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難題探討 - 使徒行傳(III)1.31-40

1.38 舊約經文中, 耶和華說過 "大衛是合我心意的人"嗎(徒13:22)?
保羅在彼西底安提亞猶太會堂傳道, 在述說以色列古事時, 引述 "我尋得耶西的兒子大衛, 他是
合我心意妁人, 凡事要遵行我的旨意." 查舊約經文耶和華沒明說, 惟耶和華直接向撒母珥說過這話,
撒母珥再轉告掃羅, "現在你的王位必不長久, 耶和華已經尋著一個合我心意的人, 立他作百姓之君."
(撒上13:14).

1.31 行義好人是否一定得救(徒10:35)?
        使徒行傳中, "虔誠" 和 "蒙恩" 二詞用在外邦人身上, 乃指他們遵守猶太教教條. 在彼得帶領下,
虔誠羅馬百夫長哥尼流及其全家都蒙恩得救, 歸入主的名下, 成為天國子民. 彼得向他們證道時說:
"原來各國中, 那敬畏主行義的人, 都為主所悅納."(徒10:35), 言下似表示世人只要有好行為, 就會蒙
神悅納, 自動得救.
        誠然, 好行為乃神讚賞的事, 只是人得救全因信, 與行為無關(羅9:30-32, 弗2:8-9), 上述彼得的
證詞, 只是指出神悅納世人的一件事, 好行為; 而不是指人的得救靠好行為, 因好行為沒絕對標準,
但神喜悅好行為的心態. 接著, 彼得進一步在證道中闡述神悅納人的方法(徒10:36-43), 故解經必需
看上下文, 以免斷章取義, 發生偏差.

1.32 使徒如何為信主的人施洗(徒10:48)?
        聖經中未明言施洗方式, 惟教會中有兩派主張: 浸禮派, 要全身浸入水中; 灑禮派, 只要用水灑
額上即可. 兩派長年爭執, 水火不容, 迄仍不分軒輊. 聖經既無明文規定, 實無死爭必要. 現今兩者
並存, 都有教會採用, 亦有教會兩者兼用, 任由信主受洗者選擇, 實無繼續爭下去之必要.
        使徒時代, 使徒如何為信主的人施洗, 使徒行傳亦未詳加說明, 這表示受洗方式不重要, 但是
信的人一定要受洗. 近代考古學家於該撒利亞城遺址中, 發現十字軍東征時代(1099-1250AD)留下
印戳中, 有一刻上彼得為哥尼流施洗圖, 哥尼流浸身木桶中, 露出頭與上身, 彼得自桶中舀水, 灑在
他頭上. 此圖顯示浸灑並行, 或係使徒時代施洗方式, 兩派應放下成見, 不再爭執, 促進教會合一.

1.33 殺雅各的是那個希律王(徒12:1-2)?
      "那時, 希律王下手苦害教會中幾個人, 用刀殺了約翰的哥哥雅各, 他見猶太人喜歡這事,
又去捉拿彼得."
       希律(Herod)是以東人王的稱號, 一如埃及之法老, 羅馬之該撒. 有關希律經文、稱謂、事蹟,
列述如次:

           經 文            聖經稱謂               歷史稱謂                           事 蹟
1.     太2:1-19;          希律王;          大希律王(第一代)           耶穌降生,東方三博士來朝,
           路1:5             猶太王                    希律                    屠殺男嬰,聖嬰避難埃及.
2.     太2:19-23          亞基老             亞基老(第二代)                約瑟和馬利亞攜聖嬰
                                                                                                返猶太地.        
3        太14:3;             希律               希律腓力一世               希羅底前夫, 未作王即逝.
          路6:17                                      (第二代)
4.     太14:1-12;          希律王;             希律安提帕                    希羅底第二任丈夫,
        可6:14-29;       分封王希律              (第二代)                         斬施洗約翰,
         路3:1-20,                                                                     將耶穌交彼拉多.
          23:7-12
5.      徒12:1-24           希律王            希律亞基帕一世             殺雅各, 囚彼得, 蟲咬死.
                                                           (第三代)
6.    徒25:13-26:32      亞基帕王          希律亞基帕二世              與土西拉共聽保羅受審.
                                                           (第四代)

       由上表可見, 使徒行傳中殺雅各的希律是希律亞基帕一世, 乃大希律之孫, 第二妻瑪麗安妮
第二所生阿利多布之子, 除殺雅各外, 還囚彼得, 逼害聖徒, 暴虐無道, 終遭天譴, 蟲咬死.
       被殺的雅各乃使徒之一, 約翰之弟, 勿與日後耶路撒冷教會領袖之一的雅各混淆, 他是主耶穌
同母之弟.
       有關希律王朝進一步探討, 請參閱本佈樂格 "讀經扎記" 34. 希律王朝說分明.

1.34 安提阿教會如何興起(徒12:19-26)?
        自五旬節聖靈降臨耶路撒冷門徒身上, 人人聖靈充滿, 大有能力, 教會順利在艱困險惡的環境中
誕生, 為主作見證, 傳福音. 初時, 信徒激增, 異常興旺, 惹來打壓逼害, 歷經險阻艱辛, 危機不斷, 逼迫
日劇, 幸有聖靈帶領, 排除萬難, 勇往直前, 竟有意想不到神妙的突破, 福音廣傳, 越過了猶太地, 傳入
撒瑪利亞. 神復藉異象, 改變使徒彼得傳統宗教種族偏見, 親入外邦人的家中傳講主道, 打開外邦人
悔改歸主大門, 奠定普世教會合一根基, 使福音順利廣傳外邦, 直到地極, 不負主升天前交託大使命的
苦心. 安提阿教會的興起, 就是使徒彼得打開外邦人歸主大門之後, 福音外展的延續, 為日後使徒保羅
海外旅行佈道, 預先作好安排, 又是聖靈動工, 真是神妙!
        按希律王於主後44年, 蟲咬氣絕, 死於非命推算, 安提阿教會應是在耶路撒冷教會誕生以後十年
左右成立. 這是一間很特別的教會, 安提阿當時是敘利亞首府, 居民多是外邦人, 希臘文化盛行, 僅有
少數的猶太人, 雜居其間, 故當地種族文化與猶太文化, 完全不同. 福音竟能在這片荒蕪的異邦士地,
生長茁壯, 成立了由少數猶太信徒與多數外邦信徒組合而成的教會, 這在當時是幾乎不太可能的事,
但神的恩慈大愛, 竟成就了, 真是神妙.
        耶路撒冷教會的信徒, 遭難避禍, 逃到腓尼基、居比路和安提阿, 驚魂甫定, 在外邦異族的艱困
環境中, 毫不沮喪畏縮, 仍信心滿滿, 照樣作見證, 傳福音. 可見當日信徒, 靈性美好, 品格高尚, 堅毅
不拔, 令人欽敬, 尤其他們深明救恩的真義, 因主釘十字架, 用寶血洗淨他們的罪, 讓他們蒙恩, 白白
得救, 所以他們無論順逆, 都願背起十字架, 傳揚這位世人唯一救主. 他們在這片新的士地上, 不但
向猶太人傳福音, 也向說希利尼話外邦人傳講主耶穌, 因為他們深知, 主的救恩是包括萬民的, 不只
是本國本族的人, 更要擴大心胸, 願全世界的人都蒙恩得救, 沒有一個人沉淪滅亡. 因此, 神的祝福,
神的同在, 終於在他們的中間結果, "信而歸主的人就很多了."(11:21). 一間由猶太人和外邦人攜手
共同組成的安提阿教會, 於是成立了, 真是感謝主.
        耶路撒冷教會清一色是猶太人; 而安提阿教會的信徒則是猶太人和外邦人都有, 這種組成形態,
充份把教會的精神表現出來, 即把世上各式各樣的人種都包括進去, 不是只有單純的一族, 這才符合
主耶穌"讓萬民得救, 不願一人沉淪" 的旨意. 安提阿教會更是後世教會的典範, 這教會不是由傳道人
設立的, 而是由信徒自動自發設立的. 所以, 成立教會, 不必外求, 只要遵神的話去進行, 定必成就.

1.35 基督徒應否禁食禱告(徒13:2-3)?
        禁食禱告為新約時代盛行的禱告方式, 聖經有關經文如次:
        1. 主耶穌禁食四十晝夜對付魔鬼(太4:2).
        2. 主耶穌吩咐門徒禁食禱告, 才能趕鬼(太17:21).
        3. 主耶穌教導門徒禁食禱告應有態度(太6:16-18).
        4. 安提阿教會差遣巴拿巴和保羅到海外佈道時, 先禁食禱告, 再為二人按手, 再派他們出去
           (徒13:3).
        5. 保羅和巴拿巴在各處教會選立長老時, 均先禁食禱告(徒14:23).
        由上可見, 禁食禱告係主耶穌親自教導, 並身體力行的禱告方式, 初期教會使徒遇重大事件亦常
禁食禱告向神祈求請示, 審慎行動實施, 以免偏離正道, 違主旨意, 極為重要, 基督徒豈能忽視不理.
故今日教會舉凡選立長老執事, 按立牧師傳道人, 均應全體信徒一次或多次禁食禱告, 求主揀選合祂
心意者事奉祂; 此外, 如植堂、建堂及解決教會困難問題等均應禁食禱告, 尋求主的心意.

1.36 馬可為何退出宣道, 影響如何(徒13:13)?
        第一次宣道之旅, 巴拿巴攜從耶路撒冷來的表弟約翰(又稱馬可)同行作助手, 連同掃羅共三人,
自安提阿出發, 渡海至居比路(塞浦路斯)宣道畢, 乘船抵旁非利亞別加時, 馬可(約翰)突然中途退出,
回耶路撒冷去了. 這不是一件小事, 因引起巴拿巴和掃羅不和, 甚至交惡爭吵, 同工反目, 造成這次
宣道之旅最不愉快, 也是最嚴重的不幸事件.
       (I) 退出原因:
             馬可為何中途離隊, 退出宣道, 值得深思探究, 其可能原因如下:
             1. 年青畏苦:
                 馬可是富家子, 驕生慣養, 其母馬利亞(12:12), 熱心愛主, 擁寬敞華廈, 係耶路撒冷信徒
經常聚會之所. 據云主升天後, 門徒從橄欖山回耶路撒冷, "進了城, 就上了所住的一間樓房."(1:13),
這樓房就是馬利亞家的樓房. 馬可生於富裕基督家庭, 全家虔誠信主, 他見表哥巴拿巴要到海外宣道,
一時興起, 要出去嚐嚐宣道滋味, 豈料旅途異常艱辛, 吃不了苦, 只好中途退出.
              2. 嫉妒不平:
                  馬可追隨巴拿巴和掃羅, 同去宣道, 他的表哥巴拿巴原是安提阿教會領袖, 保羅不過是
他找來幫忙的, 而且教會五位領袖中, 他位居末座, 惟在宣道途中, 神大大重用保羅, 大有能力, 表現
極佳, 優異卓越, 頭角嶄露, 使其地位漸漸超越表哥, 且事事出盡鋒頭, 而巴拿巴是個好人, 心胸寬大,
毫不在意, 馬可看在眼裏, 心中嫉妒不平, 為表哥叫屈, 忍無可忍, 乃憤然離隊, 中途退出.
              3. 種族偏見:
                  馬可是猶太人, 跟保羅歸主前一樣, 熱心祖宗遺傳, 做工對象都是猶太人, 而今在宣道
途中, 見保羅漸漸偏向外邦人, 因有種族偏見, 使他難以接受, 這點, 即使大使徒彼得初時也很難改變,
志不同道不合, 不願再跟保羅混下去, 所以決定退出, 不幹了!
馬可的中途退出, 的確是這次宣道之旅很不愉快事件, 尤其, 他在保羅心中留下非常惡劣的印象,
以致第二次宣道之旅時, 巴拿巴仍要馬可參加隨行, 但保羅堅決反對, 二人因之爭吵反目, 終於分道
揚鑣, 巴拿巴帶著馬可, 憤然改往居比路去了, 誠屬不幸.

1.37 "凡預定得永生的人都信了." 何意(徒13:46-48)?
         保羅第一次宣道之旅, 在彼西底安提亞猶太會堂傳道, 頑梗的猶太人辜負神恩, 拒聽真道, 如對牛
彈琴, 毫無果效, 失望之餘, 乃轉而向外邦人傳福音. 保羅向外邦人講道, 讓他們眼前一亮, 大受歡迎,
使他萬分鼓舞感動. 這些外邦人原以為猶太教頗有道理, 所以渴慕追求, 現聽了保羅講的道, 有更大的
得著, 才真正認清, 原來他們敬拜的神, 不分猶太人或外邦人, 一視同仁, 一樣寶貴, 他們不是二等公民,
次等教徒, 所以滿心歡喜, 高聲 "讚美神道, 凡預定得永生的人都信了, 於是主的道傳遍了那一帶地方."
(13:48-49), 哈利路亞!
          保羅說到 "凡預定得永生的人都信了." 難道有預定不得永生的人嗎? 這樣公平嗎? 得救既預定,
何必勸人信主? 這些問題, 自古以來, 爭議甚多, 值得花點時間, 深入探討. 其實這不是公平不公平的
問題, 而是與預定和預知有關, 不得救絕不能說神預定他不得救, 把責任推給神, "因為他預先所知道
的人, 就預先定下效法他兒子的模樣, 使他兒子在許多弟兄中作長子, 預先定下的人又召他們來, 所召
來的人, 又稱他們為義, 所稱為義的人, 又叫他們得榮耀."(羅8:29-30). 這二節經文, 驟讀之下, 甚難了解,
因我們人都受到時空限制, 看不清; 神超越時空, 比我們的視野, 深廣長闊, 難以測度; 神看到整體全面,
看到永永遠遠. 所以 "就如神從創立世界以前, 在基督裏揀了我們, 使我們在衪面前成為聖潔, 無有瑕疵,
又因愛我們, 就按著自己旨意所喜悅的, 預定我們, 藉著耶穌基督得兒子名分."(弗1:4-5), 這一解說, 應有
助大家認識與了解. 故本節經文改為 "凡預知得永生的人都信了." 自無爭議.

1.38 舊約經文中, 耶和華說過 "大衛是合我心意的人"嗎(徒13:22)?
        保羅在彼西底安提亞猶太會堂傳道, 在述說以色列古事時, 引述 "我尋得耶西的兒子大衛, 他是
合我心意妁人, 凡事要遵行我的旨意." 查舊約經文耶和華沒明說, 惟耶和華直接向撒母珥說過這話,
撒母珥再轉告掃羅, "現在你的王位必不長久, 耶和華已經尋著一個合我心意的人, 立他作百姓之君."
(撒上13:14).

1.39 丟斯和希米耳何方神聖(徒14:12)?
        第一次宣道之旅, 阻力重重, 保羅和巴拿巴在以哥念會堂傳道, 遭不順服猶太人驅逐出境, 二人
逃往鄰近路司得, 因行治瘸神蹟, 全城驚奇, 哄動四方, 聲名大噪, 被人尊為神明, 稱巴拿巴為丟斯稱
保羅 為希耳米(Hermes). 查二者都是當地外邦人敬拜的神, 分述如次:
        1. 丟斯(Zeus):
            丟斯又稱宙斯, 羅馬名Jupiter, 古希臘的主神, 萬有之主; 希臘人和羅馬人均視為保護神.
        2. 希耳米(Hermes):
            希耳米羅馬名Mercury, 為丟斯的使者和代言人, 司科學、發明、口才、道路、幸運等之神.
希臘人視丟斯為年長老神, 希耳米年幼為其子; 因之, 二使徒在外邦人眼中不同地位, 巴拿巴年長
嚴肅, 故尊為丟斯主神; 保羅年輕, 其貌不揚(林後10:10), 稱為丟斯屬下使者希耳米.

V1 1.40 "大衛倒塌的帳幕"何意(徒15:16)?
     雅各主持耶路撒冷大會作結論時提到, 正如經上所寫, "此後我要回來, 重新修造大衛倒塌的帳幕,
把那破壞的重新修造建立起來." 此言引自阿摩司書9:11. 意在述說神必復臨選民, 使滅亡的以色列國
重新建立. 因以色列是神保守的國, 也是神在地上彰顯祂永遠為王的國度. "大衛倒塌的帳幕" 乃象徵
之語, 以色列國雖亡, 但這國的重建正是神國復臨之時, 在神的國度裏, 敬虔以色列人和外邦人, 一同
尋求主, 與主同在, 享受神國地上的榮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