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道書 第一章 概論

                                          傳道書新譯(中英對照)
                                                  第一章 概 論

  I. 經中奇書:
     舊約聖經三十九卷書中, 有五卷經驗智慧書: 約伯記、 詩篇、 箴言、 傳道書和雅歌, 其中傳道書
和雅歌列入正典, 初時頗有爭議, 因雅歌從文字表面看來, 純在描述男女情愛, 但若以寓意解釋, 則頗有
深入屬靈意涵, 耶和華愛選民以色列, 主耶穌愛教會, 經先知何西阿(何2:2-20)及耶利米(耶2:2, 3:1)
均以婚姻關係寓意解釋, 雅歌價值提升, 乃得列入正典.
     至傳道書語多懷疑論調, 過分理性, 有違信心, 尤其對神的觀念, 模糊籠統, 神不是以色列信奉
耶和華聖約的神, 神秘專橫, 定人命運, 人毫無能力去改變環境, 左右世界, 努力徒然, 價值否定, 萬事
虛空, 與聖經信仰不合, 神啓示真理矛盾; 且全書充滿失望心情, 悲觀哲學, 道德無關神的誡命, 只求
吃喝宴樂, 遊戲人生, 離經叛道, 難入正典. 幸有智者看出本書精髓, 並非一無可取, 作者乃特別著重
敬畏神, 守誡命, 故是卷默想人生, 反映社會實況, 喚起宗教信仰, 重回現實, 敬神愛神; 此外, 本書更
認為日光之下, 世事追逐都是虛空, 徒勞無功, 故應轉而仰望神, 思念天上的事, 才是正道, 可見這是
一卷論信仰與人生的宗教經典, 是乃這部奇書終被納入舊約正典的主因.

 II. 書名探究:
      本書中譯 "傳道書," 英譯 "Ecclesiastes;" 來自希伯來文 "Qoheleth" 意聚會或職務, 直譯為召集人,
指教師或學者, 招聚學員, 亦指文士集團的文士; 希臘文 "Ekklesiastes" 為大會講員或主領人; 拉丁文
"Conciniator"意議會主持人;德文直譯"Der Prediger"意傳道者.綜上觀之,英譯"Ecclesiastes"
係來自希臘文 "Ekklesiastes," 中譯 "傳道書." 和合本英文: 書名 "Ecclesiastes," 經文中用      "Teacher" 表傳道者.

III. 作者自述:
     本書開門見山, 作者自我介紹: "在耶路撒冷作王, 大衛之子, 傳道者的講述."(1:1), 表明作者二重身份:
      1. 在耶路撒冷作王, 大衛之子:
         在耶路撒冷作王的大衛之子, 就是所羅門, 他在耶路撒冷作過以色列王(1:12), 是繼大衛王
之後, 一位不可多得的智慧明君, 其事蹟詳王上2:1-11:43. 事實上, 此說存疑, 可能本書作者, 假所羅門
智慧明君之名, 提升本書為智慧文學, 以增加本書價值, 故作者另有其人.
      2. 傳道者:
         作者又自稱是傳道者, 從本書獨特的希伯來文筆風格, 及他對掌權者的態度看來, 他很可能
只是個平民百姓, 非一國之君, 暗示作者不是所羅門, 而是較後期的人. 若所羅門是傳道者, 他講述的,
由人記下整理, 故本書很可能沒有真正作者, 只有編者. 此外, 自述並未明言是所羅門, 只說作者是王,
或說傳道者是在耶路撒冷作過王的. 至於 "大衛之子," 直接看來, 當然是所羅門, 但聖經中"兒子"一詞,
常指後裔, 故在耶路撒冷作過王的, 可能是大王朝除所羅門之外, 其他列王, 但都不如所羅門有智慧,
應予排除.

 IV. 作書目的:
      從本書字裏行間看來, 作者在世, 度過大半生後, 參透人生, 生也碌碌徒然, 死更茫茫難知, 縱觀
世事, 難解之謎, 仍是人的本身. 傳道者從自己能領會的角度來衡量人, 審視人的潛力, 發現人的智慧,
甚至敬虔者的智慧都極有限, 故人若僅靠自己智慧, 絕難領悟神的旨意, 也難體會人生真義.
作者觀察世事, 看到人瘋狂追求物慾, 孜孜營營, 亟欲掌控世界, 改變人生, 突破極限, 左右命運,
惜到頭來一切徒然, 都是虛空, 都是捕風! 於是, 他突然醒悟, 內在信心讓他發現, 神已按自己的旨意,
為萬有定秩序, 人只要謙卑順服, 接受神的安排, 依序而行, 必享神賜生命, 飽嚐神恩得天福.
故本書目的, 從現實人生, 教導人知道自己有限, 勿庸人自擾, 慎思明辨, 神前敬虔度日, 敬畏神,
謹守神的誡命, 自能蒙福, 人生充實有意義, 那會虛空!

  V. 重要教訓:
      本書最重要的教訓, 乃讓人看清, 不以神為中心的生活, 漫無目的, 毫無意義. 心中無神者, 慾海
難填, 永不滿足; 至心中有神者, 得神賞賜, 受用不盡. 作者年邁體衰時, 在哲學與神學上, 深切反省,
才發覺自己大半生, 蹉跎歲月, 以致凡事虛空, 毫無意義, 究其主因, 乃因忘了神, 失信心, 沒仰望神,
信靠神. 經此教訓, 頓然醒悟, 乃以傳道者身份, 將親身經歷, 作成此書, 警世勸俗, 勿蹈覆轍.