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鬆讀經賞小品(VIII) 111. 行程改變入歐洲 - 120 保羅海外宣道行

                                      輕鬆讀經賞小品(XII)
                                                  目錄

                                                        111. 馬可何以無故退
                                                        112. 行程改變入歐洲
                                                        113. 保羅雅典傳真道
                                                        114. 猶太人看家本領
                                                        115. 推喇奴何等學房
                                                        116. 僭名趕鬼警世人
                                                        117. 亞底米何方邪神
                                                        118. 保羅違禁上耶京
                                                        119. 保羅回頭守律法
                                                        120. 保羅海外宣道行

                                         111. 馬可何以無故退

                                                                       讀經 徒14:12
                                  "保羅和他的同人, 從帕弗開船, 來到旁非利亞的別加,
                                                      約翰就離開他們回耶路撒冷去."

      巴拿巴和保羅在居比路宣道告一段落之後, 自帕弗搭船赴旁非利亞的別加, 再從別加走
陸路來到彼西底安提阿, 船抵別加時, 馬可(約翰)突然中途退出, 回耶路撒冷去了. 聖經並未
說明原因, 僅短短一節帶過, 但這不是一樁小事, 因引起巴拿巴和掃羅不和, 甚至交惡爭吵,
同工反目, 造成這次宣道之旅最不愉快, 也是最嚴重的不幸事件.
   I. 退出原因:
       馬可為何中途離隊, 退出宣道, 值得深思探究, 其可能原因如下:
      (I) 年青畏苦:
            馬可原是富家子, 驕生慣養, 其母馬利亞(徒12:12), 熱心愛主, 擁有寬敞華廈, 那是
耶路撒冷信徒經常聚會的地方. 據云主升天後, 門徒從橄欖山回耶路撒冷, "進了城, 就上了
所住的一間樓房."(徒1:13), 這樓房就是馬利亞家的樓房. 馬可生於富裕基督家庭, 全家虔誠
信主, 他見表哥巴拿巴要到海外宣道, 一時興起, 要出去嚐嚐宣道滋味, 豈料旅途異常艱辛,
吃不了苦, 只好中途退出.
     (II) 嫉妒不平:
            馬可追隨巴拿巴和掃羅, 同去宣道, 他的表哥巴拿巴原是安提阿教會的領袖, 保羅
不過是他找來幫忙的, 而且教會五位領袖中, 他位居末座, 但是在宣道途中, 神大大重用保羅,
使他大有能力, 表現極佳, 優異卓越, 頭角嶄露, 其地位漸漸超越他的表哥, 且事事出盡鋒頭,
而巴拿巴是個好人, 心胸寬大, 毫不在意, 馬可看在眼裏, 心中嫉妒不平, 為表哥叫屈, 忍無
可忍, 乃憤然離隊, 中途退出.
   (III) 種族偏見:
            馬可是猶太人, 跟保羅歸主前一樣, 熱心祖宗遺傳, 做工對象都是猶太人, 而今他在
宣道途中, 見保羅漸漸偏向外邦人, 因有種族偏見, 使他難以接受, 這點, 即使大使徒彼得初時
也很難改變, 志不同道不合, 不願再跟保羅混下去, 所以決定退出, 不幹了!
       馬可的中途退出, 的確是這次宣道之旅很不愉快事件, 尤其是, 他在保羅心中留下非常
惡劣的印象, 以致第二次宣道之旅時, 巴拿巴仍要馬可參加隨行, 但保羅堅決反對, 二人因之
爭吵反目, 終於分道揚鑣, 巴拿巴帶著馬可, 憤然改往居比路去了, 誠屬不幸(徒15:36-41).

 II. 日後關係:
      馬可闖了大禍, 導致二使徒不和, 埋下心結, 日後反目, 自難見宥. 但對馬可的評價, 尚難
遽下定論, 人孰無過, 仍需視其日後表現良窳, 方可判定. 馬可雖在這次宣道中途, 無故離隊
退出, 引起爭議, 但從以下事實看來, 他並未離開主的工作, 仍在靈程奮進:
       1. 與彼得同工:
           馬可日後追隨彼得, 得到信任器重, 彼得甚至認他為兒子(彼前5:13), 衣缽傳人,
一如提摩太之於保羅. 在彼得指導下, 他寫下 "馬可福音," 成就非凡.
       2. 得保羅諒解:
           (1) 寬容諒解:
                 馬可日後表現優異, 保羅對他改觀, 刮目相看, 不再計較他當日中途退出過錯,
寬容諒解, 前嫌盡釋, 保羅以後在羅馬入獄時, 馬可陪他坐監, 隨侍左右, 二人關係親密, 不言
可喻(西4:10).
          (2) 臨終召見:
                保羅臨終之時, 特囑提摩太把馬可帶來見他(提後4:11), 可見保羅對馬可完全
改觀, 認為他在傳道事上有益, 昔日視為有損的人, 今日視為有益, 不計前嫌, 主內和好. 足見
保羅氣度恢宏, 獎腋後進, 為主惜才, 令人欽敬.

      由上可見, 初期教會聖徒純真寬厚, 在主裏事奉作工, 雖時有爭執磨擦, 絕不結怨成仇,
斷絕往來, 伺機報復洩恨. 他們都能在主前, 互相學到功課, 檢討得失對錯, 忍耐包容, 重修
舊好, 為主的事工, 再度攜手奮進, 值得後世信徒效法學習.
      在這第一次宣道的旅程中, 馬可無故離隊退出, 確是一件令人遺憾的大事. 感謝主, 聖靈
要路加從實記下, 足見聖靈不會把信徒缺失, 完全掩飾不提, 反而會把基督徒缺點過失, 毫不
留情, 忠實記下, 以作後世信徒借鑑, 引以為戒, 不犯同樣過錯, 這絕不是其他宗教隱惡揚善,
可以比擬的.

                                      112. 行程改變入歐洲

                                                                 讀經 徒16:6-10
                                                                      (自行查讀)

      保羅第二次宣道之旅開始不久, 原定行程計劃, 突然改變, 令人有點意外. 因為保羅頗有
個性, 自有主張, 意志堅強, 定了的事, 很難更改. 譬如, 用石頭把他打得半死的路司得, 他說
要回去探訪, 誰也阻擋不住他. 這次一股看不見的力量, 很微小的聲音, 竟把保羅原定的計劃
改變了! 很多基督徒甚麼人的話都聽, 就是不聽神的話, 自以為是, 自認不是做壞事, 所作的
都是天公地道好事, 己意一定, 無人能改; 保羅正好相反, 聖靈微小的聲音, 就讓他俯首帖耳,
從善如流, 把原定的行程, 按神的指示, 改變了! 真是令人感動.

  I. 聖靈禁止(徒16:6-8):
     (I) 第一次禁止(徒16:6):
          保羅這次宣道之旅, 原本要到加拉太西部亞西亞省的地區傳福音, 這區的主要城市
是以弗所. 豈料聖靈突然禁止他到亞西亞傳道, 保羅立即順服, 改變行程, 經弗呂家、加拉太
一帶地方, 轉向西北方, 到了每西亞邊境, 即今土耳其半島的西北部, 瀕愛琴海接近歐洲地區,
其主要港口為特羅亞.

   (II) 第二次禁止(徒16:7-8):
          保羅一行到了每西亞邊境, 原擬往北走, 到了庇推尼即加拉太省北部宣道, 但 "耶穌
的靈卻不許." 這是聖靈第二次禁止. 保羅還是順服, 聽神的指示, 不往北行, 改向西南行, 抵達
特羅亞後停下, 這是亞洲最西端一大港, 隔一海峽, 與歐洲遙遙相望.

 II. 異象呼召(徒16:9-10):
      保羅等人到了特羅亞, 眺望海峽, 一片汪洋, 前途茫茫, 徬徨萬分,不知應往何處去, 正在
此時, 神用超自然方法, 指引前行. 夜間保羅見異象, 指出神要他走的方向:
     (I) 異象情景(徒16:9):
           保羅看見一馬其頓人, 即特羅亞港, 愛琴海對岸, 相隔約100哩馬其頓地區的希臘人.
他那時從未到過歐洲, 怎麼知那人是馬其頓人? 原來他生長的大數城, 乃瀕地中海的一大港,
商旅雲集, 貿易鼎盛, 有很多馬其頓商人, 往來其間, 故他自幼即能辨識. 今從異象中那人的
容貌服飾, 輕易就判斷出他是馬其頓人. 果然不錯, 那人 "站著求他說, 請你到馬其頓來幫助
我們." 要求保羅率隊渡海峽到對岸歐洲去傳福音.

    (II) 保羅反應(徒16:10):
            1. 領悟含義:
                保羅具慧眼, 非常屬靈, 見異象, 立即領悟到 "神召我們傳福音給那裏的人聽."
(徒16:10), 他聽見人的呼聲 "請過來!" 這不只是人的求助呼叫, 也是神交付緊急使命的呼召,
就是要他到馬其頓去幫助那裏的人, 把福音傳給他們聽, 這是給他們最大的幫助.
                現有個問題值得我們思考, 保羅原定要到庇推尼傳福音, 目的在救人的靈魂,
為何神阻止他去, 偏要他改變行程, 轉往歐洲去, 是否歐洲人的靈魂比較寶貴? 答案是否定的,
因當日羅馬帝國勢力, 如日中天, 深入歐亞非三洲, 而其影響力最大的地方在歐洲, 不在亞洲.
從政冶角度而言, 羅馬是當日世界政治中心; 從文化角度而言, 希臘文化是當時的主流. 為使
福音更加蓬勃發展, 神要把他的器皿用在影響力最大的地方. 所以, 神要保羅以其一生有限
的生命, 用在更有功效, 更能發揮作用的地方去.
                再則, 保羅上次去過加拉太地區的民族性與神現要他去馬其頓地區的民族性,
完全不同, 前者易變, 上次保羅初行神蹟, 百姓奉為神明, 要敬拜獻祭, 不旋踵, 經不起挑唆,
竟一夕之間變成暴民, 石打保羅, 幾乎致死; 後者則不然, 民性純樸穩定, 接受福音後, 同心
合意, 興旺教會(腓1:3-7), 而且敬虔事主, 顯出信望愛品格, 非常屬靈(帖前1:2-3). 所以, 
神趁保羅有生之年, 把精力放在對福音傳揚, 更有果效之地.
            2. 立即遵行:
                保羅見異象, 領悟真義, 知道神召他們到馬其頓去, 傳福音給那裏的人聽, 立即
順服, 馬上遵行, 隨即前往, 雖然走得更遠更難, 而且前途未卜, 明知使命艱巨, 一旦明白遠是
神的呼召, 保羅義無反顧, 立刻聽命前往.
           3. 路加加入:
               這次宣道之旅, 原是保羅、西拉、提摩太三人行, 路加筆鋒, 巧妙一轉, 用"我們"
一詞, 立即把自已加入宣道的行列, 他好像偷偷摸摸, 暗中參加, 作同工不讓人知, 隱藏自己.
一般人若參加如此神聖行列, 又是自己執筆, 定必大書特書, "我路加也加入這次偉大的團隊
行列!" 但他非常低調, 靜悄悄地, 不動聲色, 把自己插入, 完全不顯露自己, 吹噓自己, 真令人
感動敬佩! 路加實非等閒之輩, 他是當日的名醫和文學家, 而且有作神工人的美好品格. 有謂
路加是外邦人, 受過希臘文化的薰陶, 末遇保羅之前, 他在特羅亞行醫, 保羅生病, 請他診治,
病癒向他傳福音, 欣然接受, 悔改歸主, 他以保羅係愛主工人, 應有私人醫生隨行, 悉心照顧,
乃悄然加入, 成為同工, 路加情深義重, 一日同工, 終生同工. 他自第二次宣道之旅開始加入後,
隨侍保羅左右, 寸步不離, 直至保羅在羅馬入獄, 很多人都離棄保羅時, 唯有他忠心耿耿, 仍然
留在保羅身邊, 不離不棄, 令人感佩(提後4:11).

   (III) 異象作用:
            1. 突破神僕心靈:
               (1) 使徒彼得:
                     彼得雖深知神的福音是要拯救萬民, 但是心靈深處, 猶太選民傳統偏見,
根深柢固, 不易拔除, 以致行差踏錯, 而不自知, 神乃藉異象徹底打破, 為他排除障礙, 大膽
到外邦人哥尼流家傳道, 打開向外邦人傳福音的大門.
               (2) 使徒保羅:
                     保羅雖有向外邦人傳福音的使命感, 但他的心中似乎只有他比較熟悉的
中東地區, 並以此為工作範圍, 神乃藉異象打開他狹窄的心胸, 讓他大膽突破, 到更遠的歐洲
去傳福音, 以達成大使命中直到地極的神聖任務.
          2. 突破聖工發展:
              神的異象, 使彼得心障排除, 打開外邦人得救之門; 也使保羅心眼打開, 使福音
跨越地區, 傳得更遠更廣, 幾乎無遠弗屆, 改變人類的歷史文化, 使萬民得救, 無人沉淪.

 (IV) 美好教訓:
         1. 美好榜樣:
            (1) 工作的主, 大過主的工作:
                  保羅原定的工作計劃, 無論從人看, 從他自已看, 都是十分美好的, 而且
他個性堅強, 不是朝秦暮楚, 詭異多變的人. 但在執行時, 突被聖靈禁止, 他毫不猶豫, 立即
尋求神的旨意, 而且盡全力, 不惜任何代價去成全. 可見他看工作的主, 大過主的工作. 的確,
他一直都在問 "主啊, 我當作甚麼?" 足見他不但把主的工作做得好, 且與主的關係也非常好.
因此, 他在工作順利時, 主若叫停, 縱有果效, 自已歡喜, 也會遵命住手; 在工作困難時, 主若
叫行, 雖無把握, 自己擔心, 也會全力以赴. 這種工作精神與態度, 為後世聖徒立下非常美好
的榜樣.
            (2) 美好工人, 作出美好工作:
                  保羅第二次宣道之旅的動機 "我們可以回到從前宣傳主道的各城, 看望
弟兄們的景況如何."(徒15:36), 可以看出, 他十分重視工作的品質, 領人得救歸主後, 仍非常
關懷照顧, 設法栽培堅固, 絕非得人後, 百事不管, 隨他們自生自滅. 他有愛心, 負責任,視他們
如自已生的兒女. 由此可見, 他第一次宣道之旅結束後, 深留在他心中的, 不是驅趕逼害, 石打
苦難, 而是初信信徒的安危景況. 他追求完美, 重視工作品質, 關懷信徒的心態, 也給我們留下
美好的榜樣.
       2. 尊崇神意:
           神的意念遠超人的意念, 這是不爭的事實.凡事我們有我們的主張, 但神也有
祂的主張, 當我們的主張與神的主張一致, 沒有衝突, 自可放膽去做, 萬無一失; 可是當我們
的主張與神的旨意有異, 要特別小心慎重行事, 趕緊尋求神的心意, 因我們的眼光膚淺, 神的
眼光深入透徹; 再則神在高處看全局, 而我們卑微, 只看到片面, 在這種情況之下, 我們必需
尊崇神意, 順服神的指引, 方能成事. 保羅就是如此, 他一生都尋求神, 順服神, 因此, 他每走
一小步, 就在人類歷史上跨出一大步, 因他總是行在神的旨意中.

                                      113. 保羅雅典傳真道

                                                               讀經 徒17:16-34
                                                                     (自行查讀)

  I. 雅典位置:
      雅典位於希臘半島的南端, 自古就是希臘的名城, 曾是希臘帝國的政治 文化和宗教中心.
羅馬帝國時代, 屬亞該亞省, 該省首府為哥林多, 但雅典仍是全帝國的文化中心, 大學名城和
知識份子雲集之地, 名哲學家亞里斯多德及柏拉圖等, 都出自本城. 自古以來即保持優良哲學
藝術傳統, 亦係古代神話發祥地, 所以宗教色彩非常濃厚, 現仍是世人公認名城之一.

 II. 偶像驚心(徒17:16-17):
      雅典是保羅開始宣道以來, 所到最負盛名的大城. 他被逼匆匆來到雅典, 對這世界名城,
定有一番憧憬, 內心興奮, 不言可喻. 豈料當他放眼一看, 竟 "見滿城都是偶像, 就心裏著急."
(徒17:16), 他來自大數城, 在那裏求學受教, 對希臘哲學, 毫不陌生, 今親身來到雅典, 看到的
不是宏偉壯觀或美侖美奐的藝術精品, 出乎意外, 看見滿城都是偶像, 讓他看透雅典人心靈
的虛空苦悶; 表面學術興盛, 滿腔探討宗教的熱忱, 也只不過是說說聽聽而已, 令他大失所望,
因而寢食難安, 心裏著急.

III. 二派爭論(徒17:18):
       在雅典, 保羅面對的傳道對象, 非常複雜, 這和他過去走過宣道的各城, 大不一樣, 計有
會堂的猶太人和敬虔的人, 市面上遇見的人, 還有難纏的哲學人士等, 可謂三教九流, 各階層
的人都有, 他跟這些人, 時時、處處、人人展開辯論, 就中與下列二派哲學人士, 爭辯尤烈:
      (I) 以彼古羅派(Epicurus, 340-270BC) - 以彼古羅創立, 其哲學觀點如下:
            1. 神觀:
                本派持多神論, 認為神乃一群超脫塵世, 遠離痛苦煩惱的精靈, 對世事不聞
不問, 只求自己的寧靜安樂生活, 相信鬼神, 庸人自擾, 毫無意義.
            2. 人生觀:
                以求逸樂安寧為目的, 尋樂是善, 痛苦是惡, 因此用盡一切力量擺脫痛苦, 追求
逸樂. 若德行能使人快樂, 就要全力追求; 反之, 若德行不能使人快樂, 何必費心去追求. 所以
極力主張, 及時行樂, 今朝有酒今朝醉, 縱情聲色, 放縱情慾. 更認為人死燈滅, 不信靈魂不朽,
天堂地獄, 更不信死後審判.
             3. 影響 - 本派為現代唯物史觀, 無神主義濫觴.

     (II) 斯多亞派(Stoa, 340-265BC):
            本派由季諾(Zeno)創立, 因為他常在門廊(Stoa)講學, 故稱斯多亞派門廊派. 其哲學
觀點如下:
             1. 神觀:
                 與以彼古羅派相反, 堅信有靈界存在, 神存於萬事萬物之中, 故大自然中有神,
人心中也有神, 人與人, 人與物, 甚至被造與造物之間, 區分不大, 四海之內, 皆兄弟也, 故是
道地的泛神論派.
             2. 人生觀:
                 追求崇高德性, 人追求的最高境界, 乃是使心靈達到超脫一切是非善惡, 喜怒
哀樂, 進入與大自然完全合一的善境. 故成功的人, 心靈解脫, 沒有煩惱痛苦. 這派注重理智
控制情感, 六根清淨, 有高尚的道德標準, 也篤信宿命論.
3. 影響 - 本派為後世東方宗教精神根源.

            這二派學者, 對保羅所傳新的信仰, 並不像庇哩亞人一樣, 甘心情願受道, 天天查考
聖經; 他們以為得著真理, 保羅所傳的只是胡言亂語, 或傳的是外邦鬼神, 子虛烏有, 不過是
一種新道, 只要他說來聽聽, 並不當真. 像當日雅典人對真道的態度, 今日彼彼皆是, 尤其是
知識份子或哲學學者, 這些人一聽到基督徒說死人復活, 就認為是胡說八道, 不值一聽, 他們
心靈空虛, 抗拒真道, 而不自知. 知識份子, 自古以來, 就是如此, 學問愈大, 愈是驕狂, 其內心
也愈空虛苦悶, 不知不覺就將靈處弱點, 暴露無遺, 可憐可悲!

 IV. 應邀講道(徒17:19-34):
      (I) 緣起(徒17:19-21):
            保羅因庇哩亞不信猶太人逼迫, 在信徒秘密掩護下, 匆匆逃到海邊, 搭船來到雅典,
西拉和提摩太二人未及隨行. 保羅在等待二位同工的期間, 獨自在城中宣道, 到處與人辯論.
雅典人對他傳講耶穌與復活之道, 覺得很新鮮, 他們不信, 但好奇心驅使, 很想知道保羅究竟
傳的甚麼道, 於是邀請他講說一番. 這不是一般學術演講, 而是當時雅典有高深學養的學者,
自動邀請他的一次佈道大會, 這是保羅這次宣道旅程中最重要的一次地方講道.
           可見雅典人對學術有興趣, 對宗教也很熱誠, 尤其渴慕新知, 喜歡探索新事物, 縱使
說說聽聽也無妨. 表面看來, 令人敬佩. 實際上, 他們靈命淺薄, 人生空虛, 迷失方向, 漫無目標,
一心追求新知, 以有新知為榮, 對人生何去何從, 不看重也不在乎, 才會請保羅去 "說來聽聽."
再則, 保羅受邀講新道, 證明他在雅典短短的幾天, 就引起這些追求新知的人注意,
若他不熱心傳道, 那會有人請他去演講? 這都是因為客觀上, 雅典人追求新知的精神; 並且
在主觀上, 保羅傳道的熱忱, 才促成他在很短時間內, 就被雅典知識份子邀請到當時有名的
學術中心講道.
    (II) 地點(徒17:19):
          "他們就把他帶到亞略巴古(Areopagus)." 這是當日雅典城中最著名學術中心, 舉世
知名. 此外, 亞略巴古也是座名山, 山前走道的二旁佈滿名藝術家雕塑的藝術品, 多是偶像,
神話中的諸神, 非常壯觀引人. 除了前來拜偶像的人外, 也有很多雅典前來參加政府舉辦的
大會, 故不但是學術研究和政府會議中心, 也是市民和遊客前來頂禮膜拜的勝地.
  (III) 對象(徒17:20-21):
           這次前來聽保羅講道的聽眾, 份子非常複雜, 跟他從前的聽眾, 大不相同. 其中同樣
有熟諳聖經, 指責他背叛祖宗信仰的猶太人; 此外, 還有雅典市民和遊客(徒17:21); 尤其是
有很多高水準知識份子, 他們願聽希奇道理, 外邦鬼神, 看作新知, 姑且聽他講講, 並非願意
真心接受他講的真理. 面對這群異常複雜聽眾, 一般傳道人真不知如何開講, 尤其那時保羅
心中著急, 更增加這次講道的難度, 但是他卻能處之泰然, 從容面對, 娓娓道來, 真是不容易.
這都靠他豐富的人生歷練, 高深學養, 加上愛人愛神的熱誠心腸, 使得他這次很特別的講道,
有很特出的表現.
    (IV) 二極反應(徒17:32-34):
             1. 譏誚(徒17:32a):
                "眾人聽見從死裏復活的話, 就有譏誚他的." 保羅所說: "從死裏復活的" 係指
耶穌基督, 衪是獨一真神, 創造萬有, 統管萬有, 審判萬有之主. 藉耶穌基督使人對獨一真神
有確切的認識與憑據. 若沒有耶穌基督, 即使相信有神, 也只是揣摩而己, 沒有真正確實把握,
今耶穌基督降世為人, 與人同在, 尤其是衪從死裏復活以後, 更把這微妙的問題, 徹底向世人
說明, "從來沒有人看見神, 只有在父懷裏的獨生子, 將他表明出來."(約1:18).
                 主耶穌來到地上, 曾顯示祂的創造大能, 行五餅二魚神蹟, 供應人的真正需要;
祂也彰顯過祂戰勝死權的大能, 從死裏復活, 證明自己確是神的兒子, 確實可信. 我們的信仰
有二大特點: 一是, 獨一真神, 沒有別個; 二是, 對所信的神有絕對把握, 確實不虛.
                  我們信的, 何以是獨一真神, 不是二神或多神? 因就神性言, 二(多)神在邏輯上
說不通, 神是無所不在, 無所不能, 無所不知的, 若有二個以上, 豈不自相矛盾? 再則, 整個宇宙
只有一套設計, 若有二神, 就會有二套設計, 豈不宇宙大亂? 故大自然只有一套設計, 表明只有
一個主宰, 故無論在邏輯上抑事實上, 獨一真神是千真萬確, 不爭的鐵般事實. 保羅苦口婆心,
用心良苦, 盼望雅典人知道他們最大的錯誤, 就是不認識真神, 希望這些知識份子能及早醒悟
過來, 可是他們並不領情, "眾人聽見從死裏復活的話, 就有譏誚他的." 這種不良反應, 相信會
令保羅萬分失望難過.
               2. 冷淡(17:32b):
                   聽完道以後, "又有人說, 我們再聽你講這個罷." 可見他的聽眾反應非常冷淡,
他們認為保羅 "胡言亂語" "傳說外邦鬼神" 講的是 "新道" 和 "奇怪的事."不足為信, 聽聽算了,
說得婉轉好聽點, 他們給保羅面子, 以後再聽; 說得露骨刻薄點, 就是別再胡說八道, 閉嘴!
保羅這次在雅典講道, 聽眾反應冷淡, 甚至譏誚他死後復活之說, 心中自不是
滋味, 結束後, 只好從眾人中黯然離去, 失落之情, 不難想見.

      (V) 果效欠佳(17:34):
             這場佈道, 雖果效欠佳, 但還是有人感動歸主. 保羅黯然離場時, "有幾個人貼近他,
信了主," 他們都是渴慕真道的知識份子, 其中有位亞略巴古的官員丟尼修, 一個婦人大馬哩,
還有別的人一同信從, 仍有成就, 結了果子, 沒有掛零落空, 感謝主.
        總之, 保羅這次在雅典宣道, 果效雖不理想, 當時影響似乎不大, 但後來福音在這裏
廣傳, 遍地開花結果, 以後希臘還是基督教非常興旺的地方, 使徒保羅的心血努力, 並沒落空.

                                     114. 猶太人看家本領

                                                                    讀經 徒18:3
                          "他們本是製造帳棚為業, 保羅因與他們同業, 就和他們同住作工."

      保羅初抵哥林多, 人生地疏, 舉目無親, 居無定所, 三餐不繼, 生活困苦, 幾陷絕境(林後
11:9, 6:4; 林前4:11-12). 就在保羅生活陷入困境, 情緒極低落之際, 蒙神憐憫, 讓亞居拉夫婦
出現在哥林多城, 與保羅巧遇. 夫婦倆以製造帳棚為業, 保羅見係同業, 乃與他們同住作工,
解決了工作生活問題. 亞居拉與妻百居拉不是傳道人, 祗是普通平信徒, 後經保羅悉心教導
薰陶下, 成為他不可多得的幹練同工, 應是保羅哥林多之行, 最大的收穫.
      保羅海外宣道, 何以來到哥林多貧困潦倒, 竟重操製帳棚舊業維生, 只在安息日講道?
原來猶太人從十三歲至三十歲, 每一男丁必需選擇一種行業, 認真學習, 成看家本領, 出去
謀生養家. 滿三十歲成會堂正式成員, 才有資格輪流在會堂誦讀聖經(路4:16).
      拉比常教導猶太人: "若不教你兒子學習一門技藝, 就是教你兒子去偷竊." 又 "男人有
一技之長, 等於你的葡萄園有座圍牆." 可見身懷技藝, 看家本領, 對猶太人多麼重要.
新約聖經有關猶太人的技藝職業記載如次:
       1. 木匠 - 耶穌是木匠
       2. 製造帳棚 - 亞居拉夫婦和保羅均以製造帳棚為業
       3. 打魚 - 彼得、約翰都是漁夫
       4. 打獵 - 主耶穌曾提及兩隻麻雀一分銀子(太10:29, 路12:6),
                    足見有許多人, 以打獵為生.
       5. 葡萄園工人(太20:1-10)
       6. 種橄欖農(客西馬尼為橄欖園)
       7. 陶器工人(太27:10)窯戶, 製造陶器的人
       8. 漂布工人(可9:3)
       9. 硝皮匠(徒9:43)
     10. 建築工人(太7:24)
     11. 牧羊人(路2:8)
     12. 釀酒者(路5:37)

                                        115. 推喇奴何等學房

                                                                     讀經 徒19:9
                                   "後來有些人, 心裏剛硬不信, 在眾人面前毀謗這道,
                        保羅就離開他們, 也叫門徒與他們分離, 便在推喇奴的學房, 天天辯論."

      推喇奴學房是名師推喇奴在以弗所開創的一所有名學府, 很多學者利用這所學府, 發表
學術論文或主張理論, 名噪一時. 保羅離開猶太會堂以後, 走入廣大以弗所社區, 就利用這間
學房講道, 傳講主道, 弘揚主名.
   I. 竭力宣道(徒19:9b):
      (I) 時間二年:
            保羅在推喇奴學房傳道, 為時達二年之久, 不單是在安息日, 而且是天天辯論.
查當時亞西亞人習俗, 每天工作到上午十一時, 即歇業休息; 依理推測, 保羅上午織帳棚維生,
下午即到學房傳講福音, 辯論真理, 天天如此, 為時二年, 不倦不怠, 精神可嘉.
     (II) 生活艱苦:
            保羅在以弗所這段期間, 生活過得非常艱苦, "我未曾貪圖一個人的金銀衣服,
我這兩隻手, 常供給我和同人的需用, 這是你們自己知道的."(徒20:33-34), 可見他晝夜辛勤,
靠雙手作工, 不但維持自己生活, 也供應同工需用. 此外, 他一介不取, 自力更生, 從未貪圖
別人的金銀衣服, 勤奮廉潔, 令人萬分敬佩.
   (III) 工作積極:
           "你們知道, 自從我到亞西亞的日子以來, 在你們中間始終為人如何. 服事主
凡事謙卑, 眼中流淚, 又因猶太人的謀害, 經歷試煉. 你們也知道, 凡與你們有益的, 我沒有
一樣避諱不說的; 或在眾人面前, 或在各人家裏, 我都教導你們."(徒20:18-20), "所以, 你們
應當警醒, 記念我三年之久, 晝夜不住的流淚, 勸戒你們各人."(徒20:31), "我凡事給你作榜樣,
叫你們知道, 應當這樣勞苦, 扶助軟弱的人, 又當紀念主耶穌的話, '施比受更為有福,' "(徒20:35).
所以, 他為主作工, 全然擺上, 把自己的生死安危, 榮辱成敗, 置之度外, 一心為主, 全心全力
傳主的福音. 所以, 他凡事謙卑, 眼中流淚, 不辭辛勞, 不僅在眾人面前, 也在各人家裏, 竭力
宣道, 為後世傳道人立下美好典範.

 II. 大有果效(徒19:10):
     (I) 福音廣傳:
          保羅在推喇奴學房, 竭力宣道二年間, 果效卓著, "叫一切住在亞西亞的, 無論是
猶太人, 是希利尼人, 都聽見主道." 在地理上, 以弗所地處歐亞中心, 而且係優良海港, 萬商
雲集, 經貿發達. 凡聽過保羅講道的人, 不論是猶太人或希臘人, 很多受到感動, 都悔改信主,
於是在當地歸主的, 都成為 以弗所教會的生力軍, 使教會日益興旺壯大; 至於外地來的, 則將
福音西傳歐洲, 東進亞洲內陸, 使主的福音, 遍地開花, 四方廣傳, 光芒四射, 大大榮耀主名.
   (II) 同工大增:
          保羅在以弗所的同工, 除百基拉和亞居拉夫歸和提摩太外, 還增加了下列多人:
           1. 以都拉 - 以弗所人, 他是 "城內管銀庫的"(羅16:24; 提後4:20). 保羅第三次
宣道快結束前, "打發提摩太、以都拉二人, 往馬其頓去, 自己暫時等在亞西亞."(徒19:22).
           2. 以巴弗 - 歌羅西教會執事, 也是保羅親愛的同工(西1:7, 4:12-13), 與保羅
在羅馬一同坐監(門23).
           3. 腓利門夫婦 - 歌羅西教會信徒, 與保羅同工(門1).
.        4. 阿基布 - 腓利門夫婦之子, 保羅稱他為 "同當兵的" 同工(門2; 西4:17).
           5. 以弗所教會眾長老.

                                       116. 僭名趕鬼警世人

                                                            讀經 徒19:11-20
                                                                  (自行查讀)

  I. 保羅手行奇事(徒19:11-12):
    "神藉保羅的手, 行了些非常的奇事, 甚至有人從保羅身上拿手巾或圍裙, 放在病人身上,
病就退了, 惡鬼也出去了." 這次保羅用手行奇事的效應, 與彼得當日行神蹟奇事後, 有人指望
用他的影子, 照在病人身上, 得到醫治效應非常相似(徒5:15-16). 其實,無論彼得的影子, 抑或
保羅身上的手巾或圍裙, 都沒有法力, 不能行神蹟奇事, 重要的是二位使徒都是 "奉拿撒勒人
耶穌基督的名." 才能彰顯神的大能, 醫病趕鬼, 行神蹟奇事. 保羅作工, 熱心迫切, 神於是大大
使用他, 故彰顯大能, 證明他是神僕, 大力支持他.
      由上可見, 有些神蹟奇事, 是神直接藉保羅的手彰顯出來; 有些則間接讓信徒藉保羅的
身上之物如手巾、圍裙等, 彰顯出來. 而信徒用保羅身上的手巾或圍裙去醫病趕鬼, 還得靠
主耶穌的名. 因為保羅不能分身, 親自出馬, 故信徒帶著他的手巾或圍裙, 代表他前往救人,
以增加病人的信心; 故行神蹟奇事者, 若與主耶穌沒有親密的良好關係, 神蹟肯定不會出現,
不可不察. 在迷信極深地方, 主常用特異的方法, 以打破人的迷信. 世上事物, 本身絕無任何
能力, 行不出神蹟奇事, 天主教崇拜聖物, 供奉聖人遺物, 完全不合聖經真理; 至於佛教拜佛牙,
也不可取, 同樣是迷信, 我們一定要明察.

 II. 僭名趕鬼鬧劇(徒19:13-19):
      路加把祭司長士基瓦七子僭名趕鬼失敗的鬧劇, 緊接安排在保羅衣物能彰顯神蹟之後,
顯然是讓世人知道神大大使用保羅, 但為防止信徒陷入錯誤的聖物迷信中, 特記下這場鬧劇,
其目的在警告信徒和世人, 玆分析說明如次:
     (I) 起因(徒19:13):
           神藉保羅按手醫病趕鬼後, 眾人驚奇, "那時, 有幾個遊行各處, 念咒趕鬼的猶大人,
向那被惡鬼附身的人, 擅自稱主耶穌的名, 我奉保羅所傳的耶穌, 敕令你們出來." 可見這些人,
假藉保羅, 僭用神名, 企圖趕鬼.
    (II) 人物(徒19:14):
           猶太祭司長士基瓦的七個兒子, 他們竟將猶太教與外邦鬼神, 混在一起, 而且遊行
各處, 施行邪術, 迷惑百姓.
  (III) 目的:
           他們的目的無他, 就是斂財, 當時以此手法謀財惑眾的猶太人相當多, "有法術假充
先知的猶太人, 名叫巴耶穌."(徒13:6), 就是其中之一.
   (IV) 手法:
           除了原有念咒手法外, 這次見保羅一按手就病得醫治, 鬼立即抱頭鼠竄, 消失無蹤,
非常羨慕崇拜. 反觀他們趕鬼, 要裝神弄鬼, 念半天咒, 費盡精力, 鬼還不一定肯出來; 現見
保羅趕鬼方法, 輕鬆有力, 省時省力, 效果奇佳, 乃起而效尤, 大膽抄襲, 妄想用"奉保羅所傳
的耶穌" 趕鬼. 著實荒唐可笑.
    (V) 鬧劇(徒19:15-16):
          祭司長的七子, 異想天開, 效法其他念咒趕鬼的猶大人, 不知天高地厚, 一同出去
趕鬼斂財, 他們擅自稱主耶穌的名, 同聲高喊, "我們奉保羅所傳的耶穌, 敕令你們出來!"
還沒喊完, 惡鬼立即反言相譏, "耶穌我認識, 保羅我也知道, 你們算老幾?" 話沒說完, 被惡鬼
附身的人, 突然猛烈向他們撲過去, 把這七小子狠狠揍一頓, 打得他們頭破血流, 赤身裸體,
倉惶奪門而逃, 狼狽至極!
          這場鬧劇, 在鬼國而言, 趕鬼反被鬼趕, 確是令人捧腹鬧劇; 在神國而言, 他們荒唐
演出, 卻為保羅及他深信的道作了非常美好的見證, 成為一場令人鼓舞喜劇. 因保羅所傳的
是自己所知、所信、所愛的真道," 我們原不是傳自己, 乃是傳基督耶穌為主, 且自己因耶穌
作你們僕人, 那吩咐光從黑暗裏照出來的神, 已經照在我們的心裏, 叫我們得知神榮耀的光,
顯在耶穌基督的面上."(林後4:5-6).
          從這場鬧劇可知, 鬼有異能, 目銳識人, 誰都不怕, 就怕耶穌及真正信衪而屬衪的人.
所以基督徒不必怕鬼, 因鬼怕他, 人碰到鬼, 信或不信的人, 身份立即暴露, 若是基督徒, 鬼惹
不起, 掉頭就跑, 不敢騷擾; 若是不信之人, 麻煩就大了, 惡鬼附身, 沒完沒了. 這就是主耶穌
聖名的偉大, 不但為神僕高舉稱頌, 空中和地底下的魔鬼也照樣稱頌高舉. "所以神將衪升為
至高, 又賜給衪那超乎萬名之上的名, 叫一切在天上的, 在地上的和在地底下的, 因耶穌的名,
無不屈膝, 無不口稱耶穌基督為主, 使榮耀歸於父神."(腓2:9-11).
  (VI) 影響(徒19:17-19):
          凡在以弗所居住者, 無綸是猶太人抑希臘人, 對這場鬧劇, 都耳熟能詳, 心中懼怕,
主耶穌的名, 從此尊大, 發生極大的影響力:
           1. 淨化信徒(徒19:18):
             "那已經信的, 多有人來承認訴說自己所行的事." 這場鬧劇讓信徒更進一步
發現, 主耶穌是可敬可畏的, 信了衪, 連鬼都退避三舍, 真正信主的是何等尊榮和安寧, 因此
紛紛把隱藏未顯之罪, 向主認罪悔改, 求主憐憫赦罪, 意想不到, 收淨化信徒, 靈性復興之效.
          2. 破除迷信(徒19:19):
              這場鬧劇, 也把所有在信仰上不真、不深、不純的人, 驚醒過來 ,讓他們認識
主耶穌崇高可畏, 尤其許多平日行邪術的, 也覺今是昨非, 向主認罪, 把邪書拿出來, 堆積在
眾人面前焚燬, 以行動破除過去迷信, 焚書價值達五萬塊錢之多, 著實驚人.
          3. 主道興旺得勝(徒19:20):
              因這鬧劇, 使 "主的道大大興旺, 而且得勝." 意義重大:
             (1) 復興典範:
                   這次鬧劇, 彰顯神的大能, 使主的道在人心中扎根成長; 主的靈使人知罪、
認罪、除罪的行動, 不是被動, 也不是按律法規章要求, 而完全是自動自發, 心靈覺醒促成,
目的不是為自己得好處, 純係為討主喜悅, 願真正遵主道去行, 成歷代信徒靈命復興的典範.
             (2) 復興可貴:
                   信徒信仰不真誠, 不徹底, 乃是非常普通而隱藏的現象, 若非心靈甦醒,
願真心尊主為大, 按祂的心意行事為人, 無人能知, 無人能勸, 他自己也不察不覺, 以致軟弱
無能, 隨波逐流, 成為撒但針對任意攻擊的破口. 因之, 見證無力, 敗壞跌倒, 甚至滅亡. 自古
至今, 這種信徒, 在教會中彼彼皆是, 令人憂心感嘆. 今日教會若真的有復興, 實應效法上述
行邪術的, 焚書自清, 把家中的淫褻書刊和黃色影碟, 全數清出, 付諸一炬. 從潔淨自身開始,
進而影響其他信徒, 增進靈命, 復興教會, 充份發揮光鹽作用, 淨化整個社會, 才能不辱主名,
榮耀主道, 願共勉.

                                      117. 亞底米何方邪神

                                                              讀經 徒19:21-41
                                                                   (自行查讀)

   I. 亞底米女神:
      亞底米(Artemis) 意 "發光者," 羅馬人稱戴安娜(Diana), 當時人視亞底米為 "眾生之毋,"
與亞波羅為雙生姊弟, 亞底米容貌美艷, 畫像顯示, 肩負箭囊, 手持弓箭, 獵犬在前, 似在狩獵,
據云世上一切動物均由亞底米看守保護.
      亞底米神像據傳係遵父丟斯之命下凡, 從天而降(徒19:35), 以弗所人為她建一金碧輝煌
大廟, 為世界七大奇觀之一. 聞名小亞細亞, 羅馬人每年八月十三日祭拜亞底米神女神.

 II. 銀匠之亂(徒19:23-41)
      保羅在以弗所宣道三年, 大有功效, 正當主道大大興旺, 榮耀得勝之時, 忽萌去意, 諒是
神的旨意, 要結束這次宣道之旅. 說來希奇, 正當保羅想要離開以弗所, 繼續前往其他地方
為主作工之時, 突然發生空前的全城大暴動, 城中銀匠底米丟是煽起這次暴亂的首腦, 他與
他與當地亞底米神廟有非常密切的生意往來, 他專門為亞底米神廟製造銀龕, 靠拜偶像為生.
他手藝超群, 在同行中是佼佼者, 頗受敬重, 加以口才無礙, 能言善道, 有領袖才能, 故在這次
暴動中, 能一呼百應, 鼓動風潮, 掀起空前全城暴亂, 經過析述如次:
      (I) 暴動原因(徒19:25-27):
            1. 維護經濟利益(徒19:25):
                銀匠底米丟號召同行起來剷除保羅, "我們是依靠這生意發財."(徒19:25), "我們
的事業被人藐視."(徒19:27), 以心理戰, 煽起同業的危機意識, 表明他大公無私, 不是為一己
私利, 而是為銀龕同業, 甚至是整個以弗所地區的經濟利益, 大家必須團結起來, 打倒保羅,
消滅他傳的道, "人手所作的不是神."(徒19:26), 詆毀羞辱他們敬拜的大女神亞底米, 所以他
高舉捍衛宗教, 維護民族自尊和城市榮譽的光明正義大旗, 以掩護他卑鄙自私, 純粹為一己
私利的動機和目的.
                從這銀匠以上極具煽動性的號召看來, 此君絕非等閒之輩; 保羅的口才, 眾所
週知, 不同凡響, 但是他花了整整二年多的時間, 才促成 "福音震動," 而這銀匠的口才得了,
只一次短短數語, 就立即煽起全城群眾暴動, 真不可等閒視之.
           2. 捍衛地方傳統(徒19:26-27):
               大女神亞底米是以弗所人最敬仰祟拜的神, 她的廟美侖美奐, 宏偉壯麗, 舉世
知名, 以弗所人莫不引以為傲. 自保羅來以弗所後, 三年之間, 很多人聽過他講的道, 其中有
不少人悔改歸主, 不再去拜假神; 但是也有很多執迷不悟, 仍舊堅持原有的信仰. 底米丟直指
"這保羅不但在以弗所, 也幾乎在亞西亞全地, 引誘迷惑許多人, 說, 人手所作的不是神, 這是
你們所看見, 所聽見的."(徒19:26),他矛頭直指保羅, 表示遠近的人都知道保羅這人, 因而號召
以弗所和亞西亞各地敬拜亞底米女神的人, 為捍衛女神尊嚴和地方光榮傳統, 一致起來對付
保羅. 他這煽情號召, 不知不覺暴露出他們信仰上弱點, 就是把大女神亞底米的尊嚴與她的廟,
畫上等號, 戳破她只重視物質, 怕廟被人輕忽, 所信女神是死的, 要人去保護她, 真不可思議;
反觀保羅信奉的神卻不是這樣, 他敬拜的是獨一真神. 倘若保羅在以弗所傳的不是獨一真神,
也搬個神像來唬弄百姓, 與亞底米共存共榮, 斂財自肥, 說宗教都一樣, 勸人為善, 殊途同歸,
絕沒有人反對他, 也絕不會引起全城大暴動; 但保羅不是如此, 他毫不留情, 直指"人手所作的
不是神," 並堅持獨一真神, 與他們背道而馳, 格格不入, 因之, 使人誤認他的信仰有問題, 太過
狹窄霸道, 孤傲自高, 故意眨低女神, 藐視神廟, 這銀匠乃以捍衛地方光榮傳統為訴求, 去號召
百姓上街頭, 打倒保羅, 剷除妖道, 果然得逞, 一呼百應, 風起雲湧, 煽起全城空前暴動!
     (II) 暴亂經過(徒19:28-34):
             1. 凶狠猛烈徒19:28-29a):
                 暴亂一開頭就來勢洶洶, 群情激憤, 怒氣填膺, 滿城轟動, 高喊,"大哉, 以弗所人
的亞底米啊!" 可見領導群眾暴動首腦, 魅力過人, 不但鼓動很多人走上街頭, 更把群眾的心
牢牢抓住, 並緊緊操縱控制群眾的情緒, 使盲目的群眾, 輕易被有心人利用, 而不自知.
             2. 聖徒蒙難(徒19:29b-31):
                 文化傳統與宗教信仰有非常密切的關係, 自古以來就是如此, 而且有極強的
說服力, 和極大的感染力. 以弗所這次暴亂, 就看見這種現象, 信徒成為暴民的獵物, 為首的
保羅更是他們的眼中釘, 拔之而後快. 因之, 暴徒四處搜捕他, 但總抓不到, 只捉到他的同工
該猶和亞里達古, 一齊擁進戲園. 當日戲園是羅馬競技唱戲, 人獸博鬥的場所, 也是駭人聽聞,
基督徒餵獅子的地方, 這次他們把聖徒抓進戲園, 其心叵測, 令人捏把冷汗.
                 暴徒全面搜捕信徒之際, 幸保羅不在現場, 未被抓住, 後他獲悉同工被捕, 心中
非常著急, 亟欲進園去拯救同工, 表明他在情況如此危急之時, 仍以同工安危為念, 毫不畏懼
退縮, 一心想衝入園中, 說服暴徒, 解救同工. 但他首先被門徒攔阻, 接著 "亞西亞幾位首領,
是保羅的朋友, 打發人來勸他, 不要冒險到戲園裏去."(徒19:31), 這些地方首領並不是信徒,
應是保羅在以弗所宣道三年, 結交好友, 他們在地方上頗有名望地位, 也聽過保羅講道, 知道
他的為人, 由衷敬佩, 他們雖沒信主, 卻不盲從銀匠和他煽動的暴民; 反而同情保羅, 耽心他的
安危, 力勸千萬不要進戲園, 免得遇害喪命.的確, 若保羅不聽勸阻, 貿然入園, 非但救不了同工,
暴民絕不會放過他, 必使他慘死園中無疑. 主僕作工雖要勇敢, 但切忌暴虎憑河, 逞一時之勇,
應求主賜智慧帶領, 冷靜思考, 盱衡情勢, 慎重行事, 以化險為夷, 為主珍重. 保羅幾經考慮,
終於接受勸告, 放棄入園救人之念, 得免於難, 真是感謝主.
             3. 場面混亂(徒19:32):
"聚集的人, 紛紛亂亂, 有喊叫這個的, 有喊叫那個的, 大半不知道是為甚麼聚集."
(徒19:32), 可見這群暴民完全是受人煽動唆使, 盲目走上街頭, 不知為何而來. 古今群眾運動,
如出一轍, 純受能言善道的野心家煽惑, 任人操縱控制, 作出毫無人性, 極其可怕的暴行,
             4. 劃清界限(徒19:33-34):
                就在暴動首領抓不到保羅, 上街群眾鬧哄哄, 亂成一團之際, 猶太人突然推出
亞力山大, 出現在暴民面前. 這亞力山大有解經家指出, 就是保羅在提前1:204:14 所提的
那銅匠亞力山大, 但是無有力旁證, 不足採信. 他顯然不是基督徒, 應該是猶太會堂中, 口才
犀利, 能言善道者. 這次暴亂, 主要是針對保羅一人, 而保羅是猶太人, 故急忙推出一位猶太
領袖來, 向暴民明白表態, 好與保羅劃清界限, 以表明他的所作所為, 與以弗所的猶太人毫無
關係, 企圖使這場暴動只是對付保羅和基督徒, 不要演變成反猶太運動, 殃及他們, 尤有甚者,
他們更向暴徒交心, 與暴民站在同一陣線上, 一致去對付保羅和他的信徒. 此事保羅耿耿於懷,
難怪日後還在書信中把這一次經歷寫出, "我若當日像尋常人, 在以弗所同野獸戰鬥, 那於我
有甚麼益處呢?"(林前15:32).
                猶太人計謀, 並未得逞, 以弗所人本來就對猶太人印象惡劣, 暴民一見猶太人
出來攪局, 反而使他們民族情緒高張, 不容亞力山大再放厥詞, 同聲高嚷, "大哉, 以弗所人的
亞底米啊!" 響徹雲霄, 達二小時之久. 這場暴亂的瘋狂, 不難想見.
            5. 暴亂平息( 徒19:35-41):
                 1. 平亂官長(徒19:35a):
                     以弗所全城動亂, 統治者羅馬政府, 豈能坐視不管, 終於在情勢不可收拾
之際, 派一位書記出來平亂, 這書記以今日官銜看來, 應是總督的秘書長, 官位相當高, 而且
經驗豐富老到, 很有魄力, 他一出來, 輕易就把動亂依法迅速平息, 令人敬佩.
                 2. 平亂方法(徒19:35b-41):
                    (1) 勇敢冷靜(徒19:35b):
                          這位羅馬書記, 勇敢冷靜, 大膽親自出現在情緒激昂, 失去理智的
暴動群眾面前, 安撫眾人.
                    (2) 智慧勸導(徒19:35c-36):
                          這書記深知這群人, 對以弗所的文化傳統, 熱愛尊崇, 不容貶抑, 乃以
智慧, 委婉勸導, 安撫眾人, "以弗所人哪! 誰不知道以弗所人的城, 是看守大亞米底的廟, 以及
從丟斯那裏落下來的像呢, 這事既是駁不倒的, 你們就當安靜, 不可造次."(徒19:35c-36), 說得
合情合理, 盡是面前群眾喜歡聽的話, 很快就把群眾的情緒平靜下來.
                    (3) 依法平亂(徒19:37-38):
                          此外, 這書記並非一味討好群眾, 安撫他們奏效後, 語調一轉, 立即
曉以大義, "你們把這些人帶來, 他們並沒有偷竊廟中之物, 也沒有謗瀆我們的女神, 若底米丟
和他同行的人有控告人的事, 自有放告的日子, 也有方伯, 可以彼此對告."(徒19:37-38), 強調
一切活動都要合情合法, 並且指責他們迫害基督徒是不合法的, 尤其在街頭動亂, 戲園騷動,
都是不合理不合法的, 最後, 警告他們, 若不立即停止, 將受法律制裁.
                3. 暴亂止息(徒19:39-41):
                    這場空前猛烈的暴亂, 在羅馬書記善用權威, 正確疏導, 合情合理, 依法
行事下, 瞬即平息, 而且神也藉著羅馬政府, 把門徒從暴徒的手中解救出來. 這位羅馬書記,
智慧過人, 不用武力鎮壓, 而用和平手段, 迅速公正, 依法平息暴亂, 雖未留名, 亦令人萬分
景仰敬佩.
               這一事件, 在保羅心中留下不可磨滅印象, 故常教導門徒, 要尊重地方政府長官.
並稱他們是 "神的僕人."(羅13:4; 多3:1-2).

                                     118. 保羅違禁上耶京

                                                              讀經 徒21:7-14
                                                                  (自行查讀)

       保羅第三次宣道之旅, 一開始就到第一次宣道之旅工作過的加拉太地區, 接著就去他
第二次宣道之旅計劃想去的弗呂家, 後因主賜馬其頓異象, 禁止他去, 乃改變行程, 轉往歐洲
宣道, 但是他沒有放棄, 仍放在心上, 這次終於如願去了, 所到之地, 均以堅固信徒為主. 由此
可見, 保羅為神工作的美好態度在關懷做過的工和順從神的旨意.
       保羅在以弗所宣道三年, 大有功效, 正當主道大大興旺, 榮耀得勝之時, 忽萌去意, 定意
要去耶路撒冷和羅馬, 正要離開以弗所之時, 突然發生銀匠之亂, 幸羅馬當局及時平息, 未醺
大禍.
       保羅回程要上耶路撒冷, 抵該撒利亞, 巧遇執事腓利及四女. 此時, 先知亞迦布恰從猶太
下來, 一見保羅, 就把聖靈警示上耶路撒冷, 將被猶太人捆綁, 交外邦人(徒21:11), 保羅同工
和當地信徒, 聞言萬分震驚, "都苦勸保羅不要上耶路撒冷去"(徒21:12), 保羅說, "你們為甚麼
這樣痛哭, 使我心碎呢? 我為主耶穌的名, 不但被人捆綁, 就是死在耶路撒冷, 也是願意的."
(徒21:13), 大家見他不聽勸告, 只好住口, "願主的旨意成就便了."(徒21:14).
保羅一路上不聽門徒痛哭苦勸, 也不理先知亞迦布的預警, 鐵了心, 違背聖靈禁止, 執意
要冒生命危險, 上耶路撒冷. 身為神僕, 他的心態, 引起議論, 綜言之, 其二極評價如下:
         I. 不聽勸阻, 一意孤行:
            保羅個性倔強, 心有定見, 不聽勸阻, 一意孤行, 因他自己心中有聖靈感動, 而各地
信徒的勸阻也是出於聖靈, 而且越來越明顯, 要他不要上耶路撒冷. 此外, 主也親自警告過他
(徒22:18-21), 故認為他犯了熱心為主做工的人易犯的錯誤:
              1. 熱昏了頭:
                  人在冷靜時, 易被提醒, 較易看見自己的錯誤, 但是心中火熱的人, 熱昏了頭,
很難冷靜思考, 客觀謙卑.
              2. 喧賓奪主:
                  自認做好事時, 很難謙卑傾聽, 接受勸告, 不知不覺中, 就把自己的工作, 看得
比主更加重要, 喧賓奪主.
             因此, 保羅後來在耶路撒冷表現軟弱, 沒有以前為外邦人作真理爭辯的勇氣, 而且
畏首畏尾, 怕出事故, 不敢與人妥協, 故認保羅此次一意孤行, 任性頑梗, 不聽勸阻, 自投羅網,
使自己和福音, 同受虧損, 不足為法.

         II, 忠心主僕, 事奉典範:
              亦有從另一角度去評論保羅, 說這是他擇善固執, 忠心為主作工, 置生死於度外的
大無畏表現, 乃忠僕典範, 絕非一意孤行, 而是他偉大人格, 忠心事主, 愛人愛神, 犧牲奉獻的
美好見證. 因他竭力作外邦教會與猶太教會合一的橋樑, 全心全意愛猶太, 愛骨肉同胞, 金錢
生命全都擺上. 雖然他仍然是道地猶太人, 守猶太習俗, 但是不以此作真理教化人, 他自謂
"向猶太人, 我就作猶太人, 為要得猶太人; 向律法以下的人, 我雖不在律法以下, 還是作律法
以下的人, 為要得律法以下的人." (林前9:20). 他也得聖靈的啟示, 執意要上耶路撒冷, 並非
不聽聖靈勸告, 因聖靈並沒有禁止他前往; 同樣, 各地信徒都得到聖靈啟示, 但並不等於得到
聖靈禁止. 所以, 保羅不聽各地信徒的勸阻, 並非違抗聖靈, 一意孤行.
              反觀, 很多信徒從聖靈得到啟示, 往往被自己的情感或成見利用, 成最大的破壞力
與反面的阻力, 使愛主的人得到啟示, 往往被自己的情感或成見所利用, 成為最大的破壞力
與反面的阻力, 使愛主的人偏離真道, 不可不慎.
              彼得聽主耶穌指示, 必須上耶路撒冷去, 受長老、祭司、文士許多的苦, 就拉著主,
勸主說 "主啊! 萬不可如此, 這事必不臨到你身上."(太16:22) 結果, 立遭耶穌嚴厲申斥 "撒但
退我後邊 去吧, 你是絆我腳的, 因為你不體貼神的意思, 只體貼人的意思."(太16:23), 因此,
保羅不聽勸阻, 也不顧一切, 要上耶路撒冷的決心, 是要遵行神的旨意, "我卻不以性命為念,
也不看為寶貴, 只要行完我的路程, 成就我從主耶穌所領受的職事, 證明神恩惠的福音.".
(徒20:24), 這一決心真是偉大, 對擺在前面的危難威脅, 不屈不懼; 對四面善意的柔情勸阻,
不動不受, 真是個不可多得的忠心主僕, 後世景仰的事奉典範, 值得我們好好效法學習.

                                      119. 保羅回頭守律法

                                                               讀經 徒21:21-26
                                                                    (自行查讀)

      保羅不顧安危, 終於回到耶路撒冷, 向教會眾領袖作宣道報告, 使他們的信心得到堅固
和激勵, 大家滿心歡喜, 都 "歸榮於神,"(徒21:17-20).
      適逢節期, 猶太各地的信徒紛紛湧入聖城守節, 他們個個 "都為律法熱心," 不禁令雅各
憂心忡忡, "眾人必聽見你來了, 這可怎麼辦呢?"(徒21:22), 他不知這些狂熱份子會怎樣對付
保羅.
      當雅各感到山雨欲來風滿城的時候, 挺身而出, 亟欲事前化解危機, 經再三思考, 他深知
保羅為人正直, 篤守律法, 也知對保羅的流言不實, 但殺傷力極大, 因此他向保羅提出他認為
最好的解決辦法, 建議他以遵行律法的實際行動, 來消除猶太信徒對他的誤解和疑慮, 辦法
是要他帶頭與教會四個許願作拿細耳人信徒, 同上聖殿去行為期七天, 期內不剃髮鬚, 希望
藉此, 讓所有猶太信徒目睹保羅是個絕對尊重律法的人, 以改變他們對保羅長久以來的誤解.
事實上, 保羅是位既尊重律法, 又不放棄福音, 可敬的傳道人.
      保羅從善如流, 帶頭與四個許願作拿細耳人華信徒, 同上聖殿行還願禮, 此舉並非表示
他回頭去守律法之路. 他傳福音一貫的原則, 對一切可有可無的律例條規和傳統習俗, 只要
不違背真理, 主的教導, 他都願意依情況, 按實際需要去遵行(林前7:18-19, 9:19-23),
更何況他是道地的猶太人, 而且熱愛他的骨肉同胞猶太人.
      即使如此, 保羅與四信徒還願禮, 七日將完之際, 還是劫数難逃, 從亞西亞下來的猶太人,
看見保羅在殿裏, 就聳動了眾人, 下手拿他(徒21:27b), 簡直無法無天!

                                      120. 保羅海外宣道行

      使徒行傳第十三章路加所記, 就是安提阿教會宣道運動的開始, 其方向不再是耶路撒冷
教會原先走過的路線: 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瑪利亞, 而是正正式式向普天下的萬民去
傳福音. 此一運動, 一旦啟動, 勢不可擋, 乘風破浪, 排除萬難, 勇往直前, 其目標朝向當時的
地極羅馬. 這次宣道運動, 不是一時奮興而發, 乃是安提阿教會全體信徒的共同使命, 由使徒
保羅領軍, 總共有四次宣道之旅, 在整個歷程中, 其間發生不少重要大事, 玆依其發生的順序
列述如次:

1. 第一次宣道之旅(13:1 - 14:28)
2. 耶路撒冷開大會(15:1 - 35)
3. 第二次宣道之旅(15:36 - 18:22)
4. 第三次宣道之旅(18:23 - 21:16)
5. 保羅聖城蒙大難(21:17 - 22:30)
6. 邁向羅馬先受審(23:1 - 26:32)
7. 第四次宣道之旅(27:1 - 28:31; 多1:5, 3:12; 提後4:6-8)

      以上保羅宣道之旅及其間發生重要大事, 請参閱本佈樂格 "使徒行傳" 第四部 保羅行傳
第五章至第十三章 焦濂源牧師精闢論述.                                   

                                                                       (本段完)

                                                                  感謝主, 讚美主,
                                                                  一切榮耀歸我主,
                                                                  哈利路亞, 阿們!

                                                         2022年7月7日 佈樂格 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