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鬆讀經賞小品(VII) 61. 兩族何以不往來 - 70. 可否觸摸復活主.

                                 輕鬆讀經賞小品(VII)
                                             目錄

                                                  61. 兩族何以不往來
                                                  62. 主耶穌夜教重生
                                                  63. 誰無罪石打淫婦
                                                  64. 作比主更大的事
                                                  65. 新約猶大有幾人
                                                  66. 奉主名祈求禱告
                                                  67. 鋪華石處審耶穌
                                                  68. 耶穌罪狀三文字
                                                  69. 主復活如何脫身
                                                  70. 可否觸摸復活主

                                  61. 兩族何以不往來

                                                         讀經 約4:9
                              "撒瑪利亞婦人對他說, 你既是猶太人, 怎麼向我一個
                              撒瑪利亞婦人要水喝? 原來猶太人和撒瑪利亞人沒來往."

      請點閱本佈樂格 "大衛王朝三部曲"
      猶太人和撒瑪利亞人不相往來, 其來有自, 從歷史上觀之, 所羅門王崩, 羅波安
繼位, 昏庸無能, 王國分裂, 耶羅波安得到十一支派擁戴, 建立北國以色列; 羅波安淪為
南國, 除猶大支派外, 無一支派支持.
      主前721年, 北國被亞述所滅, 以色列人被擄亞述, 亞述王又將巴比倫等地人民
遷入北國以色列, 取代以色列人. 年代日久, 北國以色列成為種族混雜地區, 巴比倫等地
遷入人民, 其後裔都成為混血兒, 他們建都撒瑪利亞, "又懼怕耶和華, 又事奉自己的神;
從何邦遷來, 就隨何邦風俗."(王下17:33)
       在主耶穌時代, 他們被稱為 "撒瑪利亞人," 他們只奉摩西五經為經典, 有許多
生活方式與猶太人相同, 也有許多他們自己的奇風異俗, 故猶太人視他們為不潔族類,
不與他們來往; 撒瑪利亞人也不與猶太人往來.

                                   62. 主耶穌夜教重生

                                                           讀經 約3:5
                                             "耶穌說, 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
                                     人若不是從水和聖靈生的, 就不能進神的國,"

      這節經文是尼哥底母夜訪主耶穌, 請教重生問題時, 主耶穌給他非常精闢的教訓.
尼哥底母是法利賽人, 也是名律法師, 且身居公會要職, 對重生問題百思不解, 仰慕
耶穌, 亟欲趨前請益, 礙於情面, 不便日間公然前往, 改夜訪耶穌,親自請教, 指點迷津.
他一進門就奉承耶穌說, "拉比, 我們都知道你是從神那裏來的教師, 因你所行神蹟,
若沒神同在, 無人能行."
      耶穌回答說, "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 人若不重生, 就不能見神的國."
      他疑惑不解問道, "人已衰老, 如何能重生呢? 難道要再進母腹, 再生出來嗎?"
      耶穌教訓他說, "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 人若不是從水和聖靈生的, 就不能進神的國,
從肉身生的, 就是肉身; 從靈生的, 就是靈. 我說你們必需重生, 你不要覺得希奇. 風隨
著意吹, 你聽見風聲, 但不知從那裏來, 往那裏去; 凡從(聖)靈生的, 也是如此."
      他不解再問, "怎會有此事呢?"
      最後, 耶穌坦誠教訓他說, "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 我們所說的, 是我們知識的; 我們
所見證的, 是我們見過的. 你們卻不領受我們的見證. 我對你們說地上的事, 你們尚且
不信, 若說天上的事, 你們怎會信呢?"
      尼哥底母經主耶穌親自指點教導重生之道, 心靈開竅, 豁然貫通, 不久成天國信徒,
主耶穌被釘十字架殉難後, 亞利馬太人約瑟懇求彼拉多准他領出耶穌屍體獲准, 尼哥
底母得悉, 立即帶沒藥和沉香百斤, 照猶太殯葬規矩, 把耶穌的身體用細麻布加上香料
包紮裹好(約19:39).
      本節經文 "水和聖靈" 原文結構是後詞解釋前詞, 故連結詞 "和" 應改譯 "即" 才合
原意, 本節應譯:
                                     "耶穌說, 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
                             人若不是從水即聖靈生的, 就不能進神的國,"

                                    63. 誰無罪石打淫婦

                                                            讀經 約8:7
                                             耶穌對他們說, "你們中間誰沒有罪,
                                                       誰就可先拿石頭打她."

      主耶穌道成肉身, 流血捨命, 救贖世人, 三十出來傳道, 真道感人, 紛紛認罪悔改,
信徒日眾, 聲勢浩大, 震驚猶太當局, 視為眼中釘, 千方百計, 要抓住他離經叛道把柄,
置他於死地, 除之而後快. 本文就是文士和法利賽人詭計設局陷害主耶穌典型例子.
住棚節期間, 主耶穌每天都在聖殿庫房那裏教訓眾人, 有次, 群眾聽道後散去回家,
祂卻往橄欖山休息. 翌日清晨, 祂又回到殿裏, 百姓都蜂擁到祂面前, 祂就坐下向他們
傳道, 繼續教訓他們.
       就在此時, 文士和法利賽人帶一個行淫被捉拿的婦人前來, 叫她站在當中,
對耶穌說, "夫子, 這婦人是正行淫時被捉拿的, 摩西在律法上吩咐我們, 要用石頭
把這樣的婦人打死, 你說該怎樣處置她呢?"
       主耶穌一看就知, 來者不善, 他們是來找麻煩, 試探祂, 抓把柄控告祂的. 因這婦人
行淫時被抓, 事有蹊蹺, 疑點重重, 最明顯的有下列三點:
        1. 姦夫何在? 若他逃脫, 則證據不足, 行淫不成立.
        2. 他們本可將行淫男女, 就地正法, 耶穌不是執法公會, 毋需押交祂審理.
        3. 律法現定, 若有二個以上見證人, 可聯名控告, 本案無見證人.
       由此可見, 這明顯是文士和法利賽人詭計, 設局陷害, 揭穿如次:
        1. 若主耶穌說, "是, 應扔石頭把這婦人處死." 則祂無法無天, 與酷吏何異?
        2. 若主耶穌說, "不, 這婦人雖有罪, 但人人都有罪, 赦免她." 則祂就違反律法了.
文士和法利賽人以為此計天衣無縫, 定可抓到耶穌把柄, 入他於罪. 殊料主睿過人,
默不作答, 站起來彎著腰, 用指頭在地上寫字, 應是揭穿他們陰謀的話(寫些甚麼?
(詳註), 此時, 他們還是不住逼問祂, 最後, 耶穌直起腰來對他們說, "你們中間誰沒有罪,
就可先拿石頭打她." 說完, 又彎著腰, 繼續用指頭在地上寫字.
      百姓聽了主的話, 就從老到少, 一個一個的都出去了. 只剩下耶穌一人, 還有那婦人,
仍然站在當中.

      [評論] 上述故事, 問題不在 "人有無罪性," 而在不明舊約審判死囚程序, 律法規定,
任何罪人需有二個或以上的證人指控, 罪案才能成立, 罪決是由第一個證人先扔石頭,
其他的人才可跟著扔石(申13:9. 17:7). 可是以上場景, 證人不在場, 沒他扔第一石, 
其他的人無權處決罪犯.
               因無證人在, 即無第一指控人, 所以 "他們從老到少, 一個一個的都出去了."(約8:9).
[英文: At this, those who heard began to go away one at time, the older ones first,
until only Jusus was left, with the woman still stnding there,]
               故本節譯文亦有瑕疵, 因原文 "eschaton" 指最後一人, 無 "少" 年齡之別, 故應改譯;
                                               "他們年長者先走, 一個一個的都出去了."

      [註] 申13:9 總要殺他, 你先下手, 然後眾民也下手, 將他治死.
             申17:7 見證人要先下手, 然後眾民也下手, 將他治死,
                        這樣, 就把那惡從你們中間除掉.

                                       64. 作比主更大的事

                                                              讀經 約14:12
                                      "我實實在在告訴你們, 我所作的, 信我的人也要作,
                                            並且要作比這更大的事, 因為我往父那裏去."

      主耶穌在釘十架前夕, 頻對門徒臨別贈言, 本節宣告信徒要作比祂更大的事, 令人
費解, 信徒怎可能作比主更大的事?
      原來主早有計劃, "我要往父那裏去."(約14:12), 祂去後, 父會差遣另位保惠師(聖靈)
前來(約14:18-17), 信徒靠著聖靈充滿, 不再膽怯, 壯膽傳主道, 更蒙聖靈的帶領與差遣,
廣傳福音, 從耶路撒冷, 到猶大全地和撒瑪利亞, 直到地極, 更廣更遠的地方, 傳遍全球.
因此, 主說的信徒 "要作比這更大的事," 非指工作或能力方面的事, 而是指福音遠傳
更廣闊領域, 悔改歸主人數, 更加眾多. 的確, 主在世傳道, 領域只限巴勒斯坦地區; 一次
歸主人數, 也不如彼得, 一次講道, 三千人歸主(徒2:41).
      所以, 主耶穌升天後, 信徒聖靈充滿, 廣傳福音, 在領域和歸主人數上, 的確作了比主
比主更大的事.

                                     65. 新約猶大有幾人

       新約記載中, 稱猶大的計有下列七人, 極易混淆, 張冠李戴, 貽笑大方, 分述如下:
        1. 賣主耶穌的猶大(約6:70-71):
            加略人西門之子, 本是十二門徒之一, 因撒但入了他的心, 主稱他為魔鬼, 後來
果然出賣主(約6:70-71; 13:2, 26-27). 他為人貪婪, 是個賊, 常帶著存放公款錢囊,
私自取用其中所存款項, 敗壞墮落, 終於淪為魔鬼,, 作出萬惡不赦, 賣主的事來
(約12:6, 13:29, 18:1-12). 這賣主的猶大, 每次出現, 都明說他是 "加略人猶大,"
不易混淆.
        2. 十二使徒之一的猶大(太.10:3, 約14:22):
            路6:16, 徒1:13中, 雅各之子(兒子或作兄弟)
            太10:3, 可3:18中, 只稱達太;
            約14:22中, 稱猶大(不是加略人猶大).
        3. 主的兄弟猶大(太13:55, 可6:3, 猶1):
           "這不是木匠之子嗎? 他母親不是叫馬利亞嗎? 他的弟兄不是叫雅各、約西、
西門、猶大嗎?" 主的兄弟猶大後來也悔改歸主, 還寫 "猶大書."
        4. 報名上冊時的猶大(徒5:37, 路2:1-2):
            這個猶大是加利利人, 他在主後六至七年, 疾呼鈉稅給該撒不合理,
煽動抗稅, 號召百姓揭竿叛亂, 終被羅馬大軍剿滅, 猶大身亡, 附從者立作鳥獸散, 
大亂隨之平息.
        5. 住大馬色的猶大(徒9:11, 15:22):
            這位住在大馬色的猶大, 是一位信徒, 保羅在大馬色, 蒙主光照, 悔改初期, 曾居
他家, 靜候主差遣的亞拿尼亞, 前來帶領; 至他是否就是日後與保羅同去安提阿
的猶大, 不得而知(徒9:11, 15:22).
        6. 稱巴撒巴的猶大(徒15:22, 27, 32):
            這位稱巴撒巴的猶大是一位先知, 曾被耶路撒冷教會的信徒和長老, 以及全教會
所揀選, 他和西拉在弟兄中作首領, 且曾為送信使者. 他也曾追隨保羅和巴拿巴至安提阿
教會, 勸勉堅固那裏的弟兄.
        7. 耶穌家譜中的猶大:
            屬所羅巴伯的子孫(路3:26)
            屬是約南的孫子(路3:30)
            屬是雅各的兒子(路3:34)

                                      66. 奉主名祈求禱告

       我們偶爾會聽到有些信徒禱告結朿時, 會說, "靠主的功勞禱告, 阿們." 這是遺傳的
錯誤, 不可倣效, 應予糾正. 因無聖經根據. 主耶穌說得很清楚, "你們奉我的名, 無論求
甚麼, 我必成就, 叫父因子得榮耀."(約14:13); 祂又說, "到那日, 你們甚麼也不問我了,
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 你們若向父求甚麼, 他必因我的名, 賜給你們; 向來你們沒有
奉我的名求甚麼, 如今你們求就必得著, 叫你們的喜樂可以滿足."(約16:23-24).
因此, 我們在禱告結朿時, 應說, "我們這樣禱告, 是奉主耶穌的聖名," 或 "奉主耶穌
的的名求," 或 "靠主耶穌的名," 只有 "靠主的功勞禱告," 不合主耶穌的教導.
除祈禱奉主耶穌的名外, 也要奉主耶穌的名行事:
      1. 主耶穌吩咐我們, "奉祂的名聚會"(太18:20).
      2. 奉主的名行異能(可9:39),
      3. 奉主的名趕鬼(可16:17, 徒16:18),
      4. 奉主的名傳道(路24:47),
      5. 奉主的名施洗(徒2:38),
      6. 奉主的名行事為人(西3:17),
      7. 奉主的名吩咐信徒(帖後3:6),
綜上觀之, 作為信徒, "奉主的名" 非常重要, 我們應認真學習, 禱告結朿時奉主名,
並在一切言行上, 都要奉主名, 才能得到主耶穌賜福成就.

                                       67. 鋪華石處審耶穌

                                                             讀經 約19:13
                                          "彼拉多聽見這話(耶穌自以為王, 背叛該撒),
                                           就帶耶穌出來, 到了一個地方, 名叫鋪華石處,
                                                  希伯來話叫厄巴大, 就在那裏坐堂."

       "鋪華石處" 希臘文為 Lithostroton, 英文為 Pavement, 是在耶路撒冷城內, 究在城內
何處, 解經家說法不一, 歸納言之, 約有四說:
         1. 審判高台:
             這是彼拉多按羅馬帝國法律, 特製審判高台, 四邊嵌玉鑲金, 台上踏腳, 則鋪上
小方形彩石, 這台可隨意移動, 彼拉多就坐在這台上, 審判耶穌. 因此, "鋪華石處" 不是
地方, 而是可移動的審判高台, 可能在彼拉多衙門附近, 也可能在露天, 可稱露天審判台.
         2. 鋪石寶座:
             認為這鋪華石處是在聖殿西北安東尼亞樓附近, 羅馬政府在樓中監視猶太人
在聖殿所有活動, 彼拉多可能就在這鋪華石寶座上審判耶穌.
         3. 鋪石之地:
             現在舊城耶路撒冷有一處, 名 "基督的監獄," 傳說彼拉多就在那監獄, 審判耶穌,
審判時, 彼拉多坐在一 小塊鋪華石處, 耶穌在他面前不遠受審.
         4. 拱形石台:
             因約翰說 "鋪華石處" 希伯來話叫 "厄巴大," 意 "拱形物," 很可能是指上述露天.
審判台的外形而言, 那台有如拱形小橋, 左右有台階走上台, 台上以七彩小石鋪砌寶座,
猶太人因其呈拱形, 而稱 "厄巴大," 外來人重視台上華石, 故稱 "鋪華石處," 稱 "華石台,'
則更為恰切. 該台無定處, 因係可移動之台.
         總之, "鋪華石處" 係指彼拉多審判耶穌之審判台(座).

                                     68. 耶穌罪狀三文字

                                                           讀經 約18:20
                               "有許多人念這名號. 因為耶穌釘十字架的地方, 與城相近,
                                        並且是用希伯來、羅馬、希利尼三種文字寫的.

      耶穌名號用三種文字書寫, 原因是那時猶太在羅馬帝國統治下, 很多歐洲移民散居
各主要城市, 所以政府機關通用拉丁文(羅馬文), 猶太人多用亞蘭語, 但宗教文件則用
希伯來文. 亞蘭語是迦勒底語, 猶太人被擄後, 漸漸不用希伯來語而用亞蘭語, 這兩種
姊妹語言, 有很多相同處, 也有很多不同處.,
      但羅馬帝國早已普遍使用希利尼文(希臘文)為寫作及通信文字. 因此, 羅馬文、
希利尼文和希伯來文三種文字, 為官民接納, 普遍使用, 所以要用這三種文字寫耶穌
十字架上的名號.
      在屬靈意義上, 無形中表示耶穌是 "羅馬人的王(軍事)," "希利尼人的王(文化),"
和 "猶太人的王(宗教)."
      路加記述同一事件, 卻用不同的次序: 希利尼文、羅馬文以及希伯來文(路23:38),
因路加福音是為希利尼人寫的, 故希利尼文放在第一位.

                                      69. 主復活如何脫身

                                                   讀經 約20:1-10(自行查讀)

        本段經文顯示, 主耶穌復活時變成靈體, 是由包紮祂屍體的裹頭巾與細麻布中脫身
而出, 故信徒進入主的墳墓, 不見屍體, 只見留下細麻布與頭巾, 但兩者不在一處. 足見
主復活不需像拉撒路一樣, 細麻布需人解開(約11;44).
        那時, 祭司長和法利賽人進謁彼拉多, 請他派兵把守主耶穌墳墓, 因怕祂的門徒進墓
偷屍(太27:64), 主復活後, 祭司長和眾長老更教唆看守墳墓兵丁說, 門徒在夜間把屍體
偷走了(太28:11-13),
        主耶穌為證明祂的屍體不是門徒偷走的, 所以復活時用 "脫身法," 離開墳墓; 若是
門徒夜間偷走, 定是快手快腳把屍體搬走, 絕不會慢吞吞解開裹頭巾和細麻布, 還不慌
不忙放回原處.
        同時, 羅馬兵丁在墓口嚴密看守, 門徒絕不可能潛入墓中偷屍, 縱使同時, 兵丁全都
睏睡不醒, 門徒也必需迅速把屍體搬走, 怎可能把頭巾和細麻布留在原處?
        主耶穌復活後, 變成靈體, 不受時空限制, 和物質攔阻, 祂不需解開裹屍細麻布, 就可
脫身出墓; 門徒在屋內聚會, 門關得緊緊, 祂可以自由進出, 毋需開關門; 祂也可以四處
來往, 毋需任何交通工具; 祂更不需飲食, 即使飲食也無消化排泄之煩. 信徒有幸, 末日
主再來被提, 我們也會變成與主耶穌一樣的靈體, 與主永遠同在!

                                     70. 可否觸摸復活主

                                                       讀經 約20:17, 27
                                  "耶穌說, 不要摸我, 因我還沒有升上去見我的父,
                               你往我弟兄那裏去, 告訴他們說, 我要升上去見我的父,
                                        也是你們的父, 見我的神, 也是你們的神."

                                    "就對多馬說, 伸過你的指頭來, 探入我的肋旁,
                                                      不要疑惑, 總要信."

       上述兩節經文, 是否矛盾, 析述如次:
        I. 不准觸摸:
           主耶穌不要馬利亞摸祂, 若看原文 "不要摸我" 的 "摸" 字是 Hapto, 有模、纏繞、
點燈、傷害等不同含義, 本節不應譯 "摸," 而應譯 "纏繞," 即 "不要纏住我," "因我還沒
升上去見我的父." 換言之, 即 "不要纏住我, 我還沒到升天的時候, 還有四十天和你們
在一起, 所以你要放心."
      II. 准許觸摸:
           至於主耶穌准許多馬摸祂, 並非因主耶穌升過天再下來, 而是為增強多馬信心.
多馬只是想摸主身上的釘口, 而沒糾纏主耶穌.
           主耶穌復活後, 有四十天之久與門徒在一起, 向他們顯現(徒1:3), 在這四十天之內,
祂沒有升天. 祂升天是在眾目睽睽下, 公開在橄欖山升上天, 既是在四十天後, 公開升天,
祂對抹大拉的馬利亞說的話, 與升天無關.

                                                         (本段完)

                                                     感謝主, 讚美主,
                                                    一切榮耀歸我主,
                                                     哈利路亞, 阿們!

                                          2022年 6月31日 佈樂格 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