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 保羅行傳
                                   第六章 第一次宣道之旅(I)

                                                      (參閱附圖三 3.1 / 附表二 )

                                  第一節 劃時代大事(13:1-4a)

I. 發動教會:
      安提阿教會是海外宣道運動的發動者, 在這偉大的運動中, 推動的角色轉換, 不再是人多勢眾的
耶路撒冷教會, 而是興起不久的安提阿小教會; 領導者也不再是使徒彼得, 而是後來的使徒保羅. 這
再一次證明, 改變人類歷史的, 不是兵強將悍, 百萬雄師, 也不是金銀財寶, 富甲一方, 乃是幾個赤手
空拳, 敬虔事主, 熱心傳福音, 全力作見證的平凡基督徒. 他們的全心投入, 犧牲奉獻, 改寫了歷史,
改變了人性, 的確是樁劃時代大事.
      海外宣道運動發動後, 耶路撒冷教會漸漸式微, 取而代之的是在亞細亞邊遠小城安提阿興起的
小教會, 神何以捨耶路撒冷教會, 而起用安提阿教會去完成大使命中, 把福音傳到地極的最後一段?
原因是這新興的安提阿教會, 聖靈充滿, 積極進取, 具有下列二大特色:
     (I) 根基健全:
          1. 不分種族:
             "那些因司提反的事遭患難四散的門徒, 直走到腓尼基, 和居比路並安提阿, 他們不向
別人傳道, 只向猶太人講道. 但內中有居比路和古利奈人, 他們也向希利尼人傳講主耶穌, 主與他們
同在, 信而歸主的人就很多了."(11:19-21). 可見, 這教會不分種族, 不單向猶太人傳道, 也向非猶太
民族傳福音, 所以教會是由猶太人與外邦人共同組成, 沒有種族隔閡, 大家和睦共處, 主內一體,是一
間由不同種族有美好生命的信徒建立, 而且是注重生命見證的教會.
          2. 大有愛心:
              耶路撒冷發生大饑荒時, "於是門徒定意, 照各人的力量捐錢, 送去供給住在猶太弟兄,
他們就這樣行, 把捐款託巴拿巴和掃羅送到眾長老那裏."(11:29-30). 安提阿教會信徒, 多是後來信主
的, 他們大有愛心, 在支助其他教會上, 有很突出的表現. 當大饑荒臨到耶路撒冷地區, 教會猶太信徒
陷入困境之時, 不是人家求救才有義舉, 而是一聽到弟兄有難, 就立即自動自發, 踴躍捐輸, 賙濟救助.
這些信徒在基督裏, 與其他基督徒, 唇齒相依, 休戚相關. 過去是不同種族, 不相往來, 而今在基督裏,
融為一體, 成為一家人了, 一個肢體受苦, 他們感同身受, 故有自動立即反應, 大發愛心.
     (II) 靈裏成長:
            1. 注重真理:
                教會成立之初, 巴拿巴親往大數找掃羅來安提阿, "他們足有一年的工夫, 和教會一同
聚集, 教訓了許多人. 門徒稱為基督徒, 是從安提阿起首."(11:25-26), 二位屬靈先輩的教導, 給信徒
奠下良好真理基礎. P121
            2. 充滿愛心:
                新興安提阿教會, 在主的愛中成長, 信徒充滿愛心, 乃有自動捐獻, 賙濟耶路撒冷教會
受大饑荒煎熬困苦弟兄的義舉.
            3. 屬靈豐富(13:1):
                安提阿教會, 異軍突起, 雖係偏遠地區小教會,然而在屬靈上非常豐富, 人才濟濟, 得神
特別祝福. 從教會領袖同工中, 顯示出有幾位先知和教師(13:1), 他們都是這劃時代海外宣道運動的
推手, 也是天國發展的英雄:
               (1) 巴拿巴(Barnabas):
                     前耶路撒冷教會, 風聞安提阿信徒, 成功把福音傳給當地希利尼人, 果效奇佳, 多人
歸主, 乃派巴拿巴前往探訪宣慰(11:22). 所以, 巴拿巴應是安提阿教會創辦人之一, 而且是建立教會
的大功臣, 親自帶領很多人歸主(11:23-24). 他又為教會求才, 不辭辛勞, 遠赴大數找掃羅同工, 二人
一同造就安提阿教會達一年之久(11:25). 此外, 他是一個好人, 聖靈充滿, 大有信心, 聖經特別指出,
他是勸慰子, 即教會的和事佬, 調和信徒關係, 鼓勵慰勉信徒, 增進教會和睦融洽, 深得信徒欽敬尊崇.
他更力排眾議, 接納初信掃羅, 讓掃羅順利打入耶路撒冷教會, 並以至誠感動使徒和信徒, 捐棄成見,
一起接納掃羅, 與他出入往來, 乃一明證(9:27-28). 他的確是個好人, 深明愛的真諦, "不求自己的益處,
不計算人的惡."(林前13:5), 他總是從好的方面看別人, 不怕自己吃虧, 否則他永遠做不了好人. 此外,
他建立安提阿教會, 從不驕傲自大, 邀功獨霸, 據為已有, 一切榮耀都真誠歸主. 以他的靈命和才識,
教導教會信徒, 綽綽有餘, 但他虛懷若谷, 遠赴大數找掃羅同來教導, 他深知掃羅比他強太多, 但毫不
介意, 像他這樣心胸寬大的人, 實在不多. 他引進掃羅, 日後掃羅的地位大大超越他, 但他不以為意,
這是他特別偉大過人, 令人欽敬推崇的地方, 他給後世傳道人立下非常良好的榜樣.
                 (2) 西面(Simoen):
                       西面是希伯來名, 他另有拉丁名尼結(Niger), 意黑人, 雖是黑種人, 仍是先知和
教師之一, 沒有種族歧視.
                 (3) 路求(Lucius):
                       他是北非古利奈人, 古利奈乃今利比亞瀕地中海一古城.
                 (4) 馬念(Manaen):
                       他與分封王希律關係密切, 這王是希律王朝殺害施洗約翰的暴君希律安提帕
(太14:1-12), 經文中 "同養" 一詞, 據考馬念幼時為王室領養, 他與希律一同養育受教, 一同生活成長,
但二人後來的發展完全不同, 希律作分封王, 暴虐無道, 殺害施洗約翰; 馬念則歸依基督, 成為虔誠
基督徒, 行事為人, 天淵之別.
                  (5) 掃羅(Saul):
                        掃羅初時在安提阿教會排名殿後, 但他得神造就, 後來居上, 成為這次宣道運動
的主要推手, 更是外邦人的使徒保羅.
                        以上五位都是安提阿教會初期的領導人物, 他們不論排名先後, 都有先知和教師恩賜,
聖靈特別把他們的名字記下, 有其特殊的意義:
                   (1) 同工美善:
                         這五位人物, 種族不同, 出身不同, 地位也不同, 但在基督裏, 為著教會, 同心合一,
敬虔事主, 造就信徒, 不遺餘力, 這間小教會被神看中重用, 實非偶然, 自有其美意.
                   (2) 合一見證:
                         這五人都心胸寬大, 愛心包容, 掃除種族偏見, 打破世俗隔閡, 同心事主, 合一見證,
終使安提阿教會成為一間有真實豐富基督生命信徒的教會, 這是神看重這間教會, 大大使用的主要
原因. 神絕不看人眾財多, 建築宏偉等教會外觀, 祂看重的只是教會信徒的屬靈品質, 值得我們注意
警惕.
               4. 尊主為大:
                  (1) 忠心事主:
                        安提阿教會的五位領袖, 同心合一, 尊主為大, 忠心事主. 他們不是為工作而工作,
乃是願作主心中喜悅工作, 並全力以赴. 故他們經常禱告, 甚至禁食, 虔誠尋求神的旨意, 求神施恩,
賜給智慧能力, 成為神的器皿, 供神使用, 以擔當神交付的大責重任, 竭力完成使命, 討主喜悅.
                  (2) 完全順服:
                        他們的禁食禱告, 終於感動聖靈, 得到指示 "要為我分派巴拿巴和掃羅, 去作我召
他們所作的工."(13:2), 聖靈這麼明確的指示, 是從來未有過的, 祂明言要在五人之中, 頭一個巴拿巴
和最後一個掃羅, 他倆當時是安提阿教會二大台柱, 他們的資歷經驗和恩賜知識, 均屬上乘, 且是蒙
主重用的僕人, 也是作宣教士的不二人選. 對教會言, 他們功勞最大, 貢獻最多, 一個創建教會,一個
熟諳律法, 是教會不可多得楝樑, 今神硬要把這二個教會最優秀的領袖挖走, 教會信徒自是不肯不捨;
至教會的五人領導中心, 平日合作無間, 和樂同工, 也不容失去他們. 就在這難分難捨的心境下, 他們
不能違拗神的心意, 祗好完全順服, 再度 "禁食禱告, 按手在他們頭上, 就打發他們去了."(13:3).
海外宣道運動在神祝福和安提阿教會全力支持下, 就此正式啟動, 轟轟烈烈, 乘長風
破萬里浪, 把福音傳向全世界, 為人類歷史展開嶄新的一頁.

 II. 發動過程:
     (I) 禱告開始:
          海外宣道的發動, 由禱告開始, 而且是禁食禱告, 使徒行傳中 "禁食禱告" 總共出現過三次:
13:2, 3; 14:23, 本章就出現了二次. 可見安提阿教會五位領袖, 敬虔懇切, 一心尋求神開展工作的旨意.
   (II) 聖靈發動:
          掃羅在蒙召之時, 神己指定他作外邦人的使徒, 但他還要等待聖靈的差遣, 才能正式開始,
可見海外宣道:
          1.不是掃羅自己的志趣或意願, 只是聽候差遣, "去作我召他們所作的工."(13:2), 換言之,
就是去作神要他做的工.
          2. 他需要等候 操練與裝備, 促進自已不斷成長.
  (III) 教會支持:
           最後, 全教會完全順服, 全力支持, "於是禁食禱告, 按手在他們頭上, 就打發他們去了."(13:3).
由上可見, 海外宣道運動的促成, 決非偶然, 首先是安提阿教會的五位領袖禁食禱告, 上達神前,
主藉聖靈差遣五人中, 最合適的二位, 巴拿巴和掃羅. 最後, 經教會認可印證, 全力支持, 才付諸執行.
總之, 神與人二方面密切的配合, 是傳道人工作的力量與喜樂的泉源, 也是宣道工作成功的必要條件.

第二節 居比路宣道(13:4b-12):
  I. 地理位置(13:4b)[附圖三]:
      居比路今稱塞浦路斯, 係地中海東北端一大島, 距安提阿約100海里, 今日交通發達, 相距不算
太遠, 但在保羅時代, 二地隔海遙遙相對, 有段距離, 全靠海上交通, 往來不便. 該島是巴拿巴的故鄉,
島上羅馬政治、希臘文化和猶大宗教, 相當融洽, 顯示羅馬、希臘和猶太三大民族, 和平共處, 相安
無事, 堪稱島上難得特色.

 II. 宣道事工(13:5-12):
      這次宣道之旅, 巴拿巴攜從耶路撒冷來的表弟約翰(又稱馬可)同行作助手, 連同掃羅, 一行三人,
從撒拉米 "經過全島, 直到帕弗."(13:6), 他們的足跡走遍全島, 但路加只記下撒拉米和帕弗事工:
      (I) 撒拉米事工(13:5):
            路加只簡單記述 "就在猶太人各會堂裏傳講神的道, 也有約翰作他們的幫手."
     (II) 帕弗事工(13:6-12):
            他們在帕弗, 蒙神帶領, 做了一件奇妙的事, 榮耀主名. 在那裏, 讓我們看見一樁傳福音時,
常遇見的事, 就是與撒但惡魔勢力, 面對面衝突交鋒, 經歷如次:
            1. 術士蒙羞(13:6-11):
                在帕弗, 他們 "遇見一個有法術假充先知的猶太人巴耶穌."(13:6), "巴耶穌" 其意即:
"約書亞之子," 又稱 "以呂馬" 希臘名, 意即 "行法術的." 此人宗教與法術並用, 以迷信交鬼邪術惑眾,
自稱先知, 在道理上真真假假, 裝神弄鬼, 唬弄百姓, 使人又信又怕. 因之在地方上橫行一時, 甚至
攀上方伯(總督)士求保羅, 作威作福, 不可一世.
                縱然如此, 邪不勝正, 方伯士求保羅要聽神的道, 他竟不自量力, 敵擋使徒, 叫方伯不要
信道, 於是上演了一場, 真假對抗, 正邪交鋒的好戲, 保羅奮勇迎戰, 被聖靈充滿, 聖靈大能在他身上
顯明出來:
                 (1) 聖靈洞察力(13:10):
                       保羅靠聖靈洞察力, 一下子就戳穿他的假面具, 讓他顯出猙獰真面目, "你這充滿
各樣詭詐奸惡, 魔鬼的兒子, 眾善的仇敵, 你混亂主的真道, 還不止住麼!"(13:10), 保羅一聲怒斥, 使
他無可遁形.
                 (2) 聖靈打擊力(13:11):
                      "現在主的手加在你身上, 你要瞎眼, 暫且不見日光, 他的眼睛立即昏矇黑暗, 四下
裏求人拉著手領他."(13:11). 保羅的斥責, 發揮了聖靈打擊力, 這行邪術的立即瞎了眼睛, 眼前一片
漆黑, 不見天日. 這斥責有深刻的意涵, 的確, 巴耶穌的靈眼早就瞎了, 現在讓他的肉眼也瞎了, 以示
嚴懲.
             2. 方伯信主(13:12):
                 方伯士求保羅是一個通達人, 即他頗有智慧, 能辨是非善惡, 他更渴慕真理, 極力追求
希臘哲學及東方宗教的真義, 但得不到滿足. 巴拿巴和掃羅未來前, 他被巴耶穌迷惑, 誤信為真. 異常
佩服; 待他二人到後, 方伯因渴慕真理, 主動邀請二人前來, 要聽神的道, 豈料巴耶穌不自量力, 膽敢
出來敵擋使徒, 竟敢叫方伯不要信真道, 原因是他攀上了方伯, 狐假虎威, 藉勢斂財, 今突然來了二個
傳真道的, 拉攏他的金主, 阻擋他的財路, 打破他的飯碗, 使他名利雙受威脅, 心有不甘, 故鼓足勇氣,
跳出來挑戰保羅, 孤注一擲, 幸未得逞. P124
                 巴耶穌受到保羅斥責, 聖靈大顯能力, 不堪一擊, 立現原形, 受到懲罰, 雙目失明, 成了
瞎子, 真假立辨, "方伯看見所作的事, 很希奇主的道, 就信了."(13:12), 縱觀方伯士求保羅歸主, 乃因
耳聽主道, 眼見神蹟使然.
此役不可小看, 福音首傳居比路, 旗開得勝, 而且大大得勝, 大大榮耀主名, 感謝主.

III. 掃羅改名(13:9):
       使徒行傳 13:9 是個很大的轉捩點, "掃羅又名保羅." 從前一直稱掃羅的, 從此以後, 改稱保羅了,
這象徵保羅脫穎而出, 靈命提升, 神再一次造他, 重用他.
       保羅這名是誰改的? 是主改的? 還是掃羅自己改的? 聖經並無明文記載, 無可考. 依猶太人習俗,
生長在外邦的猶太人, 通常都有二名, 一個猶太名, 一個外邦名. 他生在大數, 生下來父母就給他起了
猶太人常用的名字掃羅, 意即可愛的, 可羨慕的. 路加走筆至此, 突為他改名保羅, 這是希臘的名字,
意即弱小, 其貌不揚, 這定與他作外邦人使徒有關, 自是神的美意.
       從這裏開始, 保羅決心順服神, 當初神向他顯現揀選他時, 就要他作外邦人的使徒, 直到不久前,
聖靈明示, 要教會差遣他到外邦去宣道, 他就完全聽命順服, 把自己的心全部放在神的事工上, 全力
以赴. 他在悔改歸主前, 為祖宗遺傳熱心, 最愛的是猶太同胞; 歸主後, 沒有改變, 愛的還是猶太骨肉
(加1:14,羅9:1-3). 所以, 按他本性, 他是最樂意向同胞猶太人傳福音的; 然而神呼召他, 要他向外邦人
傳福音, 作外邦人的使徒. 接著聖靈感動的時候到了, 他要砍斷過去, 作個新人, 跟自我的肉身情感,
一刀二斷. 保羅的態度有了轉變, 因之改名, 過去是惡名昭彰的掃羅, 現在是耳目一新的保羅, 可見
改名與事件背景有關, 也說明了保羅當時的心態.
        保羅自認 "大有憂愁, 心裏時常傷痛, 為我弟兄, 我骨肉之親, 就是自己被詛咒, 與基督分離, 我
也願意."(羅9:2-3), 但他最終還是斬斷同胞情絲, 轉向外邦人, 由此可以看出他愛主的心, 聽從主話,
絕對順服, 做主要他做的工. 保羅走在我們前面, 為我們樹立良好榜樣, 值得大家效法, 巴不得我們
的教會, 從他身上學到功課, 就像安提阿教會出去的二位聖徒, 主內合一, 宣揚主道. 希望我們的教會,
也不分台粵中美, 同心合一, 以把福音傳遍天下為共同努力目標, 全力推行; 同工也應如此, 主內一體,
同心合力, 為主要我們做的工努力. 這些事平日在教會裏, 就可以認真學習, 身體力行, 大家共勉.

第三節 彼西底安提阿宣道(13:13-52):
   I. 地理位置(附圖三):
       前述的安提阿屬羅馬帝國敘利亞省, 位於耶路撒冷之北約300哩, 距地中海約45哩. 本節所述的
安提阿, 卻屬羅馬帝國加拉太省的彼西底地區, 那是當日的軍事要地及政治中心, 地處內陸, 距南邊
的地中海約100哩, 海拔3,600呎, 屬高原地帶, 崎嶇多山, 交通不便, 其通往沿海地區要道, 治安不良,
盜匪出沒無常, 劫掠燒殺, 時有所聞, 商旅視為畏途.

 II. 驚險旅程(13:13-14a):
      巴拿巴和保羅在居比路宣道告一段落後, 自帕弗搭船赴旁非利亞的別加, 再從別加走陸路來到
彼西底安提阿, 途中可能遇劫, 據保羅日後透露: "又屢次行遠路, 遭盜賊的危險."(林後11:26), 指的
很可能就是這次旅途的驚險經歷. 此外, 保羅在加拉太宣道, 可能帶病前往, 飽受折磨, "你們知道我
頭一次傳福音給你們, 是因為身體有疾病."(加4:13), 且他得了嚴重眼疾, "請看我親手寫給你們的字,
是何等的大呢."(加6:11), 由此可見, 此次旅途艱辛的一斑.

III. 馬可退出(13:13):
       船抵別加, 馬可(約翰)突然中途退出, 回耶路撒冷去了. 這不是一件小事, 因引起巴拿巴和掃羅
不和, 甚至交惡爭吵, 同工反目, 造成這次宣道之旅最不愉快, 也是最嚴重的不幸事件.
      (I) 退出原因:
            馬可為何中途離隊, 退出宣道, 值得深思探究, 其可能原因如下:
            1. 年青畏苦:
                馬可是富家子, 驕生慣養, 其母馬利亞(12:12), 熱心愛主, 擁寬敞華廈, 係耶路撒冷信徒
經常聚會之所. 據云主升天後, 門徒從橄欖山回耶路撒冷, "進了城, 就上了所住的一間樓房."(1:13),
這樓房就是馬利亞家的樓房. 馬可生於富裕基督家庭, 全家虔誠信主, 他見表哥巴拿巴要到海外宣道,
一時興起, 要出去嚐嚐宣道滋味, 豈料旅途異常艱辛, 吃不了苦, 只好中途退出.
            2. 嫉妒不平:
                馬可追隨巴拿巴和掃羅, 同去宣道, 他的表哥巴拿巴原是安提阿教會領袖, 保羅不過是
他找來幫忙的, 而且教會五位領袖中, 他位居末座, 惟在宣道途中, 神大大重用保羅, 大有能力, 表現
極佳, 優異卓越, 頭角嶄露, 使其地位漸漸超越表哥, 且事事出盡鋒頭, 而巴拿巴是個好人, 心胸寬大,
毫不在意, 馬可看在眼裏, 心中嫉妒不平, 為表哥叫屈, 忍無可忍, 乃憤然離隊, 中途退出.
             3. 種族偏見:
                 馬可是猶太人, 跟保羅歸主前一樣, 熱心祖宗遺傳, 做工對象都是猶太人, 而今在宣道
途中, 見保羅漸漸偏向外邦人, 因有種族偏見, 使他難以接受, 這點, 即使大使徒彼得初時也很難改變,
志不同道不合, 不願再跟保羅混下去, 所以決定退出, 不幹了!
馬可的中途退出, 的確是這次宣道之旅很不愉快事件, 尤其, 他在保羅心中留下非常惡劣的
印象, 以致第二次宣道之旅時, 巴拿巴仍要馬可參加隨行, 但保羅堅決反對, 二人因之爭吵反目, 終於
分道揚鑣, 巴拿巴帶著馬可, 憤然改往居比路去了, 誠屬不幸.
      (II) 日後關係:
             馬可闖了大禍, 導致二使徒不和, 埋下心結, 日後反目, 自難見宥. 但對馬可評價, 尚難遽下
定論, 人孰無過, 仍需視其日後表現良窳, 方可判定. 馬可雖在這次宣道中途, 無故離隊退出, 引起
爭議, 但從以下事實看來, 他並未離開主的工作, 仍在靈程奮進:
             1. 與彼得同工:
                 馬可日後追隨彼得, 得到信任器重, 彼得甚至認他為兒子(彼前5:13), 衣缽傳人, 一如
提摩太之於保羅. 在彼得指導下, 他寫下 "馬可福音," 成就非凡.
             2. 得保羅諒解:
                (1) 寬容諒解:
                      馬可日後的表現優異, 保羅對他改觀, 刮目相看, 不再計較他當日中途退出過錯,
寬容諒解, 前嫌盡釋, 保羅在羅馬入獄時, 馬可陪他坐監, 隨侍左右, 二人關係親密, 不言可喻(西4:10).
                (2) 臨終召見:
                      保羅臨終時, 特囑提摩太把馬可帶來見他(提後4:11), 可見保羅對馬可完全改觀,
認為他在傳道事上有益, 昔日視為有損的人, 今日視為有益, 不計前嫌, 主內和好. 足見保羅氣度恢宏,
獎腋後進, 為主惜才, 令人欽敬.
                       由上可見, 初期教會聖徒純真寬厚, 在主裏事奉作工, 雖有爭執磨擦, 絕不結怨成仇,
斷絕往來, 伺機報復洩恨. 他們都能在主前, 互相學到功課, 檢討得失對錯, 忍耐包容, 重修舊好, 為主
的事工, 再度攜手奮進, 值得後世信徒效法學習.
                       在這第一次宣道旅程中, 馬可無故離隊退出, 確是一件令人遺憾的大事. 感謝主,
聖靈要路加從實記下, 足見聖靈不會把信徒缺失, 完全掩飾不提, 反而會把基督徒缺點過失, 毫不留情,
忠實記下, 以作後世信徒借鑑, 引以為戒, 不犯同樣過錯, 這絕不是其他宗教隱惡揚善, 可以比擬的.

 IV. 宣道事工(13:14b-41):
       馬可在別加中途退出後, 巴拿巴和掃羅繼前行, 來到彼西底安提阿, 隨即展開宣道活動:
      (I) 進入會堂(13:14b-15):
            他們二人仍然按在居比路宣道同樣方式, 到了安息日, 跟一般猶太人一樣, 進入會堂, 參加
他們的活動, 但他倆去的目的, 主要是去傳福音. 會堂裏聚集的大多數是猶太人, 也有信了猶太教的
外邦人. 他們在聚會時, 首先由管會堂的唸律法和先知書, 這次發生以前從未發生過奇事, 那管會堂
的讀經完畢以後, 竟叫人過去, 請這二位新來貴賓, 向會眾講道, 說勸勉眾人的話. 這是很希奇的事,
因他倆是新面孔, 但當地的猶太教徒竟願意他倆上講台講道, 太神妙了! 顯然, 這是神為他倆打開了
傳福音的門, 是神開的一條宣道大路, 感謝主.
      (II) 保羅講道(13:16-41):
             使徒行傳特別記下幾篇精闢講道, 透過不同傳道人的口, 為主傳福音, 作見證, 對象全都是
他們的同胞猶太人, 而且是聖靈詳細記下他們的第一篇講道, 保羅這篇就是其中之一, 可見具有重大
意義和教訓, 非常重要.
             1. 宣道對象(13:16):
保羅講道非常重視聽眾背景, 儘量把講者與聽者的距離拉近, 再把真理和他們的關係,
連繫起耒, 清楚點出, 讓聽者感動信服.
這次在會堂, 保羅的宣道對象, 除以色列人外, 還有敬畏神的人, 就是信猶太教的外邦人.
這是一群虔誠宗教信徒, 深諳律法, 熟讀聖經, 有豐富的宗教知識和熱誠, 但他們認識不清, 迷失方向,
正如歸主前的掃羅一樣, 加以以色列人都以他們的出身和歷史為榮, 所以保羅就從他們熟悉的舊約
和引以為榮的歷史切入, 使他們真正了解神的啟示, 找到正確的方向和目標. 他娓娓敘述猶太歷史,
殷殷警告教訓, 情詞懇切, 生動感人, 反應奇佳.
              2. 講道內容(13:17-41):
                 (1) 神應許的救主 - 舊約時代(13:17-23):
                        i. 歷史回顧(13:17-22):
                           人類需要救主, 以色列人特別蒙恩, 在卑微時, 神揀選了他們的祖宗, 使他們
榮作選民; 在埃及淪為奴之時, 神抬舉他們, 用大能的手, 領他們出來; 在曠野流浪時, 儘管他們軟弱
敗壞, 神容忍他們達四十年之久, 神還愛他們, 為他們滅迦南七族, 把流奶與蜜之地, 分給他們為業.
設立士師, 帶領他們為時四百五十年, 直到先知撒母耳時, 他們要求立一個王, 神立即垂允, 立掃羅
為王四十年, 掃羅無道, 神隨即廢之, 選立大衛為王, 稱他是 "合我心意的人, 凡事要遵行我的旨意."
(13:22). 從歷史上可見, 神對選民, 仁盡義至, 特別施恩, 縱使悖逆不道, 也不離棄, 愛他們到底, 這是
何等恩典?
                       ii. 歷史啟示(13:23):
                           如上所述, 以色列人要王, 神給他們立王, 掃羅不合心意, 改立大衛, 他合神
心意, 遵神旨意, 在位期間, 以色列國力日強, 萬民擁戴, 但那是暫時的. 的確, 以色列人需要一位像
大衛的王, 神也一直在為他們預備一位像大衛的王, 賜給他揀選的以色列人和世上萬民, 使他們能
真正擺脫卑微軟弱, 敗壞墮落的本質, 成為尊榮美好, 敬虔堅強的人. 所以, 神已依衪應許, 在大衛的
後裔中, "為以色列人立了一位王, 就是耶穌."(13:23), 這位救主具有下列二特點:
                           (i) 出身 - 出自大衛後裔.
                          (ii) 形像 - 像大衛, 比大衛更美:
                                a. 心意像:
                                    大衛合主心意, 凡事要遵行主的旨意, 但有過失;
                                    主耶穌無瑕無疵. 無過失.
                                b. 經歷像:
                                    大衛牧羊, 從卑微升高, 被掃羅逼害;
                                    主耶穌係木匠之子; 被選民逼害.
                                c. 貢獻像:
                                    大衛乃一國明君, 制服仇敵, 國強民安;
                                     主耶穌乃萬王之王, 制服魔鬼罪惡, 使人得救.
                  這是舊約歷史和聖經預言教訓的中心, 也是神最大的心意和愛心. 保羅藉此向這群
虔誠和敬畏神的聽眾, 明白向他們指出 "耶穌是救主." 這是舊約聖經多方多次啟示, 也是以色列人
列祖一直盼望的救主, 絕非一個突而其來新的宗教, 而是聖經信仰的真理, 真正精華所在.
               (2) 神賜給的救主 - 新約時代(13:24-37):
                     回顧歷史, 清晰可見, 在舊約時代, 神愛世人, 知人需要救主, 乃應許為人設立救主,
救贖世人; 到了新約時代, 神信實守約, 賜人救主, 忍痛將其獨生愛子賜給世人, 耶穌於是降生, 道成
肉身, 實現應許. 豈料神的選民以色列人, 雖深諳律法, 熟讀聖經, 卻拒絕接受聖經早已預言應許的
耶穌, 誠始所未料. 保羅在這次講道中, 不斷援引舊約經文, 坦誠指出他們的偏差, 力勸他們及時悔改,
免貽大禍:
                      i. 選民敗壞拒絕(13:24-29):
                         (i) 不信可靠證人(13:24-25):
                              在耶穌降世前, 神預先差遣施洗約翰為祂開路作見證, 祂是當時人人都
知道敬仰的先知, 在曠野講道, 幾乎耶路撒冷及猶太全地的人, 都蜂擁前往聽道, 盛況空前. 可惜, 他
講的悔改洗禮之道, 開始時很多人聽, 但他後來看見耶穌, 指著祂說 "看哪, 這是神的羔羊!"(約1:36),
他要擔當人的罪孽, 卻沒有人相信這最可靠證人. 保羅說這段歷史, 是他當時面前的聽眾, 耳熟能詳,
記憶猶新的事, 盼能引起眾人共鳴.
                         (ii) 頑梗殺害救主(13:26-29):
                               主耶穌按神的應許, 應驗預言, 真正降臨到世間之時, 世人卻頑梗拒絕,
閉眼不看, 掩耳不聽, 甚至明知衪清白無罪, 硬把衪賣了, 釘在十字架上殺了! 犯下最嚴重滔天大罪:
                                a. 最負恩的罪(13:26):
                                    這群猶太人應是最了解, 最歡迎救主的人, 但當主來到自已的地方
時, 他們卻拒絕不接納衪, 對傳給他們救世的道, 更是充耳不聞, 辜負神恩, 罪在不赦.
                                b. 最愚眛的罪(13:27):
                                    最熟悉聖經的耶路撒冷百姓和他們的統治者, 竟不認識基督, 也不
明白安息日所讀的眾先知書, 大膽把基督定了死罪, 何其愚眛無知, 罪大惡極.
                                    c. 最邪惡的罪(13:28-29):
                                        這群暴民查不出衪有當死之罪, 還硬著頭皮請求外邦巡撫誅殺衪,
真是喪盡天良, 邪惡至極. 結果, 耶穌真的被釘十字架處死, 並從木頭上取下來, 放在墳墓裹. 這正是
舊約預言的, 果然十足應驗, 使這群人犯下了最邪惡的罪.
                      ii. 神的恩典大愛(13:30-37):
                          (i) 神使他復活(13:30):
                               儘管選民以色列人, 罪大惡極, 殺害神的愛子耶穌, 神恩慈憐憫, 仍容忍
他們, 沒有棄絕他們, 為成全救恩, "神卻叫祂從死裹復活." 作他們和世人的救主.
                         (ii) 世人親眼見證(13:31):
                               耶穌死裹復活, 並非子虛, 也非神話, 而是千真萬確的事實, "那從加利利
同衪上耶路撒冷的人, 多日看見衪, 這些人如今在民間是衪的見證."
                         (iii) 證實預言應驗(13:32-35):
                                 a. 確是神的兒子(13:32-33):
                                    "你是我的兒子, 我今日生你."(詩2:7).
                                 b. 成全永遠恩典(13:34):
                                     神叫衪從死裏復活, 不再歸於朽壞, 應驗了 "你們當就近我, 側耳而聽,
就必得活, 我必與你們立永約, 就是那應許大衛可靠的恩典."(賽55:3), 成全了可靠永遠恩典的應許.
                                 c. 永遠活著的救主(13:35):
                                     神賜救主, 永永遠遠活著, 應驗了 "因為你必不將我的靈魂撇在陰間,
也不叫你的聖者見朽壞."(詩16:10).
                           (iv) 救主永遠不朽(13:36-37):
                                  保羅把救主耶穌與大衛相比, 大衛遵行神的旨意, 雖功業彪炳, 一代明君,
最後還是 "睡"了, 與列祖同葬, 已見朽壞; 而耶穌卻不然, 祂是真正死裏復活的救主, 也是唯一神賜給
世人的救主, 永遠活著, 永遠不朽, 永遠長存.
                      iii. 力勸及時悔改(13:38-41):
                           (i) 信靠耶穌稱義(13:38-39):
                                保羅講完神賜救主後, 明白告訴他的同胞, 聖經一再啟示的救恩二大要點:
                                 a. 救主基督:
                                     聖經不僅講真理, 也講事實, 神明白啟示要為世人設立一位活的救主,
這救主是神應許的, 詳記舊約裏. 到了新約時代, 神實現應許, 讓衪的獨生愛子, 道成肉身, 降世為人.
擔當人類的罪, 不幸衪不被世人接受, 受盡羞辱折磨, 最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 流血捨命, 成全救恩,
神讓衪從死裏復活, 戰勝死權, 證明衪是人類活生生的救主基督.
                                  b. 赦罪之道:
                                      世人不但需要救主, 而且需要赦罪, 耶穌來, 給世人開了一條赦罪
之道. 要解決人的罪, 不能光靠摩西律法, 自已修行, 和宗教禮儀, 而是要靠神賜救主. "赦罪的道是
由這人傳給你們的."(13:38), 這節經文把這人(救主)和赦罪的道, 連結起來, 二者密不可分.
舊約聖經所有啟示都是為 "這人" 作見證, 千祈勿誤以為在行為上勤操摩西五經和律法, 就可赦罪得救,
唯有靠救主耶穌, 才能蒙神赦罪. 所以 "除衪以外, 別無拯救, 因為在天下人間, 沒有賜下別的名,
我們可以靠著得救."(4:12).
                                      猶太人不是無神論者, 也不是不過宗教生活的人, 他們錯在只注重
舊約摩西律法, 而不知舊約重心在神應許的救主耶穌, 他們以為祗要謹守律法, 就能討神喜悅; 其實
不然, 光憑律法, 絕不能稱義, 因律法祗不過叫人知罪. 法利賽人悉心鑽研律法, 他們究竟知不知罪?
答案是 "知" 也 "不知," 因為他們只知行為外表的罪, 而不知罪的本質真相. 所以, 律法的確使人知罪,
但只知表面的罪. 譬如, 十誡的第六誡 "不可殺人." 若沒律法就不知殺人是罪; 有了律法, 人人才知道
殺人是罪. 主耶穌說過 "你們聽見有吩咐古人的話, 說 '不可殺人.' 又說 '凡殺人的, 難免受審判. 只是
我告訴你們, 凡向弟兄動怒的, 難免受審判,...' " (太5:21-22), 可見, 主耶穌對罪的標準更高更深入,
把人殺死自然是罪, 但動怒也是罪, 因心裏動怒, 就會生恨, 仇恨到了極點, 就會動手殺人. 所以人看
外表, 動怒恨人, 沒有殺人, 依律法無罪; 但神看內心, 明察秋毫, 動怒有罪, 要受審判, 不可不慎.
保羅再進一步指出 "你們靠摩西的律法, 在一切不得稱義的事上, 信靠這人, 就都得稱義了."(13:39),
人說你是好人, 很容易; 但要神稱你為義, 不容易. 因為人看外表, 神看內心, 若有人在神前自誇沒有罪,
神必哈哈大笑, 因一旦把他的底揭開, 裏面骯髒污穢, 不忍卒睹, 這人怎敢大言自已沒罪! 在神的眼中,
地上 "沒有義人, 連一個都沒有."(羅3:10; 詩14:3, 53:3), 故人欲靠律法在神前稱義, 絕對辦不到,
也是不切實際的.
                                      聖經告訴我們, 律法真正的作用, 在把人看守起來, 不讓他任意妄為,
故主要是讓人知罪, 尤其是讓人的良心知罪, 約束其行為, 把人帶到神前, 但律法不能除罪使人稱義.
說來弔詭, 越犯罪的人, 人的法律越難定他的罪. 約 8:1-11 記述主耶穌在地上時, 有次在聖殿教訓人,
文士和法利賽人帶著一個行淫被抓住的婦人, 叫她站在人群當中, 故意試探耶穌, "這淫婦依律法要
用石頭打死, 你說該怎麼辦?" 他們主要的目的在套衪的話, 好抓住衪的把柄, 去控告他. 主耶穌深知
他們的詭計, 不慌不忙, 彎腰在地上寫字, 在他們咄咄逼問下, 耶穌就直起身來, 對他們說 "你們中間
誰是沒有罪的, 誰就可以先拿石頭打她." 說完繼續彎腰寫字, 他們聽了耶穌這一番話, 就從老到小,
一個一個悄悄離開, 最後只剩下耶穌和那行淫婦人. 可見, 他們個個自知有罪, 沒有一個敢先用石頭
打她. 從這個故事, 讓我們看見世上人人有罪, 各有不同:
                        婦 人: 不幸被抓住, 成為法律制裁的罪人, 最是可憐.
                        姦 夫: 及時逃跑,他是逃脫法網的罪人.
           文士和法利賽人: 玩弄法律的罪人, 殺人不見血, 最是可怕.
                      旁觀者: 法律上不能治罪的罪人.
       這就是人的法律重大缺點, 所以主耶穌在聖經中一再強調, 人人都是罪人, 靠律法絕不能稱義.
感謝主, 現神賜人赦罪之道, 這道不是指道理, 乃是指救主耶穌, 祂是神的兒子, 本身聖潔無罪,
祂來到世上, 擔當我們的罪, 因著祂的寶血, 祂付出極大的代價, 我們只要信靠祂, 就不再被定罪,
信靠祂, 就不再被定罪, 因為衪為我們付了罪的代價, 律法上一切不得稱義的事上, 只要信靠衪,
就都得稱義了. 所以, 我們信靠主耶穌, 藉著衪, 在消極方面, 不再定罪; 在積極方面, 得到重生,
這就是救恩真義. 掃羅在這裏把聖經的重要道理講出來, 救主基督和赦罪之道, 是聖經二個重心,
二者密切結合在一起, 真正的救恩, 缺一不可.
                         (ii) 嚴厲警告聽眾(13:40-41):
                               聖經一再在先知書上強調神寶貴的救恩, 但自古以來, 世人對神的救恩,
總是視而不見, 聽而不聞, 所以保羅嚴厲警告他的聽眾, 務要小心, 否則先知書上所說的審判, 就要
臨到他們. 故他們若不認真重視, 及時悔改, 就會成為輕慢不敬的人, 面對下述三要:
                                a. 要觀看:
                                    你們要親眼看見救恩的事實, 那些真正信的人要得救, 你們若仍然
頑梗不信, 那時, 你們縱使看見這個事實, 但神的救恩之門關上, 來不及了.
                                 b. 要驚奇:
                                     很多不如你們的人, 因為信了, 都得救上天堂, 會令你驚奇萬分.
                                 c. 要滅亡:
                                      你們若仍執迷不悟, 悖逆不信, 非但得不到救恩, 上不了天堂, 反而
會被扔硫磺火湖, 永遠滅亡.
            保羅呼籲他的聽眾, 不要把這道理, 等閑視之, 主說過 "在你們的時候, 我行
一件事, 雖有人告訴你們, 你們總是不信."(13:41), 若是如此, 後果嚴重, 必後悔莫及.
這樣簡單的事實, 如此寶貴的救恩, 但我們卻不關心, 錯過大好機會. 在教會裏, 人人都會背
"神愛世人, 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 叫一切信他的, 不至滅亡, 反得永生."(約3:16), 且唸得滾瓜
爛熟, 結果沒有真信, 多麼可惜!
            保羅這篇道不是向無神論者或不信的人講的, 而是向一群常到會堂敬拜的人傳的, 也就是
向常讀聖經, 熟習律法的人傳的, 連這樣外表看來非常敬虔的人, 都把主救恩忽略了, 何況那些未信
或沒有機會信的人, 這給我們很大的提醒.
             說到救恩, 可從以後保羅下述二處經文, 另外一個角度加以探討:
             1. 口裏承認, 心裏相信:
                "你若口裏承認耶穌為主, 心裏相信神叫祂從死裏復活, 就必得救."(羅10:9-10), 整部聖經
的中心就是推荐主耶穌是主也是神, 因祂從死裏復活. 所以, 要得救不但要口裏承認, 更重要的是
心裏相信, 捨此別無他途.
             2. 基督救恩, 十分可信:
                "基督耶穌降世, 為要拯救罪人, 這話是可信的, 是十分可接受的."(提前1:15-16). 保羅
從前是不信的, 因他只靠律法, 認為耶穌從死裏復活的事, 純屬子虛, 荒謬絕倫, 絕不可信, 所以一度
冷酷無情, 殘忍逼害基督徒, 後蒙主大光照耀, 才醒悟過來, 覺得 "這話是可信的." 不但可信, 而且
大有道理, 無可置疑, 相信我們必然會有這種感受. 保羅講的道理, 在當日是人人需要的道理, 直到
今日, 仍然如此. 可惜世人對他講的道理, 充耳不聞, 心中抗拒, 一直保持輕慢不恭的態度, 所以得救
的人不多, 仍屬少數, 一如主耶穌告訴我們的 "你們要進窄門. 因為引到滅亡, 那門是寬的, 路是大的,
進去的人也多; 引到永生, 那門是窄的, 路是小的, 找著的人也少."(太7:13-14). 明乎此, 就見怪不怪了,
但記住, 不信不接受救恩的代價就是滅亡, 值得世人警惕三思.
             3. 聽眾反應(13:42-52):
                (1) 最初歡迎(13:42-43):
                       i. 要求再講(13:42):
                          起初聽眾反應非常良好, 大受感動, 出會堂時, 眾人情不自禁要求保羅, 下個
安息日再講這道給他們聽. 這次保羅在會堂講道, 是他們主動請他上台的, 講完一篇, 反應奇佳, 要求
再講.
                      ii. 跟從使徒(13:43):
                          散會後, 很多聽眾跟從巴拿巴和保羅, 顯示他們仰慕使徒, 慕道心切, 保羅乃
趁機對這群慕道的人, 忠誠警告, 勸他們 "務要恆久在神的恩中." 很多時, 我們聽道之後, 大受感動,
熱了起來, 可是沒多久, 又冷了下去, 所以保羅勸他們不要只有五分鐘熱度, 要持之以恆, 才有功效.
聽眾最初反應, 是一致愛戴, 一致歡迎, 殆無疑義.
                (2) 後來反對(13:44-45, 50):
                       i. 信多招忌(13:44-45a):
                          第二個安息日, 保羅盛情難卻, 再給他們講一次道, 這次非同小可, 來聽道的
人更多, "合城的人幾乎都來聚集, 要聽神的道."(13:44), 真是盛況空前. 可見第一次聽道的人, 散會
後到處為保羅宣揚, 作活廣告, "從來沒聽過講得這麼好的道, 大家一定要去聽!" 結果全城聳動, 蜂擁
前來. 這一大群聽眾之中, 有信的, 也有不信的, 說來奇怪, 信的是外邦人, 不信的竟是猶太人! 他們
"看見人這樣多, 就滿心嫉妒."(13:45a). 巴拿巴和保羅是外來的過客, 現因應請上台講道, 一炮而紅,
眾人景仰, 看在當地有名望的猶太人眼裏, 自難容忍接受, 尤其管會堂的人, 是他親自邀請二人講道,
所闖的禍, 十手所指, 難辭其咎. 猶太人一向都看不起外邦人, 視他們為二等公民, 縱使信了猶太教,
進入會堂, 還是二等教徒, 受到歧視. 今見保羅講了一篇道, 就讓這麼多外邦人相信歸主, 使他們覺得
自已苦心經營的會堂, 竟抵不上二個名不見經傳的外來客, 讓他們看不起的外邦人比他們更加蒙恩,
嫉妒之情, 悠然而生, 再也難容這二個外人繼績傳道.
                            說到嫉妒, 是很可怕的人性, 通常嫉妒的是跟自己差不多的人, 對比自已
差的人, 反而不會嫉妒. 所以, 凡學識、才能、容貌、財富等不相伯仲的人, 最易彼比嫉妒, 嫉妒一生,
心就不得安寧, 彼此看不順眼, 明爭暗鬥, 各出狠招, 甚麼殘忍惡毒的手段, 都會施展出來, 打擊對方,
以鬥倒對方為快, 著實可怕! 有一則寓言, 把嫉妒說得最為清楚透徹, 話說有位天使, 見二好友,一名,
貪心, 一名嫉妒, 二人表面和好, 暗中纏鬥, 正難分難解之際, 天使考驗他們, 佯言要頒獎給他們, 條件
簡單, 只要開口就頒, 但先開口者得一, 後開口者得雙倍, 二人一聽此言, 心中大喜, 連忙謝過, 二人都
力爭雙倍, 故初時都不開口, 彼此禮讓, 後嫉妒深知貪心想得雙倍, 絕對不會先開口, 忍不住狠下心,
大聲向天使說 "挖掉我一個眼睛吧!" 可見嫉妒惡毒, 為了毀滅別人, 不惜先毀滅自己, 著實可怕!
                          言歸正傳, 宗教界人士的罪, 更需要神拯救, 他們若不認識罪, 不認識主耶穌,
嫉妒隨時都會暴露出來, 沒有人逃得過. 所以, 求神讓我們不斷提醒自己, 若有一天, 同工中有人比
你強, 千萬別嫉妒, 心中不寧不快, 臉上變色失態, 給魔鬼留地步. 那時, 我們需要救恩, 需要主的同在,
趕走魔鬼, 把嫉妒徹底消滅.
                       ii. 反對行動(13:45b, 50):
                          (i) 硬駁毀謗(13:45b):
                               保羅的猶太聽眾, 最初因嫉妒反對他, 在他講道時, 當場硬駁刁難他,
甚至毀謗他, 指責他胡說八道, 信口開河, 褻瀆神.
                          (ii) 挑唆驅逐(13:50):
                                這群猶太人駁不倒保羅, 詆毀不了他, 惱羞成怒, 橫下心來, 一心要把他
除去而後快, 乃 "挑唆尊貴的婦女, 和城內有名望的人, 逼迫保羅 巴拿巴(保羅排名首次超越巴拿巴),
將他們趕出境外."(13:50), 他們挑唆的人多是猶太人看不起的外邦人, 為了名位, 不惜被猶太人利用,
而猶太人為達驅逐異己目的, 巴結利用城內有名望外邦人, 作他們的劊子手, 彼此互相利用, 這就是
人類醜惡的一面, 為達目的, 不擇手段, 這也是道地愚昧群眾與政治勢力勾結的醜劇. 他們果然得逞,
把這二個眼中釘拔除, 驅逐出境, 趕走了!
               4. 使徒對應(13:46-49):
                   (1) 放膽斥責(13:46):
                         保羅及巴拿巴見情勢逆轉, 群情洶湧, 既不意氣用事, 對抗反擊; 也不驚惶害怕,
畏縮退卻, 他倆同心, 勇敢面對, 放膽斥責他們:
                          i. 斥責負恩(13:46a):
                             神的道原先是講給他們聽, 傳給他們猶太人的, 他們辜負神恩, 罪不可恕.
                         ii. 斥責自毀(13:46b):
                             他們充耳不聽主道, 重蹈他們列袓悖逆覆轍, 棄絕真道, 自認不配得永生,
自判已罪, 自毀自戕, 走向滅亡.
                    (2) 福音外傳(13:46c-47):
                          他們辜負神恩, 拒聽真道, 所以保羅深知跟這些猶太人講道, 如對牛彈琴, 一點用
都沒有, 乃轉向外邦人傳福音. 的確, 神召他就是要他作外邦人的光, 作外邦人使徒,作外邦人的工.
對保羅而言, 他最歡喜的是猶太同胞得救, 可是儘管他苦口婆心, 諄諄善誘, 向他們傳主的道, 可惜
他的愛心熱情, 他的猶太同胞不了解也不接受, 這是他心中最疼最難過地方. 這就是福音轉向普世
傳揚的主要原因, 全是不信的猶太選民造成的.
                    (3) 續傳主道(13:48-49):
                          保羅講道, 讓外邦人眼前一亮, 看見了一位大大不同的神僕, 他這麼看重猶太人,
而且一向看不起外邦人, 現完全變了, 因此, 大受鼓舞感動, 這些外邦人原以為猶太教頗有道理, 所以
渴慕追求, 現聽了保羅講的道, 有更大的得著, 才真正認清, 原來他們敬拜的神,不分猶太人或外邦人,
一視同仁, 一樣寶貴, 他們不是二等公民, 次等教徒, 所以滿心歡喜, "讚美神道, 凡預定得永生的人
都信了, 於是主的道傳遍了那一帶地方."(13:48-49), 哈利路亞!
                           如前所述, 保羅說到 "凡預定得永生的人都信了." 難道有預定不得永生的人嗎?
這樣公平嗎? 得救既預定, 何必勸人信主? 這些問題, 自古以來, 爭議甚多, 值得花點時間, 深入探討.
其實這不是公平不公平的問題, 而是與預定和預知有關, 不得救絕不能說神預定他不得救, 把責任
推給神, "因為他預先所知道的人, 就預先定下效法他兒子的模樣, 使他兒子在許多弟兄中作長子,
預先定下的人又召他們來, 所召來的人, 又稱他們為義, 所稱為義的人, 又叫他們得榮耀."(羅8:29-30).
這二節經文, 驟讀之下, 甚難了解, 因我們人都受時空限制, 看不清; 神超越時空, 比我們的視野, 深廣
長闊, 難以測度. 這就像我們站在觀禮台上看遊行, 只看見台前經過的隊伍, 一走過就看不見了; 此外,
未到台前隊伍, 我們也看不見. 倘改乘直升機, 從空中俯瞰觀禮, 景象就完全不同, 遊行隊伍從那裏來,
到那裏去, 一目了然, 看得一清二楚. 神就是這樣, 祂與人相較, 在時空觀察上, 既深且廣, 大不相同.
人只看眼前一處地方, 一段時間; 神則不然, 看到整體全面, 看到永永遠遠. 所以 "就如神從創立世界
以前, 在基督裏揀了我們, 使我們在衪面前成為聖潔, 無瑕無疵. 又因愛我們, 就按著自己意旨所喜悅
的, 預定我們, 藉著耶穌基督得兒子名份."(弗1:4-5), 這一解說, 應有助大家認識與了解. P133
                5. 宣道結局(13:50-52):
                   (1) 使徒被逐(13:50):
                         不信的猶太人挑唆煽動群眾, 粗暴驅逐使徒, 棍打三頓後, 趕出境外.(林後11:25).
                   (2) 使徒表現(13:51):
                          i. 跺下腳塵(13:51a):
                             保羅和巴拿巴並不因暴力驅逐, 灰心退縮, 離城前, "對著眾人跺下腳上的塵土."
這動作乃是向驅逐他們的人, 強烈表示, 終止向他們傳福音, 對拒絕他們講道及逼害他們的人, 表示
強烈抗議, 永不低頭, 永不屈服.(太10:14; 路9:5, 10:11).
                         ii. 繼續前行(13:51b):
                             使徒二人, 不灰心喪膽, 昂首挺胸, 繼續前行, 往以哥念去, 繼續為主傳福音,
作見證.
                   (2) 聖工依然(13:52):
                         神僕被無理驅離彼西底安提阿後, 人雖不在, 但留下的聖工照舊進行,並未中斷,
新近信主的外邦信徒, "滿心喜樂, 又被聖靈充滿," 繼續使徒遺下使命, 建教會, 傳福音, 作美好見證,
使主道大大興旺."
                         這樣美好結局, 在人看來, 似係絕無可能的美事, 但在使徒行傳的記載中, 卻屢見
不鮮, 尤其與第八章所記非洲太監的歸主經歷(8:39), 幾乎一模一樣, 歸納比較如次:
                   (1) 本章外邦信徒, 都是有實質的基督徒, 真信主的典型:
                         i. 真正慕道者 - 到猶太會堂聽道.
                        ii. 明白真道者 - 原本不知, 渴想求知, 神就讓他們得知.
                        iii. 真正信道者 - 不是信人, 乃是信主的道.
                        iv. 有好見證者 - 經得起考驗, 不易被打倒; 聖靈充滿, 滿心喜樂.
                    (2) 本章所述信徒如此, 非洲太監也是如此:
                          i. 慕主道 - 上耶路撒冷拜神, 回程在車上讀聖經.
                          ii. 明主道 - 不明白, 請腓利指教, 知經上指的是耶穌基督..
                         iii. 信主道 - 主動要求受洗, 見證信心.
                         iv. 樂主道 - 受洗出來, 腓利被提不見, 還是歡歡喜喜走回程.

 

                              2014年 3月26日 枚核補正 台北 / 2017年 5月20日 二校 台北
                                                       2022年2月17日終校 台北

 

Add comment


Security code
Refre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