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以理書 第十章 南北王纏鬥爭霸 新盼望忍耐得福(I)

                      第十章 南北王纏鬥爭霸 新盼望忍耐得福

前言:
       如前所言, 但以理書最後三章自成一單元, 本章預言以直述法表達, 與以前各章象徵性預言,
迥然不同, 簡稱 "南北王之爭."
       但以理書第十一章直述預言, 由於太過精準應驗, 爭議甚多, 認非出自但以理手筆, 而係一
目擊歷史者以預言方式撰寫, 收入經文; 縱然如此, 本章南北諸王纏鬥爭霸歷史, 其發展軌跡全在
神掌控之中, 異常精彩刺激, 不由不令筆者想到羅貫中三國演義開頭噲炙人口的 "浪淘沙," 大膽
改寫, 以作本章的開場白:
                                                                        浪淘沙

                                                    滾滾二河雙逝水, 浪花淘盡君王.
                                           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 幾度夕陽紅?
                                                   白髮先知江渚上, 慣看秋月春風.
                                           一心祈禱求神助, 古今多少事, 盡在神手中.

            [註] 二河指敘利亞的歐蘭特河, 及埃及的尼羅河, 雙雙流入地中海.

        本章經文乃預言; 解說乃應驗歷史事實, 明乎此, 閱讀時才不會混淆不清, 特請注意.

  I. 兩大帝國興亡(11:2-4) - 參閱附表2 以色列強鄰列王表, 以下 "粗體字" 表經文:
     (I) 波斯帝國興亡(11:2):
           1. 三王興起(2a) - "現在我要把真實的事告訴你, 波斯還有三王興起."
               解說:
              (1) 甘拜斯(530-521BC) - 甘拜斯繼古列為王, 西征埃及時, 一術士冒稱係甘拜斯
多年前秘密暗殺的胞弟士馬特斯, 全面發動叛亂, 甘拜斯得報大驚, 趕忙回師平亂, 不幸中途猝崩.
              (2) 士馬特斯(521BC) - 叛亂成功纂位, 惜在位不到六個月, 為大利烏一世討伐誅殺.
              (3) 大利烏一世(520-586BC) - 平亂登基, 改革政制, 厲兵秣馬, 文治武功鼎盛, 國勢
大振, 在位初期, 特准猶太人復工重建聖殿.
          2. 第四王出(2b) - "第四王非常富足, 遠勝諸王, 他因富足而強盛, 乃號召全國攻希臘."
              解說:
              第四王乃指亞哈隨魯(薛西)(486-465BC), 其后以斯帖(斯2:16-18), 乃波斯開國以來最
富強的王(斯1:1-8), 平定埃及和巴比倫動亂; 其父大利烏一世於490BC遠征希臘敗北, 十年後480BC,
亞哈隨魯傾全力率領三十萬大軍, 御駕親征希臘, 欲雪前恥, 不幸海陸二軍在希臘 Salamis 和 Plataea
二地慘敗, 元氣大傷, 被臣僕誅殺.

   (II) 希臘帝國興亡(11:3-4):
          1. 勇敢的王(3) - "必有一勇敢的王興起, 執掌大權, 隨意而行."
              解說:
              指馬其頓王腓力之子亞力山大帝(336-323BC), 年青力壯, 驍勇善戰, 父崩臨危登基,
少年得勢, 南征北討, 曾率大軍越過崇山竣嶺, 進入亞西亞, 征服波斯 埃及 腓尼基 , 威震印度, 所向
無敵, 建立歐亞非三洲大帝國, 聲威大震; 希臘文化隨軍遠播, 希臘語文, 通世流行, 盛極一時. 他在位
執掌大權, 隨意而行.
          2. 一分為四(4) - "他興盛之時, 國必分裂, 向天四方分開, 卻不歸他的後裔, 國勢也
大不如他掌權之日, 因他的國必被連根拔起, 歸給他後裔以外的人."
              解說:
              亞力山大帝東征西討, 戰無不勝, 攻無不克, 武功鼎盛, 神速建立了地跨歐亞非三洲
大帝國; 在他日正當中時, 不幸在巴比倫染熱病, 於323BC, 遽然病逝, 年僅32歲, 一代英君就此殞落,
死後留下遺腹子及罹腦疾同父異母弟腓力, 後繼無人, 龐大帝國瞬間為麾下四大將瓜分:
             (1) 加散德(Cassander) - 希臘, 馬其頓
             (2) 律西馬古(Lysimachus) - 小亞細亞
             (3) 多利買(Ptolemy) - 埃及
             (4) 西流基(Seleucus) - 敘利亞

 II. 南北兩王纏鬥(11:5-35) - 參閱附表5 南北王朝列王對照表:
     (I) 兩王興起(11:5):
           1. 南方的王(11:5a) - "南方的王必強盛."
               解說:
               指多利買一世(蘇他)(323-285BC), 亞力山大帝麾下四大將之一, 帝猝崩, 爪分得埃及,
自立為王, 日漸強盛.
           2. 北方的王(11:5b) - "他將帥中必有一個比他更強盛, 執掌大權, 統治其國."
               解說:
               指西流基一世(尼卡待)(321-281BC), 亦亞力山大帝麾下四大將之一, 原任巴比倫總督,
316BC為逃避敘利亞總督安提崗追殺, 逃往埃及, 投奔舊日同袍多利買一世, 得信任重用, 任全軍統帥,
313BC 為湔雪前恥, 率大軍於迦薩打敗安提崗之子底米丟, 重返巴比倫, 聲勢大振, 養精蓄銳十二年,
301BC徹底剷除安提崗勢力, 自立為西流基一世, 統治敘利亞, 版圖擴張至印度, 國勢日益強盛, 勝過
多利買一世.

   (II) 南北結盟(11:6-9):
          1. 訂立盟約(11:6a) - "過些年後, 南方王之女將與北方王聯姻, 互相結盟."
              解說:
              過些年指自280至248BC約32年, 南方(埃及)多利買二世(非拉鐵非 285-246BC)在位;
北方(敘利亞)安提阿哥二世(提阿斯 261-246BC)為王. 雙方多次衝突交戰, 勝負難分, 終於彼此言和,
訂立盟約聯姻. 252BC 多利買二世將妹百尼基遠嫁安提阿哥二世; 時安提阿哥二世己有后拉奧迪絲,
百尼基成為新后.
          2. 宮廷生變(11:6b) - "但這女子的勢力不足, 王和她的勢力也抵擋不住, 終於她和隨她來的,
                                                   及她生的和支持她的都交出處死."
              解說:
              安提阿哥二世與多利買二世結盟, 迎娶其妹百尼基, 廢后拉奧迪絲, 引起非議. 不久,
245BC, 多利買二世崩, 安提阿哥二世反臉, 將百尼基打入冷宮, 迎回廢后拉奧迪絲; 拉后復位, 表面
不計舊恨, 暗中心狠手辣, 執意報仇雪恨, 甚至毒殺親夫安提阿哥二世, 更進一步誅殺百尼基母子和
埃及帶來陪嫁宮女及隨行者, 無一倖免; 最後, 拉后立己子為王, 是為西流基二世(加利尼古斯).
         3. 爭戰再起(11:7-9) - "但這女子的娘家, 必另有一子興起, 繼承王位, 他必出兵攻打北方王的城堡,
                                                    而且得勝, 並將他們的神像和鑄造偶像, 以及金銀寶物, 全都擄回埃及;
                                                    此後數年,不再攻擊北方王. 後北方王入侵南方的國, 未能得勝, 撒回本國."
             解說:
             百尼基的娘家埃及, 其弟多利買三世(猶歐及次 246-221BC), 繼承王位後, 得悉其姊
百尼基悲慘下場, 一怒之下, 揮師北上, 攻陷北國首都安提阿, 誅殺拉奧迪絲, 為姊復仇, 其子西流基
二世逃亡小亞細亞. 多利買三世大軍趁勝征討敘利亞 瑪代波斯諸地; 後恐國內群龍無首, 日久生變,
趕緊班師回國, 沿途擄掠敘利亞神廟神像, 鑄造偶像, 以及金銀寶物無數, 帶回埃及, 大勝而還. 數年
之內, 不再攻擊北國. 西流基二世逃亡小亞細亞, 驚魂甫定, 重整軍備, 企圖東山再起, 於240-242BC,
率軍進攻埃及, 為多利買三世擊退, 無功而還; 此後數十年, 北國暫居劣勢.

   (III) 安提阿哥大帝(三世)(11:10-20):
            1. 大帝崛起(11:10) - "北方王二子必動干戈, 招兵買馬, 大軍一出, 如洪水沖擊, 莫之能禦,
                                               直攻至南方王城堡."
                解說:
                北王西流基二世有二子: 長子西流基三世(雷電 226-223BC)和次子安提阿哥三世(大帝)
(223-187BC); 長子不幸於小亞細亞一次戰役中陣亡, 其弟安提阿哥三世繼王位登基, 年方十八, 在同仇
敵慨下, 率步兵六萬, 騎兵六千, 象兵一百, 南下討伐埃及, 216BC攻佔以色列地, 二年後長驅直入埃及
北方要塞拉非亞, 軍威大振, 安提阿哥三世聲望日隆.
            2. 南王反攻(11:11-12) - "南方王必然大怒, 出兵與北方王交戰; 北方王擺列大軍迎戰,
                但都交在南方王手中, 南方王大軍殲敵得勝, 心高氣傲, 雖使萬人仆倒, 卻不得常勝."
                解說:

                南方王多利買四世(腓羅柏多 221-203BC), 繼父為王, 雖驕奢淫佚, 尚能凝聚國力,
領軍北上反攻, 於拉非亞與北軍決戰, 輕易擊潰安提阿哥三世大軍, 使其精銳盡失; 然而, 多利買四世
驕傲自大, 統率眾軍狂妄輕敵, 雖使敵軍萬人仆倒, 卻不能常勝滅敵.
            3. 捲土重來(11:13-16) - "北方王必捲土重來, 更加凶猛眾多, 一待時機成熟, 他必定率領
                全國精銳, 傾巢而來. 那時, 必有許多人起來攻擊南方王, 你國中暴民必作亂, 使那異象應驗,
                但他們都要敗亡. 北方王必來, 建築工事, 攻取城堡, 南方軍抵擋不住, 即使出盡精銳也無力抵抗.
                那來攻擊南方王的, 必任意而行, 無人能在他面前站立得住, 他必站在榮美之地, 用手施行毀滅."
                解說:
                安提阿哥三世南侵埃及受挫, 返國後痛定思痛, 暗中重振軍備, 203BC 機會終於來臨,
多利買四世駕崩, 多利買五世(以比芬尼 203-181BC), 五歲登基; 安提阿哥三世見機不可失, 立即趁虛
舉兵南侵, 並邀請馬其頓王腓力五世加盟, 共同討伐; 同時, 他煽動埃及猶太人, 他們見南國大勢已去,
轉而支持順服北方王安提阿哥三世, 背棄幼主, 甘作內應, 這些猶太人助紂為虐, 以致應驗本章21-40
安提阿哥四世逼害猶太人的異象, 祗是逼害者卻要敗亡, 不會成功.
                安提阿哥三世聲勢日隆, 改稱安提阿哥大帝, 200BC 他御駕親征埃及, 勢如破竹, 埃及
統帥司各巴敗逃西頓城, 北軍趁勝追擊, 埃及雖派軍馳援, 無濟於事, 不久城破, 司各巴被俘.
安提阿哥大帝大勝埃及後, 控制了整個敘利亞 巴勒斯坦, 直至埃及北部. 他趾高氣揚,
進入聖城耶路撒冷, 為酬庸猶太人作內應之功, 准許他們仍享有埃及統治下一切權利, 而且減免稅賦,
捐款聖殿, 使在耶路撒冷被埃及統治達百年之久的猶太人, 換了新的統治者, 也揭開猶太歷史大悲劇
的序幕, 因"他必站在榮美之地, 用手施行毀滅."

          4. 公主和親(11:17) - "他決傾全國之力而來, 但他願與南王修好結盟立約, 並將一女下嫁
              南王為后, 意在敗壞南王, 但計未得逞, 得不到任何好處."
              解說:
              安提阿哥大帝原擬趁勝南征埃及, 惟此時局勢丕變, 埃及已與羅馬結盟, 得到羅馬保護,
不敢輕舉妄動, 乃改變策略, 與埃及訂立和約, 並將愛女克麗奧芭特下嫁多利買五世, 本想藉女兒美色
敗壞他, 不料事與願違, 婚後夫妻恩愛, 反而與父對立, 站在夫婿這邊, 極力促王向羅馬求援, 對抗父家,
使大帝陰謀落空, "未能得逞, 得不到任何好處."
          5. 兵敗駕崩(11:18-19) - "此後, 他必轉向沿海, 奪取許多島嶼, 但有一大帥, 制止他的粗暴無禮,
              使粗暴羞辱歸他本身; 於是, 他轉回本國鞏固堡壘, 但無濟於事, 終必傾倒, 歸於無有."
              解說:
              197BC 安提阿哥大帝繼續南侵埃及, 順利攻佔小亞細亞, 尤其是得北非迦太基猛將
漢尼拔大象軍之助, 如虎添翼, 輕易攻克羅馬屬地希臘本土沿岸諸島嶼, 惜人算不如神算, 在此關鍵
時刻, 突 "有一大帥" 羅馬大將普史比奧, 於191BC 大敗漢尼拔於非洲, 其弟路史比奧又在特摩比里,
擊潰安提阿哥大帝, 幾乎全軍覆沒; 於是, 羅馬逼他接受嚴苛割地賠款停戰條件, 安提阿哥大帝只好
委屈求全, 照單全收. 這就是 "他原要羞辱羅馬, 反被羅馬羞辱." 豈非天意! 為依約交羅馬賠款, 他撤
兵回國時, 沿途掠奪各地廟宇財寶; 187BC 當他在彼勒神廟強取財物時, 遇刺身亡, "終必傾倒, 歸於
無有." 一代梟雄, 就此敗亡, 神掌管興衰成敗, 無人能逃過神的掌心!
         6. 暴君繼位(11:20) - "那時, 必有一人興起繼承他為王, 他派出親信, 橫征暴斂, 甚至
             榮美之地搜括; 不多日, 此君暴斃, 不因忿怒, 也非因戰爭."
             解說:
             此暴君指西流基四世(腓羅柏多 187-175BC), 安提阿哥大帝遇刺崩逝, 由他繼承王位,
驕奢淫佚, 因先王長年征戰, 府庫空虛, 加以要支付羅馬巨額賠款, 乃派員四處搜刮, 橫征暴斂, 供宮廷
揮霍, 以致民怨沸騰, 社會動盪; 他仍不自知, 甚至派親信當日宰相希略多路前往耶路撒冷(榮美之地),
將聖殿庫中金銀財寶搜刮一空(瑪加比二書第三章). 這暴君西流基四世於175BC "不因忿怒, 也非因
戰爭," 無緣無故暴斃, 據傳係遭希略多路毒手. 他在位時, 曾將子底米丟(蘇他)送羅馬作人質.

    (IV) 安提阿哥四世(11:21-35):
            異象中的小角終於來了!
            1. 卑鄙王興(11:21) - "必有一卑鄙的人繼承為王, 人雖未把國的尊榮給他, 他卻趁人不備之時,
                                               陰謀奪國."
                解說:
                卑鄙的人就是指安提阿哥四世(以比芬尼 175-163BC), 他是西流基四世之弟; 175BC
西流基四世遇刺身亡, 其子底子底米丟(蘇他), 被權臣希略多路送羅馬作人質, 其弟安提阿哥四世用
不正當手段, 陰謀奪其侄底米丟王位. 他遊說別迦摩王尤米尼二世出兵相助, 及哄騙敘利亞人接受其
統治, 隨即誅殺權臣希略多路, 佯稱暫時執政, 待政局穩定之後, 再將王位還其侄底米丟, 故一時頗得
民心; 同時, 他偽善, 外表謙和民主, 慷慨大方, 大受安提阿軍民擁戴; 這卑鄙的人就是安提阿哥(以比
芬尼), 趁人不備, 登上王位, 自立為安提阿哥四世.
           2. 對埃用武(11:22a) - "必有無數軍兵勢如洪水, 在他面前沖沒敗壞."
               解說:
               安提阿哥四世篡位成功, 政權穩定後, 好大喜功, 170BC 大舉南征, 擊敗埃及, 逼迫其外甥
南王多利買六世(腓羅米他 181-145BC)簽訂和約, 承認埃及是敘利亞的藩屬國, 俯首稱臣.
           3. 祭司廢立(11:22b) - "同盟的君也必如此."
               解說:
              "同盟的君" 原文 "立約之君" 指大祭司. 此處指當時的大祭司亞尼亞三世, 他強烈反對
安提阿哥四世的希臘化政策; 175BC 其弟耶孫(約書亞)極力討好安提阿哥四世, 只要立他擔任大祭司,
他將大力推動希臘化政策, 並捐可觀的銀子給國庫, 安提阿哥四世大悅, 立即廢亞尼亞三世, 改立耶孫
為大祭司. 171BC耶孫命其手下門尼老斯押解銀子給安提阿哥四世, 門尼老斯趁機向王行賄, 為了爭取
大祭司一職, 允加倍送他銀子, 王貪婪好銀, 竟廢耶孫, 改立門尼老斯為大祭司, 此事為老祭司亞尼亞
發覺, 立即揭發, 公開譴責, 門尼老斯老羞成怒, 買通王的親信安多尼哥, 誅殺老祭司滅口. 故這 "同盟
的君(亞尼亞三世)," 也如埃及大軍, 在安提阿哥四世面前, "沖沒敗壞."

          4. 結盟取利(11:23) - "與那君結盟之後, 他必行詭詐, 因他必上來, 以微小之軍, 成為
                                            強盛."
              解說:
            "那君" 與 "同盟的君" 無關, 係指上述南王多利買六世, 他與安提阿哥四世係舅甥關係,
已如前述, 埃及戰敗後, 俯首議和, 更進一步結盟聯合, 安提阿哥四世從中取利, 趁機詐奪埃及和巴勒
斯坦城鎮, 擴張自己版圖, 使他能 "以微小之軍, 成為強盛."
          5. 慷慨散財(11:24) - "他趁國中肥美富庶省份毫無戒備之時, 侵入大肆掠奪搜刮,
行歷代列祖從未行過的善行, 將擄掠財物慷慨分給部屬; 此外, 又暗謀攻城掠地, 但那只是短暫
得逞."
               解說:
               安提阿哥四世得勢後, 趁人無備, 在國內肥美富庶之地, 大肆掠奪搜刮, 但他非常慷慨,
毫不吝嗇, 將擄掠財物慷慨分給部屬, 散給貧民, 劫富濟貧, 爭取民心, 這是他的祖先列王從未做過的
善行; 此外, 他更不斷攻城掠地, 擴張勢力, 然而這些都是暫時得逞, 最後還是失敗告終.
          6. 干戈再起(11:25-26) - "他必奮勇向前, 率領大軍攻擊南方王; 南方王也不甘示弱,
必傾全力, 以極強大兵力還擊, 卻抵擋不住, 因有人設計要陷害南方王. 吃王膳的要毀滅他, 他的
大軍必被擊潰, 倒在刀下者甚眾."
               解說:
               170BC 少不經事的南方王多利買六世, 聽信歐拉尤斯及列拿尤斯二寵臣(吃王膳的)
獻策, 撕毀和約, 向安提阿哥四世宣戰, 安提阿哥四世震怒, 翌年親率大軍南征, 直搗埃及, 在尼羅河
三角洲以東的伯留仙, 大破埃軍, 趁勝追擊, 直至孟斐斯. 多利買六世在二大臣劫持之下, 倉惶逃亡,
途中被屬下出賣被擒, 成階下囚; 實則二大臣早與安提阿哥四世暗訂休戰和約, 賣主求榮.
           4. 結盟取利(11:23) - "與那君結盟之後, 他必行詭詐, 因他必上來, 以微小之軍, 成為
強盛."
               解說:
             "那君" 與 "同盟的君" 無關, 係指上述南王多利買六世, 他與安提阿哥四世係舅甥關係,
已如前述, 埃及戰敗後, 俯首議和, 更進一步結盟聯合, 安提阿哥四世從中取利, 趁機詐奪埃及和巴勒
斯坦城鎮, 擴張自己版圖, 使他能 "以微小之軍, 成為強盛."
          5. 慷慨散財(11:24) - "他趁國中肥美富庶省份毫無戒備之時, 侵入大肆掠奪搜刮,
行歷代列祖從未行過的善行, 將擄掠財物慷慨分給部屬; 此外, 又暗謀攻城掠地, 但那只是短暫
得逞."
              解說:
              安提阿哥四世得勢後, 趁人無備, 在國內肥美富庶之地, 大肆掠奪搜刮, 但他非常慷慨,
毫不吝嗇, 將擄掠財物慷慨分給部屬, 散給貧民, 劫富濟貧, 爭取民心, 這是他的祖先列王從未做過的
善行; 此外, 他更不斷攻城掠地, 擴張勢力, 然而這些都是暫時得逞, 最後還是失敗告終.
           6. 干戈再起(11:25-26) - "他必奮勇向前, 率領大軍攻擊南方王; 南方王也不甘示弱,
必傾全力, 以極強大兵力還擊, 卻抵擋不住, 因有人設計要陷害南方王. 吃王膳的要毀滅他, 他的
大軍必被擊潰, 倒在刀下者甚眾."
                解說:
                170BC 少不經事的南方王多利買六世, 聽信歐拉尤斯及列拿尤斯二寵臣(吃王膳的)
獻策, 撕毀和約, 向安提阿哥四世宣戰, 安提阿哥四世震怒, 翌年親率大軍南征, 直搗埃及, 在尼羅河
三角洲以東的伯留仙, 大破埃軍, 趁勝追擊, 直至孟斐斯. 多利買六世在二大臣劫持之下, 倉惶逃亡,
途中被屬下出賣被擒, 成階下囚; 實則二大臣早與安提阿哥四世暗訂休戰和約, 賣主求榮.

            7. 明爭暗鬥(11:27) - "至於這二王, 各懷鬼胎, 同桌共席, 彼此說謊, 各不得逞, 因要
                                               到期, 才有結局."
                解說:
                多利買六世被擄後, 安提阿哥四世再逼他簽和約, 使埃及淪為保護國, 名存實亡; 當時,
亞力山大城的居民聞訊, 萬分憤慨, 抗拒喪權辱國的和約, 不願向安提阿哥四世俯首稱臣, 更不願承認
多利買六世為王, 於是另立其弟為王, 是為多利買八世(169-164BC). 信息一傳出, 安提阿哥四世乃挾持
多利買六世組成聯軍, 揮師討伐亞力山大城, 大敵當前, 軍民同仇敵慨, 竭力抗敵, 終於擊退來犯聯軍,
使安提阿哥四世無功而還.
                二王表面聯合, 實則各懷鬼胎, 你虞我詐; 安提阿哥四世利用多利買六世挑撥分化
埃及人, 故意釋放多利買六世, 盛宴相待, 席間安提阿哥四世答應, 若能除掉新王多利買八世, 將任命
多利買六世為埃及總督; 多利買六世心中有數, 他深知安提阿哥四世陰險狡詐, 乃虛與委蛇, 表面上
允與安提阿哥四世連手對付多利買八世, 他也想藉敘利亞強大軍力, 奪回王位, 惜事與願違, 聯軍失利,
討伐亞力山大城之後, 竟鎩羽而還, 這正是 "各懷鬼胎, 同桌共席, 彼此說謊"也. 因距末期還有一段
時日, 埃及滅亡之期未至, 故安提阿哥四世陰謀詭計, 難以得逞.

            8. 褻瀆神明(11:28) - "北方王必帶許多財寶回往本國, 他的心反對聖約, 任意而行,
                                               回到本地."
                解說:
                安提阿哥四世此次御駕南征, 原欲佔領全埃及, 不意在亞力山大城受挫, 不敢再輕舉妄動,
為免日久生變, 乃趕忙班師, 途經耶路撒冷, 時盛傳安提阿哥四世在埃及陣亡, 猶太前任大祭司耶孫,
乃從約但河東率領民兵八千, 攻入耶路撒冷, 趕走時任大祭司門尼老斯, 奪回大祭司寶座, 因為耶孫
入城, 大肆屠殺, 激起民憤, 全面反抗, 終把耶孫驅逐出城; 這事看在安提阿哥四世眼裏, 認係猶太人
背叛他, 故入城後, 再立門尼老斯為大祭司, 由他引領安提阿哥四世, 進入聖殿, 他趁機搜刮, 並奪走
許多財寶聖器, 尤有甚者, 他獸性大發, 用豬在祭壇上獻祭, 將豬血灑遍整個聖殿, 極盡褻瀆真神能事,
(瑪比一1:20-25; 瑪比二5:11-21), 真是罪大惡極, 人神共憤, 正應了 "反對聖約, 任意而行."

            9. 再度南征(11:29-30a) - "到了定期, 他必返回, 來到南方, 後一次卻不如前一次,
                因基提戰船必來攻擊他, 使他喪膽而回."
                解說:
                168BC安提阿哥四世靜極思動, 再率大軍南征埃及, 勢如破竹, 直搗腹地, 於孟斐斯
自封為埃及王, 但當他圍攻亞力山大城時, 基提(塞浦路斯)戰船, 即羅馬兵艦, 突然出現; 那時, 羅馬
國力, 如旭日東升, 一週之內, 征服希臘, 接著勢力迅速擴至中東. 羅馬大將巴比留向安提阿哥四世
下戰書, 命他立即撒離埃及, 在羅馬軍威脅迫下, 他自知不敵, 好漢不吃服前虧, 只好屈服, 收拾殘軍,
班師回國; 於是羅馬大軍席捲全埃, 埃及乃淪為羅馬保護國.
         10. 惡行昭彰(11:30b-35):
              (1) 惱恨聖民(11:30b) - "他惱恨聖約, 任意而行, 他必回來籠絡背棄聖約的人."
                    解說:
                    此處 "聖約" 與 11:28 的 "聖約" 均指與神立約的選民猶太人. 安提阿哥四世征埃
受羅馬羞辱退兵一事, 耿耿於懷, 憤恨不已; 此時, 適臣下稟奏, 耶路撒冷猶太人反對他的希臘化政策,
更是火上加油, 乃向聖城猶太人發洩怒火, 縱容軍隊屠殺耶城聖民, 擄居民出賣為奴, 大肆掠奪, 拆毀
城牆, 暴行令人髮指. 當時, 有群背棄聖約的猶太人, 背棄自己信仰, 力行希臘化, 自己悖逆不算, 還拖
同胞下水; 安提阿哥四世乃籠絡這些投機叛道和背棄聖約猶大人, 助紂為虐, 倒行逆施, 幫著外邦暴君
逼害忠於神的同胞, 令人不齒.
              (2) 褻瀆聖地(11:31) - "他必興兵前來, 褻瀆聖殿, 建立城堡, 廢除常獻燔祭, 設立
                    行毀壞可憎的偶像."
                    解說:
                    如上所述, 安提阿哥四世憤恨之餘, 拿猶太人洩憤, 命手下大將亞波羅紐縱容
士兵於耶路撒冷燒殺擄掠, 徹底拆毀聖城城牆, 另建亞基拉城堡, 派兵常駐, 控制聖城耶路撒冷.
安提阿哥四世深知, 猶太人抗拒希臘化, 乃因他們信奉真神, 故決定以最嚴厲的
手段對付猶太人的宗教. 167BC 他終於下令廢除摩西律法, 禁止敬拜獻祭, 不准守安息日及其他節期,
禁行割禮等, 尤有甚者, 他竟敢在聖殿中設立宙斯神像, 取代猶太人的真神耶和華, 改聖殿為宙斯廟,
這行毀壞可憎的宙斯神像, 污穢了聖殿; 他甚至下令把豬血塗在聖殿裏的聖器和帷幔上, 此外, 還在
各地設立異教祭壇, 並令猶太人向偶像獻祭.
              (3) 勾引背道(11:32) - "作惡違背聖約的人, 他用花言巧語勾引; 但認識真神者
                    則堅定抵制抗拒他."
                    解說:
                    安提阿哥四世用花言巧語勾引貪生怕死, 作惡背約的投機猶太人, 供他驅使;
但篤信真神, 忠心不渝, 拒拜假神的神的子民, 則堅定抵制抗拒他. 二者相較, 忠奸立辨, 成強烈對比.
             (4) 殺害忠良(11:33-35) - "民中智者教誨眾人, 明白是非, 但有很多日子, 他們
會倒在刀下, 受火焚擄掠, 他們仆倒時, 會得到一些援助; 同時, 亦有許多人不誠之人參加. 智者
中有些人跌倒, 他們需鍛煉潔淨, 使純淨無瑕, 直至末了, 因要到定期, 才有結局."
                   解說:
                   民中智者即認識真神的人, 不但自己忠貞剛強, 且誨人不倦, 不斷激勵同胞剛強
壯膽, 明白是非, 堅定信仰; 然而這些智者都受到殘酷逼害, 不是倒在刀下, 就是受火焚擄掠,命運悲慘.
事實上, 當時安提阿哥四世下令, 凡堅守猶太信仰者, 嚴懲不貸; 為嬰兒行割禮,
收藏律法書, 拒拜偶像吃祭肉者殺無赦(瑪比一1:60-63, 瑪比二6:18-7:42). 這些忠貞聖徒, 遭受無情的
打壓殺害仆倒之時, 瑪加比革命軍奮起抗暴, 稍得喘息, 然而革命軍中, 龍蛇雜處, 份子複雜, 有很多
是見風轉舵投機份子, 見革命軍戰勝得利時, 卑躬屈膝, 諂媚奉承, 免得遭革命軍報服, 絕非真心誠意.
況且革命軍勢單力薄, 終歸不是安提阿哥四世正規軍的敵手, 最後失敗告終, 遇害者達八萬餘人之眾
(瑪比一9:23).
                    這一切都是神的計劃, 神讓其子民受逼害之目的, 在使忠貞信徒經歷苦難磨鍊,
信心更加堅定, 經過殘酷洗禮, 益發純淨無瑕, 潔白如雪.
神有定時, 時間未到, 故讓安提阿哥四世任意妄為, 但時間一到, 他必敗亡, 這場
悲劇自然落幕了結.

III. 敵基督出現(11:36-12:1a):
但以理書第十一章, 錯綜複雜, 尤其很難分辨那些是歷史預言, 那些是末世預言, 因二者分界線
不太明顯; 一般解經家都將35與36節之間, 作為分界線, 因此本章後半部36-45節是從前述的歷史預言
轉移到末世敵基督(大罪人)預言. 這將臨的敵基督, 其所作所為跟歷史上的安提阿哥四世(以比芬尼)
非常相似, 這就是所謂的 "雙重應驗"
                                                               雙 重 應 驗
                          但11:21-35                                     但11:36-12:3
                           敵基督預像                                      敵基督出現
                          行毀壞可憎的                                   行毀壞可憎的
             以色列民災難 以色列民得救            以色列民災難 以色列民得救

     (I) 狂妄無神(11:36-37):
          1. 任意而行(11:36a) - "王必任意而行."
              解說:
              這敵基督(王)很像安提阿哥四世, 目中無神, 胡作非為.
              本段出現的 "王," 究竟指誰? 據推測有四:
             (1) 安提阿哥四世(以比芬尼).
             (2) 羅馬該撒君士但丁(280-337BC) - 猶太拉比看法.
             (3) 末世敵基督 - 本章所指.
             (4) 一切與神為敵的人 - 本章所指.
         2. 攻擊真神(11:36b) - "自高自大, 自認超過所有的神, 又用怪異的話攻擊萬神之神."
             解說:
            (1) 自高自大 - 以為自己是神, 而且超過所有的神, 正如使徒保羅指出來的大罪人,
"他是抵擋主,高抬自己,超過一切稱為神的和一切受人敬拜的,甚至坐在神的殿裏,自稱是神."(帖後2:4).
            (2) 攻擊真神 - 用怪異的話, 即狂妄褻瀆的話攻擊萬神之神, 跟安提阿哥四世一樣,
大膽妄為, "攻擊萬君之君."(8:25).

         3. 行事亨通(11:36c) - "他必行事亨通, 直到主的忿怒發完, 因衪所定的事必定成就."
             解說:
             安提阿哥四世 "任意而行, 無不順利."(8:12, 24), 縱然如此, 這狂妄的王, 儘管橫行無阻,
但有期限, 期限一到, 神的忿怒必然臨到, 毀滅收拾這王(8:19); 本書二次強調 "到了定期, 事就了結."
(11:27b, 35b), 敵基督的下場, 也是這樣.
         4. 目中無神(11:37) - "他必不顧他列祖的神, 也不顧婦女崇拜的神, 無論何神他都
不顧, 因為他狂妄自大, 高過一切."
             (1) 背棄祖神(11:37a) - "他必不顧他列祖的神."
                    解說:
                    a. 安提阿哥四世尊崇希臘神宙斯, 遠超過他列祖敬拜的阿波羅神, 他連自己
神明廟宇的財寶, 也照搶不誤.
                    b. 敵基督可能是猶太人, 故 "列祖的神" 應指猶太人敬拜的耶和華; 也可能是
出自將來的復興羅馬帝國, 故指羅馬崇拜的神. 總之, 不管何神, 敵基督都不放在眼裏, 照樣踐踏.
             (2) 賤迦南神(11:37b) - "也不顧婦女崇拜的神."
                   解說:
                  厂"婦女崇拜的神" 應指 "搭摸斯(Tammuz)"(結8:14), 是管農作五穀生長和豐收的
迦南神.
             (3) 鄙視諸神(11:37c) - "無論何神他都不顧, 因為他狂妄自大, 高過一切."
                   解說:
                   安提阿哥四世為了籌劃羅馬賠款, 他洗劫所有神廟的財寶, 因他是不把任何神
放在眼裏的暴君, 敵基督也是如此.

            (II) 獨尊宙斯(11:38) - "他倒要敬拜堡壘之神, 用金銀寶石和貴重珍寶去敬拜他列祖不認識
                                                  的神."
                   解說:
                   1. 安提阿哥四世 - 他用大量搜刮得來的金銀財寶為宙斯建廟, 金碧輝煌, 美侖美奐.
                   2. 敵基督 - "堡壘之神"就是"戰神," 敵基督凶狠好戰, 與神與人為敵; 他崇尚武力, 不惜
耗費所有金銀財寶, 從事殘酷消耗的戰爭.

          (III) 空前爭戰(11:39-44):
                   1. 攻毀聖城(11:39a) - "他必靠外邦神之助, 攻毀最堅固的城堡."
                       解說:
                       安提阿哥四世靠外邦神之助, 攻毀最堅固的城堡耶路撒冷, 並在城外築亞基拉城,
駐軍監控聖城; 敵基督也要靠外邦神之助, 進攻聖城, 毀滅聖城(瑪比一5:26-27).
                   2. 籠絡聖民(11:39b) - "凡認同他的, 他必使他們得尊榮, 派他們統管眾人, 分土地
給他們作酬勞."
                       解說:
                       安提阿哥四世善待歸順他的人, 據傳 "猶太一婦及六子, 誓死抗拒希臘化, 不願背棄
自己的神耶和華; 結果, 除最幼子外, 全家處死, 並明告剩下幼子, '你若肯放棄祖律法信仰, 我便賜你
財寶, 給你官位.'"(瑪比二7:24). 可見安提阿哥四世常以權位財寶籠絡歸順他的小人, 甚至他慷慨將
耶路撒冷周圍的地, 分給亞基拉城的駐軍.
未來的敵基督也要攻打聖城, 得勝後, 分地給歸順他的人, 以贏取忠誠支持.
                   3. 橫行一時(11:40-44) - "到末了, 南方王要與他交戰, 北方王必派戰車騎兵和大隊
戰船, 以雷霆萬鈞之勢攻擊他, 他也以萬丈洪濤之勢淹沒列國. 他必進入榮美之地, 傾覆許多國,
但以東人 摩押人和大半亞捫人必能脫離他的手. 他必伸手攻擊列國, 埃及地也不能倖免; 他必掠奪
埃及的金銀財寶和各樣寶物; 呂比亞人和古實人都追隨他. 但從東方和北方來的報告, 提高他的警覺,
並使他大發烈怒出兵, 把許多人趕盡殺絕."
                        解說:
                        這段經文應是描述主耶穌第二次再來時, 哈米吉多頓大戰, 開始時敵基督所向無敵
情形(啓16:13-16); 到了末後, 敵基督(北方王)野心勃勃, 欲雄霸天下, 乃發動哈米吉多頓最後大決戰,
列國全都捲入, 無一倖免. 他必進入聖地, 傾滅多國, 以東人 摩押人 亞捫人一向與猶太人為敵, 當然
支持敵基督, 故敵基督不會加害與聖民為敵的人; 至於其他各國, 他毫不留情, 猛烈攻擊, 埃及(南王)
乃其世仇, 必滅之而後快, 落入敵基督之手, 所有金銀財寶全歸他所有. 此時, 埃及西方的呂比亞和
北方的古實, 都臣服在敵基督(北方王)淫威之下; 而東方的帕提亞和北方的亞美尼亞, 不識時務, 仍
頑抗不屈, 敵基督大發烈怒, 一舉踩平滅絕! 可見敵基督在限期之前, 所向無敵, 順我者昌, 逆我者亡,
橫行一時, 雄霸天下, 無人能禦.

       (IV) 終結毀滅(11:45, 12:1a):
               1. 敵基督毀滅(11:45) - "他必在大海與榮美聖山之間, 搭建如宮殿般的帳幕; 然而到了他的末日,
                   無人能助."
                   解說:
                   敵基督全面得勝, 集政教大權於一身, 控制天下, 不可一世. 他在地中海和錫安山間,
即以色列境內建造宏偉的宮殿和堅固城堡; 在神面前享受短暫榮華富貴, 但最終仍逃不出神的掌控,
孤立無助, 歸於無有, 全面徹底毀滅(啓16:13-16, 19:20-21); 因為時候到了, 神要成就他所定的旨意.
               2. 米迦勒護佑(12:1a) - "那時, 保佑你本國之民的天使長米迦勒必站立起來."
                   解說:
                   那時, 即主耶穌第二次再來前夕, 空前大災難來臨時, 以色列人的守護天使米迦勒,
會梃身而出, 保護聖民.
               總之, 敵基督高抬自己, 自高自大, 目中無神, 狂妄殘暴, 為害全民; 因為:
                           他一心想做: (1) 世界的統治者(11:36-37),
                                                  (2) 世界的宗教領袖(11:38);
                               因此引發: (3) 世界大爭戰(11:39-44),
                                                  (4) 世界大災難(11:45).
               所幸, 敵基督初時 "行事亨通, 盡都順利" 是暫時的, 其陰謀詭計, 敵不過神的大能,
只逞一時之快, 最後為神制服, 扔入硫磺火湖受永刑, 結果:
                                                  (5) 神拯救子民(12:1a),
                                                  (6) 以色列結局(12:2-3).

   附記: 惡人蒙福, 義人受苦, 神在那裏?
           本章經文給我們很大的啓示, 顯明了詩篇第七十三篇的真理, 詩人亞薩坦承自己對惡人蒙福,
義人受苦, 心中憤恨不平, 他不明白神何以容許這不公不義的事, 在世上發生? 然而, 當他進入神的
至聖所, 在神面前思想他們結局時(詩73:17), 他就心平氣和, 安息在神的旨意中. 因此, 當惡人橫行
當道之時, 不要看他們當時意氣風發, 威風凜凜的樣子, 只要看他們最終在神面前, 粉身碎骨, 徹底
毀滅的悲慘下場, 就會喟然一嘆, 像詩人一樣, 釋然於懷, 得到無限安慰, 不再埋怨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