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鬆讀經賞小品(XX)
目錄
191. 詩章頌詞和靈歌
192. 監獄書信腓立比
193. 腓立比宣道事工
194. 以巴弗提以巴弗
195. 教會監督是何職
196. 誰敢與保羅為敵
197. 基督虛己論釋義
198. 友阿爹和循都基
199. 監獄書信腓利門
200. 人情味成真教義
191. 詩章頌詞和靈歌
讀經 西3:16
"當用各樣的智慧, 把基督的道理, 豐豐富富的存在各人心裏,
用詩章、頌詞和靈歌, 彼此教導, 互相勸戒, 心被恩感歌頌神."
新約聖經只於本節及弗5:19提及這三種不同 詩歌名稱, 分述如次:
I. 詩篇不同三名稱:
這是舊約詩篇及其他詩歌三種不同名稱, 並無任何分別. 舊約時代猶太人常唱詩篇,
新約時代基督徒也唱詩篇, 也可能有人創作新約詩歌给教會信徒歌唱. 保羅四處傳道時可能
就發現有音樂天才信徒另作新約詩歌吟唱, 那就是今日教會唱的聖詩來源.
II. 信徒唱詩分三類:
使徒保羅把信徒歌唱的詩歌分下列三類:
(I) 詩章(Psalms) - 即舊約的詩篇, 此處實應譯 "詩篇" 較 "詩章" 切合原意.
(II) 頌詞(Hymns) - 即新約信徒創作的聖詩, 撒迦利亞和馬利亞所作聖詩,
即屬此類(路1:46-56, 67-79).
(III) 靈歌(Spiritual Odes) - 即隨靈感流露出讚美神的詞句, 屬自由詩歌之一,
當基督徒有此情形, 所吟詩句發自靈感, 詩詞採用舊調或自作新調稱靈歌.
III. 三名原文的真義:
(I) 詩章(Psalmos) - 原文 Psalmos 英文 Psalms 源出此字, 原意 "以手撫琴,"
指舊約的詩篇無疑.
(II) 頌詞(Hymnos) - 原文 Hymnos 英文 Hymn 源出此字, 原意 "歌唱, 讚美."
詩章(詩篇)用琴伴唱, 頌詞(聖詩)則不一定要樂器伴唱, 如撒迦利亞和馬利亞
靈感所至, 吐露美詞, 出口成詩, 讚美上主, 近似朗诵. 教會初期頌詞漸多, 廣為
流傳. 保羅與西拉於腓立比獄中 "唱詩讚美神," 原文是 "對神唱頌詞(聖詩)"
所以唱的不是詩篇, 可能是保羅自作聖詩.
(III) 靈歌(Ode Pneumatikos) - 原文 Ode Pneumatikos 英文 Spiritual Odes
源出此字, 原意 "靈裏的歌唱," 指初期教會, 信徒隨靈感唱出的短歌, 有如現今美國黑人
唱的靈歌, 歌詞簡潔有力, 歌調情感豐富.
192. 監獄書信腓立比
讀經 腓1:20, 2:5-11
(自行查讀)
I. 成書: 主後62年春, 於羅馬獄中.
II. 送信人: 以巴弗提(腓2:25).
III. 對象: 腓立比教會.
IV. 目的: 鼓勵教會無論順逆, 都要常以基督的福音為喜樂.
V. 寫書原因:
保羅第三次旅行佈道時, 在特羅亞蒙 "馬其頓呼召," 啓程前往腓立比. 那時, 教會雛形
已成, 以家庭聚會開始, 信眾日增, 終成教會(徒16:15, 32-34). 後保羅囚羅馬, 信徒惦念, 特遣
以巴丳提攜禮前往慰候, 保羅乃作此書, 申致衷心謝忱, 並告以獄中境況, 勸勉信徒, 凡事以
主為首, 堅固信心.
VI. 鑰字: 基督、喜樂.
VII. 特點:
(I) 唯一致教會監督與執事書信.
(II) 最富感情及人情味的保羅書信.
(III) 透露婦女在早期教會中的地位.
(IV) 全書以基督為.中心, 其 "基督論" 又稱 "虛己論(Kenosis Theory)"
VIII. 腓立比簡介:
腓立比(Philippi)古名 Datos 或 Krenides 井或泉之意, 故又有泉城之稱. 該城地處
歐那申大道(Egnatian Way), 扼歐亞東西交通咽喉, 且城南有良港尼亞波利, 羅馬帝國時代,
在軍事及商貿上,都非常重要.
腓立比城係以馬其頓的英君亞力山大之父腓力命名, 地勢奇特險要, 羅馬帝國曾於此
大殖民, 安東尼麾下軍團退伍官兵, 多安置於此, 故居民以羅馬後裔為主, 也有希臘馬其頓人,
社會結構堪稱羅馬城縮影, 居民亦自稱羅馬人(徒16:12), 法定語言為拉丁語, 希臘語亦通行.
羅馬人與馬其頓人雜居結果, 馬其頓人受羅馬人影響至大, 馬其頓男子頗有古羅馬男子氣慨,
個性率直,感情豐富, 不像雅典的希臘哲學家, 不修邊幅, 也不像哥林多的希臘人, 縱情聲色.
腓立比係戰略重鎮, 非商貿城市, 所以很少猶太人, 保羅時代, 不見猶太會堂, 只在城外河邊
有信徒禱告聚集的地方, 可見一斑(徒16:13).
193. 腓立比宣道事工
腓立比城是使徒保羅蒙馬其頓呼召後, 在歐洲建立教會的第一個大城, 所以, 腓立比城
可說是基督教在歐洲的誕生地.
使徒保羅在腓立比宣道事工 , 路加於使徒行傳第十六章有詳細記述, 那是著名的 "馬其頓
呼召"之章, 記載聖靈如何引導保羅把福音從亞洲傳到歐洲, 結果震撼整個羅馬帝國.
保羅傳道初期, 很可能有狹隘的民族觀念在他熱愛祖國和同胞的心中作祟, 認為只要對
以色列人去傳揚福音就夠了, 他曾經為同胞大發熱心說, "為我弟兄, 為我骨肉之親, 就是自己
被咒詛, 與基督分離, 我也願意."(羅9:3), 故盼把福音傳遍散居羅馬帝國各地的以色列人, 就算
完成蒙召傳揚福音任務.
然而, 正在保羅準備往庇推尼宣道時, 主耶稣的靈却不准, 所以他改變行程下到特羅亞去,
在那裏他看見異象, 有一馬其頓人求他 "過到馬其頓來幫助我們."(徒16:6-10), 這樣, 就破除了
保羅的人為界限. 神不斷在擴展祂的福音疆域, 改變了保羅狭窄的民族思想, 使他徹底醒悟,
整個羅馬帝國都是傳福音的工場, 於是保羅改變行程, 開始向歐洲進軍, 腓立比城就是他歐洲
宣道的第一個大城,
在腓立比宣道時, 保羅首先帶領一賣紫布婦人呂底亞信主, 使她全家歸主; 接着, 他趕出
附在使女身上污鬼, 致遭其主人控告, 被捕棍打下獄, 半夜他竟與西拉在獄中同聲唱詩讚美神,
震動全獄, 獄卒感動, 全家歸主.
保羅建立的腓立比教會, 相當完善, 因信徒多是外邦人, 非猶太人, 故在真理上無加拉太、
歌羅西等亞西亞教會律法異端的煩擾. 腓立比產黄金, 信徒較富裕, 常供保羅日需, 不至訣乏
(腓2:15-16), 日後保羅在羅馬入獄時, 腓立比教會不但供給他物質需要, 而且派弟兄以巴弗提
前往慰問及服侍保羅, 作為活的禮物(腓2:25), 以巴弗提可能不適任獄中生活, 不久病倒, 幾乎
致命(腓2:26-27), 因此, 以巴弗提病癒後, 保羅寫腓立比書, 打發他帶信回腓立比去(腓2:28).
保羅與愛徒提摩太聯名寫腓立比書, 足見腓立比教會信徒對提摩太並不陌生. 保羅曾派
提摩太赴馬其頓, 自己暫時等在亞西亞(徒19:22), 以後他與提摩太及其他七位同工, 一同離開
腓立比到特羅亞去, 正是逾越節時候(徒20:1-6). 保羅以後又派提摩太去腓立比安慰信徒, 因為
他們關心他在羅馬獄中境況.
提多也可能到過腓立比, 與腓立比信徒熟稔, 保羅寫信紿哥林多教會時, 曾提及在馬其頓
被捕下獄受難, 神藉提多安慰他, 以示提多到過馬其頓, 熟識腓立比信徒(林後7:5-6).
總之, 保羅腓立比宣道事工影響深遠, 使福音在聖靈帶領下, 迅速傳遍整個羅馬帝國.
194. 以巴弗提以巴弗
讀經 腓2:25, 西1:7, 4:12-13
(自行查讀)
保羅書信中有二位人物, 以巴弗提和以巴弗, 極易混淆, 分不清誰是誰, 特說明如次:
I. 以巴弗提(Epaphroditus):
以巴弗提意 "可喜悦的," 是腓立比教會信徒, 保羅在羅馬入獄時, 腓立比教會的信徒
關心他的安危, 特差遣以巴弗提把腓立比信徒供應保羅所需的金錢和物資帶去, 並且在獄中
陪保羅坐監. 但以巴弗提不慣獄中生活, 加以思鄉成疾, 不久病倒, 幾乎送命(腓2:26-27), 因此,
他病癒後, 保羅寫腓立比書, 打發他帶信回腓立比去, 並要他向腓立比信徒報告自己獄中境況
(腓2:28). 保羅又說, "但我樣樣都有, 並且有餘, 我已經充足, 因我從以巴弗提受了你們的餽送,
當作極美的香氣, 為神所收納所喜悅的祭物."(腓4:18).
從保羅寫给腓立比教會書信的口氣中, "故此你們要在主裏歡歡喜喜的接待他, 面且
要尊重這樣的人."(腓4:29), 以巴弗提似非腓立比人, 若他是腓立比自己人, 保羅毋需用此口吻;
故一般認為以巴弗提應是保羅的同工, 正如提摩太、推基古一樣, 保羅安排他在腓立比教會
作傳道, 才會差遣他到羅馬獄中陪侍保羅. 故保羅稱他, "他是我的兄弟, 與我一同怍工, 一同
當兵, 是你們所差遣的, 也是供給我需用的."(腓2:25).
II. 以巴弗(Epaphras):
以巴弗意與以巴弗提\同 "可喜悦的," 是歌羅西教會執事(西1:7, 4:12-13). 歌羅西是
在小亞西亞省, 而腓立比則是在馬其頓省, 故以巴弗提與以巴弗非同一人, 以巴弗提是今日傳道人
的典範, 他為主為人為同工, 有很多地方都值得我們效法.
195. 教會監督是何職
讀經 腓1:1
"基督耶稣的僕人保羅和提摩太寫信給凡住腓立比,
在基督耶稣裏的眾信徒和監督諸位執事."
I. 監督真義:
監督原文 Episkopos 意即 "在上細心觀察者," 英譯 Overseer, 聖經欽定本則譯作
Bishop(主教或監督), 英文新譯本採此, 但註 Overseer; 而 Bishop 也是從 Episkopos
譯出, 監督譯詞易滋誤解, 以為那時腓立比教會就有主教或監督, 原文用複數, 更表示有很多
主教或監督, 令人難以置信.
II. 他處意義:
新約聖經除腓立比書用 "監督" 外, 下列書卷也用過此詞:
(1) 提前3:2 - 保羅指示提摩太, 作監督的應具備條件.
(2) 多1:7 - 保羅也指示提多, 作監督的應具備條件.
(3) 彼前2:25 - 彼得稱主耶稣為 "靈魂的牧人監督."
(4) 徒20:17, 28 - 保羅與以弗所長老話別時說, "聖靈立你們(眾長老)作全群的監督."
因此, 解經家認為保羅當時所說的 "長老" 與 "監督" 是宪全相同的. 長老表年齢上較長
監督則為長老的職責. 腓立比教會有 "諸位監督" 即 "眾長老" 之意, 與今日有些教會的監督
制度, 只設監督一人, 大不相同.
(5) 提前3:6 - 保羅指示提摩太說, "初入教的不可作監督." 原文無監督一詞, 譯文只是
承接上文語氣加上的. 這就表示保羅所說的監督與今日教會的監督制度的監督不同,監督只是
長老而已.
(6) 提前5:17 - 保羅說, "那善於管理教會的長老…, 那勞苦傳道教導人的…" 表前者為
管行政的長老, 後者為傳道的長老, 即監督.
踪上觀之, 今日有些教會的監督制度, 始於三世紀, 以監督或主教為教會或教區的領袖.
腓立比教會的監督, 亦即長老, 應是保羅與同工在佈道時按立的(徒14:23), 保羅也按立不少
同工擔任聖職, 他是與眾長老一同按立同工的, 按立提摩太就是一例(提前4:14).
196. 誰敢與保羅為敵
讀經 腓1:15-17
(自行查讀)
從腓立比書保羅所述看來, 他傳福音並不順遂, 面且常常要靣對各方面的敵人, 這些敵人
不一定是在腓立比教會內, 保羅可能指他在各地傳道所面對的敵人, 以提醒腓立比教會要多加
提防. 歸納言之, 保羅傳福音靣對敵人, 計有下列四類:
I. 嫉妒分爭傳道人(腓1:15):
這些傳道人嫉妒保羅的傳道成就, 於是在台上講真理, 在台下講是非, 他們嫉妒保羅,
企圖分化信徒屬靈力量, 引起分爭, 呼朋結黨(腓1:17), 以反對保羅, 否定他的屬靈見解和因信
稱義真理.
II. 作惡妄自行割的(腓3:2):
保羅提醒腓立比教會, "應當防備犬類、防備作惡的、防備妄自行割的(腓3:2), 當日
罵人為犬, 乃最大侮辱, 聖經中所記的狗, 在猶太人心目中印象如次:
1. 狗到處遊蕩(詩59:6,14).
2. 狗吃棄物(出22:31).
3. 狗餂死人血(王上22:38).
4. 狗吃死屍(王上21:23-24).
5. 狗吃桌下殘渣(太15:27).
6. 自稱狗表卑賤(王下8:13).
7. 狗不聖潔(太7:6).
8. 狗吃回吐(箴26:11, 彼後2:22).
9. 狗表孌童, 外邦人邪淫惡行(申23:18).
10. 猶太人稱外邦人狗(太15:22), 但主耶稣表示狗亦可蒙恩.
猶太人稱輕視之人為狗, 保羅是一位靈命高深大使徒, 怎也會罵別人為狗? 想是出於
無奈, 因那些狗破壞教會, 是作惡的和妄自行割的, 應受咒詛, 所謂妄自行割的, 非指行割禮的,
原文 Katatome, 乃當日外邦人的一種惡習, 崇拜假神的祭師和追隨者, 常以利刃割傷自己手脚
或身體, 以取悦假神(加5:12). 這種自割惡習, 毫無意義, 祗是自殘己身而已, 與亞伯拉罕因信
行割禮, 不可同日而語.
割禮原文 Peritome, 保羅於此運用文字技巧, 此字與上文 "自割" 相對, 兩字字尾相同,
可見保羅第二類敵人與第一類敵人不同, 這些猶太教份子, 雖信了耶稣, 仍力主要行割禮, 甚至
混合外邦邪教自割惡習, 於是在純潔的腓立比教會中引起混亂, 保羅豈能坐視.
III. 輕視肉身放縱派(腓3:18-19):
保羅的第三類敵人是輕視肉身放縱派(腓3:18-19), 他們輕視肉身, 認為身體既不重要,
但不必像自割派, 用刀傷害自己肉體, 不如放縱肚腹, 暴飲暴食圖肚腹之快(林前8,10章), 所以
這派人以自己肚腹為神, 無所不吃, 毫無節制, 其結局是沉淪, 故特別提醒富有的腓立比教會,
勿入他們圈套.
IV. 自稱完全人信徒(腓3:12-16):
這些自稱完全人的信徒, 藐視保羅及别人不是完全人. 保羅解釋 "完全" 有二種: 一是
靜的完全, 一是動的完全: 前者有完全人的地位, 和做完全人的決心(腓3:15); 後者在達到完全
的路程上前進(腓3:12-14).
在腓立比教會, 有自稱完全人但不追求完全的信徒, 他們妄自尊大, 藐視别人, 保羅
所說, "所以我們中間凡是完全人"(腓3:15), 是勉勵抑諷刺? 值得探究.
保羅對這種不良的傳道人是寬大的, 認為 "無論怎樣, 基督究竟被傳開了"(腓1:18),
他不介意, 其寬宏大量, 值得每一傳道人效法.
197. 基督虛己論釋義
讀經 腓2:6-7
"祂本有神的形像, 不以自己與神同等為強奪的, 反倒虛己,
取了奴僕形像, 成為人的樣式, 既有人的樣子, 就自己卑微,
存心順服,以致於死, 且死在十字架上."
[註] "不以自己與神同等為強奪的" 不易了解, 查英文為
"did not consider equally with God something to be grasped"
改譯 "不力爭自己與神同等" 似較恰切.
本段經文就是有名的"基督論" 又稱 "虛己論(Kenosis Theory)." 譯文流暢優美, 值得誦讀,
牢記心頭. 神的形像與奴僕的形像各有何意?
簡而言之, 神的形像肉眼看不見, 奴僕的形像肉眼可見; 進一步來說, 神的形像是指神的
性情、榮耀與永遠, 神照着祂的形像造亞當, 表示亞當帶着神的性情、神的榮耀與神的永遠,
存活於世. 可惜亞當犯罪後, 立即失去神的形像, 開始過着痛苦的生活.
至於奴僕, 在當日階級分明的羅馬帝國, 是最低的一级, 很多奴僕的主人, 不把奴僕當人,
欺凌蹂躏, 無所不用其極, 惨絕人寰. 所以奴僕的形像惡劣難看, 因在人看來, 他們不是人.
基督在山上向三門徒顯出祂本有的形像, 神的榮光從祂臉上和身上發射出來(太17:1-2),
希伯來書記述, "祂是神榮耀所發的光輝, 是神本體的真像."(來1:3), 也可能是指祂山上顯像的
事實.
但基督虛己為人, 卑微如奴, 應是應驗以賽亞 "彌賽亞受苦預言"(賽53:2-3), 依此, 主耶稣
何時曾作奴僕? 答案如次:
I. 被猶大出賣時:
主耶稣被猶大出賣, 賣了三十塊錢, 那是一個奴僕或一頭毛驢的價錢, 猶大就用這個
價錢出賣耶稣, 正如買賣奴僕一樣.
II. 被十字架上:
依摩西律法, 奴僕若愛其主, 不願離開, 主人就要帶他到審判官前, 審判官就要帶他
到門前, 讓他靠着門框, 用錐子穿他的耳尕(出21:5-6); 主耶稣在十字架上被穿手脚, 正如
愛主奴僕一般, 事實上, 只有奴僕和強盜才會被釘十字架.
198. 友阿爹和循都基
讀經 腓4:2
"我勸友阿爹和循都基, 要在主裏同心.
聖經人物實在太多, 都是外文名字, 中文聖經和合本譯者先進, 把他一一譯出, 着實不易,
但譯得是否恰切, 仍有商榷餘地. 友阿爹和循都基譯名, 就是一例, 驟看之下, 絕想不到那竟是
腓立比教會二涸女信徒的名字! 說明如次:
友阿爹(Euodias) 意 "優美之路" 也是一種香料之名; 循都基(Symtyche) 意 "同行人或幸福者."
這二位都是女士, 但譯名毫無女人味, 而且有點突兀欠雅, 不像是淑女芳名, 倘依現代電影明星
的名字譯法, 改譯 "游樂蒂" 和 "辛秀姬," 較為雅達恰切.
(詳佈樂格(kenneth-chen.com) 讀經扎記 37. 聖經猜謎激靈命 I. 人地篇 41. 友阿爹)
這二位女士都是腓立比教會信徒, 很可能還是教會執事, 在社會上有相當地位的貴婦人,
兩人非常幹練, 各有相當擁護支持者, 但兩人各有主張, 雙方爭鬥不和, 所以保羅勸她們和好
息爭, 要在主裏同心.
從新約聖經看來, 腓立比教會可能有許多婦女在教會中服事, 再從保羅腓立比傳道事工
發現第一個蒙恩的是賣紫布婦人呂底亞(徒16:14-15); 不久, 那巫鬼附身使女被保羅把鬼趕走,
也可能歸主信耶稣(徒16:16-18); 保羅也可能以女徒呂底亞的家為腓立比教會中心(徒16:40),
因此, 呂底亞可能帶領很多婦女参加聚會, 而且保羅腓立比傳道事工也是從對河邊禱告婦女
講道開始(徒16:13), 這些禱告婦女以後可能也信耶稣. 足見腓立比教會是個女權發達的教會,
由此不難推測友阿爹和循都基在腓立比教會中是舉足輕重的教會領袖.
保羅曾說友阿爹和循都基兩位姊妹在福音上曾與他一同勞苦(腓4:3), 表示保羅在腓立比
傳道時, 她們曾出過不少力, 至於她們為何爭鬥不和, 不得而知, 依推測兩人或因對教會發展
方向有歧見; 往好處想, 她們或對供應保羅所需上, 意見不闫. 但保羅對她們有褒有貶, 除了勸
她們勿再爭鬥不和, 要在主裏同心外; 同時也說她們的名字都在生命册上(腓4:2-3), 足見她們
的爭鬥是為公不為私.
199. 監獄書信腓利門
讀經 門17
"你若以我為同伴, 就收納他, 如同收納我一樣."
I. 成書: 主後61年秋, 於羅馬獄中.
II. 迗信人: 推基古(西4:7-9).
I II. 對象: 腓利門, 歌羅西人, 保羅在以弗所三年期間帶領歸主, 成為同工.
IV. 目的: 請求腓利門在主裏饒恕及再納逃僕阿尼西母.
V. 寫書原因:
保羅於羅馬被囚二年期間, 帶領腓利門逃僕阿尼西母歸主, 時欲送回原主, 正好歌羅西
教會遣以巴弗, 遠道前來侍候, 乃於寫成歌羅西書後, 再書短簡, 一併交推基古送去, 並且叫
阿尼西母同往,回歸舊主, 以親筆信及代表, 雙管齊下, 代逃僕向原主求情, 饒恕收納.
VI. 鑰字: 赦免、饒恕、愛心、收納.
VII. 特點:
(I) 保羅私人書信中, 唯一保存下來的一卷.
(II) 揭示新約中赦免與接納的偉大教義.
(III) 顯示保羅豐富的人情味及他為人成功之道.
(IV) 精闢規範主僕應有關係.
(V) 兼顧情理, 在人際關係上, 有精到之闡述.
200. 人情味成真教義
I. 巧遇逃僕: 讀經 門17
保羅於羅馬被囚二年期間, 阿尼西母是腓利門家中奴隸(西4:9, 門16,18), 因偷竊主人的
財物逃跑(門18), 後在羅馬巧遇保羅, 保羅與其主人, 原是舊識, 他稱腓利門及其妻亞腓亞為
同工, 其子亞基布為同當兵的, 並提及在他們家的教會(門1-3), 足見關係密切. 於是阿尼西母
乃投靠保羅, 由保羅帶領歸主.
當時, 羅馬是逃犯天堂, 易於藏身, 阿尼西母絕沒打算回歌羅西受刑. 想不到在神安排下,
在羅馬巧遇保羅, 悔改歸主, 完全改變. 直至以巴弗執事從歌羅西來羅馬探慰保羅時, 才認出
阿尼西母, 保羅得知他的真正身份, 在寫完歌羅西書後, 再寫腓利門書, 叫阿尼西母隨送信人
推基古一同回歌羅西, 向主人腓利門贖罪, 保羅以親筆信以及送信代表, 雙管齊下, 以代逃僕
阿尼西母求情, 求原主腓利門饒恕收納.
II. 饒恕接納:
保羅請求腓利門在主裏饒恕及再納逃僕阿尼西母. 阿尼西母係腓利門家中逃僕, 依當時
羅馬法律, 一旦抓回, 要受嚴刑, 甚至處死, 所以保羅在寫腓利門書之時, 用盡心機, 試圖說服
腓利門, 他的逃僕阿尼西母已受洗歸主, 要他看在主內弟兄份上, 寬宏大量, 不究已往, 恢復
友好關係, 為將來主內的感情而喜樂; 保羅更慷慨答應個人負責代阿尼西母償還竊走的財物,
以確保代求為腓利門接受. 全書人情味濃厚, 曉以饒恕之道, 終得主人腓利門接受, 終饒恕了
阿尼西母, 主僕在主裏和好如昔, 更加親密.
想不到這封短短的信, 彰顯了基督饒恕與接納的偉大教義, 竟蒙收入新約聖經, 宏揚主的
饒恕與接納之道, 流傳千古.
(本段完)
感謝主, 讚美主,
一切榮耀歸我主,
哈利路亞, 阿們!
2022年10月19日佈樂格 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