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鬆讀經賞小品(XVII)
目錄
161. 睡了人初熟果子
162. 教會管理論林後
163. 神印印我們何意
164. 香氣與馨香之氣
165. 帕子蒙臉的靈意
166. 光從黑暗裏照出
167. 沒有後悔的懊悔
168. 保羅真氣貌不揚
169. 希伯來與以色列
170. 筐子縋下脫大險
161. 睡了人初熟果子
讀經 林前15:20
"但基督已經從死裏復活, 成為睡了之人初熟果子."
使徒保羅稱耶稣為 "睡了之人初熟果子," 意即主耶稣是第一個復活的人, 但耶稣在世時,
也曾叫三個人復活, 他們的復活與耶稣的復活有何不同? 又怎會是第一個復活的人?
主耶稣在世時, 曾叫下述三個人從死裏復活:
1. 馬利亞弟拉撒路復活(約11:17-32)
2. 拿因寡婦獨子復活(路7:11-17)
3. 睚魯女兒復活(可5:35-43)
以上三人, 主耶稣慈爱燐憫, 行神蹟使他們復活, 但再過幾年, 他們還是會離世再死, 所以
他們不能稱為復活, 只能說是還魂或回靈; 故主耶稣是第一個真正復活的人, 因為真正復活是
活了以後不再死, 而且復活後的靈體, 不受時空及物質限制, 可隱可現, 可食可不食; 而主耶稣
復活後, 就是這樣. 所以, 主耶稣的復活, 是真正的復活, 保羅稱衪為 "睡了之人初熟果子,"
若主耶稣復活前, 三個再活的人亦稱復活的話, 主耶稣就不是 "初熟果子," 因除這三人外,
舊約時代也有人還魂再生:
1. 以利亞使寡婦之子還魂再生(王上17:17-24)
2. 以利沙使書念婦人之子還魂再生(王下4:17-37)
3. 以利沙死後, 死人因碰到以利沙骸骨再活(王下13:20-21)
4. 主耶稣釘十字架時, 許多睡了聖徒起來,
到耶稣復活後, 才從墓中出來, 向人顯現(太27:51-53)
他們都是還魂, 並不是主耶稣那樣復活不再死.
所以, 主耶稣的復活是真正的復活, 其他人的再活只是還魂, 以後還是跟常人一樣會死.
主耶稣真正復活了, 以後不會再死, 我們蒙恩, 將來也要享受像主耶稣一樣的荣耀復活不會
再死, 感謝主!
162. 教會管理論林後
讀經 林後3:4-6, 17-18; 5:10, 18-19
(自行查讀)
保羅第三次旅行佈道經馬其頓時, 喜逢提多(林後2:12-13), 欣悉哥林多信徒, 已知悔改,
大有進步, 欣慰之餘, 以沉重心情, 於腓立比與提摩太聯名, 寫哥林多後書.
I. 成書: 主後56年秋, 於腓立比.
II. 送信人: 提多(林後8:6,16,23, 12:18)
III. 對象: 哥林多教會.
IV. 目的: 重建使徒.權柄, 闡明傳道人職責, 並勉勵堅固信徒, 證明自己的使徒身份,
順便要求信徒捐款給耶路撒冷教會濟貧.
V. 寫書原因:
保羅寫完哥林多前書, 仍留以弗所, 並遣提摩太前往哥林多探視(林前4:7, 16:10-11), 發覺
哥林多教會問題依舊, 且有假使徒出現(林後11:13), 更加嚴重. 保羅乃親往哥林多探訪(林後2:1),
此行並不愉快, 受盡侮辱, 返以弗所後, 即寫封嚴厲的信(林後2:4), 交提多帶去(林後7:5-16), 以後
保羅離以弗所往特羅亞及馬其頓會提多(林後2:12-13), 提多喜告哥林多教會痛切悔改, 大有進步,
保羅欣慰之餘, 以沉重心情, 與提摩太聯名, 寫本書.
VI. 鑰字: 傳道、職份、患難、安慰
VII. 特點:
(I) 敘述雖較凌亂, 但充份流露喜、怒、哀、樂感情, 感人至深.
(II) 為證明使徒身份, 多作自傳性敘述, 研究保羅生平, 不可或缺.
(III) 透露罕知軼事*, 補使徒行傳不足(林後11:22-23, 23b-28, 32-33; 12:1-4, 7-9).
(IV) 教義闡釋精闢:
傳道職份(林後2:12-6:16),兩約對比(林後3:4-18), 基督台前審判(林後5:10-11),
信徒捐獻(林後8-9章).
(V) 教牧方面論述, 較教牧書信還要詳盡.
*保羅軼事
林後11:22-23a 他是希伯來人、以色列人
亞伯拉罕的後裔
基督的僕人(我更是)
林後11:23b-28 受盡苦難
林後11:32-34 信徒用筐子從窗口
(徒9:25) 把他從城牆吊下, 脫險逃生.
林後12:1-4 被神提到第三層天經歷.
林後12:7-9 一根刺加在他肉體上
徒22:3 他原是猶太人, 生在大數,
在迦瑪列門下受教.
徒9:25-29 生下來就是羅馬公民.
163. 神印印我們何意
讀經 林前15:20
"他又用印印了我們, 並賜聖靈在我們心裏作憑據."
新約聖經中, 多次提到 "印" 或 "印記," 這當然是抽象靈意, 但有其過去歷史及民間習俗
背景如次:
I. 聖經記載:
(I) 舊約用印:
1. 遠在古時, 埃及和巴比倫就有用印之舉, 埃及法老曾把打印的金戒指戴在
约瑟指上, 以示约瑟在國中居二, 一人之下, 萬人之上, 有絕大的治國權力.
(創41:42).
2. 猶太人很早就知道用印, 如猶大把印交給假裝妓女的媳婦他瑪作押
(創38:17-18).
3. 耶洗别擅用亞哈王印宣告拿伯有罪, 拖出石頭打死(王上21:7-10).
4. 波斯王亞哈隨魯用戒指在御旨文告上蓋印, 以示不能更改(斯3:12, 8:8-10).
(II) 新約用印:
1. 神為信耶稣的人印上印(約3:33)
2. 耶稣宣告父神印證他, 以示真實無訛(約6:27)
3. 保羅帶捐款到耶路撒冷, 他說 "在這善事上蓋印" 以示交付清楚(羅15:28)
4. 保羅說 "哥林多信徒是他作使徒印證"(林前9:2)
5. 聖靈是信徒印記(弗1:13)
6. 信徒受了聖靈的印記(弗4:30)
II. 印記用途與類別:
新約時代以色人對印記用途與類別約有下列三種:
(I) 宗教印記:
猶太男孩出生後八天, 即由父親為他行割禮(利12:3); 嬰兒受割禮滿了潔淨日子
四十天, 父親要帶他上聖殿獻給主, 同時由祭司檢驗, 頒發蓋印證書, 以示完成宗教律法手續.
因此, 有人認為聖靈對信徒的印證, 是指洗禮歸主而言(羅4:11-12 亞伯拉罕的印證).
(II) 主人印記:
羅馬習俗, 買奴僕或僱用終身管家時, 主人即帶奴僕或管家到廟裏去, 在他們的
左臂上蓋上主人名號的烙印, 烙印終身不褪, 以示這奴僕或管家永久屬主人, 因此, 他們無法
逃離主人, 也無人敢收留或強搶他們. 保羅在羅馬獄中, 從同監阿尼西母臂上烙印, 發現他是
好友腓利門家逃僕, 因此, 帶領阿尼西母歸主, 且修書保送他回主人家, 一時傳為佳話.
(III) 保證印記:
羅馬帝國商人運送貨物出口時, 均在貨物上封印, 只有購貨人有權啟封. 主耶稣
埋葬墓中時, 羅馬巡撫彼拉多即在墓門加封, 並派兵丁把守, 除彼拉多外, 無人能揭封, 因封上
有彼拉多的名. 啟示錄第五章亦提及封印書卷, 以示保密之意..
基督徒信耶稣後, 神即在他們心中加印, 以表保證之意. 這封印就是聖靈, 信主後,
主即進入基督徒心中, 作保證印記.
聖靈賜給基督徒各種恩賜, 也是聖靈的印記.
164. 香氣與馨香之氣
讀經 林後2:14-15
"感謝神常帥頷我們在基督裏誇耀, 並藉着我們
在各處顯揚那因認識基督而有的香氣.
因為我們在神面前, 無論在得救的人身上,
或滅亡的人身上, 都有基督馨香之氣.
使徒保羅在他的書信中, 曾提及下列三種香氣, 但中文聖經未能精確譯出, 加以分别:
I. 香氣(Fragrance):
這種香氣是普通的香氣, 可說是小香氣, 14節 "因認識基督而有的香氣." 就是這種
香氣, 原文 Osme 指一般食物或焚香的香氣.
II. 馨香之氣(Aroma):
這種香氣是特别的香氣或優美的香氣, 原文 Euodia, 指優美令人陶醉的香氣,
基督所有的香氣都是這種優美醉人的馨香香氣.
III. 聯合香氣(Fragrant):
這種香氣是馨香之氣的一種, 是聯合的香氣, 丳5:2 譯 "馨香," 似不妥, 因原文 Osmen
是上述兩種香氣合成的香氣, 譯馨香只譯出一半, 要恰切譯出, 確實不易, 這是基督徒與基督
聯合為一, 所發出共同特别, 面優美醉人的香氣.,
保羅所說香氣, 有其羅馬歷史背景, 當羅馬軍隊遠征凱旋歸來時, 他們帶着戰俘一同回來,
凱旋大軍受沿途民眾歡迎時, 會聞到焚燒埃及香枝的香氣, 使將士覺得是種勝利的享受; 同時,
各省市政府也在歡迎時, 預備一輛焚燒各種不同香枝的花車, 使花香與香枝兩種不同香氣混合
成一種令人陶醉的香氣. 等到凱旋大軍進入羅馬城市, 狂歡的羅馬歡迎群眾, 焚燒更多的香枝,
拋擲更多的香花. 這種香氣, 戰勝者聞之至樂; 被俘者聞之至苦, 因他們可能被斬首或受極刑.
故保羅說, "在這等人, 就作了死的香氣叫他死; 在那等人, 就作了活的香氣叫他活.(林後2:16).
就是根據這個事實說的, 表示基督帥頷我們, 以戰勝者姿態, 四處顯揚基督馨香之氣, 這香氣
顯然是指基督徒過得勝聖潔生活而言.
165. 帕子蒙臉的靈意
讀經 林後3:13
"不像摩西將帕子蒙在臉上,
叫以色列人不能定睛看到那將廢者的結局."
本節背景, 出34:29-35 有詳細記載, 當時摩西上西乃山接受神頒十誡, 四十晝夜蒙神光照,
到他下山時, 面皮發光, 自己都不曉得, 可是以色列人連亞倫在內, 都看見摩西面皮發光, 感到
害怕. 摩西和以色列人說話, 傳遞神信息時, 是敞着臉的, 說完話後, 才把帕子蒙上臉, 再回到
神那裏去. 當他與神說話時, 再揭去帕子, 蒙神光照, 使面皮再度發光.
摩西想已知道自己面皮發光, 這光是由神的光反照而來, 亚非由摩西臉上自發的; 而反照
的光是不能持久的, 很快就會消失. 摩西在臉上的光消失前, 把帕子蒙上, 不讓以色列人看見
他臉上的榮光消失在人前, 目的在維持以色列人對他臉上榮光的尊崇.
保羅於此以神學思想闡釋 "帕子蒙臉" 的靈意, 認為榮光在摩西臉上是代表律法效力的
存在, 是短暫的. 以色列人開始接受神頒佈律法時, 並不明白神頒佈律法目的, 也看不到律法
將來會消失, 而為恩典所代替. 保羅稱摩西的律法為 "將廢者," 意即將來不再需要這種律法,
原文 "將廢者" 意在消失中、逐漸消失和漸漸退去(林後3:7), 他接着又把 "帕子" 表以色列人
傳統的盲目, 幸這種律法中的盲目, 已在基督恩典中廢去(林後3:14).
166.光從黑暗裏照出
讀經 林後4:6
"那吩咐光從黑暗裏照出來的神, 已經照在我們心裏,
叫我們得知神榮耀的光, 照在耶稣基督的面上."
神創造宇宙時, 是否也包括創造光在內, 這是個很有趣的問題, 值得深入探討.
首先, 依創世記第一章記載, "神說, 要有光, 就有了光."(創1:3), 亚不像以下的記述 "神造
出空氣," "神造了兩個大光," "神造出大魚," "神造出野獸," 和 "神造男造女," 等, 都有 "造" 字,
只是對光, 並沒說 "造光," 而是用命令語氣 "吩咐," 使光出現.
使徒保羅深明箇中奧秘, 所以不說 "神創造光," 而是說 "神吩咐光從黑暗裏照出來." 這裏
的光, 科學解經家在過去數十年, 曾試圖以下列各種方法, 加以解釋:
1. 學者解說:
(I) 第一說:
有人說這是北極光(Aurora), 地球北半球晚上能看見的奇妙光輝, 北極光又稱為
宇宙光, 這種光並非出自太陽, 而是存於宇宙的另一種光輝. 神在創造的第一天, 就吩咐這種
宇宙光從黑暗中, 即空虛混沌和黑暗狀態中, 照耀到地面上, 以作神造物的準備. 所以, 宇宙光
這種光, 神在創造時期就造好了(創1:1).
(II) 第二說:
神說, 要有光, 就有了光. 其實在創世記第一章第一節創造時期中, 神已造好了
太陽, 是在第二節秘密轉變為空虛混沌之後, 故地球一度為黑暗籠罩; 神在第三節, 開始復造
一叨時, 才首先神吩太陽衝破黑暗, 照耀大地, 作神復造萬物準備, 直到第四天才整頓日月星
三光的運行規律程序.
(III) 第三說:
除太陽外, 宇宙中還有很多不同的光, 如月光、星光、慧星光、流星光、北極光
和宇宙光等, 宇宙光絕對不是從太陽來的. 至北極光是否與太陽有關, 科學家仍在研究爭論中.
I1. 聖經啟示:
(I) 眾光之父(雅1:17):
雅各稱神為眾光之父, 表示光有很多種, 神為所有光的光源, 足見太陽光不是
世界上唯一光源.
(II) 神就是光(約1:1-14):
使徙約翰說神就是光, 表示光來自神, 神把祂的光分出來, 就成為世上各種不同
的光; 正如神把祂的能力分出來, 就成為各種不同能力一樣.
(III) 吩咐有光(創1:3):
"神說, 要有光, 就有了光." 种並非用創造方法, 而是用吩咐方式, 把自己的光
賜給世界, 世界就有了光明, 衝破黑暗.
神吩咐 "從黑暗照出來的光," 末必是太陽的光, 而可能是神預備的另一種光,
正如神在埃及降十災時, 預備一種黑暗, "這黑暗似乎摸得着(出10:21), 但以色列人居住的
歌珊地却陽光普照, 一片光明.
(IV) 聖靈運行(創1:2):
創世之初, 神預備的光, 照耀混沌黑暗的大地, 配合聖靈運行, 使萬物有新的
秩序, 今日這種光, 在屬靈上, 也照耀人心, 使人得新生.
167.沒有後悔的懊悔
讀經 林後7:10
"因為依着神的意思憂愁, 就生出沒有後悔的懊悔來,
以致得救, 但世俗的憂愁, 是叫人死."
"Godly sorrow brings repentance that leads to salvation
and leaves no regret, but worldly sorrow brings death."
本節經文因譯文欠妥, 難以理解, 尤其 "沒有後悔的懊悔" 更不知所云. 懊悔(repentance)
原文 Meta-Noeo 應譯 "悔改," 此字新約均譯為悔改, 原意為 "心意的轉變" 或 "人生的轉變."
施洗約翰傳 "悔改之道"(太3:2), 用的就是此字, 故本節譯作 "懊悔" 欠妥. 所以應統一改譯為
"悔改." 本節 "沒有後悔的懊悔" 改譯 "沒有後悔的悔改" 就清楚明白了.
後悔的原文 Mata-Melomai 意即 "主觀判斷或主觀決定的改變(但不是心意或人生的轉變),
即浴語所說 "知錯," 而非 "悔改." 因此, 悔改可解釋為 "悔悟即改;" 後悔可解釋為 "悔而不改."
如彼得軟弱犯罪, 後來 "悔悟即改;" 至存心犯罪的賣主猶大則 "悔而不改" 上吊去了, 差別很大.
施洗約翰曾大聲疾呼, "你們要結出果子來, 與悔改的心相稱"(太3:8), "悔改的心" 原文為
Meta-Noia 有悔改的人必須有悔改行動配合之意, 但後悔的人, 雖一時知錯, 瞬即忘記不改.
使徒保羅本節所說, "沒有後悔的悔改," 是有一種非常真確而肯定的悔改, 在這種悔改的
狀態中, 不帶 "後悔" 的不可靠的轉變, 既悔改歸正, 就不重作罪.人.
168. 保羅真氣貌不揚
讀經 林後10:9-10
"我說這話免得你們以為我寫信是要威嚇你們.
因為有人說, 他的信又沉重, 又利害, 及至見面,
却是氣貌不揚, 言語粗俗的."
哥林多教會中的反對派, 經常興風作亂, 擾亂教會, 對使徒保羅尤不尊重, 污衊詆毁, 打擊
作梗, 無所不用其極. 所以保羅於本書中, 多次作出強有力自辯, 證阴他是配得牧養教會的人,
尤其強調自己的使徒身份(林後12:11-12). 但反對他的人竟用低下卑鄙手段, 對他作人身攻擊,
說他氣貌不揚, 言語粗俗. 保羅真的是氣貌不揚, 言語粗俗; 還是容貌端正, 口才犀利? 不妨從
聖經記載探討, 找到正確答案:
I. 口才犀利抑言語粗俗:
從使徒行傳記載, 證阴保羅是一位大有辯才, 詞鋒犀利的傳道人:
1. 保羅在大馬色光照歸主後, 曾在耶路撒冷傳道, 與說希臘話的猶太人講道辯綸,
駁倒猶太人, 猶太人恨之入骨, 亟欲殺之(徒9:29).
2. 保羅與巴拿巴於路司得傳道時, 因為醫好一生來就是瘸子的人, 當地的人以為
有神藉着人形降臨, 要向他們二人獻祭, 他們稱保羅為希耳米, 因他領頭說話,
表示保羅是位能言善道的人(徒14:12).
3. 保羅在雅典傳道時, 曾在街上與人辯論, 也和以彼古羅和斯多亞兩派學者爭論,
舌戰群儒, 證明他辯才無礙, 絕非不學無術之輩(徒17:16-18).
4. 保羅在以弗所會堂與猶太人辯論, 眾人傾聴感動, 都要留他多住些日子, 證明他
能言善辯, 證道鏗鏘, 怎會是言語粗俗之人(徒18:19-20).
5. 保羅在以弗所推喇奴學房與頑梗不信猶太人天天辯論, 達二年之久, 足以證明
他辯才極佳(徒19:9-10).
6. 保羅在米利都對以弗所長老勸勉的話, 情長意重, 温柔坦誠, 眾人莫不感動淚下,
依依不捨(徒20:17-35).
7. 保羅在公會受審申訴, 巧妙利用珐利賽人與撒都該人, 二派信仰茅盾, 水火不容,
使仇敵自亂陣脚, 相互攻擊, 怎說他是拙口笨舌之人(徒23:1-11).
II. 容貌端正抑氣貌不揚:
從新约聖經記載, 證阴保羅容貌端正, 體魄健壯, 絕非氣貌不揚之人:
1. 保羅在帕弗傳道時, 曾定晴看着一個行法術的以呂馬, 立即看出他內心的罪惡,
足見他目光銳利, 看透人心(徒13:6-12).
2. 保羅於路司得傳道時, 曾行神蹟, 叫生來瘸腿的站直, 如果他自己如詆毁他的人
所說是曲腿歪脚的, 豈不成笑柄(徒14:8-10).
3. 保羅在路司得被人殘酷石打, 以為他死了, 拖出城外, 當門徒趕來圍着他舉哀時,,
他竟突然站起, 昂首挺胸, 走進城去, 真是個鐵血硬漢, 勇闖天下, 絕非氣貌不揚,
畏縮怯懦小人(徒14:19-21).
4. 保羅與西拉在腓立比傳道被毆打後, 捉拿下獄, 在監中半夜唱詩讚美神, 歌聲
竟使大地震動, 地基動摇, 監門全開, 鎖鍊脱落, 足證保羅中氣十足, 聲如洪鐘,
驚天動地(徒16:25-27).
5. 保羅在辭別特羅亞信徒時, 竟講道講到天亮, 足見他精力充沛, 不覺疲倦, 定有
過人體力, 儀容不凡(徒20:6-11)
6. 保羅很可能参加過奧林匹克運動大會(林前9:24-27), 當時大會嚴格規定, 健康
不佳, 身有殘疾者, 不得作選手, 足證保羅容貌端正, 體魄健壯, 身手敏捷.
使徒保羅對反對者無端中傷, 批評毁謗, 不予惡意還擊, 反以温柔真情, 説服感化哥林多
反對者. 保羅一向以 "蒙悦納的不是自己稱許的, 乃是主所稱許的."(林後10:18}, 意即自誇己好,
或人批己壞, 都不重要, 唯有主的褒貶才重要, 所以, 人的稱讚或詆毀, 何足掛歯?
169. 希伯來與以色列
讀經 林後11:22
"他們是希伯來人麽, 我也是; 他們是以色列人麽, 我也是;
他們是亞伯拉罕的後裔麽, 我也是.
使徒保羅自稱是希伯來人, 也是以色列人, 希伯來與以色列究有何不同? 探討析述如次:
I. 希伯來(Hebrew):
1. 希伯來之名, 首見於創世記第十四草13節, 迦南人當時稱亞伯拉罕為希伯來人.
2. 約瑟為埃及宰相時, 埃及人稱以色列十二支派為希伯來人(創43:32).
3. 列王時代, 非利士人稱以色列軍隊為希伯來人(撒上4:6), 但列王紀上下未再提
此名, 似不為當時的人重視.
希伯來是一個民族的名稱, 廣義言.之, 凡由亞伯拉罕生的子孫都包括在內; 狭義言.之,
只有以色列十二支派子孫才稱希伯來民族的人. 希伯來原意 "渡河來的人," 指亞伯拉罕是從
伯拉大河彼岸渡河來迦南的人.
II. 以色列(Israel):
指雅各的十二支派子孫而言, 後成一國, 以色列乃成一國之名. 所羅門王駕崩, 國分
南北, 北國稱以色列, 南國稱猶大. 北國以色列先亡於亞述, 以色列人被擄亞述; 接着, 猶大亡
於巴比倫, 猶大人被擄巴比倫. 猶大人被擄七十年後, 波斯王特准猶大人回國, 建猶大省. 以後
他們一直被稱猶太人. 1948年, 猶太人復國, 國號 "以色列." 舊約稱猶大, 新約稱猶太, 同意.
以色列是天使給雅各起的新名(創32:28), 意即 "神的王子," 聖經出現過二千多次,
而猶太一名只出現過七百多次, 其重視程度可見一斑.
保羅自稱是希伯來人, 並且強調自己是希伯來所生的希伯來人(腓3:5); 又說他是以色列人,
意即他是個非常純粹的以色列人, 是希伯來民族的後裔. 保羅會說希伯來語(徒21:40); 也會說
流利的希拉語(徒21:37), 當時有些猶太人只懂希拉語, 不懂希伯來語(徒6:1). 保羅生在外國的
大數, 哥林多教會反對派認為他不是純種的希伯來族與以色列人, 故抓住這點, 對他作無情的
人身攻擊.
170. 筐子縋下脫大險
讀經 林後11:32-33
"在大馬色亞哩達王手下的提督把守大馬色城, 要捉拿我,
我就從窗户中, 在筐子裏從城牆上, 被人縋下去, 脫離了他的手."
這是哥林多後書中, 使徒保羅自述被捕, 虎口逃生的故事, 他敘述在大馬色傳道驚險經歷,
當時要捕捉殺害他的是反對他頑梗的猶太人(徒9:23), 起因是保羅原本是逼害信耶稣的基督徒,
突然一日之間, 在大馬色捉拿基督徒路上, 蒙主光照, 悔改歸主, 脫胎換骨, 成為為耶稣作見證
的傳道人, 所以, 本來與他同夥要殺害基督徒的猶太人, 恨之入骨, 亟欲殺之而後快.
處此危局, 保羅的門徒乃籌劃救他脫逃之計, 最後決定, 夜間用筐子, 把他從城牆窗户中
縋下去脫逃(徒9:25).
綜上觀之, 使徒行傳的記載與哥林多後書保羅的自述, 是否同一事件? 仔細看來, 應是同
一椿事, 為確實捉到保羅, 猶太人請求大馬色亞哩達王手下提督, 帶兵捕捉, 十拿九穩, 使保羅
插翼難飛, 束手就擒.
大馬色城屬古國敘利亞, 當時由亞哩達王四世統領, 其女嫁給斬施洗約翰的希律安提帕,
後希律安提帕廢妻, 奪其兄希律腓力一世妻希羅底, 希羅底為其兄亞利多布之女. 亂倫污穢,
莫此為甚. 亞哩達王得悉爱女被廢, 一怒之下, 興兵討伐希律安提帕洩憤.
查亞哩達王四世名腓羅帕底, 為亞拉伯那巴他族最強有力一王, 那巴他是尼拜約的後裔,
而尼拜約是以實瑪利長子(創25:13).
(本段完)
感謝主, 讚美主,
一切榮耀歸我主,
哈利路亞, 阿們!
2022年 9月10日 中秋節 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