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 基督徒可以吃血嗎(徒15:29)?
舊約時代嚴厲禁止吃血, 咸認血中有生命, 為免血液混雜, 不可吃血, 以保持純潔無瑕; 血中既有
生命, 故含救贖意義, 吃血如同吃掉救贖, 救贖無望. 有關經文如次:
1. 利17:10-16 嚴禁食血.
2. 利19:26 不可吃帶血的物.
3. 申12:16 不可吃血, 要倒地上如倒水.
4. 申12:23-25 不吃血, 行耶和華看為正的事, 則自己和子孫可以得福.
新約時代耶穌為人作贖罪祭, 用鮮血洗盡人的罪, 舊約祭禮預表全都應驗, 故律法宗教禮儀規條,
不必再死守, 惟仍應顧及律法和誡命的道德層面, 因人屬靈且有道德. 故新約經文對人的飲食有新的
觀點:
1. 徒10:9-16 彼得在異象蒙神指示, 凡物都潔淨, 可峷來吃, 表示舊約時代已過, 新約時代
來臨, 不必墨守成規.
2. 徒15:29 雅各在耶路撒冷大會中作結, 只規定外邦人禁戒祭偶像的物、和血、並勒死
的牲畜、和姦淫. 但不嚴格規定, "這幾件若能自己禁戒不犯, 就好了.
保羅的寶貴觀點:
1. 林前8:8 食物不能叫神看中我們, 因不吃無損, 吃也無益.
2. 林前10:23-33 吃喝為榮耀神而行, 謝恩而吃, 百無禁忌.
3. 羅14:14 物本無不潔, 人以為不潔, 就不潔了.
4. 羅14:20 不可因食物毀神工程, 物雖潔淨, 但因食物叫人跌倒有罪.
5. 羅14:22-23 因疑心而吃必有罪, 因吃非出於信心, 凡不出於信心的都有罪.
總之, 基督徒凡事可行, 但不都有益處, 吃血這事, 血本有救贖意義, 主耶穌寶血成全我們, 可不
遵守, 今雖可吃, 但仍要顧念他人不吃較妥.
1.42 "當信主耶穌, 你和你一家都必得救"確否(徒16:31)?
第二次宣道之旅, 保羅和西拉在腓立比因行趕鬼救人大奇事, 竟惹禍上身, 受誣遭逼, 被打入獄,
他們並沒灰心喪志, 反而鎮定自若, 在獄中禱告, 向神求助唱詩壯膽, 果然神蹟出現, 地大震動, 鎖鏈
脫落, 監門自開, 安然出獄, 感動獄卒, 一家悔改, 受洗歸主, 保羅對獄卒說, "當信主耶穌, 你和你一家
都必得救."
保羅此語, 驟聽之下, 似說一人信主, 他的家人自動同時得救, 極易使人誤解. 此乃中譯欠妥所致,
本節英文: "Believe in the Lord, you will be saved - you and your household." 正確的譯文應是:
"你和你一家當信主耶穌, 都必得救."
1.43 希臘以彼古羅和斯多亞二派學說有何分別(徒17:18)?
保羅在雅典面對的傳道對象, 非常複雜, 這和他過去走過宣道的各城, 大不一樣, 計有會堂的
猶太人和敬虔的人, 市上遇見的人, 還有難纏的哲學人士等, 可謂三教九流, 各階層的人都有, 於是
他跟這些人, 時時、處處、人人展開辯論, 就中與下列以彼古羅和斯多亞二派哲學人士, 爭辯尤烈:
1. 以彼古羅派(Epicurus, 340-270BC):
以彼古羅創立, 其哲學觀點如下:
(1) 神觀:
本派持多神論, 認為神乃一群超脫塵世, 遠離痛苦煩惱的精靈, 對世事不聞不問, 只求
自己的寧靜安樂生活, 相信鬼神, 庸人自擾, 毫無意義.
(2) 人生觀:
以求逸樂安寧為目的, 尋樂是善, 痛苦是惡; 因此, 用盡一切的力量擺脫痛苦, 追求逸樂.
若德行能使人快樂, 就要全力追求; 反之, 若德行不能使人快樂, 何必費心去追求. 所以極力主張, 及時
行樂, 今朝有酒今朝醉, 縱情聲色, 放縱情慾. 且認人死燈滅, 不信靈魂不朽, 天堂地獄, 更加不信死後
審判.
(3) 影響 - 本派為現代唯物史觀, 無神主義濫觴.
2 斯多亞派(Stoa, 340-265BC):
本派由季諾(Zeno)創立, 因他常在門廊(Stoa)講學, 故稱斯多亞派, 即門廊派. 哲學觀點如下:
(1) 神觀:
與以彼古羅派相反, 堅信有靈界存在, 神存於萬事萬物之中, 故大自然中有神, 人的心中
也有神, 人與人, 人與物, 甚至被造與造物之間, 區分不大, 四海之內, 皆兄弟也, 是道地的泛神論派.
(2) 人生觀:
追求崇高德性, 人追求的最高境界, 乃是使心靈達到超脫一切是非善惡, 喜怒哀樂, 而
進入與大自然完全合一的善境. 故成功的人, 心靈解脫, 沒有煩惱痛苦. 這派注重理智控制情感, 六根
清淨, 有高尚的道德標準, 也篤信宿命論.
(3) 影響 - 本派為後世東方宗教精神根源.
這二派學者, 對保羅所傳新的信仰, 並不像庇哩亞人一樣, 甘心情願受道, 天天查考聖經; 他們只
以為自己得著真理, 保羅所傳的只是胡言亂語, 或傳的是外邦鬼神, 子虛烏有, 不過是一種新道, 只要
他說來聽聽, 一點也不重視. 像當日雅典人對真道的態度, 今日彼彼皆是, 尤其是知識份子或哲學學者,
這些人一聽到基督徒說死人復活, 就認為是胡說八道, 不值一聽, 他們心靈空虛, 抗拒真道, 而不自知.
知識份子, 自古以來, 就是如此, 學問愈大, 愈是驕狂, 內心也愈空虛苦悶, 故不知不覺就將靈處弱點,
暴露無遺, 可憐可悲!
1.44 "世人蒙昧無知的時候, 神並不監察, 而今卻吩咐各處的人都要悔改."何意(徒17:30)?
保羅在亞略巴古向雅典人宣道時, 提到 "世人蒙昧無知的時候, 神並不監察," 令人費解, 此亦中譯
欠妥所致. 本節英文 "In the past God overlooked such ingnorence, but now he commands all people
everywhere to repent." 問題在 "overlooked" 中譯 "監察" 易滋誤解, 其實此字希臘原文 "huperidon"
是 "追究, 追討" 之意. 故此處保羅指出, 在福音真理蒙昧無知時, 神不加追究, 並非說人無罪, 而是神
不即時追究殺滅, 反讓人繼續生存, 使有機會醒悟悔改, 足見神寬容憐憫, "衪用忍耐的心, 寬容人先時
所犯的罪."(羅3:25), 換言之, 神在世人蒙昧無知時, 不立即追究, 而將最後審判後延, 直至福音來臨,
所以神才吩咐各處的人都要悔改.
1.45 從保羅以製帳棚為業, 看猶太人從事那些職業(徒18:3)?
第二次宣道之旅, 保羅在哥林多投奔製帳棚的亞居拉夫婦, 自己也製帳棚維生, 只安息日去講道.
大使徒保羅, 怎會製帳棚? 查猶太男子十三至三十歲間, 必須選擇一種工藝, 勤加學習, 使有一技之長,
謀生養活; 滿三十歲才有資格作會堂會員, 誦經服事.
猶太拉比常教導會員, "若不教子習技藝, 就是教子去偷竊." 又教, "男有一技長, 葡萄園多道牆."
聖經中有關猶太人的職業列述如次:
1. 木匠: 耶穌是木匠(太13:55, 可6:3).
2. 漁夫: 主耶穌門徒彼得、安得烈、雅各、約翰等都是漁夫(太4:18-22, 約21:4-14).
3. 獵人: 很多猶太人打獵為生(太10:29, 路12:6).
4. 陶匠: 窯戶有很多陶匠在工作(太27:10).
5. 硝皮匠: 彼得住約帕硝皮匠西門家(徒9:43).
6. 牧羊人: 猶太鄉間頗多牧羊人(出2:19; 路2:8; 约10:11,14).
7. 釀酒師: 迦南地盛產葡萄, 釀酒業鼎盛, 故有很多釀酒師(路5:37; 啟14:17-20).
8. 帳棚工: 保羅和亞居拉夫婦都是帳棚工(徒18:3).
9. 葡萄園工: 迦南多葡萄園, 自有很多雇工(太20:1-10).
10. 橄欖園工: 主耶穌在客西馬尼橄欖園禱告(太26:36, 可14:32-42, 路22:39-44, 約18:1).
11. 漂布工人: 染坊漂布工人(可9:3).
12. 建築工人: 建築房舍的建築工人(太7:24-27).
1.46 為何有些信徒信時沒聖靈降臨(徒19:1-7)?
第三次宣道之旅, 保羅初進以弗所教會, 慧眼觀察, 發現幾個門徒信仰有問題, 他們被稱為"門徒,"
應是有美好見證的人, 自己和眾人都認為他們是已經 "信" 和 "受洗" 的基督徒. 但是他們的行為表現,
與其他門徒, 有所不同, 令他心中發生疑竇, 因涉信仰問題, 絕不輕易放過.
保羅問他們, "你們信的時候, 受了聖靈沒有?" 他們回答說: "沒有, 也未曾聽見有聖靈賜下來."
再問, "你們受的是甚麼洗?" 答曰: "是約翰的洗."
從上述對話, 保羅發現這幾個 "門徒," 他們是信了耶穌, 但沒受聖靈的洗, 只是受施洗約翰悔改
的洗, 他們在行為上悔改, 相信耶穌是個好人, 也敬佩祂的教訓, 所以, 這些人可說是救恩門外的信徒,
怎能混入教會? 教會為何絲毫都未察覺? 聖經無記載, 原因何在, 不得而知. 但從亞波羅的事蹟看來,
他們的信仰與亞波羅領悟真道前的信仰, 非常相似, 很可能在保羅來以弗所前, 亞波羅還沒真正認識
主救恩時, 他們聽亞波羅講道, 並接受他講的道, 而成為門徒, 進入教會, 真是有其師, 必有其徒. 他們
在信仰上都很追求, 也信了耶穌, 但對最重要救恩真理, 絲毫不了解, 懵然無知, 於是, 自己以為信了
耶穌已經得救, 全教會的人也認為他們是主內的弟兄, 但事實上, 他們是救恩門外的信徒, 還徘徊在
救恩門外, 沒有進來.
這一嚴重的信仰偏差問題, 整個教會沒有一個人發現, 但保羅一來, 就發現這幾個人有問題, 可見
他對聽他講道的人, 非常關心, 對他們的反應也非常在意, 所以, 他並非講完道就走,百事不管, 讓他的
聽眾自生自滅. 他深願自已講的道產生真正果效, 凡聽他講道的, 都蒙恩得救. 於是, 為尋求真相, 乃問
他們問題, 從他們的回答中, 發現他們對重生得救和主耶穌十字架的真理, 都不了解, 沒有得著, 這個
問題非同小可, 乃著手在他們身上做工, 糾正他們信仰上的大偏差.
經保羅懇切的真理教導後, 這十二個救恩門外的門徒, 莫不刻骨銘心, 萬分感動, 立即要求保羅
奉主耶穌名為他們施洗. 保羅心中歡喜, 依請 "按手在他們頭上, 聖靈便降在他們身上, 他們就說方言,
又說預言."(19:6), 使他們昂然進入救恩之門, 成為真正救恩門內信徒, 皆大歡喜.
1.47 推喇奴學房是甚麼學術機構(徒19:9)
推喇奴(Tyrannus)意 "王子," 故學房應是王子學院, 教育王子的學房, 保羅在以弗所走進的這間
推喇奴學房是當日哲學家及飽學之士聚集辯論之所. 保羅不客氣藉這學房, 天天辯論, 達二年之久.
環視以弗所, 全城拜大女神亞底米, 行邪術欺騙百姓者不少, 亦有很多趕鬼為生的猶太人, 全城瀰漫
邪道歪風, 相信保羅見此, 心中急迫, 必以真理對邪道為題, 放言辯論, 以正世風.
1.48 大女神亞底米是何方邪神(徒19:24, 27)?
大女神亞底米(Artemis), 羅馬人稱戴安娜(Diana). 亞底米譽為眾生之母, 管月亮及狩獵, 西洋畫中,
容貌姣好, 美艷絕倫, 手持弓箭, 獵犬在前, 是個迷人美女獵人. 她遵父宙斯之命, 從天而降(徒19:35),
成為以弗所人最敬仰祟拜的神, 特別為她建大亞底米廟, 美侖美奐, 宏偉壯麗, 舉世知名, 為古代七大
奇觀之一, 以弗所人引以為傲.
自保羅來以弗所後, 三年之間, 很多人聽過他講的道, 其中不少人悔改歸主, 不再去拜假神; 阻擋
銀匠底米丟財路, 恨保羅入骨, 乃煽動全城, 激起 "銀匠之亂," 險些送命; 亂平後, 雖不捨三年結果信徒,
但在信徒力勸, 為安全汁計, 祗好離開以弗所, 踏上征途, 往馬其頓前進.
1.48 大女神亞底米是何方邪神(徒19:24, 27)?
大女神亞底米(Artemis), 羅馬人稱戴安娜(Diana). 亞底米譽為眾生之母, 管月亮及狩獵, 西洋畫中,
容貌姣好, 美艷絕倫, 手持弓箭, 獵犬在前, 是個迷人美女獵人. 她遵父宙斯之命, 從天而降(徒19:35),
成為以弗所人最敬仰祟拜的神, 特別為她建大亞底米廟, 美侖美奐, 宏偉壯麗, 舉世知名, 為古代七大
奇觀之一, 以弗所人引以為傲.
自保羅來以弗所後, 三年之間, 很多人聽過他講的道, 其中不少人悔改歸主, 不再去拜假神; 阻擋
銀匠底米丟財路, 恨保羅入骨, 乃煽動全城, 激起 "銀匠之亂," 險些送命; 亂平後, 雖不捨三年結果信徒,
但在信徒力勸, 為安全汁計, 祗好離開以弗所, 踏上征途, 往馬其頓前進.
1.49 主耶穌說, "施比受更為有福," 此語為何未見四福音書中(徒20:35)?
主耶穌所說, "施比受更為有福," 很多人都以為是在四福音書中說的, 但遍尋不著. 可能是福音書
作者認為這是當日家諭戶曉的一句主耶穌寶訓, 未特記入.
經查原來是保羅第三次宣道之旅, 離開以弗所回程中, 因時程急促, 未能重返以弗所, 堅固信徒,
乃改在米利都召集以弗所眾長老前來話別, 語重心長; 最後, 保羅以主耶穌為基督徒和傳道人啟示的
幸福觀, "施比受更為有福," 作臨別贈言, 慰勉眾長老, 然後依依不捨, 揮淚上耶路撒冷.
1.50 保羅硬要上耶路撒冷, 有否違背聖靈禁止(徒21:7-14)?
保羅可說是這世上最好的人, 也是最愛他同胞的人, 竟不被他的同胞接納, 反而佈下了死亡網羅,
要捉拿他, 把他置之死地而後快, 人間悲劇, 莫此為甚, 這一悲劇為愛主的人留下美好榜樣. 他的悲慘
經歷, 與他敬愛的主當日上耶路撒冷, 非常相似, 明知受死, 不聽勸阻, 照去不誤, 心中沉重, 憂傷要死,
極其難過(太26:36-38); 保羅跟他的主有同樣經歷, 在同樣的地方, 得到同樣的結局, 最後殉道犧牲. 所
不同的是, 主耶穌要上十字架, 門徒似不太知道; 但保羅上耶路撒冷受苦難, 沿途信徒都知道, 故他不
孤單, 很多主內弟兄為他禱告, 愛心支持他, 這些信徒在基督裏都蒙恩得救, 對保羅的傳道經歷, 一清
二楚, 因此, 對他的愛心非常敬仰, 關切之情, 自然流露, 故不住勸阻, 盼望他能逢凶化吉, 履險如夷,
為主珍重.
保羅一路上不聽門徒痛哭苦勸, 也不理先知亞迦布預警, 鐵了心, 執意要冒生命危險,
上耶路撒冷. 身為神僕, 有否違背聖靈禁止, 他的心態, 引起議論, 綜言之, 二極評價如下:
(I) 不聽勸阻, 一意孤行:
保羅個性倔強, 心有定見, 不聽勸阻, 一意孤行, 因他自己心中有聖靈感動, 而各地信徒的
勸阻也出於聖靈, 且越來越明顯, 要他不要上耶路撒冷. 此外, 主也親自警告過他(22:18-21), 故認為
他犯了熱心為主做工的人易犯的錯誤:
1. 熱昏了頭:
人在冷靜時, 易被提醒, 較易看見自己的錯誤, 但心中火熱的人, 熱昏了頭, 很難冷靜
思考, 客觀謙卑.
2. 喧賓奪主:
自認做好事時, 很難謙卑傾聽, 接受勸告, 不知不覺中, 把自己的工作, 看得比主更加
重要, 喧賓奪主.
因此, 保羅後來在耶路撒冷表現軟弱, 沒有以前為外邦人作真理爭辯的勇氣, 而且畏首畏尾,
怕出事故, 不敢與人妥協, 故認為保羅此次一意孤行, 任性頑梗, 不聽勸阻, 自投羅網, 使自己和福音,
同受虧損, 不足為法.
(II) 忠心主僕, 事奉典範:
亦有從另一角度評論保羅, 說這是他擇善固執, 忠心為主作工, 置生死於度外的大無畏表現,
乃忠僕典範, 絕非一意孤行, 而是他偉大人格, 忠心事主, 愛人愛神, 犧牲奉獻的美好見證. 因他竭力
作外邦教會與猶太教會合一的橋樑, 全心全意愛猶太, 愛骨肉同胞, 金錢生命全都擺上. 雖然他仍是
道地猶太人, 守猶太習俗, 但不以此作真理教化人, 他自謂 "向猶太人, 我就作猶太人, 為要得猶太人;
向律法以下的人, 我雖不在律法以下, 還是作律法以下的人, 為要得律法以下的人." (林前9:20). 他也
得聖靈的啟示, 執意要上耶路撒冷, 並非不聽聖靈勸告, 因為聖靈並沒有禁止他前往; 同樣, 各地信徒
都得到聖靈啟示, 但並不等於得到聖靈禁止. 所以, 保羅不聽各地信徒勸阻, 並非違抗聖靈, 一意孤行.
保羅不聽勸阻, 不顧一切, 要上耶路撒冷的決心, 是要遵行神的旨意, "我卻不以性命為念,
也不看為寶貴, 只要行完我的路程, 成就我從主耶穌所領受的職事, 證明神恩惠的福音."(20:24). 這一
決心真是偉大, 對擺在前面的危難威脅, 不屈不懼; 對四面善意的柔情勸阻, 不動不受, 真是一個不可
多得的忠心主僕, 後世景仰的事奉典範, 值得我們好好效法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