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 保羅行傳
第九章 第三次宣道之旅(II)

(參閱附圖三 3.3 / 附表四 )

                                               第三節 回程記事(20:1b-21:16)

   I. 重訪馬其頓(20:1b-2a):
路加只簡記 "往馬其頓去, 走遍了那一帶地方, 用許多話勸勉門徒."(20:1b-2a), 其實他曾途經
特羅亞, 再走遍馬其頓, 分述如下:
      (I) 途經特羅亞(林後2:12-13):
            特羅亞是個很特別的地方, 保羅第二次宣道之旅時, 在此見馬其頓異象, 改變了他原定行程,
這是福音從亞洲傳入歐洲的大突破點, 意義特殊.
依他日後書信記述, "我從前為基督的福音, 到了特羅亞, 主也給我開了門. 那時因沒有遇見
兄弟提多, 我心裏不安, 便辭別那裏的人, 往馬其頓去了."(林後2:12-13). 話說當他在以弗所時, 風聞
哥林多教會發生很多問題, 諸如分門結黨, 娶繼母為妻等傷風敗俗情事, 心中焦急, 乃寫下一封淚書
(林後2:4), 此書遺失, 未能保存下來, 真是可惜; 打發提多送去, 期能幫助他們解決問題, 並且約定與
提多在特羅亞會合, 可是當保羅抵達特羅亞時, 提多未如約帶信回來相會, 不知他於哥林多教會送信
結果如何, 心裏更是不安, 久候不來, 祗好按原定計劃, 動身往馬其頓去了.
    (II) 走遍馬其頓(20:2a):
           路加只以 "走遍了那一帶地方" 帶過, 未言其詳, 其實保羅在他的日後書信中曾透露一二,
"我們從前就是到了馬其頓的時候, 身體也不得安寧, 周圍遭患難, 外有爭戰, 內有懼怕, 但那安慰
喪氣之人的神, 藉著提多來安慰了我們, 不但藉著他來, 也藉著他從你們所得的安慰, 安慰了我們,
因他把你們的想念 哀慟和向我的熱心, 都告訴了我, 叫我更加歡喜."(林後7:5-7). 可見當他在走訪
馬其頓時, 並不順遂, 遇到很多艱難險阻, 內外夾攻, 不得安寧, 所幸在特羅亞沒會到的提多, 及時
趕來相會, 帶給他哥林多教會聽從他的教導, 悔改歸正, 大有進步的好消息, 令他萬分欣慰. 保羅
雖是鐵打的神僕, 遇患難挫折, 也會灰心喪志, 因傳道人也是人, 為主勞苦, 雖不計代價, 但是為主
作工時, 也需要信徒全力幫助, 支持安慰. 這次保羅最大的安慰, 就是哥林多信徒, 聽從教導, 按神
的話去行, 做榮耀神的事, 使他的工作有真正果效, 沒白費落空.

 II. 再訪亞該亞(20:2b-3a):
      這段路加只記 "然後來到希臘, 在那裏住了三個月, 將要坐船往敘利亞去." 在亞該亞, 雅典和
哥林多的教會, 都是保羅親手建立的, 所以這次保羅回去探訪, 一定會到這二地的教會, 這次, 他
總共在亞該亞地區, 停留了三個月, 此期間, 他在哥林多寫下經典書信 "羅馬書"(羅15:23-16:2).

III. 折返馬其頓(20:3b-6):
      (I) 折返原因(20:3b):
            正當保羅要離開亞該亞, 按原計劃坐船到敘利亞, 想趕在逾越節前, 回到耶路撒冷時(19:21),
突獲情報, 亞該亞的猶太人, 陰謀要在海上殺害他, 把他的屍體丟入大海, 毀屍滅跡, 死無對證, 狠毒
至極. 保羅得悉, 寧可信其有, 不可信其無, 為免遇害, 躲避惡謀, 當機立斷, 乃改變路線, 由原來陸路
行程, 反方向回耶路撒冷, 使原擬在逾越節前抵達計劃, 推遲到五旬節, 才安抵聖城(20:16).
保羅每遇危難, 冷靜鎮定, 態度美好. 他在以弗所面對全城暴亂時, 勇敢應付, 不退縮逃避,
亂定之後, 才泰然離去; 可是這次獲知猶太人的陰謀, 要殺害他, 他卻立即躲避, 不妄自逞強. 足見他
深諳主的教導, 且能靈活運用: 一方面能對 "那殺身體不能殺靈魂的, 不要怕他."(太10:28); 另方面
又會 "你們要防備人, 因為他們要把你們交給公會,…"(太10:17), 同時做到 "靈巧像蛇, 馴良像鴿子."
(10:16)的要求, 審時度勢, 知道何時要咬牙挺住, 何時要巧妙遠避, 運用自如, 所以這次他以退為進.
     (II) 兵分二路(20:4-6):
            保羅這次回耶路撒冷, 真像得勝將軍凱旋, 班師回朝, 一群為主征戰的宣教士, 兵分二路,
浩浩蕩蕩, 向聖城邁進:
             1. 七人先行(20:4-5):
                 保羅這次重訪馬其頓和亞該亞, 單槍匹馬, 踽踽獨行; 但回程時, 卻聲勢浩大, 兵分二路,
差遣七位同工先行, 在特羅亞與保羅和路加(我們)會師, 七先鋒名單如次:
                          地 區                                                七 先 鋒
        1. 庇哩亞人(馬其頓)                        (1) 所巴特, 畢羅斯之子.
        2. 帖撒羅尼迦人(帖撒羅尼迦)          (2) 亞哩達古, 與保羅一同做工, 一同受苦的弟兄.
                                                                    (19:29, 27:2; 西4:10; 門24).
                                                                (3) 西公都, 保羅忠心同工.
        3. 特庇人(亞西亞)                             (4) 該猶, 保羅忠心同工.
        4. 路司得人(亞西亞)                         (5) 提摩太, 保羅屬靈兒子, 最忠心同工.
                                                                    (16:1-5; 提後1:2-5; 林前4:17)
        5. 不詳(亞西亞)                                (6) 推基古, 保羅最信賴同工, 常交他重要使命.
                                                                     (弗6:21-22; 西4:7-8; 提後4:12; 多3:12)
        6. 以弗所人(亞西亞)                       (7) 特羅非摩, 保羅忠心同工.
                                                                     (21:27-30; 提後4:20)
                 保羅捨命為主作工, 神就興起愛他和視死如歸的同工幫助他, 追隨他, 他們追隨保羅
不是偶然, 因他們接受他宣揚的真理, 更看見他傳道時, 神與他同在, 敗壞撒但權勢, 改變社會風氣,
雖然拒絕救恩的人, 死不悔改; 但追求愛護真理的人, 像他這批七位忠心的同工, 他們的心都改變了,
一致敬重他, 景仰他, 終身追隨他. 故無論情勢如何險惡艱辛, 他們都死心榻地, 願意與他同行. 再則,
保羅終生做工, 不驕橫自大, 目中無人, 唾棄個人英雄主義; 他謙恭為懷, 以德服人, 故他訓練同工和
帶領同工的美好見證, 實是後世傳道人最佳榜樣.
                  保羅之所以差遣七人先行, 其名單係按地區排列如上表, 目的在讓他們回到各人熟悉
的教會, 籌募善款去賙濟耶路撒冷受饑荒煎熬的信徒和猶太同胞, 藉此顯出外邦信徒的愛心, 讓外邦
教會與猶太教會, 有一次合一的見證, 體驗主內合一的真理, 把地理距離, 種族偏見, 語言隔閡, 一舉
打破. 可見保羅為主做工, 心胸多麼寬大, 雖然外邦教會信主的外邦人, 從來未見過耶路撒冷教會的
猶太信徒, 但保羅要這些外邦信徒, 伸出援手, 慷慨捐輸, 去救助從未謀面在艱困中的主內弟兄姊妹,
達到真正彼此相愛, 主內一家的目的. 尤其難得的是, 這一次愛的行動, 是由外邦新成立的各教會, 以
愛心援助選民建立多年的老教會, 真是美好無比.
              2. 保羅殿後(20:6):
                  保羅第二次宣道之旅, 由 "我們" 推斷, 路加在特羅亞保羅見馬其頓異象時出現後, 隨隊
同赴腓立比(16:9-10, 12), 僅保羅與西拉離腓立比(16:40), 可見路加未同行, 仍留腓立比. 現 "我們"
再度出現(20:5), 他又歸隊, 與保羅同行.
                  如前所述, 保羅離亞該亞前夕, 突獲情報, 猶太人亟欲在海上謀害他, 乃斷然改變行程,
棄海行陸, 在腓立比與路加會合, 攜手同行, 再到特羅亞與七位前鋒會師. 路加此次歸隊後, 不再離開
保羅, 終身照顧他, 直至他殉道歸天, 摯情感人, 忠義動天.
過了除酵節, 保羅和路加坐船, 直航特羅亞, 五天就到了, 在那裏與七先鋒會合, 續向前行.
      (III) 美好教訓:
               1. 發揚大愛:
                   保羅一人由骨肉之親的愛, 引發眾人對他人的愛心, 慷慨捐輸, 賙濟貧困, 發揚大愛,
榮耀真主.
               2. 卓越領袖:
                   保羅不是自高自大, 單槍匹馬, 橫衝直撞, 目中無人的個人英雄主義者, 他才華橫溢,
德行高超, 知人善任, 故能發掘人才, 善用人才, 為主使用, 是位非常卓越的領袖.
               3. 死忠同工:
                   很少人像保羅一樣愛人, 也很少人像他這樣被眾人所愛. 人人都知, 保羅的仇敵很多,
身陷險境, 時刻有生命危險, 但他的同工卻不以為意, 都願捨命相隨. 事實上, 他的同工都是從大爭
戰中得來的, 撒但不斷興起眾多仇敵, 對付保羅, 屢要置他於死地而後快, 但神也同時興起許多願為
保羅捨命的同工, 助他得勝, 再得勝. 這些人的義舉, 在世人看來, 愚不不及, 但神卻視為至寶, 特讓
路加把他們的芳名一一上榜, 昭告後世, 永留青史.

 IV. 特羅亞七日(20:7-12):
      (I) 主日聚會(20:7-8):
            1. 主日真義:
               "七日的第一日"(20:7a), 路加明白記下外邦教會聚會的日子, 證實基督徒守主日已是
當時的慣例, 這也是教會在七日的第一天聚會, 在聖經上第一次明確的記錄, 顯然已與猶太人守安息
日的傳統脫離, 基督徒不守安息日, 而改在七日第一天聚會的主要原因如下:
               (1) 主復活之日 - 主戰勝死亡, 成全救贖大工之日, 從這日起, 死亡之門打開, 出死
入生之路暢通(太28:1; 可16:9; 路24:1; 約20:1).
               (2) 主顯現之日 - 主復活後顯現之日, 稱為主日, 敬拜衪是萬王之王(太28:1; 啟1:10).
               (3) 真安息日 - "若是約書亞已叫他們享了安息, 後來神就不再提別的日子了, 這樣
看來, 必另有一安息日的安息, 為神的子民存留, 因為那進入安息的, 乃是歇了自己的工, 正如神歇了
衪的工一樣."(來4:8-10), 所以, 主日乃真安息日.
               (4) 聚會之日 - 主日乃聖徒聚會之日(約20:19; 林前16:2).
               尤其, 主耶穌和使徒們從未吩咐信徒守安息日, 乃不爭的事實, 不容扭曲.
           2. 聚會地點(20:8):
               這是一次家庭聚會, 地點在一所民宅三樓.
           3. 聚會活動(20:7):
              (1) 擘餅 - 紀念主(20:7a)
              (2) 講論(20:7b):
                    這次保羅講道, 教導眾人, 從白天直講到半夜, 因事故中斷, 處理好後, 繼續開講,
直到天亮. 這應是他講道時間最長的一次, 因他是最愛講也最會講的傳道人, 而且他深感欠福音的債,
急欲還債的迫切感(羅1:11, 14), 更巧的是, 他有一群最愛聽他講道的信徒. 此外, 保羅預感他在世的
日子不多, 每次講道都認為是最後一次講道, 因此把心中的話, 滔滔不絕, 全盤傾吐, 不能自已. 這次
雙方都珍惜這最後一次, 故能日以繼夜, 講個不停, 聽個不厭.
     (II) 聚會意外(20:8-12):
            1. 少年墜樓(20:8-9):
                正當保羅滔滔不絕講道, 信徒沉醉傾聽之際, 突然發生少年墜樓致死的不幸事件. 少年
猶推古 "坐在窗台上, 困倦沉睡, 保羅講了多時, 少年睡熟了, 就從三層樓上掉下去, 扶起他來, 己經
死了."(20:9). 猶推古這少年人, 應是個很追求的孩子, 要不然不會參加聚會聽道, 他跟今天的青年人
一樣, 沒有那麼循規蹈矩, 他聽道要離眾找靠窗空氣新鮮的地方聽, 這次保羅講道講得實在太長太久,
這少年雖有聽道之心, 也願洗耳傾聽, 無奈精神不濟, 生理上吃不消, 終於體力不支, 打起瞌睡, 以致
釀成墜樓身亡悲劇, 誠屬不幸.
自古以來, 在教會聽道打瞌睡, 並非新事, 原因很難講, 牧師講道枯燥乏味, 講不好, 自是
主因; 但聽道的人也有責任, 說來奇怪, 很多人平時生龍活虎, 不想睡覺, 可是一到教堂做禮拜, 就睡眼
惺忪, 昏昏欲睡夢周公, 真是不可思議. 話說有位名牧師, 牧會多年, 最讓他灰心難過的, 就是講道時,
台下有人打瞌睡, 有一次, 他還沒上台開講, 就發現台下很多人打瞌睡, 不覺精神一振, 心中怨氣全消,
一上台就大聲宣告, "今天我非常感謝主, 心裏萬分釋放, 從前我總以為自己講道講不好, 所以有人打
瞌睡, 今天我還沒上台開口, 就有很多人打瞌睡, 責任不在我, 感謝主!" 其實, 更糟的是信徒心靈沉睡,
在教堂中, 人坐台下, 心不在焉, 魂遊象外, 神的話一個字也沒聽進去. 魔鬼撒但最喜歡在傳道人講道
撒種時, 向這些人下手, 一如主耶穌在撒種比喻中說的, 惡者將趁虛而入, 像飛鳥一樣, 把撒在心裏的
種子奪去吃得精光, 結果, "聽是要聽見, 卻不明白; 看是要看見, 卻不曉得; 以致油蒙了心." 肉體敗壞,
就不可收拾了.(太13:1-23; 可4:1-29; 路8:4-18). 因此, 焦牧師持別提醒, 不要把聽道打瞌睡, 看作小事,
切忌靈性上打瞌睡, 損失墮落的不是別人, 正是你自己, 千萬警醒, 不可不察.
                2. 復活神蹟(20:10-12):
                    保羅得悉猶推古墜樓身亡不幸事故, 立即暫停講道, 走下樓去, 不慌不忙, 伏在猶推古
身上, 抱著他, 安慰眾人說: "你們不要發慌, 他的靈魂還在身上."(20:10), 說完這話, 保羅又上樓去,
擘餅, 吃了繼續講道, 一直到天亮, 才離開. 這時, 猶推古已復活, 家人把他活活的領回去, 化悲為喜,
同感神恩. 保羅這次伏在死去猶推古身上, 行神蹟把他救活經歷, 與舊約時代, 先知以利亞和以利沙
行救活童子神蹟的經歷, 非常相似, 特請參閱: (1) 以利亞(王上17:21-22); (2) 以利沙(王下4:34-35).

  V. 米利都之旅(20:13-38):
      (I) 特羅亞啟程(20:13):
            保羅一行在特羅亞停留了七日後, 他們下一個目的地就是米利都. 啟程前, 保羅特意安排,
要同工坐船到二十哩外的亞朔等他, 他自己則獨自取陸路步行前往會合. 很多傳道人有時喜歡安靜
獨處, 與神親近. 主耶穌做工也是這樣, 常常獨自上山禱告, 與神共處. 這次保羅可能覺得需要一段
時間, 獨自一人, 與神交通, 請示機宜, 求神指引.
     (II) 亞朔會師(20:14):
            二路人馬如約在亞朔會師, 保羅隨即登船, 直航三十哩外的小島米推利尼.
    (III) 航經二島(20:15a):
             從米推利尼啟航, 第一日穿過基阿島與亞洲陸地間一海峽, 基阿島乃希臘大詩人荷馬故鄉;
第二日航抵撒摩島靠岸小憩, 此島位於以弗所灣口, 係當日一名島.
     (IV) 抵米利都(20:15b-16):
             第三日他們終於安抵米利都, 此地與以弗所咫尺之距, 相隔僅三十哩.
綜觀保羅這趟米利都之旅, 所經之地自有許多傳福音機會, 且係他前二次宣道之旅, 做過工的
亞西亞地區. 他滿腔熱誠, 願到處還福音債, 但他並未在這些地方久留, 可見他傳福音, 並非憑一時
衝動, 決定去留. 他心中自有自己的計劃, 穩步前行; 若神另有旨意, 或聖靈禁止, 他完全順服, 立即
改變原定計劃, 在聖靈帶領下, 力上加力, 勇往直前.
             這次旅程經過他做過工的地方, 尤其是他對停留過三年的以弗所, 念念不忘, 很想再回去探訪,
但為了要在五旬節前趕回耶路撒冷, 只好過門不入, 沒再回去探訪, 應是他的最大遺憾.
      (V) 永袂贈言(20:17-35):
             1. 召集長老(20:17):
                 保羅為要在五旬節前趕回耶路撒冷, 除在特羅亞停留七日外, 其餘各地都是驚鴻一瞥,
匆匆經過. 保羅唯獨對以弗所一地, 情有獨鍾, 路加一方面記述: "保羅早己定意越過以弗所."(20:16),
然而抵米利都以後, 又記曰:"保羅從米利都打發人往以弗所去, 請教會的長老來."(20:17), 他定意越過
以弗所的主要原因是怕被久留, 脫不了身, 延誤他返京行程, 然心中實在惦記以弗所教會, 不忍卒去,
可見他對以弗所教會有極其深厚的情感, 故路加特於使徒行傳第二十章, 記下保羅工作中, 二項非常
特別的事:
                (1) 最長講道:
                      保羅在特羅亞七日, 臨別前夕, 向聖徒的別前講道, 足足講了一天一夜, 成為他為
主做工以來, 最長的一次講道.
                (2) 永袂贈言:
                      保羅在米利都召集以弗所眾長老前來相會, 聚會時百感交集, 情不自禁, 向他們
發表感情豐富, 摯情洋溢, 感人心腑的永袂贈言. 足見他們之間感情深厚, 推心置腹, 肝膽相照, 這是
他在以弗所三年, 彼此交心, 培養出來的深摯情感. 那時, 保羅預感到前途茫茫, 大難臨頭, 來日無多,
這次別後, 永無再會之日, 乃趁召他們前來道別之際, 把自己內心深處, 對他們的關懷愛護,毫無保留,
盡情傾吐, 對他們最後耳提面命, 懇切教導, 誠摯提醒, 目的在期盼他衷心至愛的教會, 能在末世危機
中, 繼續健康成長, 在真道上堅定不移, 為神傳福音, 作美好見證.
            2. 雋永贈言(20:18-35):
               (1) 回顧過去事奉(20:18-21):
                     首先, 保羅向以弗所眾長老回顧過去他竭誠把福音傳給他們的往事, 他並非高抬
自己, 稱功道勞, 而是要他們知道, 他是多麼疼愛他們, 為了使他們蒙恩得救, 他付出多少心血代價,
藉此激勵他們珍惜自己一向苦心向他們傳揚的福音. 這豈不是跟他一再倡言, "忘記背後, 努力面前."
(腓3:13)的教導相背? 其實不然, 正如恩愛夫妻, 在結婚週年紀念之日, 互訴衷情, 重溫舊夢, 回憶當初
海誓山盟, 甜言蜜語, 以重燃更熾熱的愛火, 故保羅這番回顧過去的話, 並沒違背他 "忘記背後, 努力
面前." 的原意, 因 "忘記背後" 乃指勿被過去經歷纏累, 別被過去失敗擊倒, 更不要拿過去成就, 驕傲
自滿, 以致固步自封, 不求長進而言. 因之, 若有正確人生觀, 正確人生態度, 則過去的歷史, 以往的
成敗, 均可作借鑑, 以導正未來努力方向, 寓意深遠, 發人深省. 他進一步將過去三年在以弗所事奉
特點, 分述如下:
                      i. 生活為人的事奉(20:18):
                         保羅不是出世的隱士, 孤芳自賞; 他是入世的神僕, 為神做工, 深入群眾, 待人
接物親和, 言行舉止高雅, 盡人皆知, 而且生活為人, 裏外如一, 美好可敬, 事奉更討神喜悅, 得人尊祟,
俯仰無愧.
                     ii. 真誠熱情的事奉(20:19a):
                         保羅事奉, 真誠熱情, 令人感佩, 其特點有二:
                         (i) 謙卑 - 他服事主, 凡事謙卑, 從不誇耀自己學識才華, 也不輕看卑微工作.
                        (ii) 眼淚 - 他大有愛心, 不但以口事奉, 以心事奉, 更以淚事奉. 從他自己的
記述, 至少在三個不同教會, 為不同的事奉對象流淚:
                              a. 以弗所教會 - 為勸他們悔改得救流淚, 也為己悔改信徒的教導,
含淚事奉(20:19), 他的愛何等大, 何等深!
                              b. 哥林多教會 - 為教會內結黨紛爭, 信徒犯罪敗壞, 傷心流淚, 又為
信徒失敗趺倒, 羞辱主名, 傷心失望, 以致淚流滿面(林後2:4).
                              c. 腓立比教會 - 為假傳道人流淚, 因 "他們的結局就是沉淪." 再則,
這些假傳道人, 言行不一, 為人 "行事是基督十字架的仇敵." 絆倒信徒, 動搖教會, 罪在不赦(腓3:18).
想不到, 保羅這最勇敢的鐵漢, 竟是流淚最多的淚人, 與世人崇拜的英雄, 截然
不同; 這個性剛烈的神僕, 竟是心軟情柔的慈祥長者, 多愁善感, 與世上常人也不一樣, 可敬可佩.
                    iii. 艱辛危險的事奉(20:19b):
                         保羅的熱情事奉, 迫切傳道, 不是在人人歡迎, 個個欣賞的順境中進行, 而是
在仇敵猶太人虎視耽耽, 屢欲謀害, 置他於死地的艱辛危險環境中, 逆勢而行, 步步為營, 奮勇向前.
他傳福音, 為主見證, 經歷試煉, 關關難過關關過, 經得起主的考驗.
                     iv. 盡心竭力的事奉(20:20):
                          他在以弗所教會信徒聚會時教導, 也在信徒家中教導, 誨人不倦, 隨時隨地
教導他們. 他講的真理, 有人愛聽接受他; 也有人不聽拒絕他. 他毫不以為意, 只要對他們有益的, 他
絕不避諱, 照講不誤, 盡心竭力, 把所有時間花在造就他們, 幫助他們上, 使他們靈命長進, 得益蒙福.
                      v. 宗旨明確的事奉(20:21):
                          保羅的事奉, 多采多姿, 但有條不紊, 宗旨明確, "對猶太人和希利尼人, 證明
當向神悔改, 信靠我主耶穌基督."(20:21), 換言之, 他明確指出見證中心和得救途徑如下:
                         (i) 見證中心 - 主耶穌基督:
                              他一再強調, 他傳的是主耶穌基督, 人類唯一的救主, 這不僅是他講道的
中心, 也是他生活見證的中心.
                        (ii) 得救途徑:
                              一是向神悔改, 知罪悔罪; 二是信靠救主, 真心尋求和接受主的拯救.
這是唯一正確有效得救途徑, 除此之外, 別無他途. 對罪悔改與對主信靠, 二者缺一不可, 否則不能
得救, 因悔改不信靠, 不是掙扎, 就是迷信, 絕不得救; 反之, 信靠不悔改, 只是表面, 虛偽蒙混, 也絕
無得救喜樂, 故二者不可偏廢, 才能真正得救.
                (2) 披露當時心情(20:22-27):
                      i. 前途未卜, 預感不祥(20:22-23, 25):
                         (i) 不知前途凶吉(20:22):
                               保羅當時心中茫然, 急著要去耶路撒冷, 但 "不知道在那裏要遇見甚麼事?"
凶吉難卜, 預感不祥.
                        (ii) 確知苦難死別(20:23, 25):
                              保羅確知 "聖靈在各城裏向我指證說, 有捆鎖與患難等待我."(20:23),
這是當初他在大馬色蒙主呼召時, 主明確告訴他, "為我的名必須受許多苦難."(9:16), 他心裏早有
準備, 為主受苦乃是必然, 毫不在意.
                               此外, 他也確知, "你們以後都不得再見我的面了."(20:25), 這是他與
以弗所教會長老最後一次見面, 怎能不悲從中來, 傷感萬分.
神對聖徒未來際遇, 往往語焉不詳, 與保羅的經歷相似. 譬如, 神賜約瑟二夢, 啟示
他將有榮耀的未來, 但對他未來人生的際遇, 卻沒有清楚啟示. 神這樣對待他所愛的人, 原因是他以
遠景或要事啟示信徒, 是為了激勵或警誡他們; 但他不將細微末節, 明白示出, 乃是為鍛鍊聖徒, 使在
人前, 為他作美好見證.
                    ii. 勇往直前, 完成使命(20:24):
                        保羅明知聖靈告訴他, 有捆鎖與患難等待他, 他仍 "不以性命為念, 也不看為
寶貴"(20:24), 自投羅網, 勇往直前, 完成主交付他的使命. 這不是出於他自己一時無知衝動, 乃是由於
他的信仰形成的人生觀, 作出的自然反應. 他深信人生最大價值, 不在生命的長短, 也不在安逸享樂;
而在是否忠心達成主交付使命, 及盡力做完主交托聖工. 由於他有完成萬王之王交付任務的使命感,
雖明知前路崎嶇艱難, 而且有捆鎖逼害之災, 仍勇敢面對, 毫無懼色, 他那明知山有虎, 偏向虎山行的
大無畏精神, 實在令人敬佩.
                    iii. 與友永袂, 間心無愧(20:25-27):
                         保羅不但不怕面對前途艱險難行, 也對過去所作所為, 毫無虧欠, 他仰不愧
於天, 俯不怍於人, 問心無愧. 他深知這次是他與以弗所長老最後一次的見面, 一別永袂, 心中不覺
戚戚焉. 此後每當憶及與他們相處三年的深厚友情, 甚至將來同在永世天家向神交帳時, 他都會對
他們說, "你們中間無論何人死亡, 罪不在我身上."(20:26), 因他向他們傳福音, 盡心盡力, 心安理得,
原因如下:
                         (i) 傳講真道:
                              保羅在他們中間, 傳講耶穌基督福音, 是對他們最寶貴最有價值的工作.
                        (ii) 知無不言:
                              保羅在他們中間工作, 盡心竭力, 凡對他們有益的, 沒有一樣避諱不傳
給他們, 知無不言, 全面教導, 盡了傳道人的天職.
無虧的良心是夜晚良枕, 使人安眠, 也是人臨終前良伴, 陪他安然上天堂. 保羅與
以弗所長老永袂, 問心無愧, 自可安然昂首闊步, 奔走天路.
              (3) 警告未來危機(20:28-35):
                     i. 教會安危所繫(20:28):
                        教會聖工的開始與發展, 及爾後安危所繫的關鍵人物, 就是教會牧人, 包括
監督、長老及執事(提前3:1-7):
                        (i) 聖靈所立(20:28a):
                             保羅提醒以弗所長老, "聖靈立你們作全群的監督."(20:28a), 不可忘記
自己神聖的職責.
                       (ii) 加倍謹慎(20:28b):
                              a. 為自己謹慎:
                                  首先要保護自己, 以免陷入仇敵陷阱, 被魔鬼打倒, 失敗淪亡.
(路22:31); 再則, 要提防自己, 切忌貪戀世界, 為肉體所勝, 隨波逐流, 墮落敗壞, 自己淪喪, 同時
也絆倒信徒, 勉勵他們要作信徒的好導師和好牧人.
                              b. 為全群謹慎:
                                  正如保羅所說 "凡事都不叫人有妨礙, 免得這職份被人毀謗(消極);
反倒在各樣的事上, 表明自己是神的用人(積極)"(林後6:3), 告誡他們要為神牧羊, 做個好牧人, 特別
謹慎, 好好牧養主的群羊.
                       (iii) 忠心牧養(20:28c):
教會是世上唯一屬神的群體, 而且是 "衪用自己的血買來的." 故是神
無限大愛的結晶, 若主不捨命流血, 世上那來教會? 所以十分珍貴. 擔任聖職的長老, 應盡心盡力,
忠心牧養神的教會, 以免辜負神的大愛和恩典.
                   ii. 預告內外危險(20:29-30):
                       (i) 外在危險(20:29):
                           "我知道我去之後, 必有凶暴的豺狼, 進入你們中間, 不愛惜羊群." (20:29),
保羅指的就是到處遊走的假傳道人, 他們靠傳道吃飯, 滲入教會, 宣揚假道, 迷惑信徒, 動搖信心, 若不
早加防備制止, 將敗壞信徒, 瓦解教會, 後果嚴重.
                       (ii) 內在危險(20:30):
                            "就是你們中間, 也必有人起來, 說悖謬的話, 要引誘門徒跟從他們."
(20:30), 保羅指的就是教會中能言善道, 妄自尊大的教會領袖, 他們爭權奪利, 結黨營私, 分裂教會,
其破壞力, 不容小覷, 應隨時防備制止.
                    iii. 指示事奉正途(20:31-35):
                         保羅臨別, 苦口婆心, 特別提醒以弗所長老, "應當警醒." 他回顧三年來, 在
他們中間事奉, "晝夜不往的流淚, 勸戒你們各人."(20:31), 可見他的事奉是十分艱難痛苦的. 既然
如此, 為何還要事奉呢? 因他在以弗所工作品質美好, 價值無比. 所以, 他在臨別前夕, 期盼眾長老,
也要有同樣感受領悟, 堅定不移, 繼續為教會擺上事奉, 因此, 指示他們下述應有的事奉正途:
                         (i) 持守正道(20:32):
                              保羅要眾長老持守正道, 所以把他們交託給神, 以增進他們與神的關係,
同時交託他們神恩惠的道, 也就是與神關係的根基和建造. 與神建立良好親密關係的結果, 他們就
"和一切成聖的人同得基業."(10:32, 26:18; 弗1:13-14; 彼前1:3-4), 這是何等美好的獎賞與榮耀, 故
他們務必持守正道, 不得偏離.
                        (ii) 活出真道(20:33-35):
保羅以自己的行為人格, 勗勉以弗所眾長老:
                               a. 消極方面(20:33):
                                   首先要不貪財, 不把傳道當作搖錢樹, 以賺錢為目的. 但保羅不是要
以弗所眾長老, 都作不受薪傳道人, 也不是要教會信徒不關心傳道人的生活需要, 因他在他的書信中,
常常教訓信徒要供應傳道人需要(羅15:27; 林前9:13-14; 加6:6; 提前5:17-18), 主耶穌的教導也是如此
(路10:7). 所以, 保羅不貪財的真義, 就是不貪圖不該得的金銀衣物.
                               b. 積極方面(20:34-35a):
                                   在不影響聖工進展下, 應盡力工作, 供給自己生活, 若有餘力, 也要
供應四週需要幫助的人. 所以,在積極方面,要勞苦助人, 不貪逸樂, 才能活出真道.
                               c. 有福真義(20:35b):
                                   傳道人的幸福觀與世人不同, 世人咸認不勞而獲, 一本萬利, 一夜
致富, 越能從別人身上, 毫不費力, 取得金錢財物的人, 越為有福; 但主耶穌為基督徒和傳道人啟示
的幸福觀, 恰好相反, 衪強調 "施比受更為有福." 世人以為 "受" 有福得意, 結果勾心鬥角, 自私自利,
終成禍; 基督徒卻以 "施" 更有福喜樂, 終得賞, 二者結局不同, 禍福各異, 發人深省.
"施比受更為有福," 的理由如次:
                                   (a) 自我生命突破:
                                         人的自我生命或自然生命都是自私的, 所以人的天性非常自私,
總想從別人那裏拿到東西, 得到好處, 基督徒也不例外. 人生來就自私自利, 但認罪悔改, 蒙恩得救後,
成為新人, 從老我生命中脫出, 整個幸福觀完全改變, 以前總想從別人手中拿得越多越有福, 一味依靠
無定不可靠的錢財, 憂慮多多, 不得安寧, 不但破壞人際關係, 內心也沒真正平安滿足; 至於基督徒,
一旦自我生命有所突破, 不把福份建立在巧取豪奪, 自私擁有上, 就會體驗到 "施比受更為有福" 的
幸福觀, 心中平安喜樂, 無限美好甘甜, 才是至福.
                                    (b) 人際關係改變:
                                          自私自利的人, 只受不施, 沒有真心朋友, 人際關係惡劣; 一旦
轉變為顧念別人, 有愛心, 重真理的人, 就會感受到 "施" 的喜樂, 人際關係也會有明顯的改變, 得到
良好的反應, 為人讚賞, 成為有福的人.
                                    (c) 與神關係密切:
                                          樂善好施的基督徒, 定能體會主的心情, 流露主的大愛, 分享
主的喜樂, 且將來在天上會得到主的獎賞, "無論何人, 因為門徒的名, 只把一杯涼水給這小子裏的
一個喝, 我實在告訴你們, 這人不能不得賞賜."(太10:42). 真正好施的人, 因真心愛人, 自己不會記得,
但主會記得, 將來必得獎賞, 而且是大獎. 試想給小子一杯涼水喝都有賞, 若是慷慨解囊, 樂善好施,
愛主愛人, 將來得到主的獎賞還會小嗎?
            保羅對以弗所眾長老的永袂贈言, 情詞懇切, 語重心長, 到此為止, 箇中真義, 凡我基督徒
均應反覆誦讀, 牢記心頭, 在事奉上更加盡心盡力, 全然擺上, 得造就, 求長進, 使我們的事奉, 更合
主的心意, 更討神的喜悅.
      (VI) 揮淚送別(20:36-38):
              保羅在歸途中, 惦念同工, 特召以弗所眾長老來米利都相會, 異地重逢, 惺惺相惜, 百感交集.
臨別時刻, 保羅向眾長老傾吐誠摯感人的勸勉真言後, 隨即出現 "揮淚送別使徒" 的感人場面:
              1. 跪下禱告(20:36):
                  在那難分難捨, 揮淚腸斷之際, 保羅 "就跪下同眾人禱告"(20:36), 為將來未卜前程,
互相紀念, 彼此代禱, 心裏祝福. 此次他們身體雖離別, 各分西東, 但靈裏卻更加親密, 深深期盼,
今生不能再會, 將來在天家聚首, 歡樂同居, 共享天福. 尤其難得, 他們跪下禱告, 顯示他們是真誠
禱告, 向天父共訴離情, 互道珍重, 感人至深.
              2. 痛哭永袂(20:37-38):
                  保羅預感前途荊棘重重, 凶多吉少, 來日無多, 乃坦誠告訴送別長老, "以後不能再見
我的面了," 哀傷之情, 溢於言表, 眾長老聞聲驚愕, 不覺悲從中來, 痛哭流涕, 哀慟欲絕, "抱著保羅
頸項, 和他親嘴."(20:37), 生離死別, 更加不捨, 因這是他們在世上最後一次相聚, 以後再也見不到了,
今在米利都揮淚送使徒, 一別成永袂, 哀傷依依之情, 不言可喻.
               以上感人送別場面, 足見人生成敗, 不在你來時風光, 端在你走時如何, 因真情摯意, 只有
在分手別離時, 真正顯現流露出來. 保羅行事為人的成功, 這是最好的一次見證. 最後, 眾長老無奈,
祗好含淚送他們最敬愛的保羅, 登船離去.

 VI. 上耶路撒冷(21:1-16):
       保羅於米利都揮淚告別以弗所眾長老後, 黯然登船, 踏上這次宣道之旅的最後一段路程, 朝耶路
撒冷前進, 這是他在世上最後一次訪聖城耶路撒冷, 他內心感到迫切, 預感前路崎嶇, 困難重重, 危險
多多, 越往前走, 越多弟兄姊妹為他耽心掛慮, 一再勸他勿冒險上耶路撒冷, 以免送上寶貴生命, 保羅
也深知事態嚴重, 明知前途險惡, 還是不退卻回頭, 繼續向死亡邁進, 真令人捏把冷汗!
這世上最好的人, 也是最愛他同胞的保羅, 竟不被他的同胞接納, 反而佈下死亡網羅, 要捉拿他,
把他置之死地而後快, 人間悲劇, 莫此為甚, 這一悲劇為愛主的人留下美好榜樣. 他的悲慘經歷, 與他
敬愛的主當日上耶路撒冷, 非常相似, 明知受死, 不聽勸阻, 照去不誤, 心中沉重, 憂傷要死, 極其難過
(太26:36-38); 保羅跟他的主有同樣經歷, 在同樣的地方, 得到同樣的結局, 最後殉道犧牲. 所不同的是,
主耶穌要上十字架, 門徒似不太知道; 但保羅上耶路撒冷受苦難, 沿途信徒都知道, 故他不孤單, 很多
主內弟兄為他禱告, 愛心支持他, 這些信徒在基督裏都蒙恩得救, 對保羅的傳道經歷, 一清二楚, 因此,
對他的愛心非常敬仰, 關切之情, 自然流露, 故不住勸阻, 盼望他逢凶化吉, 履險如夷, 為主珍重.
保羅這最後一段行程, 經過許多地方, 他先取海路, 自米利都啟航, 經哥士和羅底二島, 泊帕大喇,
再經居比路, 直航地中海東岸推羅登陸, 轉船往多利買, 取陸路經該撒利亞,最後安抵目的地耶路撒冷,
沿途路加記事如下:
      (I) 哥士(21:1a):
            米利都南四十浬外一小島, 土地肥沃, 農產豐饒, 有著名醫科大學, 且有醫藥之神鎮島, 保羅
夜航經該島, 未停留歇息.
     (II) 羅底(21:1b):
            位於哥士南五十浬一名島, 為觀光聖地, 保羅第二天經此, 亦未停靠.
    (III) 帕大喇(21:1c):
            係羅底東北十二浬一海港, 保羅一行於此 "遇見一隻船要往腓尼基去."(21:1c), 乃上岸小憩,
轉換該輪起航, 續奔前路.
     (IV) 推羅(21:2-6):
             推羅距帕大喇約四百浬, 係地中海東岸腓尼基一名港, 商貿鼎盛. 保羅在帕大喇轉船後,
即啟航, 經居比路, 抵推羅, 因船要卸貨, 乃上岸轉船往多利買.
             在推羅, 保羅 "找著了門徒, 就在那裏住了七天."(21:4), 從"找著了門徒"一語 看來, 顯然這些
門徒是他過去不相識, 也沒交往的主內弟兄, 但一找著會面, 彼此之間就有非常親密甜美的團契生活,
真是一見如故, 彼此靈裏交通, 肢體之間, 充滿愛心, 互相幫助, 主內一家. "他們被聖靈感動, 對保羅
說, 不要上耶路撒冷去."(21:4), 可見他們萬分關心使徒安危. 尤其難得, 住了七天, 保羅要起身繼續
前行之時, 他們不捨得使徒離開, 全家出動, 攜妻帶子, 送以前從不認識的神僕上船, 場面實在感人,
到了船邊, 大家跪在岸上禱告, 依依不捨, 彼此祝福, 互道珍重, 情景感人. 這是聖經第一次記載父母
帶兒女送別神僕, 教育兒女敬愛主僕之舉, 實在難得.
      (V) 多利買(21:7):
            多利買是推羅以南三十哩一商港, 保羅 "行盡水路" 抵此, 故係他此行海路的最後一站, 他在
此雖只停留一天, 也不忘向當地的弟兄問安, 且和他們同住, 彼此勸慰, 互相建立. 在人生的旅程上,
雖只一夕之交, 卻留下永遠美好的見證, 和無限的甘甜回憶.
    (VI) 該撒利亞(21:8-14):
            1. 三次來訪(21:8a):
                該撒利亞位於多利買之南約三十哩, 為一優良海港, 對保羅來說, 並不陌生, 因這是他
第三次來訪,第一次為逃避猶太人殺害,弟兄護送他來此,再轉往他的家鄉大數避難(9:30); 第二次
是在第二次宣道結束時, 由以弗所撘船來此, 上耶路撒冷(18:22); 故這是他第三次訪該撒利亞.
            2. 腓利重現(21:8b-9):
                腓利是七執事之一, 前在曠野為非洲埃提阿伯太監施洗後, 從 "水裏上來, 主的靈把
腓利提了去, 後來有人在亞鎖都遇見腓利, 他走遍那地方, 在各城宣傳福音, 直到該撒利亞."(8:39-40).
今腓利在該撒利亞重現, 原來他最後於此定居, 娶妻生下四女, "都是處女, 是說預言的."(21:9), 可見
腓利一家, 都忠心事主, 盡心盡力, 傳福音, 作見證, 從未間斷.
                保羅一行離多利買, "來到該撒利亞, 就進了傳福音的腓利家裏, 和他同住"(21:8), 保羅
與該撒利亞信徒, 並不十分熟稔, 但主內情感卻極其火熱感人, 他們留保羅等至少八人(20:4), " 多住
了幾天." 應是相當長的一段時間, 他們的熱誠接待, 靈內交通, 定使保羅在逆境中, 得到無限溫慰.
             3. 先知預警(21:10-14):
                 保羅在該撒利亞期間, 先知亞迦布適從猶太下來, 一見保羅, 就把他的 "腰帶捆上自己
的手腳, 說, 聖靈說, 猶太人在耶路撒冷, 要如此捆綁這腰帶的主人, 把他交在外邦人手裏." 保羅同工
和當地信徒, 聞言萬分震驚, "都苦勸保羅不要上耶路撒冷去"(21:12), 保羅說, "你們為甚麼這樣痛哭,
使我心碎呢? 我為主耶穌的名, 不但被人捆綁, 就是死在耶路撒冷, 也是願意的."(21:13), 大家見他
不聽勸告, 只好住口, "願主的旨意成就便了."(21:14).
                 先知阿迦布預言一向精準, 前在安提阿 "藉著聖靈, 指明天下將有大饑荒. 這事到革老丟
年間, 果然有了."(11:28). 保羅不聽先知預警和信徒的勸阻, 執意要上耶路撒冷, 眾人無奈, 祗好為他
禱告, 求神保守祝福他.
     (VII) 耶路撒冷(21:15-16):
               眾人勸阻保羅無效, 而他更不顧一切, 定意要上耶路撒冷, 大家只好順從, 在該撒利亞住了
幾天, 便收拾行裝, 帶著新加入的幾個門徒, 啟程奔向耶路撒冷, 抵達後, 得到居比路老門徒拿孫歡迎
接侍, 暫住他家, 正式結束他的第三次宣道之旅.

VII. 問題探討:
       如前所述, 保羅一路上不聽門徒痛哭苦勸, 也不理先知亞迦布預警, 鐵了心, 執意要冒生命危險,
上耶路撒冷. 身為神僕, 他的心態, 引起議論, 綜言之, 其二極評價如下:
       (I) 不聽勸阻, 一意孤行:
             保羅個性倔強, 心有定見, 不聽勸阻, 一意孤行, 因他自己心中有聖靈感動, 而各地信徒的
勸阻也出於聖靈, 且越來越明顯, 要他不要上耶路撒冷. 此外, 主也親自警告過他(22:18-21), 故認為
他犯了熱心為主做工的人易犯的錯誤:
             1. 熱昏了頭:
                 人在冷靜時, 易被提醒, 較易看見自己的錯誤, 但心中火熱的人, 熱昏了頭, 很難冷靜
思考, 客觀謙卑.
             2. 喧賓奪主:
                 自認做好事時, 很難謙卑傾聽, 接受勸告, 不知不覺中, 把自己的工作, 看得比主更加
重要, 喧賓奪主.
                 因此, 保羅後來在耶路撒冷表現軟弱, 沒有以前為外邦人作真理爭辯的勇氣, 而且畏首畏尾,
怕出事故, 不敢與人妥協, 故認保羅此次一意孤行, 任性頑梗, 不聽勸阻, 自投羅網, 使自己和福音, 同
受虧損, 不足為法.
      (II) 忠心主僕, 事奉典範:
             亦有從另一角度評論保羅, 說這是他擇善固執, 忠心為主作工, 置生死於度外的大無畏表現,
乃忠僕典範, 絕非一意孤行, 而是他偉大人格, 忠心事主, 愛人愛神, 犧牲奉獻的美好見證. 因他竭力
作外邦教會與猶太教會合一的橋樑, 全心全意愛猶太, 愛骨肉同胞, 金錢生命全都擺上. 雖然他仍是
道地猶太人, 守猶太習俗, 但不以此作真理教化人, 他自謂 "向猶太人, 我就作猶太人, 為要得猶太人;
向律法以下的人, 我雖不在律法以下, 還是作律法以下的人, 為要得律法以下的人." (林前9:20). 他也
得聖靈的啟示, 執意要上耶路撒冷, 並非不聽聖靈勸告, 因為聖靈並沒有禁止他前往; 同樣, 各地信徒
都得到聖靈啟示, 但並不等於得到聖靈禁止. 所以, 保羅不聽各地信徒勸阻, 並非違抗聖靈, 一意孤行.
反觀, 很多信徒從聖靈得到啟示, 往往被自己的情感或成見所利用, 成為最大的破壞力與反面的阻力,
使愛主的人偏離真道, 不可不慎. 彼得聽主耶穌指示, 必須上耶路撒冷去, 受長老、祭司、文士許多
的苦, 就拉著主, 勸主說 "主啊! 萬不可如此, 這事必不臨到你身上." 結果, 立遭耶穌嚴厲申斥 "撒但
退我後邊去吧, 你是絆我腳的, 因為你不體貼神的意思, 只體貼人的意思." (太16:21-23), 因此, 保羅
不聽勸阻, 不顧一切, 要上耶路撒冷的決心, 是要遵行神的旨意, "我卻不以性命為念, 也不看為寶貴,
只要行完我的路程, 成就我從主耶穌所領受的職事, 證明神恩惠的福音."(20:24). 這一決心真是偉大,
對擺在前面的危難威脅, 不屈不懼; 對四面善意的柔情勸阻, 不動不受, 真是個不可多得的忠心主僕,
後世景仰的事奉典範, 值得我們好好效法學習.

                      2014年 4月8日 校核補正 台北 / 2017年 5月30日 端午節二校 台北
                                                   2022年2月17日終校 台北

 

Add comment


Security code
Refre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