使徒, 專門向外邦人為主作見證, 因他具有非常優越的條件,他生來就是羅馬公民,
受過希臘文化薰陶, 學識高深淵傅, 絕非大多漁夫出身的眾使徒所能望其項背, 要他們到外邦傳福音,
作見證, 實在強人所難, 極不合適. 為用人唯才, 不浪費人力, 保羅乃不二人選, 堪當重任. 因此, 神視
保羅為他自己親揀的器皿, "要他在外邦人和君王並以色列人面前, 宣揚我的名."(9:15).
                      (2) 遲疑掙扎(22:19-20):
                             當保羅在聖殿禱告時, 主把他心靈深處, 根深柢固的民族情感, 和福音工作的重點,
完全改變過來, 要他勿戀棧耶路撒冷, 趕緊離開不接受他見證的骨肉同胞,到外邦去為他作見證. 他初
聽這命令時, 並沒馬上順服, 遲疑掙扎, 向主辯稱,"主啊, 他們知道我從前把信你的人, 收在監裏, 又在
各會堂裏鞭打他們, 並且你的見證人司提反被害流血的時侯, 我也站在旁邊歡喜, 又看守害死他之人
的衣裳."(22:19-20), 這一段話表明, 他以為這群過去與他關係十分親密, 十分了解, 甚至很尊敬的人,
親眼見過他反對基督徒的狂熱行動, 而今突然改變, 而且改變得那麼徹底, 又聽到他詳述改變的真像
緣由, 定會大受感動, 甚至感化認同, 至少也會諒解他, 放過他. P211
                             這真是一個非常美好的見證, 有誰比他更合適向耶路撒冷猶太人傳福音? 他自認
只有他, 因他的背景跟他們的對象相似, 且為眾人所認識; 再則, 聖城是福音工最危險的戰場, 而他是
主最忠勇善戰的猛將. 同時, 聖城也是福音的發源地, 在這裏得勝,自有其他忠僕勇士為主在外邦開疆
闢土, 擴張戰果. 保羅企圖以此說服主, 讓他留下, 內心掙扎之情,不難想見. 神的忠僕往往對主的吩咐,
遲疑掙扎, 很難立即順服, 保羅如此, 彼得也不遑多讓(10:9-16).
                     (3) 不容爭辯(22:21):                            

                           保羅原想說服面前的猶太群眾, 他去外邦人中間作見證, 不是出於自願, 乃是神命
難違, 不能也不敢不去. 他雖智慧過人, 聰明絕頂, 仍是有限, 看不透人性醜惡難測, 只有神看透人心,
知道這群硬心頑固的猶太人, 絕不會給他的活見證感動, 反而惡膽橫生, 想盡辦法要殺害他. 神為了
愛護他寶貴的器皿, 不容毀壞, 乃再次堅決命令他 "你去罷, 我要差你遠遠的往外邦人那裏去."(22:21),
要他速離耶路撒冷, 到遠遠的外邦去, 向外邦人作見證, 那裏才是主為他預備的工場, 他才是那工場
最合適的器皿, 這才讓保羅放下己見, 在耶路撒冷住了十五天後(加1:19), 到外邦去傳福音.
                           幸好保羅最後順服, 遵主命作外邦人的使徒, 向外邦人傳福音, 作見證, 改變了他的
一生. 在新約27卷書中, 保羅書信就佔了13卷, 他所寫書信對象, 全是外邦人, 主要他向外邦人傳福音,
他就遵命全心全力以赴, 善用自己口才恩賜, 文字素養, 不僅口傳, 而且筆傳, 所寫書信, 針對外邦人
需要, 深入淺出, 精闢入微, 收入聖經正典, 奉為圭臬, 永傳不朽.
                            縱觀保羅一生, 他的成功秘訣無他, 首先, 他知道所信的是誰; 再則, 做主要他做的工.
竭力以赴, 無怨無悔, 沒有一天浪費, 永不改變, 他把所有恩賜才華, 都用在主的事工上, 果效卓著,
永不落空.

 IV. 見證結果(22:22-30):
       保羅這次見證是歷史上最奇妙最偉大的佈道大會, 聽道群眾原是要殺講道人的, 但一句話, 令
他們安靜下來, 乖乖聽道, 惜道一講完, 台下又瘋狂叫囂; 此外, 講道人應是基督教有史以來最有名
的佈道家, 最有恩賜的傳道人, 他的證道最有內容, 對聽道人也最有愛心. 可惜大大令人失堂, 竟是
一場最沒有果效的佈道會.
       (I) 猶太人反應(22:22-23):
             1. 突然瘋狂(22:22-23):
                 這群猶太聽眾, 初時極其凶狠, 欲置講道人保羅於死地, 幸千夫長及時趕來,從暴徒手中
把他救出來, 保羅隨即主動請求要向群眾講話, 立蒙允准. 當他用希伯來話向他們作見證時, 由於態度
溫和, 語氣親切, 聽眾頓時懾服, 安靜下來, 不再喧嚷,側耳傾聽他的見證. 他們似被神改變保羅的神蹟
感動; 不然, 至少對保羅的改變, 覺得新奇有趣. 誰知道這片寧靜, 一聽到保羅複述神說, "我要差你
遠遠的往外邦人那裏去" 的時候, "外邦人"稱謂又觸動他們的敏感神經, 台下突然瘋狂喧鬧, 不再安靜,
且同聲高喊, "這樣的人, 從世上除掉他罷, 他是不當活著的." 他們又回復到在聖殿捉拿保羅時的情緒
心態, 要殺死他, 更責怪千夫長不應干預阻止, 同聲要求千夫長, 立即把保羅處死, 他們一心想殺保羅,
立即除掉他. 可是在外邦人的保護下, 他們下不了手, 無法得逞, 心中忿恨, 幾近瘋狂, 為發洩烈怒怨氣,
竟同聲喊叫, 摔掉衣裳, 揚起塵土, 表示強烈抗議, 瘋成一團. 其實他們摔衣洩忿, 暴露肉體, 赤身蒙羞,
還不自知; 揚土抗議, 污染環境, 自己進不了天國, 還攔阻別人, 失常舉止, 令人不齒.
                保羅轉述主命令他的一句話, "神說我要差你遠遠的往外邦人那裏去." 就如星火落入
火藥庫, 立即引發大爆炸, 使這一群失去理智, 不正常的猶太人, 暴跳如雷, 瘋成一團. 反映出他們對
外邦人鄙視恨惡, 到了極點, 何以致此? 考其原因有三:
           (1) 錯誤宗教信仰:
                 他們自認是神的選民, 高人一等, 民族優越感, 使他們鄙視外邦人, 認為他們都是
污穢不堪的, 羞與為伍.
           (2) 不幸政治現實:
                 這是一項隱藏因素, 當時他們受外邦羅馬人統治, 失去民族尊嚴, 故對外邦人反感
敵視, 敢怒不敢言.
           (3) 拒絕耶穌救恩:
                  由於錯誤的宗教觀, 使他們盲目, 失去理性, 不但拒絕真理, 永不認錯, 以致與人
為敵, 也與神為敵, 硬心頑梗, 不接受主耶穌救恩, 也不承認拿撒勒人耶穌是他們盼望的彌賽亞.
       2. 屬靈教訓:
           (1) 聽道者警惕:
                 i. 目的要正確:
                    聽道者目的一定要正確, 這群煩躁的猶太人安靜下來, 聽保羅講道, 起初, 被他
講的希伯來話引起注意, 對講道人不急不躁, 不怨不尤, 溫文有禮的態度, 感到驚異新奇, 後對他講的
改變故事, 也感興聲趣, 僅此而己; 只是表面如此, 但卻心蒙油脂, 對神的本身和神的真理, 充耳不聞,
毫無興趣, 一點也聽不進去.
                ii. 心態要正確:
                     聽道者心態也要正確, 不可有成見偏見. 稍有成見偏見, 易使人耳聾目盲, 敏感
瘋狂, 以致失去理智, 陷入罪中. 這群猶太人對 "外邦人" 一詞, 特別敏感, 他們心裏清楚, 保羅過去的
確是他們的狂熟份子, 雖然聽了他非常美好的見證, 但無動於衷; 可是, 一聽到他們憎惡的 "外邦人"
一詞, 就立即暴跳如雷, 突然瘋狂喊叫, 不但要殺這世上少有的好人, 甚至不惜與神為敵. 所以聽道者
心態不正確, 著實可怕. 這種現象, 日常屢見不鮮, 甚至教會中也有. 譬如, 中國人一聽見 "日本人" 就
充滿仇恨, 萬分反感; 又如牧師證道, 提到 "金錢奉獻" 就有人不愛聽, 會後指責牧師斂財, 不可思議.
            (2) 傳道人苦杯:
                  i. 講道引反彈:
                     傳道人盡心盡力傳講主道, 不一定會有美好果效, 這次保羅一心一意要扭轉
他的骨肉同胞對他的誤會曲解, 不料竟被捕挨打, 淪為階下囚, 他特請羅馬千夫長給他機會, 向逼害
他的人說話, 總想把同胞帶入真理, 然事與願違, 反而引起更大反感, 還招來殺身之禍, 所有精力勞苦
都泡湯落空, 讓傳道人喝盡苦杯, 異常痛苦. 這種境遇不僅落在保羅身上; 也同樣落在主耶穌的身上,
主行五餅二魚神蹟, 餵飽五千人後(約6:1-14), 聽道的人信服神蹟, 熱心得很, 主到那裏, 他們就到那裏,
一時聚眾萬餘人, 聲勢浩大, 但是好景不常, 不旋踵, 當主耶穌講到更高深的道, "我就是生命的糧" 時,
他們就聽不進去, 因他們追求的只是暫時的飽足, 沒有嚐過永生的糧, 就是主自己, 他是我們的天糧,
使我們永遠不餓, 也永遠健康有力. 可惜這群人只要肚腹吃飽, 聽不進主講的大道理, 且說 "這話甚難."
(約6:60), 馬上打退堂鼓, "從此他門徒中多有退去的, 不再和他同行."(6:66).
                 ii. 被逼害藐視:
                     保羅在這次佈道大會中, 是少有的好人, 品格高尚, 學問淵博, 愛心最大, 對神
最敬. 可是他面前的猶太人卻不以為然, 認為這人 "是不當活的." 該千刀萬剮, 殺之而後快. 世界冷酷
無情, 仁者遭殃, 著實可怕. 這世代為主作見證, 傳福音, 實在不簡單, 也不容易, 保羅曾經親口說過,
"我們倒被藐視, 直到而今, 我們還是又饑又渴, 又赤身露體, 又挨打, 又沒有一定住處; 並且勞苦,親手
作工; 被人咒罵, 我們就祝福; 被人逼迫, 我們就忍受; 被人毀謗, 我們就善勸. 直到而今, 人還把我們
看作世界上的污穢, 萬物中的渣滓,"(林前4:10-13). 真是語重心長, 道盡了傳道人的辛酸不幸, 世上最
重要最寶貴的傳道人, 竟被視為污穢, 看作渣滓! 實在不敬, 太不公允; 實際上, 他們是 "世界不配有
的人."(來11:36-38), 像他們所信的主耶穌一樣. 因此, 愛主為主作見證, 要付出很大代價, 但切勿灰心
喪志, 自古以來, 直到今日, 所有愛主的人, 像保羅一樣, 都有這甜美, 但慘痛的經歷.
      (II) 千夫長反應(22:24-30):
             出乎意外, 保羅在外邦統治者的手下, 得到的待遇比自己骨肉同胞公平合理, 羅馬千夫長
對這場動亂, 作如下處理:
             1. 公平面對(22:24):
                 當初, 千夫長把保羅從猶太人手中救出來時, 原要帶他進入營樓, 保護他的人身安全.
後保羅要求向群眾講話也照准. 但這千夫長對發生騷亂的原因不了解, 原以為保羅是作亂匪首, 否則,
不會在猶太人中激起這麼大的公憤, 但當保羅一開口說話, 台下突然安靜下來, 鴉雀無聲, 側耳傾聽
他的見證, 不料道快講完時, 再度引起騷動. 因此, 千夫長乃認定保羅是禍首, 這次動亂的麻煩製造者,
故立即下令把保羅帶進營樓, 想用鞭子拷打, 以刑求問出動亂原因, 但不在猶太暴民面前行刑, 討好
群眾; 而在營樓內施刑, 以冷靜公平處理, 不魯莽行事, 毋枉毋縱.
                2. 合法處理(22:25-29):
                    正當兵丁要用皮條捆綁保羅, 送交百夫長執行鞭刑時, 保羅問百夫長說, "人是羅馬人,
又沒有定罪, 你們就鞭打他, 有這個例麼?"(22:25), 他認為顯示自己是羅馬公民身份的時機已到, 況且
自己又沒犯罪, 乃要求依法公正對待他. 百夫長一聽他是羅馬公民, 玆事體大, 不敢怠慢, 忙向千夫長
據實報告, 千夫長聞言, 大吃一驚, 乃問保羅怎麼會有羅馬公民身份? 他自己花了大把銀子, 才買到
羅馬公民身份. 保羅淡然告訴他 "我本來就是."(22:28), 這身份一經查明屬實, 執行鞭刑的人立即散去,
千夫長也因 "知道他是羅馬人, 又因為捆綁了他, 也害怕了."(22:29), 乃立即停止刑求保羅行動, 不敢
知法犯法. 這就是法治國家, 一切依法行事, 可貴之處. 保羅深知自己無辜,理直氣壯,必要時亮出羅馬
公民身份, 堅持法律, 不懼權威, 反而令當權統冶者害怕縮手.
                3. 追查真相(22:30):
                    千夫長得知保羅是羅馬公民後, 非常重視, 處理本案更加謹慎. 因此, 他亟欲追查猶太人
控告辱打保羅的真相, 他初步認定是猶太人之間的宗教糾紛, 於是, 第二天召集祭司長和全公會的人
前來, 將保羅帶下, 站在當日最高宗教機構眾領袖的面前, 問個清楚, 不失為找出真相, 最明智公正的
處置, 值得讚許.

                 4. 屬靈教訓:
                    (1) 強烈對比:
                          這次保羅受逼害事件整個過程中, 猶太人的反應與羅馬人的反應; 神選民的暴行
與外邦人理性; 宗教領袖的顢頇與羅馬軍人的明智, 在在都成強烈對比, 尤其:
                          i. 羅馬武夫尊重人權:
                             千夫長一介武夫, 崇尚法治, 尊重人權, 稍一觸法, 戒慎恐懼, 知所收斂, 勇於
改過, 公正辦案, 毋枉毋縱.
                         ii. 神的選民踐踏人權:
                             不信頑梗的猶太人, 自誇熟習律法, 卻無視律法, 甚至踐踏律法, 瘋狂聚眾,
逼害異己, 無法無神, 令人不齒.
                   (2) 神悅法治:
                        從羅馬千夫長和百夫長遵守法律, 尊重人權觀之, 當時羅馬帝國之所以強盛稱霸,
實非偶然, 崇尚法治, 伸張正義, 乃其主因. 事實上, "公義使邦國高舉, 罪惡是人民的羞辱."(箴14:34).
反觀猶太人之所以亡國, 乃因頑梗悖逆, 與神為敵, 罪惡滿盈, 落得悽慘下場, 堪為殷鑑. 神高超遠矚,
藉羅馬帝國健全的法制, 為神的國度效力, 使福音得以廣傳萬民, 不致沉淪失喪, 真是感謝主!

                              2014年 4月10日 校核補正 台北 / 2017年 6月6日 二校 台北
                                                      2022年2月17日終校 台北

              

Add comment


Security code
Refre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