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利米書新譯
前言
請對照和合本原譯, 點閱本書, 賜教指正,
使神的話語更通順雅達, 以榮神益人.
耶利米於南國猶大末年作 "耶利米書," 這是繼 "以賽亞書" 之後, 五大先知書之一. 當時, 猶大
在瑪拿西王行耶和華看為惡的事影響之下, 舉國拜偶崇邪, 作惡多端, 大惹神怒. 後來雖在約西亞王
棄惡行善, 大力從事宗教改革(王下22至23章), 惜僅流於表面, 未能深入民間實際崇拜生活中, 百姓
並没真正悔改歸神, 反誤信聖殿耶城乃民族安全最大保障(耶7:1-34), 全民都墮入虚假的安全感中,
從先知到祭司全都作假, 誤導君王百姓, 種下禍根, 結果亡國被擄, 慘絕人寰.
耶利米的信息帶着悲觀與盼望, 及審判與復興的矛盾, 他雖一再對悖逆的百姓绝望, 但卻對神
充滿信心, 他深信神的管教有醫治能力, 並看出苦難背後有恩典, 百姓只要充滿信心, 必能面對殘酷
逼害, 堅忍不拔. 他再次堅定神與大衛之约不變的應許, 並强調神的管教, 苦難後面神有恩典有憐憫,
所以, 以色列與猶大在神手中是有美好盼望的, 拆毁為要建立, 大傷為得醫治, 被擄終必歸回, 因此,
以色列人終必體認到: "我迷失流浪, 現已悔改; 一旦醒悟後, 搥胸悔恨."(耶31:19).
本書乃根據題材而非按年代先後編排, 故其記載在時間和背景資料方面作了很多改變, 最後
部分第52章詳述耶路撒冷和猶大淪亡, 變為荒涼廢墟的經過, 顯示書中大部分預言都已應驗, 也為
他的下一卷書 "耶利米哀歌" 提供詳確背景資料.
前在加州教會曾試讀本書, 只覺艱澀難懂, 讀不下去; 後找國際版中英對照聖經, 英文本反而
易讀易懂. 近較閒暇, 再細讀本書, 發現中文和合本之所以艱澀難懂, 主要在其譯文很多含糊不清,
用字措辭, 大有商榷餘地, 尤其文中艱澀字眼, 西式語氣, 錯誤譯文, 實應加修正潤飾, 以臻信達雅
之美境, 使中譯經文, 更加美善流暢, 通順可讀, 以廣流傳, 宏揚主道, 福被萬民.
現仍本詩篇新譯精神, 祈求聖靈開悟帶領, 對中文譯文大膽加以潤飾修正, 詩歌部份採中英
對照方式, 力求簡明, 通順可讀, 對稱工整, 易讀易懂, 以激蕩靈命, 深入人心, 多結果子, 榮耀主名.
請讀者自行對照比較, 用字措辭與原經文有何差異, 孰優孰劣, 歡迎指正.
作者生平
I. 身世:
耶利米意即 "神高舉的," 他是祭司希勒家之子, 生於便雅憫地亞拿突城(耶1:1). 為所傳的苦難
預言, 神特禁他結婚生兒育女(耶16:1-4).
II. 服事:
南國猶大王約西亞十三年, 他蒙召作先知, 時年約二十歲, 直至亡國被擄, 他都親身經歷聖城
初毀(主前606年), 聖城再毀(主前597年), 及聖城全毀(主前586年). 他於主前629-588年於耶路撒冷
及流亡埃及期間寫 "耶利米書," 其對象為猶大之君臣、祭司與百姓.
在苦難之中, 他堅忍不拔, 忠貞不貳, 一直在傳達神的信息, 目睹國祚中斷, 淪亡浩劫, 他孤單
無助, 獨自作神的使者, 向君王、臣宰、祭司、假先知和全國百姓警告呼喊, 力勸認罪悔改, 離棄
偶像邪神, 惜言者諄諄, 聽者藐藐, 反而被誣蔑棄絕, 控他通敵賣國, 慘遭侮辱囚禁, 嚴刑拷打, 書卷
被焚之迫害, 內心憂傷, 哀嘆流淚, 沉痛之情, 不難想見, 故他有流淚先知之稱. 耶利米乃耶利米書
和耶利米哀歌兩書作者, 他不僅是先知, 也是當日卓越的政治家, 英勇的愛國志士, 和為神盡忠的
殉道者.
按年代推算, 他與以西結、但以理、哈巴谷、西番雅、那鴻和俄巴底亞都是同一時代先知,
以西結較耶利米年少, 二人同為祭司; 以西結在巴比倫被擄同胞之中, 傳達神言, 他的信息與耶利米
向耶路撒冷所傳信息相同; 但以理出身貴族, 在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宮中作先知; 哈巴谷與西番雅
都在耶路撒冷作耶利米的助手; 那鴻預言亞述京城尼尼微傾覆; 俄巴底亞則預言以東毀滅. 在那代
眾先知中, 耶利米乃其中皎皎者,
最後, 耶利米被亞撒利雅、約哈難和狂傲之人帶往埃及答比匿(耶43:2-7), 他在答比匿繼續向
猶大同胞傳神信息, 民拒接受, 終被暴民亂石打死殉道; 另一說, 他與巴錄被尼布甲尼撒帶往巴比倫,
最終死於斯, 何者為實, 無可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