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 保羅行傳
                                         第八章 第二次宣道之旅(I)        

                                                            (參閱附圖三 3.2 / 附表三 )

                                         第一節 出發前夕(15:36-40)

 I. 美好動機(15:36):
      保羅和巴拿巴開完耶路撒冷大會以後, 偕猶大和西拉返回安提阿, 成功宣撫教會的外邦信徒,
繼續教訓教會信徒, 傳揚主道. 過了些日子, 二人又想再度出去宣道, 這次的動機跟第一次的, 完全
不同, 第一次是出於聖靈呼召, 藉教會差遣出去宣道; 這次是出於保羅對巴拿巴說 "我們可以回到
從前宣傳主道的各城, 看望弟兄們景況如何."(15:36), 可見保羅對第一次宣道結下果子, 非常掛念
關切, 由此顯出保羅對所作聖工的二大特點:
      (I) 注重聖工品質:
           保羅作聖工非常認真, 傳真道結果子以後, 還要跟進培育. 第一次宣道所結的果子, 除了
彼得所結的哥尼流一家之外, 還有第一批散居小亞細亞各地的外邦信徒, 他們所受內外壓力很大,
靈命稚嫩, 無人牧養, 像初生嬰兒, 亟需餵養, 故保羅心中記掛, 切盼能進一步栽培, 堅固新人信心.

     (II) 不畏艱難困苦:
            保羅第一次宣道之旅, 歷經驅逐追趕, 險中逃命, 石打致死等逼害橫逆. 現在回到安提阿,
安樂祥和, 但他不貪圖安逸, 再度邀巴拿巴重回以前宣道去過的地方, 探望弟兄, 宣慰教會,足見他
確是傳道人的典範. 他一向認為歸主信徒都是他生的兒女, 因此他 "為眾教會掛心的事, 天天壓在
我身上."(林後11:28), 故時常都想去探望他們, 若不能去, 就書信傳情, 關懷備至, 從不考慮自己的
安危艱辛, 一心只為主工, 偉哉大哉!

 II. 使徒爭執(15:37-40):
      第一次宣道之旅, 馬可於別加無故中途退出, 引致二使徒在第二次宣道之旅出發前夕, 為帶
馬可同行一事, 發生激烈爭執, 相持不下, 終於分道揚鏢, 各奔前程, 誠屬憾事. 有關馬可中途退出
評論, 請參閱第六章 第三節 III. 馬可退出.

      巴拿巴受保羅之邀, 約他再度出去宣道, 欣然同意, 但提議要帶馬可同行, "保羅因為馬可前在
旁非利亞離開他們, 不和他們同去工作, 以為不可再帶他去, 於是二人起了爭論, 甚至彼此分開."
(15:38-39a), 前不久, 教會內部發生分爭, 開大會順利解決; 而今二使徒為帶同工, 意見不合, 彼此
爭吵, 終致分手, 殊屬憾事. 玆將這次爭執緣由, 分述如次:
      (I) 原因:
            1. 外在原因 - 馬可第一次宣道途中, 作了逃兵, 令人失望.
            2. 內在原因:
               (1) 觀點不同 - 巴拿巴是馬可表兄(西4:10), 有親戚關係, 對他有偏愛; 但保羅
則認為馬可是不可靠的同工, 拒絕同行.
               (2) 個性不同 - 巴拿巴是個好人, 溫柔寬厚, 總是看人的優點, 能接納別人不能
接納的人; 保羅則耿直剛烈, 嫉惡如仇, 要求嚴格, 馬可有不良前科, 難再接納.
     (II) 結果:
             1. 當時 - 極不美好:
                 二使徒激烈爭吵, 互不相讓: 巴拿巴寧要馬可, 不要保羅; 保羅則不要巴拿巴, 也不要
馬可. 雙方毫不退讓, 勢不兩立. 這一對原是同甘苦, 共患難, 同生共死, 為了福音不惜犧牲性命的
同工, 今竟分道揚鏢, 令人惋惜. 他們不是為爭名奪利, 乃是為主的工和教育後輩馬可.
             2. 後來 - 尚屬美好:
                 所幸宣道之旅並未因之取消, 也無人退出宣道, 反而分成二隊, 按原定計劃, 分頭進行,
"巴拿巴帶著馬可, 坐船住居比路去."(15:39b), 居比路正是巴拿巴的故鄉; "保羅揀選了西拉, 也出去,
蒙弟兄們把他交於主的恩中, 他就走遍敘利亞、基利家, 堅固眾教會."(15:40-41). 這些都是原計劃
第一次宣道去過的地方.
             3. 最後 - 十分美好:
                (1) 工作更美更好:
                      同樣的時間, 做更多的主工, 原是一隊的, 現分為二隊, 雖稍有遺憾, 但二使徒
愛主之心, 並沒受到傷害, 聖工也沒受虧損, 反而擴大增添, 更美更好.
                (2) 關係更佳更深:
                      i. 西拉關係 - 保羅特選西拉作同工, 慧眼識英雄. 西拉不負所望, 為主工作,
不顧性命, 終成保羅的好同工, 好幫手.
                     ii. 巴拿巴關係 - 二人前嫌盡釋, 保羅對他讚賞有加(林前9:6).
                    iii. 馬可關係 - 馬可日後, 頗有長進, 表現卓越, 保羅對他刮目相看, 尤其保羅
在羅馬入獄時, 馬可陪侍左右, 其關係密切, 不言可喻(西4:10; 門24; 提後4;11).
          總之, 二使徒因馬可爭吵分手, 自是憾事. 然人與人之間發生磨擦, 在所難免, 但若都愛主,
經得起考驗, 當可從失敗中剛強, 學到功課. 感謝神, 聖經把屬靈偉人的缺點, 毫不隱諱, 照樣記下,
讓我們看見他們也跟我們一樣, 都是有人性的人, 所以傳道人及事奉神的人, 並非特殊的人, 他們
顯得特殊, 乃因有向神的心, 敬虔真誠, 所以變成不平凡的人, 在真理上更堅持到底, 在人際關係上,
儘量寬容忍耐, 促進和諧, 我們要從他們身上, 學到寶貴的功課.

                                        第二節 重訪舊地(15:41-16:5)

 I. 敘利亞和基利家(15:41):
      保羅拒絕馬可參加這次宣道, 與巴拿巴發生爭執, 各不相讓, 最後決裂分手, 保羅揀選西拉同行,
他顧念上次宣道信主門徒境況, 首先走遍敘利亞和基利家, 探訪教會, 堅固弟兄.

II. 特庇 路司得和以哥念(16:1-5):
     探訪以上二地後, 保羅一行, 來到上次不受歡迎, 且受逼害的加拉太三城: 特庇、路司得和
以哥念, 其宣道事工如下:
    (I) 得終身同工 - 提摩太(16:1-3):
         1. 自幼慕道(提後1:5, 3:15):
             提摩太出自虔誠愛主的基督家庭, 父親雖是希利尼人, 但外祖母羅以和母親友尼基
都是虔誠熱心的基督徒(提後1:5), 自幼在信仰上得到她們二人的教育薰陶, 潛移默化, 故在聖經
真理和靈命成長上, 有非常重大的影響(提後3:15), 終於成為熱心愛主, 信心堅強的基督徒.
         2. 美好名聲(16:2):
             提摩太在信心生活及信仰真理上, 都顯出基督豐盛的生命, 並且在教會的事工上非常
熱心活躍, 這在保羅傳道受逼害的加拉太地區, 非常難得, 故能得到各地弟兄的一致讚許, 美名遠播.
         3. 終身愛徒:
            (1) 得力助手:
                  保羅第二次宣道之旅, 重訪路司得時, 發現提摩太是位不可多得的好信徒, 乃召
他參加宣道, 全心全力栽培, 終不負所望, 成為保羅的得力助手, 衣缽傳人, 終身愛徒. 提摩太除在
保羅第二次宣道之旅, 同行襄助外, 更經常奉保羅差遣, 出去執行特別使命:
                   i. 帖撒羅尼迦信徒受逼害患難時, 提摩太啣命前往堅固宣撫, 圓滿達成使命
                     (帖前3:1-6).
                  ii. 保羅發現以弗所教會異端猖狂, 雖曾親往處理, 後因要赴馬其頓作工, 為使
                      教會能循真道發展, 掃除異端, 特命提摩太留以弗所教會牧會(提前1:3).
                 iii. 奉命與保羅聯名寫信給各教會: 哥林多後書、歌羅西書、腓立比書、
                      腓利門書及帖撒羅尼迦前後書.
                 iv. 保羅在羅馬第一次入獄時, 特派提摩太前往腓立比教會, 感謝信徒關心及
                      慷慨供應(腓2:19-23).
                  v. 保羅在羅馬第二次入獄時, 情況丕變, 自知來日無多, 急寫提摩太後書,
                      召他火速前來相會, 目的應是交代後事, 得到心靈慰藉(提後4:9-15).
           (2) 屬靈兒子:
                 保羅與提摩太二人, 關係密切, 情同父子, 保羅在 林前4:17; 腓2:22; 提前1:2, 18;
提後1:2, 都直稱提摩太為兒子. 保羅愛他至深, 曾親自寫提摩太前後二封私人書信給他, 流傳後世.
       4. 割禮裝備(16:3):
           提摩太的父親是希利尼人, 按當時習俗, 父親若是猶太人, 其子出生後第八日, 必須行
割禮; 若只母親是猶太人, 父親是外邦人, 則其子是否行割禮, 沒有嚴格要求. 因此, 提摩太生下來,
未依俗行割禮. 保羅因要帶他同去傳道, 乃為他補行割禮, 此舉似與保羅過去立場矛盾, 實則不然,
保羅堅持的是救恩真理, 故嚴斥耶路撒冷教會幾個人謬誤主張, "不按摩西的規條受割禮,不能得救."
(15:1), 故保羅並不反對割禮, 而是反對割禮為得救的條件. 所以, 在不抵觸真理的前提下, 為了工作
方便, 傳福音時與人認同, 以減少偏見阻力和無謂爭辯, 乃為提摩太補行割禮. 他曾說過, "向猶太人
我就作猶太人, 為要得猶太人; 向律法以下的人, 我雖不在律法以下, 還是作律法以下的人, 為要得
律法以下的人."(林前9:20), 故他為提摩太補行割禮, 乃因提摩太有一半猶太的血統, 易招猶太人及
律法主義者的排斥仇視, 為排除這些阻力, 耗時費事, 不如順應習俗, 給提摩太割禮裝備, 一勞永逸.
故實際上, 保羅是在做破除迷信割禮的工作, 向外邦人傳福音, 只要信就可得救, 不需行割禮, 其理
至明.
    (II) 收美好果效(16:4-5):
           保羅宣道之餘, 不忘把耶路撒冷教會使徒和長老所定規條 "禁戒祭偶像的物和血, 並勒死
牲畜和姦淫, 這幾件事, 你們若能自己禁戒不犯, 就好了." 交給經過各城的門徒遵守, 讓外邦的信徒
不再為割禮困惑不安, 同時也知道不要隨便觸犯猶太人傳統規條. 保羅此舉, 在促進世界教會合一,
對教會規章制度, 絕不陽奉陰違, 純為教會全面和諧著想, 同時也積極傳揚福音, 使眾教會信心越發
堅固, 人數天天增加, 收到美好果效.

                                        第三節 行程改變(16:6-10)

      第二次宣道之旅開始不久, 保羅原定行程計劃, 突然改變, 令人有點意外. 因為保羅頗有個性,
自有主張, 意志堅強, 定了的事, 很難更改. 譬如, 用石頭把他打得半死的路司得, 他說要回去探訪,
誰也阻擋不住. 這次一股看不見的力量, 很微小的聲音, 竟把保羅原定的計劃改變了! 很多基督徒
甚麼人的話都聽, 就是不聽神的話, 自以為是, 自認不是做壞事, 所作的都是天公地道的好事, 己意
一定, 無人能改; 保羅正好相反, 聖靈微小的聲音, 就讓他俯首帖耳, 從善如流, 把原定的行程, 按神
的指示, 改變了! 真是令人感動.
   I. 聖靈禁止(16:6-8):
      (I) 第一次禁止(16:6):
           保羅這次宣道之旅, 原本要到加拉太西部亞西亞省地區傳福音, 這區的主要城市是以弗所.
豈料聖靈突然禁止他到亞西亞省傳道, 保羅立即順服, 改變行程, 經弗呂家、加拉太一帶地方, 轉向
西北方, 到了每西亞邊境, 即今土耳其半島西北部, 瀕愛琴海接近歐洲地區, 其主要港口為特羅亞.
     (II) 第二次禁止(16:7-8):
            保羅一行到了每西亞邊境, 原擬往北走, 到了庇推尼即加拉太省北部宣道, 但 "耶穌的靈卻
不許." 這是聖靈第二次禁止. 保羅還是順服, 聽神的指示, 不往北行, 改向西南行, 抵特羅亞後停下,
這是亞洲最西端一大港, 隔一海峽, 與歐洲遙遙相望(詳附圖三 3.2).

 II. 異象呼召(16:9-10):
      保羅等人到了特羅亞, 眺望海峽, 一片汪洋, 前途茫茫, 徬徨萬分,不知應往何處去, 正在此時,
神用超自然方法, 指引前行. 夜間保羅見異象, 指出神要他走的方向:
     (I) 異象情景(16:9):
          保羅看見一個馬其頓人, 即特羅亞港, 愛琴海對岸, 相隔約100哩馬其頓地區的希臘人. 他
那時從未到過歐洲, 怎麼知那人是馬其頓人? 原來他生長的大數城, 乃瀕地中海一大港, 商旅雲集,
貿易鼎盛, 有很多馬其頓商人, 往來其間, 故他自幼即能辨識. 今從異象中那人的容貌服飾, 輕易就
判斷出他是馬其頓人. 果然不錯, 那人 "站著求他說, 請你到馬其頓來幫助我們." 要求保羅率隊渡
海峽到對岸歐洲去傳福音.
    (II) 保羅反應(16:10):
           1. 領悟含義:
               保羅具慧眼, 非常屬靈, 見異象, 立即領悟到 "神召我們傳福音給那裏的人聽."(16:10),
他聽見人的呼聲 "請過來!" 不只是人的求助呼叫, 也是神交付緊急使命的呼召, 就是要他到馬其頓
去幫助那裏的人, 把福音傳給他們聽, 這是給他們最大的幫助.
               現有個問題值得我們思考, 保羅原定要到庇推尼傳福音, 目的在救人的靈魂, 為何神
阻止他去, 偏要他改變行程, 轉往歐洲去, 是否歐洲人的靈魂比較寶貴? 答案是否定的, 因當日羅馬
帝國勢力, 如日中天, 深入歐亞非三洲, 而其影響力最大的地方在歐洲, 不在亞洲. 從政冶角度而言,
羅馬是當日世界政治中心; 從文化角度而言, 希臘文化是當時的主流. 為使福音更加蓬勃發展, 神要
把他的器皿用在影響力最大的地方. 所以, 神要保羅以其一生有限的生命, 用在更有功效, 更能發揮
作用的地方去.
                 再則, 保羅上次去過加拉太地區的民族性與神要他去馬其頓地區的民族性, 完全不同,
前者易變, 前保羅初行神蹟, 百姓奉為神明, 要敬拜獻祭, 不旋踵, 經不起挑唆, 竟一夕之間變成暴民,
石打保羅, 幾乎致死; 後者則不然, 民性純樸穩定, 接受福音後, 同心合意, 興旺教會(腓1:3-7), 而且
敬虔事主, 顯出信望愛品格, 非常屬靈(帖前1:2-3). 所以, 神趁保羅有生之年, 把精力放在對福音傳揚,
更有果效之地.
           2. 立即遵行:
               保羅見異象, 領悟真義, 知道神召他們到馬其頓去, 傳福音給那裏的人聽, 乃立刻順服,
馬上遵行, 隨即前往, 雖然走得更遠更難, 而且前途未卜, 明知使命艱巨, 一旦明白是神的呼召, 保羅
義無反顧, 立刻聽命前往.
           3. 路加加入:
               這次宣道之旅, 原是保羅、西拉、提摩太三人行, 路加筆鋒, 巧妙一轉, 用"我們"一詞,
立 即把自已加入宣道行列, 他好像偷偷摸摸, 暗中參加, 作同工不讓人知, 隱藏自己. 一般人若參加
如此神聖行列, 又是自己執筆, 定必大書特書, "我路加也加入這次偉大的團隊行列!" 但他非常低調,
靜悄悄地, 不動聲色, 把自己插入, 完全不顯露自己, 吹噓自己, 令人感動敬佩! 路加實非等閒之輩,
他是當日的名醫和文學家, 且有作神工人的美好品格. 有謂路加是外邦人, 受過希臘文化薰陶, 末遇
保羅之前, 他在特羅亞行醫, 保羅生病, 請他診治, 病癒向他傳福音, 欣然接受, 悔改歸主, 他以保羅
係愛主工人, 應有私人醫生隨行, 悉心照顧, 乃悄然加入, 成為同工, 路加情深義重, 一日同工, 終生
同工. 他自第二次宣道之旅開始加入後, 隨侍保羅左右, 寸步不離, 直至保羅在羅馬入獄, 很多人都
離棄保羅時, 唯有他忠心耿耿, 仍然留在保羅身邊, 不離不棄, 令人感佩(提後4:11).
     (III) 異象作用:
              1. 突破神僕心靈:
                 (1) 使徒彼得:
                       彼得雖深知神的福音是要拯救萬民, 但心靈深處, 猶太選民傳統偏見, 根深柢固,
不易拔除, 以致行差踏錯, 而不自知, 神乃藉異象徹底打破, 為他排除障礙, 大膽到外邦人哥尼流家
傳道, 打開向外邦人傳福音的大門.
                 (2) 使徒保羅:
                       保羅雖有向外邦人傳福音的使命, 但他的心中似乎只有他比較熟悉的中東地區,
並以此為工作範圍, 神乃藉異象打開他狹窄的心胸, 讓他大膽突破, 到更遠的歐洲去傳福音, 以達成
大使命中直到地極的神聖任務.
            2. 突破聖工發展:
                神的異象, 使彼得心障排除,打開外邦人得救之門; 使保羅的心眼打開, 使福音跨越
地區, 傳得更遠更廣, 幾乎無遠弗屆, 改變人類的歷史文化, 使萬民得救, 無人沉淪.
    (IV) 美好教訓:
            1. 美好榜樣:
               (1) 工作的主, 大過主的工作:
                     保羅原定的工作計劃, 無論從人看, 從他自已看, 都是十分美好的, 且他個性堅強,
不是朝秦暮楚, 詭異多變的人. 但在執行之時, 突被聖靈禁止, 他毫不猶豫, 立即尋求神的旨意, 且盡
全力, 不惜任何代價去成全. 可見他看工作的主, 大過主的工作. 的確, 他一直都在問 "主啊, 我當作
甚麼?" 足見他不但把主的工作做得好, 且與主的關係也非常好. 因此, 他在工作順利時, 主若叫停,
縱有果效, 自已歡喜, 也會遵命住手; 在工作困難時, 主若叫行, 雖無把握, 自己擔心, 也會全力以赴.
這種工作精神與態度, 為後世聖徒立下非常美好的榜樣.
                (2) 美好工人, 作出美好工作:
保羅第二次宣道之旅的動機 "我們可以回到從前宣傳主道的各城, 看望弟兄們的
景況如何."(15:36), 可以看出, 他十分重視工作的品質, 領人得救歸主後, 仍非常關懷照顧, 設法栽培
堅固, 絕非得人後, 百事不管, 隨他們自生自滅. 他有愛心, 負責任,視他們如自已生的兒女. 由此可見,
他第一次宣道之旅結束以後, 深留在他心中的, 不是驅趕逼害, 石打苦難, 而是初信信徒的安危景況.
他追求完美, 重視工作品質, 關懷信徒的心態, 也給我們留下美好的榜樣.
            2. 尊崇神意:
                神的意念遠超人的意念, 這是不爭的事實.凡事我們有我們的主張, 但神也有他的主張,
當我們的主張與神的主張一致, 沒有衝突, 自可放膽去做, 萬無一失; 可是當我們的主張與神的旨意
有異, 要特別小心慎重行事, 趕緊尋求神的心意, 因我們的眼光膚淺, 神的眼光深入透徹; 再則神在
高處看全局, 而我們卑微, 只看到片面, 在這種情況下, 我們必需尊崇神意, 順服神的指引, 方能成事.
保羅就是如此, 他一生尋求神, 順服神, 因此, 他每走一小步, 就在人類歷史上跨出一大步, 因他總是
行在神的旨意中.

 

                            2014年 3月29日 枚核補正 台北 / 2017年 5月22日 二校 台北
                                                       2022年2月17日終校 台北

Add comment


Security code
Refre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